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凄美高原2006年8月新疆阿尔金山、帕米尔高原游记 |
[游记]凄美高原2006年8月新疆阿尔金山、帕米尔高原游记 |
2008-06-10 163.com |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凄美高原~2006年8月新疆阿尔金山、帕米尔高原游记 一 日行一千六百里 1996年8月13日,我第一次去新疆,游览了天山南北的喀纳斯、克拉玛依、吐鲁番、赛里木湖、伊宁、贡乃斯、那拉提、巴音布鲁克和南疆的喀什、帕米尔高原等地,在新疆逗留了20天。 10年之后,几乎在同一时间,我第二次来新疆,一心一意地专门走南疆,计划是8月12日~30日,整整19天,历史就是这样巧合。 2006年8月12日晚,我们的飞机在延迟了一个小时之后,8时10分终于在广州白云机场起飞。飞机是“波音737”,座位较为狭窄,要乘坐近5个小时,也较辛苦的了。 因是飞往新疆的乌鲁木齐,飞机上的晚餐都为“清真”——即没有猪的任何成分。我的后座是一家子维吾尔族人,眼深鼻高,讲着我们听不懂的语言。而我的前座乘客也是发卷鼻勾,叽哩呱啦地说着不知道什么语言,后来他们打开俄文报纸,我才估计他们是俄罗斯人,或哈萨克斯坦人。真是一时之间,除了汉族人外,我都分不清飞机上的中国人与外国人。 飞机在9000米的高空飞行,窗外漆黑一团。液晶显示屏除了播放电影外,还时不时播放我们的飞行情况,如航向、速度、高度、大气温度等等。我们的航线是飞越贵州、成都、兰州后,再转向西飞去乌鲁木齐。 半夜1时,飞机在乌鲁木齐降落,我们乘上新疆旅行社的大客车去市区。当我躺在宾馆的床上时,已是13日凌晨2时了也,比我上一次入住乌鲁木齐的宾馆时还要晚。10年前,本来下午就到了乌鲁木齐,但一下飞机连行李都未卸就直奔天山天池,回来时恰遇乌鲁木齐大塞车,结果入住宾馆时已是半夜12时了。 8月13日早,我们吃完早餐后,把背囊装上吉普车。9时正,3辆“尼桑”和一辆“三菱”吉普车驶出宾馆大院,大家连乌鲁木齐都未来得及好好看上一眼,便匆匆南下。 从乌鲁木齐到库尔勒有2条路,旧路翻越天山,新路绕道达坂城。新路两头是高速公路,中间也是很平坦的沥青公路,而旧路在天山里是九曲十八弯,有的地段仍是沙土路,但从旅游的角度来看,旧路沿途却是风景优美。 我们的车队在一处山凹停下来,不是休息,而是司机们说前面有检查站,小车限制乘坐4人(连司机),可我们汽车的行驶证上明明写乘坐7人,但警察说天山路险,其实真正的用意是希望汽车都去走新路。 我们的汽车只好先把一些人载过检查站,然后空车返回再搭乘余下的人。本来汽车在检查站要登记车号,就不能再返回走第二次,但我们车队中有2辆车没有登记车号便“偷偷”地溜过去,返回后第二次过关时取下无线电天线以混淆警察的视线,还“乖乖”地登记了车号。 新疆地大、路好、人少,因此车速普遍较快,汽车每日跑600~700公里是平常事。现在新疆公路的限速也很严格,超速罚款200~3000元,视超速多少而定。有村镇的地方限速30公里/小时,我们的司机李师傅驾着吉普车如驴车般慢慢爬行,他不满地说,脚尖稍稍用力就超速了。大家从后视镜看到,车后面跟着一长串小车,都是慢吞吞地爬行,而前面大道宽阔,空无一人,但谁也不敢快跑,空叹浪费资源! 我们在天山一号冰川脚下停车休息,这里有一条岔路上山,约5公里就可以到达一号冰川。其实,周围的大山上已经挂着几幅大冰瀑布,在阳光下雪白耀眼,与四周黑色的山体形成巨大的反差。 有一辆挂深圳车牌的小车前来,司机与我们用粤语交谈几句后,开进了通往一号冰川的岔路。 10年前,我从巴音布鲁克大草原返回乌鲁木齐,也曾进入天山一号冰川,道路很破烂,我是乘“北京212”吉普车进去的。