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从喀什到喀纳斯-金秋新疆的十三天(附详细帐本)-贵州游记.

[游记]从喀什到喀纳斯-金秋新疆的十三天(附详细帐本)-贵州游记.

2007-07-21    086trip.com

新疆行记

一、 逃离北京

应该是从《国家地理》2002年的某一期新疆专辑开始,我坚定了去新疆的念头,在图片和文字的诱惑中,喀什和喀纳斯成为了首选。可是愿望并不等同于时间加金钱,两年来我简直都快要绝望了。最终在八月痛下决心,请好了十一前的年假,谁知到九月二十二日将机票都查好时却还没有找到游伴,放弃之前我在携程发了个再简单不过的贴,邀请二十五日赴喀什的同伴。当时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上班都无精打采的,好象多年的心愿又泡了汤。当然心里最最不起眼的角落还留着一丝希望:车到山前必有路。我不知道这种机会主义的行为方式会不会最终给我什么教训;)反正在二十四日一早看到凌晨接到的短信时,差点心跳超速,完全可以用欣喜若狂来形容。孙的回信和我的贴子一样简短,只问我:您的新疆行程怎么安排?我当时真想给携程网送个锦旗,网络万岁!大约不到十个短信和一个短暂的电话,只互相介绍了行程,甚至没有名字,我们决定第二天一早出发!昭的突然加入更是完全打消了我仅有的一点疑虑。午饭之前,我已经定好了全部机票。和领导确定了年假。又用了一下午时间干完了我以为需要一周的工作,看来状态决定效率,估计当时我的兴奋程度足以让我在各个办公室之间超音速运转!下班时间一到,我迅速将近期收集的行程路线打印出来,顺便赶到华联,没有买到数码伴侣,只好准备到新疆再想办法,又发现登山服太贵,就买了件阿迪的薄棉袄,然后赶回家收拾行李了。因为正在装修,幸亏把旅行的东西都留了出来,整理的还算迅速。再次和两位旅伴约定了见面时间及方法,手握机票,面对仓促过后的无数未知,揣上我仅有的家产,在梦乡里继续兴奋……

早上不到七点被勤劳的爸爸送到机场,和昭一起想象孙的样子,干练的东北小伙出现时我们松了口气。在忙碌的办理登机手续时互相试探了几句,还好,能力相当,同道中人。飞机上的座位居然是分开的,我只好埋头将杂乱的资料整理成大致的行程安排,期间受到同机者的同游邀请,因行程不同只好作罢,将至乌市时同座终于醒来,原来是新东方的老师,果然比课堂上还能说……飞机降落时和每次出门一样,心中暗想:居然到了另一个城市?怎么一点感觉都没有?

下了飞机顾不上欣赏,抱着一堆旅行社和定票资料,我开始力劝孙放弃坐火车去喀什的念头,飞机将省出一天的时间而花费并不昂贵。机场巴士倒著名的2路汽车后我们到了火车站。买地图时我给他们俩照了第一张照片。在这里我们也找到了明天一早飞往喀什的4折机票,达成一致,先逛乌市。坐车到孙推荐的石油招待所,套间不便宜,不过位置很好,在市中心,而且新疆分行就在旁边,我照了相;)然后向小恬的哥哥打听买数码伴侣的地方,在宾馆楼下的特色面馆吃饭后收到机票。徒步到赛博数码城,经过一番比较买了个数码伴侣,心满意足,问路后,决定徒步去著名的大巴扎。谁知这下走进了没有汉人的维族聚居区—解放南路。终于感到出了门啦,周围的人都象外国人,路边演讲的老大爷说着我们听不懂的故事,小店里都是帽子、围巾、金首饰,喝了酸奶之后我意识到这和青海还不一样,这的维族和汉族简直属于两个世界。

