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北五省自助游喀什-乌鲁木齐老陈游记老陈游记 |
[游记]西北五省自助游喀什-乌鲁木齐老陈游记老陈游记 |
2007-07-21 |
西北五省自助游(三) 喀什-乌鲁木齐 7月25日【一,晴】 吐鲁番-乌鲁木齐07-25 T197次 07:11开硬座 24元。上午去乌鲁木齐,9:40到。乌鲁木齐车站高大宽敞,站前开阔干净。诗云: 乌市车站 人到乌市眼一亮,罕见如此高而敞, 全无内地小家气,果然新疆好地方! 乌市小聚又出发 赶赴乌市小聚后,背起行装又出发, 旅游也须胸有志,一气直奔最西喀(什)! 因为儿子的朋友Y也来乌市,说是要见面,所以,我们特意赶去乌市。不久Y坐的来了,和他一道去新疆日报招待所,那里住宿没有带卫生间的标间,双人间,33元一床。我们决定先去喀什,便没有住下的打算。后Y陪我们去乌市最热闹的二道桥、大巴扎(集市)玩,在大巴扎小吃城过早,三个人只花了4.5元,要了赤豆粥、三个油炸菜合子。Y有事告辞了,我们坐的直接去车站,买到硬座票,191元一张,上车老伴第一个报名补卧铺。不一会儿补票的人挤满了补票处。后来,还真的给我们留了两张卧铺票(车是两层的,我们在上层的上下铺,没有中铺,共补297元 ) 7月26日【二,晴】 下午3:48到喀什,出站当即买好27日下午4:49的上铺两张。住车站宾馆,80元标间。站前坐出租车,维族司机10元送我们到香妃墓门口(站前如果乘28路到广场转20路也可以直达,车票1.5元+1元),门票15元。说是阿巴克霍加麻扎(香妃墓),实际上是借着清朝唯一的维族妃子香妃的名义打旅游牌。走进景区,可以看到一座高大的伊斯兰风格的城堡式建筑,里面是空阔的大厅,木板台子上摆放着50多个用各色彩布覆盖的大小坟头,据导游说,这是一个很有地位的家族的集体墓地。伊斯兰教重男轻女,坟头大的是男的,小的是女人和小孩。台上共摆放了三排,香妃的位置在最后一排的右边靠后,导游指着那里覆盖着黄色绸缎的棺木说,那就是香妃的。听导游说,坟头只是象征,里面是空的。死者埋在地下了。但是我查看网上资料,并没有找到确凿说法。但是有一点是真的,即香妃葬在河北遵化清皇家园陵,所以这里的香妃墓肯定是虚设的。这只能说明维族人民愿意以香妃为象征,与祖国各民族联系在一起,如同昭君墓出现在内蒙许多地方一样。 出来乘20路到广场,很容易就找到了喀什市最大的清真寺——艾提尕尔礼拜寺,门票10元。正门是一个大门楼,门楼后是半圆的建筑,门楼的两端各有一座高高矗立的圆塔,塔顶的尖端上是一个新月装饰。典型的伊斯兰建筑物。伊斯兰教礼拜寺只能让男人做礼拜,所以厕所也只有男厕所。里面的大厅,要脱鞋走进去,不让照相。大厅空荡荡的,地上铺着地毯。回族做礼拜祷告,有固定的时间。大厅前面有讲经师的座椅。虽说不是集体祷告的时间,但不时可见回民匍匐在地面壁诵经。 晚七点了,喀什还亮堂得如同武汉的中午。热闹市区全然是现代建筑,所以便没有什么特点。唯一不同的是维族和其他民族的人比比皆是,汉族人明显少得多。耳里听到的几乎都是维族语,一种不停弹舌头的语言。我们行在其中好像到了外国。不过汉字还是主要的,维族文字只是标注在汉字的旁边。街面上的维族生意人也大多说汉语,尽管比较生硬,但大致能听懂。问路,我们则找的是汉族人,因为给维族同胞连说带比划太吃力了。 商场的时间表为:10:00-23:00【有的是24:00】。晚上11点才完全黑下来,所以喀什早晨10点以前街上行人都不多。 7月27日【三,晴】 上午去喀什老街区,打算看看当地老民居。老民居远远望去,清一色的黄土屋,密密层层,似乎在小山上。谁知到了进入老民居的街口,竟然设了收费站,30元一张票。街道通向那远处的土山民居,不断有当地人出进。