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一个人,行走喀什噶尔游记(17) |
[游记]一个人,行走喀什噶尔游记(17) |
2008-06-27 sina.com.cn |
十七。和以色列犹太人逛街 早上被电话吵醒,这天是星期五,10月6号,中秋节。让我郁闷的是,我一个中国人还没给家里打电话,人家韩国的爸爸妈妈竟打电话来问候自己在国外的女儿了!马上想起了韩国申报端午节的事情,韩国人还真是一身的劲。 两女孩子温柔地“哟扑色哟”,我还以为在放韩剧呢。好温柔的声音,至今难忘。 星期五也是维族一个重要的日子,每个星期五是居玛日,这一天穆斯林要进行一个星期里最大规模的礼拜,人们会会聚到清真寺来祈祷,而这个时候清真寺是不对游人开放的,只到下午礼拜结束才开放。 以色列大姐快30了,名字叫艾迪,犹太人,在北京工作,所以中文好的不得了。我们计划先逛喀什的老城,然后下午再折回清真寺看穆斯林祷告。 真的发现碰见的这些外国人是对自己一个刺激,中文这么好,交流起来没有任何障碍,感觉是在和中国人交流,再看看自己的英文,真挫。 喀什噶尔,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历史的驼铃声和南疆干燥的空气中沉淀着独特的魅力,曾经有多少商人,行者在此驻足。独特的民族建筑风格造就了这散发着远古气息的老巷。 我们一行三人逛了老城,其实老城遍布在喀什的一大片地方,从清真寺周围任何一个小巷子走进去你就可以进入喀什的老城,我们从清真寺对面的一条街走进去就是恰萨区了。喀什之所以这么有特色和有名就是因为它保留了古时的老房子和城区面貌,维族风情很浓郁,喀什的老城和高台民居其实差不多,住宅的样式和感觉都是一样的,孩子依然是跑来跑去的要你给他们照相,妇女们依然是裹着头巾消失在巷子的深处,各国旅行的人们依然是拿着相机在里面穿梭。 喀什噶尔的老巷,是一个需要安静的去慢步的地方,这里不需要熙熙攘攘的人群和狂轰滥炸的相机闪光灯,遍步整个老城区的老巷象蜘蛛网一样在其中蔓延,伸展。当你从某个街口一转,可能就不经意进入了这个悠长的地方,此时,仅仅需要的就是你不慌不忙地慢慢走下去。。。 房屋仍是泥土和木头的建筑材料,和有一些草料,歪歪斜斜的房屋和围墙,从不同侧面反映着新疆大地那耀眼的阳光的两面,阳光下的这些古老的维族房屋显得沧桑并富有人情味,仿佛从那凸凹的泥墙以及深邃的小巷就可以嗅出千百年前丝绸之路的繁华与喧嚣。 巷子都很阴凉,但绝对不会潮湿,南疆干燥的空气让古巷千百年来保持了原有的形状,墙壁上有时刻画着流畅的维文,当然偶尔也能见到一两个汉字,甚至是一句英语,还有的就是小孩子们的涂鸦。古巷两旁是各家的大门,说到大门,其实有点夸张,维族不象汉族那么喜欢讲究排场和阔气,非要把自家大门修成朱门大户,甚至再搬两个大狮子过来。小小的门户安静地排列在小巷两侧,木制的门常以伊斯兰教常用的兰色和绿色来装饰并配有独特的花纹,有的也融合了汉族的特点,比如敲门用的圆环也有采用,有的门甚至很低矮,得低头进入,也很窄,以布帘遮挡住,我不敢随便掀开,怕自己冒犯了这些安静的居民,鲜艳跳动的布帘有时在风中微微荡漾,给这座色调单一的古城添加了一丝生动。 维族的老宅通常有个院子,院子里有时会栽种一些果木和花木,在放一些用于休息的类似于床的坐具,干净整洁,有时会有个老太太坐在上面闭目养神或是快乐地看着嬉戏的孙子们。因此在某个老巷可以看见二楼探出的花草,配合着泥土的气息和色调。。。我眼中的喀什噶尔老巷,值得慢慢去走走的。去吧。 我们很有幸,在给一个孩子拍完照后,他要请我们去他家里看看,我们顿时很兴奋。维族的房子一般都有个院子,和屋顶的晾台,我们爬到他家屋顶的晾台上,环视四周,可以大致看出老城的风格,土色的老城,很有阿拉伯国家的风韵。有的院子里种着花木,总之给人的感觉是很清凉和干净,房间都是要脱鞋进去的,铺着美丽的维族风情的地毯,装饰也十分精巧,从外观看来这些房子老而陈旧,但里面却收拾得干净整洁。艾迪很可爱,跟小孩子一样,跟维族小男孩玩起了游戏,并装出中了小孩的枪的表情。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9e335010008dz.html16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