天山冰川与海螺沟冰川不一样,是一片雪白耀眼的银色世界。 现在我们没有进入一号冰川,而是盘旋爬上天山山脉,直达海拔4850米的胜利达坂,达坂是维吾尔语高山垭口之意。达坂上寒风怒吼,虽然8月的夏日阳光仍然猛烈,但大家下车拍照时还是禁不住直打哆嗦。10年前我是9月1日翻越胜利达坂的,山坡道路已是满目皆白,新疆居然下了第一场雪! 中午,我们到达天山南坡脚下的巴轮台,在此吃午餐——新疆维吾尔族主食之一的“拌面”,由手拉面条、羊肉、西红柿、青菜等等煮成的拌面倒是很合大家的胃口,至此之后,我们在新疆的午餐几乎就是拌面。 巴轮台是傍河而建的小镇,从乌鲁木齐南下,从库尔勒北上,从巴音布鲁克西来,3条公路汇合至此。1996年我曾在巴轮台住了一晚,那时候的洪水把河边的房屋都冲毁了。现在,河边都是新建的楼房。 下午,我们到了库尔勒,但并没有进入市区,而是到市郊的一座大加油站与我们的补给车汇合。当大家见到绿色的“奔驰”越野卡车都欢呼起来,满载着汽油、饮水、帐篷、食品等物的补给车,巨大的车轮,绿色的车身,多么高大威武,殊不知由该车引起的麻烦事多着呢,此是后话。 大家切了几个西瓜猛吃,新疆的西瓜又红又甜,现正是新疆瓜果丰收的时节。汽车也加满了油,于是我们又出发了,继续南下。 218国道沿着塔里木盆地东侧伸延,公路左侧是罗布泊戈壁,右侧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两边地形平坦,一望无际,黑色沥青公路笔直伸向天边。长满白杨树和胡杨林的绿洲、生着一丛丛红柳和骆驼刺的戈壁、堆着黄色沙丘的沙漠,交替闪现在车窗外。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因在其中发现了石油,建了580多公里的沙漠公路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罗布泊戈壁昔日是原子弹试验场,现在则是大名鼎鼎的旅游探险地,我们的广州领队林伟生曾10次进入罗布泊,其中一次是单人独自驾车穿越;而现在坐于我们补给卡车上的彭戈侠更是多次进出罗布泊和阿尔金山,有“新疆三大侠”之一的光荣称号。 虽然新疆比广州的时差慢了2~3小时,但太阳还是下山了,而我们仍奔驰在路上。天色渐暗,公路右侧出现一条红砖铺面的公路,是上世纪60年代为了改善沙漠和戈壁上的沙土公路而作的试验公路,路面由建房用砖一样的红砖呈“八”字形铺砌成,据说约80公里长。因烧制红砖要花费大量的泥土和柴火,很不环保,而且泥土和柴火恰是沙漠和戈壁上最缺乏的,所以试验后没有继续修建。现在的红砖公路保留下来作为历史,已经不走汽车了。 晚上11时40分,我们到达若羌,住进县城最好的二星级的楼兰宾馆,然后是真真正正的晚饭。待大家洗澡完毕上床,又是近半夜2时了。今天,我们用了14小时多,连游带跑走了近800公里。补给卡车就更晚到达若羌了,因为它最快只能开60多公里/小时。 二 阻滞在大门口 8月14日早,我们所有的汽车都去县城里唯一的加油站加油,因此到9时30分才出发。因时差的关系,其实在新疆9时30分仍然很早,政府机关要10时才上班呢。 若羌偏于新疆东南一角,离新疆首府乌鲁木齐有近800公里之遥,离西边的喀什更有1400多公里之远,除了走出罗布泊和上阿尔金山探险的人们,几乎没有游客到达若羌。但穿越罗布泊的人很少,又不一定从米兰~若羌走出来,因为穿越线路有多条。而上阿尔金山的人就更少了,阿尔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并没有对旅游开放,我们这次也是打着“环保考察”的旗号上阿尔金山的。 若羌县城很小,但若羌管辖的地方很大,包括阿尔金山、罗布泊以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一部分,有“最大的县,最小的县城”之称。 