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新疆游记(4)喀什(一) |
[游记]新疆游记(4)喀什(一) |
2008-06-27 sina.com.cn |
加菲猫走新疆 9月27日(D13) 早晨在乌鲁木齐下了车,立即赶到了附近的宾馆,住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洗澡!在此之前已经7天没洗了,呵呵。 经过研究,把剩下的行程都确定了下来,因为要赶回家过中秋,所以行程压缩了一下,也提速了。明早从乌市飞喀什,然后喀什飞乌市,然后是吐鲁番,之后就回家。比较遗憾的是,没有计划出时间去走一走沙漠公路,看一看罗布泊,也没有安排去塔什库尔干县。新疆太大了,很难一次走彻底,还是留一些再来的理由吧。 晚饭在附近的五一夜市吃的,烤肉加抓饭,过瘾。 9月28日(D14) 色满宾馆大堂 色满宾馆内原俄国领事馆旧址 上午10点,飞机降落在喀什机场,然后直奔色满宾馆。这个宾馆的前身是俄国住新疆领事馆,建于100年前。宾馆大厅很有民族特色,宾馆里的人也五花八门,除了中外的背包客,还有巴基斯坦人和其它地方的维族人。 安顿好后,又在宾馆附近的街上闲逛了一会。一般我每到一个地方,都不会先去景点,而要在街上先转转,如此这般才会感觉自己真的到了一个地方,而不是一个匆忙的游客。 转了一会,决定去著名的艾提嘎尔大清真寺看看。向路边小店老板娘问路,未果,她不懂汉语。恰好旁边中学的老师路过,热心的指点了一番。喀什是维族人聚居的地方,前些年维族人口比例高达97%,这些年汉族人口逐步增加,但各有各的聚居区域。由于维族人口占绝对优势,所以汉语在这里不是必须的语言,大多当地人都不会说,后几天的旅程中多次遇到这个问题,好在都通过各种方式解决了。在路边拦了15路公共汽车,1元钱。座下来定睛一看,全车的人都用奇怪的目光看着我―――原来这车上只我一个汉人,其它都是维族,看来座公交的游人不多啊(出租车起价5元,基本可以到达城里大多数地方)。后来又座过几次这班公交车,发现车上都是维族,有时甚至连售票员竟也不懂汉语。 到了艾提嘎尔清真寺,入内参观。感触颇多,在此只说一点,很喜欢穆斯林寺庙的简单和纯粹,只是提供给大家一片安宁的空间,让大家静下来用灵魂和自己的信仰交流。 出了清真寺,旁边就是一片老城区和一个巴扎(集市)。热闹、古朴,浓烈的异域风格,典型的维族风情。在新疆听人说,没到喀什就等于没到新疆,看来有一定道理。一头扎入小巷中,在维吾尔风格的民居间,在路人好奇的目光中,游走。整个下午没有遇到一个汉人,没有听到一句汉语,除了两个白人背包客,就都是维吾尔族人民了。 到下午5点左右,有些饿了,但发现老城里各个餐馆似乎都没有做生意,一些老板座在门口聊天,但桌椅都摞在一旁,奇怪。另外,整个白天没有看到有人抽烟,莫非是喀什人民都讲求健康的生活方式,让烟草公司无利可途?接连问了两家餐馆的老板,虽然语言不通,但大概意思还是明白了,现在没有吃的。想了一下,才恍然大悟,这应该是穆斯林的斋月吧。后来问了一下,果然,不过他们称之为封斋。日出之后,日落之前,成年人不吃不喝不抽烟。其实这时候是可以离开老城去附近找汉人餐馆的,但是俺的理念是,到一个地方就要按一个地方的方式生活,我可不想千里迢迢来的喀什吃什么川菜、湘菜、甚至俺们家乡的东北菜。于是乎就剩下了坚持二字。7点半左右,饿的有些走不动了,在老城里找了一家僻静的烤肉馆,作了下来,拿出随身携带的《草原帝国》,边看边等。电视里方的维语节目,听不懂。这一等才发现,新疆太靠西边了,时间比北京时间要晚2个小时左右,这边的太阳是北京时间9点落山。呵呵,直到晚上9点15,香喷喷的羊肉串才呈了上来。这家的老板似乎只懂2个汉语单词,一个是“烤肉”,是我问的,一个是“五毛”,是他的回答。等我再想要点主食,比如米饭、馍、囊什么的,他就一点也听不懂了,旁边也没有样品可以举例。好在有一伙维族中学生也在店里吃饭,一个女孩帮助翻译了一下,才解决了主食的问题。吃的时候,偷偷地跟旁边桌子的维族老先生学了一招吃囊的方法,就是把囊掰下来一块,在茶水中沾沾,立刻解决了我脆弱的牙口面对坚硬的囊的问题。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6d5e7d0100065u.html16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