我们觉得这种收费太离谱,便没有进去。但又不死心,于是从旁边的小巷子往里走,这里的民居看得出已经是以后新建的,全是砖木结构。外观比较简陋,甚至破旧,可是地面很干净。小巷里大多数住户的门都紧闭着,偶然开着的,则有维族大妈打扫卫生。 后来看到有几家门口聚着妇女孩子,全是维族打扮,便拢去笑着问好,他们也笑着回应,说什么我们听不懂,但是可以感觉得出他们的善意。L把手中的“馕”撕了一块给一个妇女抱着的孩子吃,那孩子不认生,接过来就吃。那妇女说了一串话,从孩子手上把馕拿还给L ,气氛很和谐。辞别了他们继续寻找可以拜访的对象。终于在另一户门口,看到聚集着四五位维族妇女,除一位老大妈外,其他几人都是年轻女性,穿着讲究,相貌秀丽。我们说能到你们家参观一下吗?她们互相看看,似乎听得懂我们的话。其中一位少妇(姑且称她为古丽)能说简单的汉语,她点点头并起身表示随她进去。这一家与其他住户不同的是,别人是平房,古丽家是三层楼。房子外观毫不起眼,谁知进去一看大吃一惊,里面装修得像阿拉伯的宫殿。古丽说着简单的汉语,意思还是清楚的,她说一楼是姐姐和妈妈住,二楼是她的家,三楼没有顶棚,是种花的地方。她让我们看她的房间,她的丈夫还在睡觉,她进去叫他起来,然后迅捷整理床铺,铺上被罩。里面的摆设非常现代,墙壁整个用一块块拱形图案装饰,色彩素净,窗户与外面见到的清真寺窗子类似。古丽新婚不久,家里处处显出新和喜气。我请她坐在床沿照了一张像。我问,这栋楼花了多少钱?古丽回答,27万。我说,像你这样的住房这里多吗?“多哩。”我为古丽她们高兴,生活正在好起来呢!临告别,在门口我们说给你们照一张合影好吗?她们很高兴,姐姐忽然朝里走去,我正不明所以,突然姐姐抱着一个胖胖的没有穿衣服的男孩出来。原来她把还在睡觉的儿子弄醒抱出来了!小家伙眨巴着眼,一声不吭望着我们姐姐没有说话,只是笑着。多善良淳朴的维族女性啊! 离开小巷,到当地有名的东巴扎(集市),买了8条丝巾,店主说是土耳其的,共200元,L准备回家送人。还买了当地特产巴旦木(要价48元,还到38元1公斤)和无花果(38元还到28元1公斤),打算回乌市让Y带走。另外还有两样当地人给婴儿用的“尿漏”,男、女各一件,地摊上买的,每件1元。如果不说明,谁也猜不出来,带给儿子两件,让他们去猜着玩。 11点多钟,我们在人民公园旁的小吃店吃了新疆特有的手抓饭(素)和馕坑羊肉串。手抓饭加红萝卜、南瓜、葡萄干炒,油重,味甜,3元一份(羊肉手抓饭则是7元)。手抓饭不怎么好吃。羊肉串,3元一串,肉块大,用小斧头剁成,一串至少抵武汉的10串。肉似乎没有完全烤熟,也许喀什人就爱这样吃。另要了一碗羊肉汤,6元,里面有一大块带骨头的羊肉。L 还向服务员学了几句维语: 你好——雅可西木西(或“雅克西”) 谢谢——莱亥美地 再见——黑勒霍须 喀什印象 女人爱系大方巾,男人多戴小方帽, 大街小巷随处逛,满耳都是弹舌调。 下午16:49 坐N948次离开喀什回乌鲁木齐。 途中有诗云: 车行途中,晚9时余看窗外夕阳 大漠日难落,煌煌如初起, 戈壁涌流去,夕阳画波澜。 车行途中,忽见远山沙尘飞扬 戈壁忽挂帘,黄断半边天。 出没沙尘里,小车惊又现! 车行途中夤【yin】夜所见 大漠本色陋,谁为着银装? 掀帘望苍穹,明月耀中央。 (乌鲁木齐-喀什07-25 N946次15:51开硬座191元;补上铺138元,下铺159元。喀什-乌鲁木齐07-27 N948次16:49开 上铺324元,2张) 7月28日【四,晴】 Y来短信,说是请朋友为我们预订了一个100元的标间。虽是好心,实在多此一举!因为我们老两口早已习惯自助游,每到一地都能熟练地办好一切,托人预订既耽搁时间又不定满意。果然不出所料,好心反而惹出了麻烦!下午4时余到乌市后,先得赶着和Y的朋友联系。他带我们去的是一家小宾馆,其下是快餐店,三楼才是。