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生活在别处喀什

[游记]生活在别处喀什

2008-05-22    sina.com.cn

【生活在别处】喀什——新疆活化石

2008-04-30 09:33:22

大中小

标签:杂谈

喀什——新疆活化石

文/张定国

我敢说,只有当你置身南疆重镇喀什,在这座古城呆上哪怕几天,你才可能感悟那句“不到喀什,等于没有去过新疆”老话的妙谛,这不仅因为喀什有全国最大的清真寺、最大的巴札(集贸市场)、最大的瓜果园,更重要的是,历史学家和地理学家几乎一致将喀什比喻为“新疆的活化石”。

喀什全称应为喀什噶尔,共和国成立后简称喀什,它是我国最西部的一座城市,与吉尔吉斯、塔吉克、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家接壤。古时西域有36国,喀什一带为疏勒国,汉时张骞出使西域曾途经此地,并聘请当地居民担任向导。东汉班超出使西域时,将大本营设在这里,这位侯爷(班超后被封定远侯)在任期间,还将中原种植农作物技术及汉朝文化带来。时至今日,喀什仍流传着一个美丽神话,说本地居民的祖先是太阳神与汉代姑娘相爱而降临世间的。与此同时,古代西亚波斯人、土耳其人纷纷到此经商和定居,既带来骑射游牧生活方式,也将伊斯兰教传播到此,使喀什逐渐形成东西文化交融中心。在新疆广漠土地上,唯独喀什最具佛教和伊斯兰教双重色彩。喀什现有人口约三十万,其中96以上是维吾尔族,许多居民既信仰伊斯兰教,又是虔诚佛教信徒,问其缘故,谁也说不清。

清朝派有“总理南八城事宜(意为管理南疆八地)喀什噶尔参赞大臣”驻扎此地,1884年新疆(意为最新纳入中华版图的疆土)建省时,喀什称疏勒县,1952年改为喀什市。史料记载,喀什乃古丝绸南北两大交汇处,玄奘的《大唐西城记》载有许多中西文化荟萃感人故事,千百年来,中原经济、文化与波斯、印度音乐、舞蹈在此交融,历史长河将这方热土不停冲刷,使其积淀为新疆历史“活化石”,使喀什的建筑、巴札、古迹、民俗等别具魅力、别样神奇,犹如磁石一般吸引着中外游客蜂拥而至。

谈起喀什大巴札,中外游客无不津津乐道,美言盈耳,古时的巴札十分简朴,在地上铺一张牛皮,摆上土特产,以货换货,各取所需,而今“鸟枪换炮”,尤其近十多年来,巴札早已今非昔比,不仅面积扩大百倍,且经营商品包罗万象,应有尽有,既有工农业产品、手工艺品、皮毛、药材、牲畜、瓜果等,更包括林林总总各类日常生活用品,各种商品都设有专卖地点,比如布匹、服装、饰物、药材等设在室内,瓜果、蔬菜、牲畜、农具等大都设在路边。久闻新疆少数民族手工艺品驰名中外,笔者捷足先登来到手工艺品市场,目之所及,闪亮的银盘、精美的铜壶、绣花的小帽(我买了几个维吾尔族小帽,回宁后被一“抢”而空)、丝织的头巾,件件玲珑别透,样样爱不释手,而路边的大排档、烤羊肉串(真正正宗)等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美食香味催促你胃口訇然大开,食欲骤增。

座落在喀什东北角吐曼河东岸的大巴札,占地近二百亩,步入帐篷式巴札市场,宛如走进一座迷宫,中外名牌服装、地毯、皮货,各类名贵稀有的药材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既有内地时髦商店,更有俄罗斯、中亚各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国货品,无怪乎中外媒体把喀什大巴札誉为“中亚物资博览会”,也难怪来此游览观光和购物的老外一年四季络绎不绝。笔者曾与一对法国夫妇进行交谈,当时他们正在拍摄大巴札繁华景象,兴味盎然,谈性极浓,他们坦言这里不仅商品极富民族特色,且很便宜,一对巴基斯坦手工制作的枕套,仅售几十元人民币。在这里,你能随时遇见德国、比利时、以色列、加拿大等国外游客团队。

药材商铺鳞次栉比,熊掌、麝香、鹿茸、虎骨等样样俱全,买卖十分红火,香港、东南亚客商光顾最多,有的老顾客一年跑几趟来这里采购,回去后制成各种中药销往世界各地,赢利自然不菲。