巴扎我们不熟悉,什么都没买,我给带维语的肯德基照了相,昭又来了一杯石榴汁。看看时间已到六点我们打车去了五一夜市,这时候时差也出现了,夜市要8点半才开始,现在只是乌鲁木齐的四点钟。无奈了;)我们只好在网吧和超级便宜的话吧打发了这两个小时。眼看着夜市的摊贩推车冲进夜市,我们最终吃了烤羊、羊肺子、烤肉、烤鱼、水果、抓饭、葡萄……顺便逛夜市并见到了昭的同学曹,回到宾馆买肥皂、吃葡萄、洗漱完毕已经过了午夜。躺下的时候发现,工作已经迅速离开了脑海,但新疆却没进来,我还处在兴奋状态,在空中飘啊飘~~终于离开了一个已经把我闷得将近窒息的环境,氧气重新出现!

二、“没到过喀什就等于没到过新疆”

简直没法形容这句话对我的诱惑,喀什的人文诱惑甚至一度超过了喀纳斯的风景,后者我见过太多图片,而前者却在同学的描述和杂志的文章中变得愈加传神。

海航的飞机很小,还是收购山西航空的,但这一段行程却有1600公里,而北京到乌鲁木齐也不过2700公里,我们仿佛又上路了。虽然起的很早,但却睡不着,聊天中很快就到了。喀什的机场不大,建筑很有民族特色,我们兴奋的照相之后机场外已经没有几辆出租了,讨价还价后与人合乘,坐上了梁师傅的桑塔纳。经过热烈的讨论,最后我们住进了他推荐的蓝天宾馆,并且决定后面几天也包他的车。安顿好了,这一天我们决定自助。

第一站是火车售票点,经过详细认真的讨论,我还是妥协决定坐火车回吐鲁番,票买妥我们就可以安排喀什的行程了。时间已经是中午12点,我们在清真寺对面不远处的一家饭馆吃早饭。一进去就发现这里和乌市的不同了,没有人说汉语,连菜单都看不懂,没办法,我们指着别的桌的“样品”点了酸奶、烤肉和拌面。边吃边看维语电视剧,三个人谨慎的笑了半天。

清真寺里有导游讲解,去做礼拜的人好象对我们并不是很欢迎,不过工作人员还是很礼貌的,也会说一点汉语。最糟糕的是,清真寺里竟然没有女厕所;(结果我只好跑出去到对面居民区里找了很久——因为语言不痛,连问了三个人,才有一个大姐理解了我的意思,给我指了条明路……

因为找厕所,发现了清真寺对面的街进去就是维族居住区,很有特色,所以从清真寺出来我们就决定从居民区穿行。路边的摊贩有卖烤馕的、卖西瓜、无花果的、还有其他各行各业都是维族风格的。可惜什么都听不懂,我们只好在安静的小胡同里找了个烤馕店,比划着买了个烫手的大馕,一边照相一边忍不住就吃了起来。结果一照相很快就有维族小朋友围了上来,就这样一路走一路被围观,好象我们是什么特殊品种一样。老街里面很有意思,维族的房子多是土制,房子看上去挺破的,但门口都挂着特别鲜艳的门帘,有的人家还有二层楼,装着雕花的窗户,看的出维族都很注意装饰。围观的小孩都争着和我们说话照相,有一个女孩问我叫什么名字,我说“我叫邵杨”,她就重复“我叫邵杨”,结果我赶紧纠正“邵杨”不是“我叫邵杨”……人太多了,我们简直有点落荒而逃,就在这时遇到了再丁江大叔,他是汉维语的高级翻译,对我们大有好感,给我们讲了很多他在北京开会的事情,一直热情的把我们送到巴扎边上去香妃墓的公车站上。热闹的巴扎已经牢牢吸引了我们的目光,但我们还是先上了去香妃墓的车。