上去一看,没有通常宾馆的大柜台,象一处私人小店。当时就觉得不理想,但也只能住下,并交了150元押金。店子是刚装修的,标准间里却十分简陋,空荡荡的,两张床,桌子居然是一张麻将桌。问热水,要晚上9-12点才有。L提出热水问题,谁知柜台外坐的一个黑大个,四川口音,竟然咆哮如雷,“就你们罗索,不住就走!”我们当即收拾行李要走,老板娘说走可以,不过你们是“预订”要付一半钱,50元。呜呼!只好决定将就一晚。 我们立即出门去了解明天的“一日游”并另找旅店;同时还想打听L三十年前到新疆支边的一个女同学的下落,听说她在乌市工一师医院。巧的是出门找一位穿着得体的汉族女士问路,顺便说起工一师,哪知她说她就是工一师的,现在调到市里一家公司了。她立刻给老公打手机,她老公还在工一师开小车。不一会来了回音,说没听说这个人。也难怪,几十年没有联系了,谁知道L的女友在哪里?不过通过短短的接触,我们和这位女士似乎已经熟悉了,她自我介绍叫“巩春梅”。巩听说我们要找宾馆,执意领我们去。她领着我们弯来弯去走着,不久到了一条叫“车市巷”的小街,说街面的宾馆贵了,这里便宜条件也不差。我们非常感谢她的热心,与她分别时,她还留下了手机号,说有事找她。因为遇着小巩,刚才的不快消除了不少。在巷子里找到了一家宾馆——农六师招待所,条件很好,我们决定明天一早就过来。接着,又去预订了明后天的“一日游”:天池和南山,一共交费360元(天池120元:门票60,车费50,包中餐;南山60元:门票10,车费40,包中餐),接待单位是人民公园后门的“华侨旅行社”。 回到小宾馆,已是晚上10点钟了,气愤的是根本没有热水! 原来他们的热水是靠一台电热器烧的,此刻偏偏出了问题。而我们坐车20多小时到现在唯一的要求,仅仅是能按照规定在9-12点洗个澡。到11点了还是没有热水,我们去问她的时候,柜台外坐着的换了老板的弟弟,这也是一个人高马大的家伙。只见他突然凶过来,吼道:你们的事怎么这么多,不想住,滚!——我非常愤怒,说你还想打人不成?老板娘和服务员忙过去栏着他。眼见理亏,老板娘终于决定退钱让我们马上走。此时已经快12点了!那黑大个还在骂骂咧咧,什么“臭要饭的”,什么“有钱去住五星级呀!”我们知道凭我们的力量是无法对付这样的恶人的,拿过退回的押金,便急忙离开了这家黑店。那家伙肯定认为这么晚了,两个老的人生地疏肯定走投无路了,哪知我们连夜便去了农六师招待所,马上交了三天的房钱(300元),住进去就美美地冲了个热水澡! 这正是: 二到乌市遭黑店,两条恶狗似凶神; 连夜转移农六师,不忘小巩热心人! 7月29日【五,晴】 早晨去人民公园后门,华侨旅行社把我们安排在“大草原旅行社”的大巴上。导游是两个女孩,来实习的,说话脸红。我们仍鼓励她们,所以她们很感激,在天池,她们不忘跟着要照顾我们。车行山道,盘旋而上。到天山的山腰停车场,然后自费坐中巴或者索道上山或者下山,共15元一人。我们选择坐中巴上去。中巴停在天池附近,往里走还可坐电瓶车(10元)。我们没有坐车,走过去很快就到了坡顶,天池就在下面,大约需走百来米。群峰环抱,天池如一块碧玉镜子。远处的腾格峰顶的雪看得清清楚楚。湖水清澈,周围的山峰是青色的,而且随着阳光被云层的时遮时现,变换深浅不同的青绿色。湖水也随着阳光的明暗而变化色彩。第一次看到高山湖,很是兴奋。小导游还陪我们去看附近的瀑布,瀑布是借天池水人工做成的,但是瀑布湍急,奔涌不止,景象异常壮观。 写小诗四首: 1、 天池碧玉镜,群峰围作框, 腾格爱白发,王母为梳妆。 (《天山天池之一》) 2、白云过日时阴晴,满目山色有旧新, 多亏一汪天池水,为我捧出爱美心。 (《天山天池》之二) 3、水作镜面平, 山如碧螺堆, 满目皆秀色,不酒人自醉。 (《天山天池》之三) 4、谁信天池一镜平,飞珠跳玉涌雪浪? 