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罗布泊和楼兰古城 |
[游记]罗布泊和楼兰古城 |
2007-07-16 uj88.cn |
说起“死亡之海”,很多人会想到“塔克拉玛干沙漠”,其实真正的“死亡之海”不应该是“塔克拉玛干 沙漠”,而是罗布泊! 的死亡之海。原子弹爆炸形成死亡之海是一瞬间的事;罗布泊干涸形成死亡之海是渐进的变迁。这两个性质不 同的死亡之海,蕴含着二十世纪留给我们的两条启示:我们面临的挑战,一半来自高科技奇迹;另一半来自自 然环境的恶化,自然环境的恶化往往是起因于人类的活动! 营盘古城与太阳墓地 2003年11月3日,我们一行5人,乘2辆丰田越野车,携带2部卫星电话和2个GPS,从乌鲁木齐出发,取道一号 冰川经巴仑台抵达库尔勒,这是一条险峻的山路。 梭柴烤的,味道很美,远近闻名。中午我们抵达34团,一辆越野车携带了90公斤汽油,另一辆越野车装上了够 用15天的食品和水。 墓和太阳墓地。营盘古墓多被盗挖,人骨遍地,有的还有肉!太阳墓地位于孔雀河古河道北岸。它是1979年冬 被考古学家侯灿、王炳华等所发现,古墓有数十座,每座都是中间用一圆形木桩围成的死者墓穴,外面用一尺 多高的木桩围成7个圆圈,并组成若干条射线,呈太阳放射光芒状。 经碳14测定,太阳墓已有3800年之久,它 是哪个民族哪个部落的墓地?为何葬在这里?这群人居住何方?是把太阳当做图腾建造此墓还是有别的意义… …20年过去,仍是个不解之谜。罗布泊文明和楼兰文明之间近2000年的断裂又是怎么一回事?也许待太阳墓之 谜解开也便有了结论。 这里出土了距今3800年、为印欧人种的“楼兰美女”。发现了近10处古代人类遗址,一 些石球、手制加沙陶片、青铜器碎片、三棱形带翼铜镞、兽骨、料珠等人类遗物,暴露在未被沙丘完全覆盖的 黄土地表面。还有一些5000-6000年以前的石刀、石矛、石箭头、细小石叶、石核等。这清楚地显示,今天已 是不毛之地的楼兰,自新石器后期、青铜时代直至汉代前期,的确曾绿草萋萋,森林覆盖率达到40%。 胡月,旁边没有一丝儿云彩,高洁如此,孤独如此,寂寞如此。这又是一轮野月,一轮荒漠夜空之月。可能是 由于这里荒无人烟的缘故吧,它怎么可以亮成这样,亮得如此野性,亮得如此肆无忌惮,亮得让人心惊,亮得 使人不敢长久地向它凝视。我从未见过天上的星星这么多,这么低,这么大,这么亮。今夜忽然发现,原来星 星们也都远避尘世,在这里聚会呢。天上的银河,是干涸的孔雀河在天上的倒影吗? 马兰消毒站与咸水泉 第三天,我们继续在孔雀河的阶地上驰骋,左边是不高的山脉,右边就是孔雀河古河道,河道内尽是红柳 和胡杨林。现在由于生态输入的原因,孔雀河古河道植被茂盛,生意盎然! 过去,当车辆从核试验区返回经过这里时,必须严格消毒后才能返回马兰基地。中国从1996年7月30日起暂停核 试验,但核试验场区仍是重要的军事禁区,各个哨所的执勤战士仍在守卫着这片过去30多年里曾爆炸过40多次 原子弹和氢弹,现在已沉寂下来,而且可能会永远沉寂下去的无人地带。 们所处的位置多在缓缓的高地上,很像浮出沙海的一个个孤岛。残破房屋,像是被一场风暴卷上沙滩的几艘破 船,狼藉地拥挤在一起。附近到处散放着一些废弃的油桶,好像爬上海滩的一群海洋动物,都被饿死在那里了 。每间屋子的房顶都被掀掉了,全都向天敞着大口,在同上苍对话!