全名阿帕卡霍加墓的建筑特别漂亮,色彩芬呈,和汉族对坟墓的理解完全不同,墓碑的造型也和我们的不同,也是维族长见的曲线行,据说这种造型是从巴旦木演变来的。家族墓地中男性墓碑较大,族长的最大,女性的墓碑则很小,与儿童的差不多大小。墓地周围也装饰的很漂亮,还附设有清真寺。

我们还是很快返回了巴扎,一头扎进了市场里,市场里几乎汇集了维族所有的商品,后来我们才发现,巴扎目前还是维族最主要的商品交易地。几个小时下来,我们买了土耳其的丝巾、巴基斯坦的围巾,俄罗斯的锡酒壶,维族的马鞭,英沙吉的小刀、维族的帽子等等等等,反正每个人都是满载而归,意犹未尽,维族的各种漂亮服装、毛毯、纱巾也至少有几千种,可惜我们买了也没地方用,又带不走,最重要的是价值不菲,据说维族基本把钱都花在装饰上了,我们可消费不起;(而且维族都是男的做生意,很会讨价,如果你报的价钱太低,有的人会抓过你的手使劲拍一下,说“朋友!白送你了!”搞的我们不敢再还价;或者有的就可怜巴巴的说:回家老婆要骂了!反正语言都是结结巴巴的,买到后来我们说话都不利落了,声调总是跟着他们的跑。

知道天快黑我们才出来,大约有7点了吧,吃了几碗叫不上名字的食物当饭,又雇了驴车准备回宾馆,赶驴车的小男孩觉的我们很新鲜,一路把车赶的飞快,大家热烈的聊天,说着互相听不懂的话。不过没到城里就被拦住了,因为驴车不能进城。剩下的路我们只好自己走回去了;)顺便找到一家小超市,买了明天的食物。回到宾馆又把战利品逐个鉴赏一番,围着头巾,提着马鞭照了不少照片。直到9点多才决定出去吃大盘鸡。最后在特现代化的步行街找到一家店,虽然十点了生意还正火呢,边吃边聊,一直过了半夜才往宾馆走。路上还找到了邮局,决定明天把买的刀一类不能携带的商品寄出去。回到宾馆,梁师傅又来取了身份证,明天去卡湖还要提前办边防证。

第二天去邮局和银行都被维语包围,吃早饭也全靠手势,好不容易上路了,是梁师傅的儿子小梁开车,大家还比较聊的来。车程足有5个小时,先是路过乌帕尔小镇,热闹的很,我们买了水果和馕,后来证明那苹果真是太太太好吃了。一路上的风景有戈壁、有雪山、有沙山、有湖、还有山间公路,每变换一种风景,汽车就会吱的一声停下,看我们欢呼着冲下车,一阵狂拍,然后恋恋不舍的重新上车,尤其是岩石山间出现的白色的沙山,简直象是画,根本不能相信那是实际存在的风景。

到了卡拉库里湖的时候在下雪,很快天就晴了,在那短短一小时里,湖水从黑到蓝,又从蓝到绿,然后又变白,再变红……和慕士塔格峰坚定的雪色比起来,湖水是如此变化莫测。我们按照小梁师傅的指点,就着西瓜吃烤馕,跟石头差不多的馕竟然是如此美味,后来的路程中我们一直在回味。天气冷极了,我们最终被冻走了,回头看看“冰山之父”,我想他一定是怜悯的看着山脚下人们的喜怒哀乐,那样子就象“神”,难怪这里的宗教别有味道,虽然神的形象象人,但他的性格一定是来自自然。