人间有景莫闲看,用心才识柔与刚。 (《天山天池》之四) 中午旅行社管一餐饭,在停车场旁的大排档里,吃了手抓饭、拉条子。下午三点多钟,我们坐缆车下到停车场,然后随旅行社的大巴返回乌市。 晚去乌市大巴扎。人山人海,人行道已无路可走,全是维族人摆的小摊子,类似内地的再就业夜市。大巴扎的空场子上,被围起来成为露天自助餐厅(每人168元),现在竟然座无虚席。场子上空从两边的高楼架起一道钢索,一个维族姑娘正在高空行走。 7月30日【六,晴】 南山一日游,仍到人民公园后门等车。华侨旅行社要价比别人略高,原来游客被他们转移到其他旅行社的车上,不知他们之间怎么交易的。反正这家旅行社比较糟糕,不如旁边的大草原、红山等旅行社。等了许久车才来,上面基本坐满。 南山叫“牧场”,不过是山地的草坡而已。草坡上,太阳强烈,不能久待。进到树林里,全是粗大的松树,在树下则阴冷,也不能久待。南山主要项目是骑马、住帐篷。南山供当地人假日休闲还是不错,但是作为旅游,则没有什么内容。山脚下牧民牵着马兜售生意,35元一小时。而到上面,只要20元一小时,且按时间折算,花5元骑马也行。于是在下面听导游的付费骑马者大呼上当。还有访哈萨克帐篷的活动(10元),盘腿坐帐内的大毡子上,喝奶茶吃炸果, 看民族歌舞。 下午1点多钟,导游领大家到一个帐篷里吃手抓饭。我们不怎么喜欢手抓饭,一股红萝卜味。回来,车子把大家带到一家大商场,说是高空王子投资开的,主要卖新疆土特产和旅游工艺品。司机一再解释,这里要签一个单,不签要扣司机和导游的钱,请大家配合一下,只要进去看看就行。大家也只好进去逛一圈。从商场出来,我们才知道这里正是昨天来过的大巴扎旁边。因此又去逛了大巴扎。虽是下午,太阳正强烈,外面的人却已经多起来了。 到宾馆门口的一家酒店,要了一份新疆有名的大盘鸡,30元,端来一看,——晕倒!盘大如脸盆,整整四斤重的一只鸡,剁成若干大块,配上红绿辣椒土豆,色彩鲜艳,味道鲜美,只可惜我们的胃口太小,虽喝了啤酒,也根本无法吃完。剩下几乎一半还多,怕人家说浪费,便要打包,这里没有内地的纸盒,用塑料袋装上,拿回去后,肚子是饱的,也没有再吃,最后还是扔了。经理是维族人,听我们赞扬大盘鸡,弯腰站在旁边跟我们聊了好一阵,显出很高兴的样子。 这正是:乌市大盘鸡,味美不用提, 盘大赛脸盆,色艳红黄绿。 7月31日【日,晴】 早晨,8点多钟,街上行人稀少。我们到中山路的一条小街里买吃的,那里是当地的早市,各种蔬菜瓜果早点摊子摆满小街两边,人很多。买了一个刚出炉的热馕(1元),味道非常好,比南方的烧饼还有嚼头。哈密瓜1元一个,西瓜5角1公斤。还有烤馍,说是兰州(做法)的,很大,一个人吃不了,2元一个;玉米发糕厚厚一大块,只要1元。东西的确便宜,难怪老伴感叹,在乌鲁木齐早晨连10块钱都消费不出去。来新疆处处新鲜,感受颇多。尤其是新疆的“大”,买东西都论公斤,羊肉串铁千子像一把两尺长的米达尺。…… 关于“新疆印象”编了下面一段顺口溜: 新疆雅克西,大得没法提: 南疆到北疆,动辄过千里; 望山走死马,茫茫无人迹; 坐了一夜车,还在戈壁里。 购物论公斤,吃鸡大盘鸡。 烤肉用斧剁,肉串两尺余。 出门背个馕,三餐不着急。 唯有方帽小,不与“大”联系。 (《新疆印象》) 陈仁江 2005-9-4 武昌家中 你可以通过这个链接引用该篇文章:http://chenrenjiang.bokee.com/tb.b?diaryId=14574100 2005.8.1810:10作者:陈仁江 |
原始链接:http://chenrenjiang.bokee.com/viewdiary.14574100.html |
转自:29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