与人头攒动、喧闹嘈杂的大巴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艾提尕尔大清真寺,显得既静谧又幽雅。它不仅是全疆两万多座清真寺中的“大哥大”,也是全国穆斯林最大的清真寺。公元1442年(回历846年),喀什葛尔统治者沙克色孜·米札尔的后裔在此修建了一座小寺,用以祭奠亡祖。1538年,其后代将小寺扩建为聚礼(宗教仪式)用的大寺,此后再经几番扩展,逐渐形成今天气势恢宏的大清真寺,面积达16800平米,由礼拜堂、教经堂及门楼和其它附属建筑构成。大门用黄砖砌成,石膏构缝,门高 4.7米,宽4.3米,门楼高12米,两边各建一座高18米的宣礼塔,塔顶画有一弯新月(许多伊斯兰国家国旗上都有弯月图案),每当晨曦微露,寺中阿訇便先后五次登上塔顶高声呼唤穆斯林信徒进寺礼拜。门楼后面是大拱北孜,顶端也托有一个塔尖。

进入寺内,眼前映现一座巨大庭院,古柏苍松,奇花异卉,绿色草坪,触目皆是,给人一种肃穆礼重、宁静清雅的感觉,南北墙边各有一排共36间教经堂供阿訇们讲授经文。往前行渐入佳境,礼拜堂建在一米高的高台上,分内殿和外殿,笔者按穆斯林教规(中外游客无一例外)脱去鞋子,步入内殿游览,殿顶由158根浅蓝色木柱拱托,木柱和顶棚均有精美雕刻彩绘,主殿正中墙壁有一龛,内置轿式宝座,做礼拜时,大毛拉就站在壁龛内诵经朗文。当然,所有女性都不许进入主殿,不论身份贵贱。寺内阿訇告诉我,平时每天到此礼拜的人不多,但每逢星期五下午(居玛日),远近穆斯林都会进入寺内做一周内最重要的礼拜,人数会达到好几千甚至上万,艾提尕尔清真寺最隆重的日子是一年一度的古尔邦节(每年四月),在那期间,每天至少有数万穆斯林到此礼拜,礼拜完毕,人们兴高采烈聚在一起,随着欢庆的纳格拉鼓和唢呐声翩翩起舞,纵情放歌,直到通宵达旦。当地居民告诉我,这种具有维吾尔族独特神韵的萨满舞,只有在古尔邦节方能一窥“庐山真面目”,平时根本看不到最热闹的一天,寺前广场聚集的穆斯林多达三十万,包括从中亚、西亚赶来的穆斯林,大家不分国籍、语言、肤色,纵情欢歌舞蹈,共庆古尔邦节,成为喀什旅游一道奇特而亮丽的风景线,也是喀什对外宣传一张永不褪色的名片。

阿帕霍加古墓是喀什另一颗耀眼的历史活化石,因墓内葬有明末清初著名伊斯兰教依禅派大师阿帕霍加而得名,阿帕霍加家族五代共72人均葬于此,阿帕霍加大师是第二代,曾一度夺得叶尔羌王朝世袭政权,名望远超过他父亲。

这座陵墓确切地说,是一座典型伊斯兰教古建筑群,全墓由门楼、大小礼拜寺、教经堂和主墓室五部分组成,正门门楼精美华丽,气势宏伟,两侧有砖彻的高大圆柱和门墙,表面镶嵌有兰底白花琉璃砖,与门楼西墙紧连的是一座小清真寺,前有彩绘天棚盖顶的高台,后有祈祷堂,陵墓西有座大清真寺,正北是一座穹隆顶的教经堂,主墓室是整座陵墓主体建筑,其屋子顶呈圆形,圆拱直经达17米,无任何梁柱支撑,外部全由绿色琉璃砖贴面,并夹有绘着各色图案和花纹的黄色、蓝色瓷砖,看上去既富丽堂皇,又庄穆清雅,墓室内的墓丘供游人参观。

史载,清乾隆13年(公元1778年)派军队平息吐鲁番叛乱后,吐鲁番郡王苏莱曼为报答乾隆皇帝对他父亲额敏和卓的恩遇和祈福,除花巨资修了一座苏公塔外,还将其亲属叶尔羌和卓赠与乾隆为妃(电视剧《风流才子纪晓岚》亦有此情节),因此女身上有一股浓郁沙枣花香味,故称香妃。那乾隆原本风流倜傥,既有美女送上门来,焉能拒纳?香妃从22岁进入清宫,直到53岁去世,死后遗体被运回新疆故土,葬于阿帕霍加陵墓内,从此,香妃墓不胫而走,远近闻名,中外游客慕名而来,趋之若鹜,时间久了,阿帕霍加古墓反倒被人淡忘了。现今陵墓内还陈列有当年运回香妃遗体的马车(笔者见过这辆古老马车)。然而无论史料记载或今人考证,均认为香妃遗体应葬于清东陵(河北蓟县境内),清东陵葬有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五个皇帝(其余帝骸葬于清西陵),按大清宗典律法,嫔妃死后应随皇帝遗体同地安葬。其实,真也假、假亦真,游客们宁愿相信香妃墓内葬香妃,管它历史不历史。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946c2f01008ylo.html22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