返城才发现来时没怎么注意的问题,路况特别差,几乎一半都是石子路,这的车一定得结实。我们在路上还多了个乘客,有个黑瘦的小伙子在路边拦车,我们觉的很可怜就同意司机搭上他。谁知他的话恰当证实了喀什人的话:这的温州人特有钱!乘客也来自浙江,看上去象个矿工的年轻人其实是来投资几千万铜矿的大老板,在北京的建材生意一攒下了资本,在这里投资的矿藏至少能挣来上亿元。不过条件也特别艰苦,矿在4500米以上,所有物资都要从山路运上,有时要在矿上住一个月,吃不到蔬菜。今天因为车坏在路上,他走了四个小时才到公路。我们都在感叹,浙江商人的钱确实是靠勤劳挣来的,这一点我们做不到,习惯悠闲生活的维族人更做不到。不同的文化决定着我们不同的生活方式。乘客在小镇请我们吃了晚饭,烤肉和拌面,真香~~来时热闹的镇巴扎已经散场,买了牛羊物品的赶集人正赶着驴车往家走。离开镇子时比来时还热闹。剩下的路程我们都有点昏睡,只是中途下来看了一眼格外明亮的月色。

晚上睡的特别沉,因为第二天八点就要出发,相当于北京的五点多呢。果然,出发时早市才刚刚开始,终于吃到了汉族早点,包子还是维族馅。28日的目的地是达瓦昆沙漠,是喀什新开发的旅游点,沙漠我去过,对于人工痕迹过重的旅游点兴趣也不大,不过我们还是骑了骆驼,躺在沙山上照了相,下来还吃立体烤肉和烤包子。价格偏高,司机也有回扣,不过出门在外,这也算不错了。

回到喀什又去巴扎补充了不少东西,不过比周日的可要冷清不少,巴扎的最佳时间就是周日!然后又买了若干油馕和奶子馕,这才上了火车。

三、回到天山山脉

补了卧铺、吃了饭,一觉睡醒后已经明月高升了,这天是中秋节,昭带的月饼终于用上了,边赏月边吃月饼,别有一番意境啊;)顺便我们还向临厢的巴基斯坦商人介绍了中秋节,英语总算比维语好理解。剩下的时间都被我们用来发送祝福短信了。车上的时间最舒服了,目的地时间都确定,剩下就随意了,我们买了乘务员推荐的酸奶,加上买的吃的,几乎一路都在吃东西,聊天,休整的不错。

29日下午1点才到吐鲁番,刚刚刮过沙尘暴,不但不象火炉,又听说寒流已经过了乌鲁木齐,反而微感寒冷。时间紧迫,包了车,一路去了火焰山、葡萄园、高昌故城、坎儿井,很赶,不过真的很有新疆特色。因为后来又去了一次,今天就不详细记录了。

晚上八点多才回到大河沿车站的宾馆,请孙吃了顿饭,从这里我们就要分手了,他进关去敦煌,我和昭返回乌市。把他送进站,我们早早休息,30日早上五点的回车,我们决定回到乌市找到宾馆后就直接去天山。睡觉前在宾馆话吧给李打了一个小时的电话,他还在辛苦工作,好可怜哦,外面天气好冷啊;)不过快见到他了。当然也给家里报了平安。

摸黑起床,其实才凌晨,冷的不得了,我们穿上所有衣服,睡眼朦胧上了车,才发现,车里冷的睡不着。好容易到了乌市,住进了乌鲁木齐大厦,正在装修,条件很差,不过便宜。乌市刚下了雪,听说天山更冷,吓得我穿了棉袄。在人民公园门口买了天山的往返车票,赶紧找了早点铺,终于吃得热了起来。

走之前,乌鲁木齐刚过了寒流,都说天山有零下十几度,谁知到了才发现,这一天天气格外好,天空湛蓝,没有一丝云彩,气温也刚刚好。同车的哪里人都有,我和昭还有一个出差来的宁波小伙、一个自助游的上海阿姨一起,决定不坐区间车,徒步爬山。车开到的位置已经很高了,我们弃公路,走山路,经过小天池,一共只用了半个多小时就上到了天池边。水色诱人,真的象一块碧蓝的玉石落在山间,快艇开过,就有一道白色浪线点缀其中,若是换个角度,就可以看见阳光反射如同碎金散落,耀眼夺目。昭很喜欢天山的景色,我也赞叹比网上评价要高。也许,不喜欢天山的人是因为坐车上到上顶,毫无体力付出,再赶上天气不佳,自然认为比书中文字大有差异了。不过天山的旅游气氛商业气氛确实过于浓烈,中国的旅游景点目前还是商业开发阶段,总的来说,层次还很低。不知道等到开发层次上升时,山水是否还依然了。有些东西失去可以重来,有些东西,本就不属于我们,错过了也就永别了。

