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去过新疆之前,我就听过这样一句话: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国有多大。这句话说明了新疆地域辽阔。而到新疆后,又听人说:不到喀什噶尔,就不算到过新疆。这样看来,喀什噶尔应该算是新疆的缩影了。 喀什噶尔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辖内最西边的一座历史名城,为古丝绸之路北道(在南北朝、隋唐以后又称中道)上的要冲。其北有天山,南达昆仑,西限葱岭(帕米尔),东边则是浩瀚如海的茫茫戈壁。在古代它是中国通向天竺(印度)、阿富汗、波斯(伊朗)、地中海沿岸和欧洲的咽喉要地,也是欧洲、中亚、西亚、印度次大陆北部等各地人民前来中国的必经之地。简而言之,西去的人们在饱经塔里盆地的干渴之苦后要在这里歇脚,为翻越帕米尔高原做准备;而东来的西域客人则在帕米尔的冰山雪岭中吃尽高寒缺氧之苦后要在此养精蓄锐,这对于下一步东征戈壁是必不可少的。七百年前,这里也曾是可马·波罗和其他探险者的落脚地。 喀什噶尔所处的这种重要地理位置使得它在中国和中亚其他许多地方早已遐迩闻名。史学家考证认定这座城市是我国最早的国际性商业城市之一,它在丝绸之路通行的那年代确实对东方和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故被称为“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 历史上,喀什噶尔是两千多年前疏勒国的王都,该国是公元前三世纪已存在的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中国的《汉书》对其主要状况早已作了介绍。唐朝时期,这是唐朝中央政府管理西域的四个重要支点之一。宋代,这里是喀喇汗王朝的京都之一。十三世纪以后到十七、十八世纪,喀什噶尔又是蒙古族政权在南疆的重要统治中心之一。清朝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政府统一新疆后,这里一直是清朝中央政府统辖南疆各地的军事、政治中心。现今喀什噶尔是塔里木盆地的经济、文化中心。该市的居民以维吾尔族人为主,而这里的维吾尔人又保留了维吾尔族的许多古老风俗习惯。 喀什噶尔还有另一个不可提的特点,恐怕也是这座名城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那就是它的巴扎(集市)。喀什噶尔的巴扎古老而奇特,早在《汉书》的《西域传》里就有记载。之后,这种贸易方式一直很发达并延续到今天。一般来说,该市的巴扎总是在星期日这天开市。这天天一放亮,市内的大街小巷便进入了本周以来最热闹的一天,百货、土产、国内货、国外货一齐陈列在街头,繁荣异常。四面八方的货物无不在这里求售。真是“街长十里”、“瑰货雾集”,令人眼花缭乱、流连忘返。 除此以外,宗教是喀什噶尔的又一特点。该市的居民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在新疆,喀什噶尔是清真寺最多的地方,这里清真寺的建筑艺术水平也最高,其中艾提尕尔清真寺和阿帕克霍加陵墓(因葬有清乾隆皇帝的妃子“香妃”又称香妃墓)均以风格独特、气势恢宏而在全国同类建筑中称最。 多年来,当地政府十分重视对这座城市古老文化的保存并积极开展现代化建设,今天的喀什噶尔成了古老风貌与现代化生活气息并存的城市。目前,贯通南疆东西的库尔勒——喀什铁路货运已开通,并很快将开通客运列车。相信在新的世纪里,喀什噶尔将更加富庶繁荣,“游喀什噶尔”将风靡内地。 曾经的这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