离开若羌县城这片绿洲,我们的汽车转上313国道,该公路通向青海,现正在重新修建,沙土路面烟尘滚滚,汽车时不时要走进戈壁上的便道,“三菱”吉普车就是没有留意“此路不通”的牌子,驶上岔路了。待发现时,我们的车队已经远远地跑在戈壁的地平线上,头车的“三菱”吉普车变成了最后之车,并且绕了老半天都没有走上“正道”,一下子落后于车队几十公里了。 茫茫戈壁上,一座雄伟的山脉横行在我们眼前,“阿尔金山!”,众人惊喜地大叫,李师傅却说是昆仑山。其实大家都无错,阿尔金山是从昆仑山伸延出来的一条山脉。 朝阳下的高山,灰色朦胧,戈壁上似乎升起了一层薄雾。大家初次见到不长一草一木、沟壑凹凸、显得苍劲的大山,都很激动,它与南方的青山葱岭反差太大了!谁知今后在阿尔金山、在整个新疆目力所及,都是如此荒凉的崇山峻岭。 在上书“三十六团场(米兰)”的蓝色大牌下,我们停下车来。这里313国道分成2条,旧路是一条伸延进阿尔金山山脉的沙土路,新路从戈壁上绕开阿尔金山山脉,从此处前往米兰是一段沥青公路。因为作为头车带路的“三菱”吉普车不知所终,大家便停车商量走那一条路。结果仍是翻越天山时的原则:作为旅游者就要翻山越岭! 3辆“尼桑”吉普车向阿尔金山冲去,沿着沙土公路在崇山峻岭中盘旋,越爬越高,终于到了海拔近5000米的达昔达坂,司机们叫它为沙山达坂,因为四周围的山坡都风化成泥沙般松散,没有一棵树木,只有一丛一丛的杂草,稀稀落落地点缀在土黄色的地面上。 天空挂着一丝一丝的云彩,天蓝得让人心醉,云白得令人耀眼。我记得今年春节期间我与阿尧去陕西,他大叹黄土高原上的蓝天白云,多么的鲜艳纯洁。我让他到青藏高原上再赞叹。现在我们虽然不在青藏高原上,但已经站在门坎,从阿尔金山再翻过一座山脉,就是青海和西藏的可可西里! 汽车从山顶又一路盘旋下来,驶入山沟。狭窄的山沟里有小溪流水,道路更为破烂,一会儿是泥泞,一会儿是坚硬的石头。直立的悬崖峭壁,阴森的山沟,狭窄的道路仅容一辆汽车通行,这也叫国道?李师傅说,因为正在山外修建新国道,这条公路就没有人维护了,新路通车后,旧路也会慢慢荒废。我想起2002年走过的一条国道,那就是青康线上的214国道,在青海与西藏两省交界的一长段路,状况更差,狭窄泥泞,会车时要一辆车爬上山坡。要不是发现了路旁的一个里程碑,我们真怀疑错走在山区的乡村小道上了。 一座小湖泊出现在大家眼前,湖面水平如镜,环绕着一圈白色的盐碱,湖畔绿色的草地和红色的铁矿石,使湖泊显得多姿多彩。我们连忙停车,爬上路边的山坡上拍摄。这座无名的湖泊我们就叫它盐湖,透过镜头发现高盐碱的湖面上居然有水鸟,令人大为惊讶! 下午4时30分,我们到达依吞布鲁克,这是一座以石棉矿为主的小镇,离青海已经很近了。大家在镇上的餐馆一边吃午餐“拌面”,一边等待“三菱”吉普车和补给卡车。 一个多小时后,“三菱”吉普车终于到达,但补给卡车始终没有出现。后来卡车上的一名工作人员搭过路车来到石棉矿,带来了坏消息:补给卡车在途中坏了,要等待从670多公里外的库尔勒送配件。没有补给车,我们的吉普车可不敢擅自开进阿尔金山无人区!看来今天不但要在餐馆吃晚饭,还不得不住下来。大家已经踏在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的大门口,却被阻滞下来,真是望山兴叹! 大家把车上的背囊卸下来,搬到餐馆后面的小旅店,然后又开车返回十几公里外的盐湖,因为除了我们车,其余的人来时都没有停车拍摄。反正无事可干,我们也返回盐湖,这回不爬山了,直接下到湖边,绕着湖岸走。 白花花的盐层很薄,人轻轻一踩就泛出水来,没有青海大盐湖有坚硬雪白的盐壳。阿玲用手指沾点湖水放进口里,直叫又咸又苦。一只大老鼠毙在水边,早已变成咸老鼠了。 