在山中盘桓了几个小时,在离水最近的地方吃了烤馕和肠还有牛奶,还是喀什带来的存货,冷而硬,不过我们依旧觉的是美味,人说秀色可餐,我们大概是就着风景下饭了;)因为绕着池在山间走了半圈,加上太阳也在走,因此我们看到的池水总是泛着不同的金色,忽而明亮、忽而细微,忽而又象整齐的金边。我们好象找到了最好的背景,不停的摆着pose~后来坐快艇,速度太快,风大的不成,几次差点被吹倒我还是顽强的拍了不少照片。

下山坐的缆车,回去的路上睡过去了,心里很高兴,因为昭很高兴,有弟弟在身边,总觉的把他照顾好就很满意了。晚上回到乌市,赶紧找地方把这几天的照片刻成了盘,心里大大的塌实了一块。曹来接我们去家乐福卖了一大堆吃的,有我后面路上要带的,也有给昭带回家的。晚饭在赞赞穆吃的,真是太过瘾了,5块钱的特色烤肉大的吓人,再加上汤饭、丁丁炒面,馕包肉……我们歇了好几回才吃完,连夸奖的力气都没有了。

路上问了去阿勒泰的车票,说是没问题。回去收拾好东西,把昭的路程嘱咐好,宾馆条件真是一般,我们简单睡下。5点多,李准时出现在门口;)……从此感受完全不同。

四、北疆——雪山下的人间绝色

早上分道扬镳,曹会送昭去车站,我们放心的背上行李直奔碾子沟长途车站。

谁知还是低估了黄金周的厉害,因为我们到的过晚,车票已经全部卖完,阿勒泰和布尔津的票都只有夜车了,思考再三,只好改变计划,买了夜车票,1号一天就在乌市活动了。

吃了回民早饭,第一站去我很想去的自治区博物馆,路上还在新疆大学照了张相。博物馆今天讲解的是新大考古系的维族姑娘,今天我们是第一批客人,她兴致十足,几乎给大家江了所有的展品,引经据典,生动活泼,讲完了大家都鼓掌致谢。因为展观在维修,我们看到的只是干尸展和部分文物,不过已经非常震撼了。以前在国博看到过楼兰美女,觉的真难看,完全是骷髅,找不到美女感觉。可是讲解员先是介绍了一具干尸身上的牛皮夹克,只有1毫米不到,现在都做不出这种横切工艺;然后又介绍一具男尸,说很多老外都说他象耶稣一样,她觉得他非常非常帅……讲着讲着,我也不觉得干尸丑陋了,仿佛都是千年沉睡的祖先,闭目养神接受我们的朝拜。藏族、蒙族都没有这样的祖先崇拜,可是我确实认为墓葬文化是文明的一部分,虽然违背了回归土地的自然规律,但它带给人类心灵的安慰和对种族的虔诚。

后来又和李在大巴扎吃了饭,去逛了十一的红山公园,好不热闹。最后在网吧又细致的排好了行程。上车的时候天还没黑,长途车最熬人,我是深有体会,极不喜欢,不过现在两个人,突然之间,旅途好象都不算什么了,心里突然塌实了。

接近中午才到阿勒泰,包了车,很贵,不过行情如此,也就无奈了。顺路去了桦林公园,还未见到喀纳斯的美景,我们觉的这里就很出色了,河流湍急,落叶遍地,树叶五颜六色,真想留下来,要不是前方有更大的期待。