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在罗布泊爆炸成功:旷古洪荒的罗布泊闪现出一团耀眼的白光,炽热的火球冲天而起,巨大的蘑菇云升上高空 ,强大的冲击波将试验区内的大炮、坦克掀翻,飞机被冲得像狂风中的一片树叶打着旋转…… 活动的新疆国际体育旅行社的钟林先生因为酷爱冬泳,还多次横渡咸水泉!(现在想起来,我们都很后怕,因 为这里离原子弹爆炸点只有几公里,有核辐射!) 孔雀河和龙城 孔雀河是一条东西流向的河。如果“追根溯源”,它的上游要从发源于北天山深处的开都河算起。开都河 由西向东,注入焉蓍盆地的博斯腾湖。孔雀河则从博斯腾湖出发,先向西南拐了一个小弯,为库尔勒、尉犁两 个城市送去沙漠甘露,然后掉头向东,一直沿着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北缘东去,最后注入罗布泊。 条银线坠着一颗明珠。这上下两个半截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水系,孕育出了古代北丝绸之路的繁荣文明。 线,则早已彻底干涸了。"孔雀河--罗布泊"从古代的水潦之地,演变成今天滴水不剩的荒漠地带,自然界这个 漫长的变迁过程,使孔雀河两岸和罗布泊周围地区形成了千奇百怪的雅丹地貌。在孔雀河北岸一线,就绵延着 一条约有20-30公里宽的雅丹地貌带。雅丹地貌是自然界的鬼斧神工之作,是车辆无法通行、徒步难以穿越的魔 鬼阵、迷魂阵----龙城!龙城比克拉玛依的魔鬼城更壮观,面积也更大。 楼兰保护区和土垠遗址 在龙城有楼兰保护区的牌子,因为这里已经是楼兰保护区了。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楼兰在历史舞台上只活 跃了四五百年便在公元4世纪神秘消亡,是何原因至今说法不一。过了1500多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和罗布 人向导奥尔德克于1900年3月28日又将它重新发现,因而轰动世界,被称之为“东方庞贝城”。百年来,楼兰一 直是中国乃至世界各地探险家、史学家、旅行家研究考察的热点。楼兰美女、楼兰古墓、楼兰彩棺……一个又 一个楼兰之谜诱惑着所有的人们。 据《史记 大宛列传》和《汉书 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 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园”,有人口一万四千余,士兵近三千人,可谓是一个泱泱大国。古楼兰又是古丝路 上西出阳关的第一站,当年在这条交通线上是“使者相望于道”,交通繁忙,城市经济繁荣。奇怪的是,声名 赫赫的楼兰王国在繁荣兴旺了五六百年以后,却从4世纪之后,史不记载,传不列名,突然消声匿迹了。 头,这里就是土垠遗址,是中国考古学家发现并命名的一处汉代后勤驿站遗址,在古时是丝绸之路的一处军事 要地。 楼兰保护站和余纯顺墓 第四天,日出。东方地平线上燃起了一簇圣火,那一小簇圣火的火苗渐渐大了,大了……只一小会儿,半 个火球拱出地面,将罗布泊荒原镀上了一层金光。这是一片没有任何山峦起伏,没有任何植被的寂静荒原。它 卸却了一切历史重负,坦荡得心可对天,气贯天宇。在如此宏大的背景上冉冉升起一轮红日,如此壮阔,如此 辉煌,这是我有生以来从未见过的壮丽画面!晨曦映照在同伴的脸上、身上、心上,这是一幅很动人的画面。他 们的眼神沉着而专注,带着惊喜。