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喀什

[游记]喀什

2008-05-22    sina.com.cn

“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不一样的文化,不一样的民俗,不一样的歌舞,不一样的服饰,不一样的相貌,不一样的种种,用一时尚的词---经典。只有身临其境,耳闻目睹这里的民族风俗,深入了解她的历史和今天,才能真正体会到这一点。 

喀什,全称“喀什噶尔”,有“玉石集中之地”和“琉璃瓦屋”等含义。正式建市于1952年1月。当年张骞抵达此地时,由于丝路贸易的推动而形成的商业活动的高度集中,疏勒城居然同中原一样,也有像样的街道和商肆店铺,使这里成为天山南北第一座“有市列”(《汉书.疏勒传》)的国际性商业化城市。二十多年前喀什的经济还是比较落后,市场供应多是生活必须品。城市建设看起来也就是一个比较大的乡镇。改革开放后的喀什,市场繁荣,人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衣着更华丽,生活更美好。喀什,著名的观光景点要数大巴扎、艾提尕尔清真寺、香妃墓。艾提尕尔清真寺位于喀什市中心,是一座规模宏大的伊斯兰教建筑,是我国较大的清真寺之一,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每逢做礼拜时,大毛拉站在龛内诵读经文,穆斯林进入廊檐必须脱鞋,不分贵贱,依次进入。

艾提尕尔寺是全疆穆斯林“聚礼”之地,每天到这里礼拜的人已达2—3千人,星斯五“居玛日”下午远近的男穆斯林都要到此作一周之内最庄重的礼拜,这时人数约有6—7千人。到了一年一度的“古尔邦”节,全疆各地都有穆斯林前来,加上本地的,大礼拜人数可达2—3万人(院内院外)。大礼拜之后,大寺内外游乐的人摩肩接踵,欢快的鼓乐奏鸣。穆斯林合着节拍,跳起了“萨满舞”(女性不能参加),狂欢至通宵达旦。

每逢盛大节日,平台上就会传来响彻云霄的羊皮鼓和锁呐乐声,为云集于艾提尕广场的数万穆斯林制造节日的欢乐气氛,大规模的“撒满”群舞盛况空前,为全疆各地所罕有。这里既是宗教圣地,又是节日喜庆的场所,“艾提尕”——“节日礼拜与集会之所”,因此得名。艾提尕大清真寺在古代还是传播伊斯兰文化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学府,天山南北以致中亚地区许多教阶较高的伊斯兰教神职人员和学者都从这里毕业,其他还有更多的有影响的诗人、文学家、史学家和翻译家早年也在此受过严格的学业培训。建国后,寺内一些德高望重的爱国守法宗教人士,还被各界人士推举为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同时又埋头著书立说,为新疆的历史与宗教研究贡献力量。现在的艾提尕大清真寺装修一新.

喀什大巴扎(集市)。位于喀什东门外的吐曼河畔,占地500多亩,拥有21个专业市场,4000多家商铺、地摊,据说是新疆10大农贸市场之首,全称叫“喀什中西亚国际贸易市场”。这里也是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原先这里叫“地汗”巴扎,就是农民的市场。商铺基本是市民自行搭建,号称东南亚最大的自由市场。商品基本以土特产为主或者是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制品。现在的巴扎已经没有了显著的民族特色了,增加了各类现代商品。色泽艳丽的“阿达莱丝绸”更使女性游客驻足不前。市场里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平常这里有多少人来逛巴扎呢?据说,平均每天来旅游观光和购物的人不下两万。那时候,农民做生意大都以物易物,相互兑换各自所需要的东西,公平交易,没有什么金钱上的讨价还价。直到1980年以后,工艺品也来这里上市,这才逐步形成货币交易。走进巴扎,除了通常的农副产品和生产资料外,商品种类的繁多会使任何初来乍到的人眼花缭乱,地里长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山中产的,全都能看到。小到一盒火柴、一根针,大到各类型号的汽车、拖拉机,“土”到当地农民手工制成的木碗、木勺,“洋”到国内外高科技电子产品,无所不有。甚至在外地罕见的俄罗斯裘皮衣、波斯地毯、印度红茶、巴西咖啡,都能满足你尽情选购。平常在大巴扎上出售的商品种类有两万多个,要是星期天农民进城,出售的商品种类至少在5万种以上。

人们可能不知阿帕霍加墓,但都知道香妃墓,因为这个神奇的故事流传久远!到喀什旅游的人们必去此地一睹风采。阿帕霍加墓又名香妃墓,座落在喀什市东北郊5公里处的浩罕村,占地面积30亩,始建于公元1640年前后,距今已350年,是一座典型的伊斯兰式古老的陵墓建筑。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陵墓由门楼、小礼拜寺、大礼拜寺、教经堂和主墓室5部分组成。主墓室在陵园东部,是这处建筑群的主体建筑,
造型宏伟壮观,风格庄严华丽,为整个建筑群之冠,也是新疆最为宏大精美的陵墓。
相传墓中有个名叫“希帕尔罕”的女子,曾纳为乾隆皇帝的妃子,浑身散发着阵阵香气,颇受乾隆皇帝的喜爱,死后葬于故里此墓中……但此传说并无史料记载。墓室门内摆放着送香妃遗体返故里的古老马车与用具,香妃的美丽传说更为阿帕霍加墓增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阿帕霍加墓是我国古代维吾尔族建筑艺术的典范。

