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新疆游记(5)喀什(二) |
[游记]新疆游记(5)喀什(二) |
2008-06-27 sina.com.cn |
加菲猫走新疆 9月29日(D15) 早晨又睡了一个懒觉,起来后去了香妃墓。香妃墓其实和香妃的关系不大,甚至可能没有关系。但为了借用香妃在影视作品上的知名度来发展旅游,同时也为了宣传民族团结,这个名字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本来的定义―――喀什噶尔“霍加政权”国王、白山派首领阿帕克霍加及其家族的墓地。领略了典型的维族建筑风格,也增加了一些知识,当然也听了一些讲解员们传神的忽悠。 香妃墓 离开香妃墓,又去了阿尔斯兰汗墓,一个很少有游客去看的地方。出租车在一条宽阔而冷清的路边停了下来,顺着司机指点的方向,看到了一个穆斯林风格的大门楼,门楼虽高大,但很古旧,门口挂着一块牌子,只有维语。进得庭院,有些差异,这里看起来丝毫不像一处古迹,更与旅游景点不同,就像是一个普通的维族农家大院。黄土的围墙,黄土的地面,若干杨树散布其间,灰蒙蒙的感觉,没有什么特别的建筑。一个中年维族妇女正在清扫黄土地面,脸上一道长长的刀疤。问话,语言不通,表情加手语,她大概明白了我的意思,更可能的是他看出我和以前来过的人有着相同的目的,于是含笑向里指了指。走到了大院的尽头发现有一个小小的清真寺,一样的陈旧,黄土墙、枯木柱,空无一人,显得有些诡异。迷惑间正要离开,一个矮小枯干的老者不知从哪里转了出来。用汉语把的目的说了出来,不知道他能否听懂,但肯定是明白了我的意思。于是领我到了院子最后面的一个小柴门处,门小得不能再小,颇为隐秘。“十元”,他终于说话了,汉语,两个字。付了钱,没有票或其它收据,就像在乡间旅途中给帮忙的老乡的一点答谢费用。“快”,他又说了一个汉字。进得柴门,发现里面是一个空旷的大院子,远比外面的农家院要大得多,大概有1个足球场大,院落的一侧坐落着两个泥砖构筑的圆顶建筑。大院的地面是板结和皲裂的黄土,一些地方长着过膝的枯草,感觉很是荒芜。两座土砖建筑,一个是阿尔斯兰汉的墓室,令一个应该是礼拜和祭祀的场所,静静地矗立在黄土上。墓室很陈旧,祭拜的房子有明显的破损和火烧的痕迹,与刚才看到的香妃墓截然不同。在阿尔斯兰汗麻扎默默矗立了一会,感慨了一会,老者便催促离开,用的还是一个汉字――“快”,于是两个人像做贼一样的匆忙离开了。整个过程中,老者总共说了4句话,一句“十元”,两句“快”,还有一句是维语,随然不懂,但猜得到是禁止进入墓室里边的意思。整个过程寂静而匆忙。猜测老者是不希望一个异教徒过多打扰他们的宗教英雄吧。 写到这里,要简单介绍一下阿尔斯兰汗的故事。在很久以前,喀什、和田、叶城一带的人是信奉佛教的,从公园1000年左右,伊斯兰教在这一带传播,阿尔斯兰汗的爷爷是第一信奉伊斯兰教的喀喇汗王朝可汗。从那时起,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信奉伊斯兰教的喀喇汗王朝和信奉佛教的于阗佛教王朝之间发生了连续的战争,期间还伴随着喀喇汗王朝内部佛教徒的暴动。最终是伊斯兰教徒取得了胜利,佛教只通过佛塔、洞窟、壁画等古迹留在了历史的记忆中。 阿尔斯兰汗意为“狮子汗”,是在这长期宗教战争中牺牲的宗教勇士。他身为一国之君,把一生都贡献给了这场宗教战争,直到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阵亡,是喀喇汗王朝国王中第一个“殉教者”。他的头颅被胜利的敌人带回并悬挂在喀什嘎尔城头(据说具体地点就是下一个要去参观的地方――盘囊古城,在南边2公里左右),身体被遗弃。后来伊斯兰教军队反击获胜后,头颅被隆重地安葬在现在的墓地。阿尔斯兰汗因其在伊斯兰教传播中的贡献和牺牲,成为了穆斯林敬仰的对象。 香妃墓与阿尔斯兰汗麻扎,一个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传说,一个是实实在在的历史,一个地方是游人如织,一个地方是门庭冷落、不为人知,一个地方是华丽光鲜,一个地方是陈旧破败。历史就像是一顿自助餐,端着盘子的人会选取他想要的东西。 离开了阿尔斯兰汗的麻扎,往南再走两公里左右,就到了“盘橐城”,又叫"艾斯克萨"城,现在最新的名字叫“班超城”。在公园一世纪,由汉朝人班超所建。班超这个名字,相信上过初中的人都听说过,不知道大家当时的感觉如何,反正我是没什么感觉,中学教材中的内容太简略了。而当近些年又重新细致地了解了班超同志的事迹后,发自内心的感叹是――NB!具体情况就不细说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查资料,其传奇经历非NB不能准确形容。正因为如此,明知这个班超城只是近两年在原“盘橐城”遗址上重建的新公园,但还是进去看了看,凭吊和感慨了一番。100年前这里还有几百米的城墙,现在遗址大部分为工厂单位占用,仅有一段长约8米,高近3米的旧城残垣遗留下来。这段城墙不在班超城内,在外边临街处,不用买票就可以看到。 随后又去看了维吾尔圣人玉素甫的麻扎,玉素甫·哈斯·哈吉甫是11世纪维吾尔族著名诗人、学者。他的古回鹘文八十二章叙事长诗《福乐智慧》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维族人。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6d5e7d0100068q.html20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