司机是哈撒克族,带上了他的女儿,他们之间说的又是另一种语言了。途中带我们吃饭,很贵,引得我不满的闹了一场,之后他还算收敛。在布尔津又买了些吃的,之后奔向禾木。

禾木就在喀纳斯附近,没有旅行团,是自助游的天堂。车程大约有四个小时都是山路,十分难走,可是山间风景绝佳。有时开阔有时险峻,有时是黄绿相间的桦树林,有时是红叶。每次转到山底就有水声传来,再往下,忽然就是玉石白绿颜色的河流,泛起水花,映得山色如画。

禾木不大的一个小村,几十座木屋,村后是一条宽宽的河,河后是长着桦树林的山脉。到时天色以晚,村子里已是炊烟袅袅,摸黑到了河边,才发现有不少五颜六色的帐篷在此扎营。兴奋的回到木屋,吃了点自带食品,洗脸的水比冰还冷上几倍,早早睡下,明早准备看日出。半夜起来上厕所,人间黑的什么都看不到,天上的星星哟,惊得我半天都忘了低头,繁星散落银河,城市中永远都没有的景象了,那灯火辉煌的夜色和这里的星空相比是多么黯然啊。

早上被马蹄声、犬吠声还有人声叫醒,穿上所有的衣服,哆哆嗦嗦的上马,过了河上的木桥,排着队爬上了山坡。大约有几十台专业相机排好的阵势等待太阳的到来。我只好举着小相机到处抓拍:太阳升起前山后的红霞,太阳初升的亮点,走累的马身上冒出的热气,还有最精彩的是村子里升起的晨雾,只见禾木村有黑到暗,由暗到亮,眼见一层白雾从地上腾起,弥漫在木屋中间,又生到烟囱周围,浮在村子上空,最后慢慢漂散。阳光四散,白雾升腾的那一瞬间,快门声噶然而止,所有的镜头和所有的眼睛都呆住了。国境边上这个静谧、安详、透彻的小村在晚秋的季节里默默的征服了所有浮躁的心。

回到木屋的时候几乎冻僵了,洗脸都不觉得凉,幸好有火炉边的热奶茶和新炸的特色油饼,加上几个香港人的谈笑,天气就暖和起来了。

留恋的又一次上路了,还是那段山路,每遇到修路我们就兴奋的下来看山看水照相。估计明年就有宽宽的路和大大的旅游车了,禾木会红火起来,村民更富裕了,也许那的孩子不再牵马而是到更大的城市去找生活。有一天,围城在两边的压力下倒塌,城里城外的人互相看见了,然后又该怎么样呢?

如果说禾木是落在阿阿泰山脉见一颗纯洁的珍珠,那喀纳斯简直就是富丽堂皇的珍宝。进入风景区后,人很多,所以耳边全是赞叹声。天哪~~就象这样的感叹无处不在。我知道这的风景应该没有九寨的细腻精彩,但是任何人在几小时甚至十几小时重复单调的路上奔波后来到喀纳斯,都会以为天堂降落人间。玉色河水不再是点缀,整块整条的出现,蜿蜒过后就有一个小湾。月亮湾经典的S型,卧龙湾的椭圆……停下了就走不动,任何人物出现在画面上都是莫大的亵渎。风景不再是背景,我们到变成了风景中的瑕疵。

旧的村落已经住满,我们住到了新村,下午沿着河岸走了很远,一湾一折都想停留,那水奇凉,可我真的有走进去的冲动,好多次以为自己可以溶进河水,在山间蜿蜒,在蓝天下将红黄绿树的倒影细细抚玩。我说过新疆的风景在于丰富,其他省也有同样的景色,新疆人则给我讲,这里的山,这里的河,这里的草原和其他地方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都在雪山下。的确如此,色彩斑斓的秋景延伸下去,很快就触到了雪山,万种色彩归于白,深入天空不见踪影。雪山是这里的画框,镜头决定不了取舍,风景都由雪山呈现。