喀什是维吾尔族聚居区,他们分布在全区各个县市。“维吾尔”是民族自称,意为“团结”、“联合”。维吾尔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其族源可追溯到汉代的“丁零”。隋唐之时建立了回纥汗国,公元788年改称回鹘。公元810年,回鹘汗国解体,回鹘人大部分迁居高昌、焉耆、龟兹、于阗及其以西广大地区,并与当地居民相互融合、发展,从而逐步形成了维吾尔族。维吾尔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其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维吾尔文。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家庭、婚姻、饮食、服饰、丧葬等均受宗教影响。维吾尔族的服饰多样而美观,具有独特的风格。男子多在衬衣外面穿有衽斜领、无钮扣、长及膝盖的“袷袢”(长袍),腰系方形长带,带中可存放零星物件,随用随取。妇女喜穿色彩鲜艳、有领无衽、从头上套着穿的衣裙,里面穿衬裙,外套西服背心或西服上装。男女老幼都喜戴绣工精致的四楞小花帽,爱穿长统皮靴,有时靴外加套鞋。现在城市居民一般均穿时装,女子穿连衣裙和西式短上装。也有一部分女性按伊斯兰的风俗戴黑色头纱,她们可以看到你。妇女喜戴耳环、手镯、项链、戒指等装饰品,围花色头巾,讲究画眉、染指。未婚少女梳有七八条或十多条小辫,以长为美。宗教职业者多用长的白布缠头。花帽,是维吾尔族服饰的组成部分,也是维吾尔族美的标志之一。早在唐代,西域男性多戴卷檐尖顶毡帽,款似当今的“四片瓦”。到了明代,因受阿拉伯和中亚文化的影响,维吾尔族男子削发戴小罩刺绣花帽。清代初期,维吾尔族花帽在用料和款式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冬用皮,夏用绫,前插禽羽。女帽皆用金银线绣花点缀与装饰,喀什干的四楞花帽脱颖而出几乎成了维吾尔族花帽的主流而延续至今。经过各地维吾尔族人民的不断创新,花帽做工愈益精细,品种更为繁多。但主要有“奇依曼”和“巴旦姆”两种,统称“尕巴”(四楞小花帽)。 “奇依曼”花帽色彩绚丽,针迹细腻。它用金银彩线绣制,还缀有各色塑料小珠子。小伙子,姑娘戴上它,在荫凉的葡萄架下弹唱起舞,显得潇洒自若,充满活力。 “巴旦姆”取名于巴旦杏。巴旦杏源于波斯,是一种能在干旱沙漠地带生长开花结果的树木。巴旦杏“其肉苦不可(口感),核中仁甘甜,西域诸国并珍之”(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善于想象的维吾尔族人民根据巴旦杏的特性和形似新月的果核,运用白色丝线,采取曲、直、点、线相结合的手法,绣制成涟漪和小珠簇拥着巴旦杏核的装饰图案,象征涓涓清泉哺育着果实累累的果木。这种淡雅素净,庄重大方的“巴旦姆”花帽,多受中老年人的喜爱。维吾尔族花帽作为一种民族特有的工艺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每逢重大节庆活动,维吾尔族人都要精心绣制或选购小花帽装饰打扮自己;有的还将花帽高挂在屋内壁间,以增添房间陈设的艺术情趣;有时作为珍贵礼品馈赠亲朋好友和来自远方的宾客。

饮食方面,以面食为主。日常食品有烤馕、拉面(也称拉条子,和兰州的拉面不同的较粗,拌着菜吃,所以也叫拌面)、抓饭(米,肉,萝卜一起做成,之所以叫抓饭,是因为过去是用手抓着吃,当然有很多讲究,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了)、包子、汤面、曲曲等。喜食牛羊肉及马、驼、鸡、鸭、鱼肉(死的是不能吃的)。瓜果是维吾尔族群众生活中的必须品。喜喝奶茶。

维吾尔人居住的房屋,一般为土木结构的平顶方形平房,上开天窗,房顶可做晒台或乘凉。维吾尔人喜族居,单门独户极少。村落中,沟渠纵横、果木成荫。住宅多自成院落,院内宅旁遍植花草,栽培桃、杏、梨、葡萄、无花果等。室内砌土炕,墙上挂壁毯,还开有大小不等的壁橱,饰以各种花纹图案。维吾尔人喜爱清洁,室内外经常打扫得干干净净。喀什市尽管现在也建筑了大量的居民楼,大多数的维吾尔市民住上了现代建筑楼房。还有一部分人是住在过去的建筑里,即所谓的“高台民居”,喀什市政府把这一建筑群作为一个旅游景观,供游客参观。

维吾尔族是一个热情好客、崇尚礼仪的民族。家里来了客人,即使过去素不相识,也能热情接待。亲友相见,握手问候,互道“撒拉木”或“亚克西木赛斯”(您好)。邻居间注意和睦相处,互相帮助。谁家有了红白喜事,邻里们争相协助。维吾尔族对于禁忌非常严格。饮食方面禁食猪肉、驴肉、狗肉及自死的牲畜,禁食一切动物的血。住宅大门忌朝西开。在吃饭和交谈时,禁忌吐痰、擤鼻涕、打哈欠、打嗝、放屁。坐下时,要求跪坐,禁忌双腿直伸、脚底朝天。接受物品或奉茶请喝时,要用双手,禁忌单手。还忌背后议论别人短处。未经主人同意不得擅自动用他人物品,禁止携带污浊之物进入墓地和清真寺。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164c4001009ggg.html21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