这是一群为我们的生活寻觅诗意的人,但他们平日里也都要为各自的生存和 生活劳碌奔忙。在今天这个难忘的凌晨,他们暂时从生活的战场上撤下,也像这片卸下历史重负的罗布泊荒漠 一样,卸下了各自的精神重负,陪伴着自己的心灵到这里来做一次短暂小憩。我从后面望去,大家的头上、肩 上,都有一圈光晕。一辆辆车子的顶盖上也泛出一层光亮。荒漠上,晨曦像水流一样漫过一个个沙丘,阳光正 从远方向我们脚下漫溢过来。哦,太阳贴着地面将圆未圆的一瞬,极像一个刚从母腹脱胎而出的婴儿,圆圆 带,软软地被拉长,拉长,终于断离。一团血肉,终于成长为一轮红日,离开大地,升天而去。 ,汽车房子是冬天住的,有3个男人,酒是他们最好的朋友。余纯顺墓位于铁板河出口不远的一处土台,1996年 6月余纯顺迷失方向步行到此,因干渴全身衰竭而死亡。他死时距自己亲手填埋的水和食品供给地点仅2公里。 现建有墓地墓碑和大量纪念碑,整个陵墓面积盛大,呈直线状,长达百米,极似一个勇者在最后的时刻,慢慢 地、一步一步地前进了100米,最后轰然倒地! 度。余纯顺迷路后求滴水而不得,却要在46℃高温中艰难跋涉、挖坑找水,终于不支。余纯顺的精神非常可贵 ,我们中国人非常需要发扬这种敢冒险、敢开拓的精神。我在想,假如余纯顺有卫星电话和GPS,一切都会变得 很容易…… 罗布泊一湖心和二湖心 从地图上看,罗布泊湖底呈葫芦状,南端细长,北端宽阔。罗布泊干湖的滩地里,地面上布满着古代胡杨 树根的横断面,一个圆圈就是一棵树,一个挨着一个,可见古代的罗布泊有着茂密的森林。每个圆圈中间部分 的木质都没有了,剩下的一圈边沿木质纹理却非常清晰,而且都已石化,不过质地比较疏松,一掰就能掰碎。 站立过。离土台不远的一个低洼处,有两块胡杨树疙瘩躺在沙地里,很像两位隔世老人的脸型,饱经沧桑,满 脸皱纹,眼窝深不可测,眼睛几乎已无法睁开,苍老得动人心魄。我判断,这两块胡杨树疙瘩是从别处漂来的 。它们曾在罗布泊随水漂流了不知多少年,当湖水彻底干涸时,最终被搁浅在这片低洼处。 似乎前方广阔无垠的不是一片平坦的沙地,而是平静的湖面上结了一层薄冰,总担心车轮下的这层薄冰会突然 破裂,我们会连车带人沉没下去,心中总有那么一点儿不太踏实的感觉。湖底这一望无际的沙地,就像严重皲 裂的老人皮肤,表面一层盐壳都已干裂开口,一块块翘起。 模样,是一片"死水微澜"。据资料介绍,1972年罗布泊蒸发完了最后一滴水,终于彻底干涸了。 楼兰遗址与现代设备 越野车穿越了一马平川的罗布泊干湖湖底,开上西岸沙滩,一下子扑到了丘壑纵横的风蚀地貌,向沙丘沟 壑间冲了进去。翻越过一个沙包又一个沙包,3个小时后,我们抵达了楼兰遗址的外围,这里所有植被全部枯死 了。沙丘沟壑间竖着一些胡杨、红柳和沙生植物的枯枝。它们已在原地站立了千百年了,至今仍在原地一动不 动地站立着。由于罗布泊荒漠被蒸发得没有一丝儿湿气,这些植物枯枝根本不可能腐烂。它们显得很有耐心, 还将在原地继续站立下去。它们似乎都在耐心等待,等待有朝一日繁忙的丝绸之路重开,等待古楼兰的繁荣景 象重新回到人间。 ,与绵延几十里的雅丹地貌中的某一个土台没有什么两样,只是它高于其它所有土台。我读到过几本有关楼兰 研究的书籍,有的用这座佛塔废墟的照片做封面,有的用它做插页。一经司机提醒,我一眼认出了它,立刻怦 见到满地陶片,我也顾不得去拣,只顾一个劲儿向前冲去。紧跑快跑,我终于第一个冲上了佛塔废墟,立刻按 动相机照了一张佛塔废墟照片,以便把到达楼兰的准确时间记录在底片上。 