西域高昌国(都高昌城,今新疆吐鲁番东南高昌旧址)王麴文泰早在贞观四年就曾亲自到长安觐见唐太宗,贡献方物。后麴文泰依附西突厥,阻遏西域各国通过其境向唐入贡,并发兵袭扰内附的伊吾(都今新疆哈密)、焉耆(都员渠,今新疆焉耆西南)等国。由于高昌位于唐王朝通往西域各国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重要,故唐太宗决心除掉这个障碍。贞观十三年(639年),唐太宗征召麴文泰入朝,麴文泰称疾不至。十二月初四,唐太宗诏令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左屯卫大将军薛万均为副总管,率步骑数万及突厥、契苾之众征讨高昌(参见唐灭高昌之战)。 贞观十四年(640年)八月,麴文泰闻唐廷已起兵,遂对国人说:“唐国去此七千里,涉碛阔二千里,地无水草,冬风冻寒,夏风如焚。风之所吹,行人多死,当行百人不能得至,安能致大军乎?若顿兵于吾城下,二十日食必尽,自然鱼溃,乃接而虏之,何足忧也!”(《旧唐书·侯君集列传》)及唐军在熟悉当地地形的契苾何力引领下抵达碛口(似为今新疆轮台地区)时,麴文泰忧惧而死,其子麴智盛即位。 侯君集率兵进至柳谷(今新疆吐鲁番西北)时,探马禀报说文泰近日即将安葬,高昌国内人士都聚集在葬地。诸将闻听此报,请求趁机进行突袭。侯君集则认为:“不可,天子以高昌骄慢无礼,使吾恭行天罚,今袭人于墟墓之间,非问罪之师也。”(《旧唐书·侯君集列传》)于是擂鼓进军,进抵田地城(今新疆鄯善西南鲁克沁)。高昌固城自守,侯君集下书谕之,高昌守军也不回应。侯君集遂于清晨发动进攻。在出征前,唐太宗深道在远离中原作战,即无援军,又无后勤保障,所以必须速战速决,为此唐太宗征集了一些善于制造攻城器械的工匠从军。“君集遂刊木填隍,推撞车撞其睥睨,数丈颓穴,抛车石击其城中,其所当者无不糜碎,或张毡被,用障抛石,城上守陴者不复得立。”(《旧唐书·侯君集列传》)到了中午时便攻下田地城,俘男女7000余人。 侯君集随即命中郎将辛獠儿为前锋,于当夜直趋高昌城。麴智盛率军迎战,被击败后退保都城。唐军力继至,直抵其城下。麴智盛走投无路,便给君集来信说:“有罪于天子者,先王也。天罚所加,身已丧背。智盛袭位未几,不知所以愆阙,冀尚书哀怜。”侯君集答复道:“若能悔祸,宜束手军门。”(《旧唐书·侯君集列传》)但麴智盛仍坚守不出。侯君集遂命将士填堑攻城,又造高5丈可以俯瞰城内的巢车,对城内动静了如指掌。城内行人走动以及飞石所中目标,在巢车上的人都大声告知唐军,以至高昌人皆在屋中躲避飞石。奉命前来救援高昌的西突厥军畏惧唐军威势,也在可汗浮图城(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投降。麴智盛见大势已去,被迫于八月初八开门出城投降。侯君集继续分兵略地,共攻下3郡、5县、22城,得户8046,人口3.77万,马4300匹,占地东西800里,南北500里。唐在其地置西州,在可汗浮图城置庭州。二十一日,又置安西都护府于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北雅尔湖村附近),留兵镇守,而后刻石纪功而还。此战,唐打通了去西域各国的通道,促进了和西方诸国的联系,同时也起到遏制西突厥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