湖岸是黑色的石头,风化严重,寸草不生。白花花的盐碱之外是清澈见底的湖水,再远处湖面变成蓝色,黄褐色的山梁倒映在水面,深深的沟壑像花纹。平静如镜的湖中有一座黑色礁石,水里不见游鱼,天空没有飞鸟。啊,好宁静的盐湖! 依吞布鲁克镇上的石棉矿规模巨大,机器轰鸣,矿石堆积如山,烟尘升起形成山脚的云带,在夕阳下染成橙色,真是美丽的烟尘! 大家从盐湖回来后便无所事事,或睡觉,或玩“扑克”,或到石棉矿生活区走走。镇上用水紧缺,餐馆旅店是用一个大缸储水,别说洗澡,连洗脸都得省着用,从今天起,我们进入没得洗澡的日子。 8月15日上午,有一队人马从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下来,我们见到2辆“丰田4500”吉普车和一辆与我们补给车一模一样的“奔驰”越野卡车停在餐馆门前,大家便围了上去。这是由上海某俱乐部组织的队伍,但其中有一位东莞女人,他乡遇老乡,没有眼泪汪,但粤语便讲开了。他们原计划从且末进入阿尔金山,再出来依吞布鲁克,然后去青海。但离开且末走了一整天,才发现洪水把道路冲断了,只好又花一天时间返回且末,然后再走560公里到达依吞布鲁克,进入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因为时间和艰苦的原因,他们队伍中有人临阵退出了,因此只剩2辆吉普车,也因此他们只在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内呆了3天。 我们原来的计划刚好与他们的计划相反,是从依吞布鲁克进入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再从且末出来。幸好我们在广州已经得知洪水断路的消息,马上改变了计划。 我问东莞女人在阿尔金山得到了什么感受,她说一是艰苦异常和高原反应,二是阿尔金山的湖蓝得以为是假的。 阿尧等几个没有去过西藏的人听闻高原艰苦,非常担心,要求把上海队伍的氧气瓶留下来,结果后来还是没有用上。 阿尔金山的“土著”向导雅生,也与上海队伍在一起,他是自然保护区里唯一的专业向导,虽然请他要100元/日,林伟生也毫不犹豫地把他留下来。 上海队伍的补给卡车开向若羌,而2辆吉普车连同游客们则奔向青海。 下午2时多,我们的补给卡车终于出现在大家眼前。彭戈侠说,昨晚睡在车里冷得不行。大家赶快让厨房煮拌面给补给卡车的一干人吃,众人收拾背囊,行李装车。为怕补给卡车超载,把2大桶自来水放掉一半,餐馆老板连忙拿来2个水桶,把我们的自来水装进水缸。 向导雅生说,进入自然保护区后要涉水4条河流,所有的汽车都要四轮驱动方可。但“三菱”吉普车却没有前轮驱动,司机知道道路如此之破烂也有些心虚,大家只好忍痛放弃“三菱”吉普车,免得此车在阿尔金山无人区变成累赘。 8月15日下午4时,在依吞布鲁克阻滞了近一整天之后,我们终于出发了。由于少了一辆吉普车,我们每辆车都坐满了人:“尼桑”吉普车连司机乘5人,2排驾驶室座位的“奔驰”越野卡车则挤进了6个人。 三 车陷冷河 我们的车队沿313国道东行,很快就进入青海,大家的手机马上收到“青海移动通讯欢迎你”的短信。我抬头望见省界上高悬的路牌,上写此去西宁1270公里。 我们又进入另一个省份了,景色依旧,周围仍是茫茫不见边际的荒漠戈壁。青海的公路很好,我们很快就到达第一座青海城镇——茫崖。 茫崖镇所在也是一座石棉矿,比新疆的依吞布鲁克石棉矿还要庞大,原来2座石棉矿所开采是同一片矿区。
|
转自:http://kv355.blog.163.com/blog/static/142553002007810445254037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