晚上围在蜡烛旁,有土鸡和湖鱼还有皮带面。畏惧了寒冷,躲在火炉边听远处传来的歌舞声声,安然入梦。

第二天,登观鱼亭,看喀纳斯湖全貌,还能远眺四国峰。山顶向下望,真想去做个工艺美术大师,就找这样一块无瑕的美玉,细腻温润,泛起微光,青白混合,绿色初现。然后把玉用墨绿绒布围起,点缀着金黄金红深绿的丝线,鲜艳的红绒不时搭在玉边。最后在外边是雪白延伸到湛蓝的盒子……不,那笨拙的手工又怎么能比拟自然的造化。什么巧夺天工,与自然的美比起来是多么卑微而造作。就这样,什么修饰也没有,就美的让人自惭形秽,好象污染了这一片完美。

在自卑的时候顽强的坚持,仍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哈哈,这才是这里的游客的真实境遇。不知道是我们来看风景,还是风景宽容的接纳了我们。我们把风景装进眼睛,深藏于头脑中,自以为“我来过”,其实,心已经悄悄的留在碧色的水花中,留在金色的白桦叶间,留在了雪山的巨大阴影下。征服是可悲的,虔诚的容纳才是心灵的本质。

下山了,雪山、河水和树林都在向后退,心慌了,频频回头停车。就这样吧,了却了一个3年的梦。然后就回到现实中去。

五、真正的长途

从阿尔泰山脉回到天山山脉绝对是个长途。北疆没有火车,汽车是唯一的选择。这一路确实不容易;)

下山到布尔津已经是下午,问了一下车站,已经没有去克拉玛依的车了,包车又太贵,此时身上盘缠已经屈指可数了;)买了一张明天一早的长途车票。细细逛下来才发现,布尔津已经不是小县城了,不大的地方街道宽阔平整,到处是整洁漂亮的宾馆,整个县城就是一个花园大宾馆,价格合理,条件胜过乌市的小宾馆。喀纳斯的湖水给这么多的人带来的财富。夜市也格外繁华,烤鱼的香气四溢,回去的路上又来了一大包甜甜的提子。睡的好香。

第二天的长途车绝对是个考验,四个小时走在“搓板路”上,我们坐在中间还很多次被颠得离开座位。除了中途两次在几座小屋旁停车到屋后上厕所,还有两次警察把车上的人都查了一遍象是寻找罪犯。整个路上的风景全是风蚀的土山,一点变化都没有,如果我把这段路摄下来,人家一定以为我在重复播放。简直是我走过的最长最乏味的一段路!好处是,一个昨晚一起吃饭的大哥也上了这趟车,四十多岁,八十年代在东北倒木材挣了钱,现在自己的公司和欧美日本做国际贸易,十一这一个月,自己背上包独自在新疆行走,搭过路车,睡帐篷,酒精炉煮粥,还在我觉的比冰还冷的喀纳斯湖洗了个澡。这样的日子简直羡慕的我两眼放光,我问他:你以前做市场做贸易,应该在路上都跑够了,怎么还出来吃苦走路。他说:就是那时候喜欢上徒步旅行的,一个人自由自在的走到哪算哪……我还是说不清为什么这样找苦吃,可我也还是无比的羡慕。可能这是一种本能。

原本以为乌尔禾魔鬼城算个旅游点,应该挺繁华,被孤零零的扔在公路边上才知道,魔鬼城不过是那四个小时乏味的一个突起,没有人,只有旅游车呼啸而过又呼啸离开,头顶烈日,包里没什么吃的,我们在土路上整整走了一下午,在形状各异的雅丹地貌中差点迷了路。谁知峰回路转,竟然找到了以前听说过的五彩石,红橙黄绿黑白,捡了满满一把才发现已经快背不动了。

