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我在巅峰的生活-慕士塔格峰登山日记(四) |
[游记]我在巅峰的生活-慕士塔格峰登山日记(四) |
2007-07-24 |
在5000多米的营地,惟一与外界沟通的方式就是卫星电话。每天都想把自己的快乐与家人、朋友分享,而通话时却又常常忘了高昂的计时话费。有几次登山回家看到话费单后才发现,卫星电话费竟高达几千元。 今天照例与家人通话,告知目前攀登的位置及沿途雪山景象。通话完毕,转头看到帐篷里的老彭正在埋头整理装备。老彭今年53岁,这位在云南户外界以吃苦耐劳而著称的老大哥,为这次登山准备了几个月。他曾感慨地对我们说:“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攀登海拔7000多米的山峰了!”为了这次登山,老彭还向朋友借了几千块钱,真是个为山痴迷的人。还在兴奋中的我也想让老彭给他的夫人打个电话,感觉一下雪山上的亲情联络。老彭的夫人姓左,几年前曾随老彭参加过我们活动。我把卫星电话递给老彭:“老彭,给夫人打个电话,和她说说我们的情况。”“不用了,不用了。”老彭谦让着没有接我递过去的电话。我还以为老彭怕太破费,不好意思用电话。“没关系的,打个电话给夫人吧!”老彭低着头缓缓说道:“她不在了。”我一时没明白“不在了”的含义,正欲开口询问时,哥哥飞彪把我拉到了一边,原来老彭的夫人已在前年因患癌症去世了。帐篷内即刻沉静下来,我不知道要以什么方式或语言来安慰老彭。此时的卫星电话对于老彭确是多余的,也许他早已用心默默地向夫人诉说了登山的经历了…… 在这里,大多数人都会犯同一种毛病,那就是头痛。吃过特制的高山方便米饭后,钻进睡袋,可以扔下这一天的疲惫,缓解因高山反应带来的不适,好好享受一下放松带来的愉悦。静谧的C1营地里,不时从各个角落传来人类生存的声息——梦呓声、咳嗽声、呕吐声、呼噜声,其间还夹杂着此起彼伏的放屁声。 今天的适应性攀登主要是为锻炼队员在高海拔地区的生理适应能力。在高海拔地区最致命的疾病就是高山反应引发的脑水肿、肺水肿,如果不及时治疗或采取相应措施,这些症状将导致生命危险。杨领队为此次攀登慕士塔格峰制定了一套强化训练计划。今天早饭后,队员们携带自己的登山装备,从海拔4400米的大本营攀登到海拔5580米的C1营地。行进路上,疲惫是无法克制的,腿像灌进了铅般沉重不堪,举步维艰。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区,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仅是平原地区的70%,在这里每迈出一步所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呼吸变得愈来愈吃力。初次登山的队员此时身体已到极限,走几步就要停下来休息一下,张着嘴巴大口大口地吸气,活象条离开了水的鱼。 从大本营上来的杨领队说韩国队领队又打人了,这次更凶。一个韩国年轻人因为没有及时去接领队下山,被气急败坏的领队用冰镐没头没脑地追着打,直打得头破血流方才住手。这让大家感到惊诧不已,这哪里是来登山呀,简直就是暴虐!大韩民族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民族?!再看看我们的领队,哪天不是起早贪黑地伺候我们,就怕我们吃不好、睡不好。两相之较,真是天壤之别! 7月15日 昨夜是进山以来最好入眠的一夜。昨日的急速下山,使我来不及好好享受一下营地大厨烹制的高山美食便昏昏入睡了。阵阵风雪声把我从睡梦中唤醒,这时才发现帐篷已被雪压得厚厚实实。一夜的大雪染白了周围的山坡,也铺白了大本营几十顶大小不一色彩不同的帐篷。此刻,厨房是聚会最好的地方。在这里开饭时间是不固定的,饿了就吃,想怎么吃都可以,随时都有厨师为你服务。喝粥、吃馕、西式煎蛋,当然还可以告诉厨师:“煎蛋要单面的,嫩点。” |
原始链接:http://beautyyn.cyzn.cn/cyzn-front/beautyyn/flower_show.asp?news_id=3026 |
转自:25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