上向四周了望,南面有一条干涸的河沟,河沟南岸是一处房屋遗址,遗址上立着一根木杆,木杆尖上竟落着一 只小鸟!那几丛红柳和这只小鸟,是湮没千余年的古楼兰向我们派来的生命使者,使我们同古楼兰之间有了生命 会孤独得无着无落。在某一瞬间,甚至在自己身上也会找不着生命的自我感觉。在这寸草不生的死亡之域能见 到几丛红柳、一只小鸟,立刻感到自己的生命有了着落,听得见自己体内的血液在血管中汩汩地奔流。人活着 ,是因为同时有草木活着,有飞禽走兽活着。人类永远需要有别的生命陪伴。 、土台。佛塔废墟是独立的一墩;出土过大量文物的"三间房"废墟是独立的一墩;西南面的民宅废墟又是独立 的一墩;正南停留着一只小鸟的地方也是独立的一墩。这些墩与墩之间的沙土都被天长日久的漠风渐渐刮走了 ,形成了很深的沟壑。这些残留有废墟的土墩,是因为有坍塌的断墙、房梁、篱笆和残墙中的红柳枝条、芦苇 等等压住了沙土,才保留下这些墩状土台。 晰地见到那些枯而不朽的红柳枝条。佛塔土墩南坡上的僧房已塌坍无存,地上散落着几根胡杨木梁柱和一些红 柳枯枝。一根根满身裂纹的胡杨木梁柱,都还保持着方方正正的形状。这种裂纹的形状非常特殊,每条裂纹与 但整根梁柱却能保持不断不散。这是楼兰废墟中胡杨木遗物的特征,其它任何遗址中的任何木质遗物都不会开 裂成这样。其中有一个胡杨木门墩,是在一块长方形木块中央有一个圆形凸起,又在圆形凸起中央凿出一个安 装户枢的圆形凹坑。由于它形状特殊,大家纷纷扶住它照相留念。 这是整个楼兰废墟仅存的几道土墙,土墙厚达半米。室内空间非常窄小,房间宽度不足两米。但较深,成狭长 的一条,很像江南民居中的"弄堂"。这种古代官衙建筑形式显得非常特别,为什么要筑如此厚的土墙?是出于防 乡长?但我知道,古楼兰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是称为"国"的。 文·赫定1900年3月末首次到达楼兰,第二年他在这三间房内共发掘清理出120支木简、157件汉文文书。后来, 英国的斯坦因又先后几次来到楼兰,又从这三间房遗址的两个灰堆中清理出几十件重要文物。灰堆,即古代官 文物大盗,两位楼兰学的开山鼻祖。 ,门柱旁有两个很大的胡杨木门墩。汪成农和摄像员杨军岭都说,他们上次进楼兰时,这个门框还是立着的, 这次来已经倒塌了,真可惜。他们不无担忧地说,下次再来,不知道还能不能见到这些东西。他们又领我到房 址的西南角上去看一盘石磨,可是在沙堆里找来找去没有找到,石磨不在了,不知被谁搬走了。楼兰的地表残 存文物正在严重流失。 回想这七天的罗布泊和楼兰之行,我惊奇地发现:时值二十一世纪,随着卫星电话和GPS的普及以及可接受 的价格,去罗布泊和楼兰已不再有任何危险可言,只要带上卫星电话、GPS和足够的食品和饮料,即使车辆抛锚 无法维修,你只要原地待命打卫星电话通知后方您的位置即可,48小时内后援即可到达!当然必须至少有2部卫 星电话和2个GPS,以及优秀的司机、向导和后方人员,正如“新疆行”网站(www.xjx.cc)中的罗布泊/楼兰七 日行中所说: 会因电量不足而无法定位。 从而都有安全保证,通过与后方的中介联络,走散双方会很快汇合或各自行动。万一遇到特大沙尘暴,逗留时 间会大大延长,因此备用电池是不可少的。 题,因此司机必须精通汽车维修。 |
转自:http://www.uj88.cn/html/xibei/xinjiang/200701288596.html30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