满身是土的再次回到公路上,天色已经是黄昏,四处打听,才找到一辆去乌尔禾的车。到了乌尔禾发现这里太小了,于是又经过艰苦的讨价,成功搭上了去克拉玛依的车。早听说克拉玛依是新疆首富,无论如何也要去见识一番。

越来越多的磕头机证明克拉玛依快到了,一路聊天得知,克拉玛依是国家直属的石油城市,仅比新疆自治区低半级,收入是整个新疆最高的地方。进了克拉玛依也证明事实如此,规划齐整,宾馆餐厅都比乌市还贵,街道干净宽阔。最有意思的是第二天我们回乌市,可以在长途车站拼车,价格和长途车一样,虽然我们觉的长途大车安全,但是当发现拼车都是帕萨特时,立即兴奋的选择了一辆红色小帕,还合影留念,准备回去告诉大家,我们在克拉玛依打车都是帕萨特;)能源企业真是能量十足啊。

六、盘桓乌市

回到乌市已是下午,7号我们想再去吐鲁番,因此先定了个一日游的团,然后出发去买特产,先是在水果批发市场买了库尔勒香梨,然后又到家乐福买了很多葡萄干和伊犁特曲,最后还在巴扎买了工艺品,虽然囊中羞涩,不过还是要把新疆的味道尽可能的带给朋友们哦;)

吐鲁番这样的地方,经过这么多年的旅游开发已经很熟练了,跟着导游去很有好处,规范,而且项目多,有优惠,最重要的是导游能讲很多有意思的事,解答了我一路上很多疑惑。虽然同车的也有不少比较差劲的游客,但导游的知识弥补了缺陷,难得一次跟着团走,印象还算好。路上还在达阪城风力发电站停留了一会,大大的三叉风车不紧不慢的转着,据说这是清洁能源值得大力推广,哎,这样一片望不见头的人工设备,却已经是难得的清洁了。

火焰山参观了民俗博物馆,我找到了很多答案:烤馕上的花纹是怎么来的——是鸡毛扎成小捆戳出来的;摇车是做什么的——是在炕上放小宝宝的摇床……后来在葡萄沟又学会了怎么鉴别葡萄干的优劣,同时还饱餐了一顿;还沿途看的了怎么样手工织地毯,怎么晾葡萄干;坎儿井是怎么建造的等等。好象完全不同的一种生活突然完全呈现了,旅途上,最有趣的就是看到不同的生活状态了。

回到乌市,两天来都在寻找的特别好吃的红苹果还是没找到,在一条胡同里吃了特别好吃的羊杂汤,月色初升,打车直奔机场。时间过了午夜我们才登上飞机,在汉语和维语的讲解中离开了新疆,吃了夜宵匆匆睡去。到北京时有好心的爸爸冒着凌晨的大雾来接我们,回家的感觉还真是温馨。

短短的休息,又要去上班了。十三天,整整齐齐,一分钟都没有浪费,全部都行走在新疆的土地上,一路伴随着刀郎沙哑而高亢的歌声。听少数民族的语言,看五彩的风景,一顿汉餐都没有吃。行囊减了又加,终于还是回来了,身上风尘仆仆,心里却满足的象要溢出来,兴奋过去以后,疲劳的懒的思考下次的目标。

生活本身就是在路上,但只有脚踏实地的走过了,才觉的满足。

我去过新疆了;)

ps:直到十一月才草草写完,本想放弃,但是走过的路再懒也希望能记住哦,也许十年后会感叹曾经的自由自在,虽然现在还不满足。因为李的出现还是工作的缘故,生活越来越真实了,有点害怕又有点期待,也许理想有一天无法坚持,但总要坚持做好自己。带着兴奋勤劳的行走,也许本身就是对生活的激情和期待,这不能说是全部生活的理由,但毕竟是缺乏思考的生活中难得的动力。新疆——为了快乐的行走。

转自:http://www.086trip.com/youji/guizhou/20060720/congkashidaokanasijinqiuxinjiangdeshisantianfuxiangxizhangben.html17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