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新疆之行(四) 进入喀纳斯 |
[游记]新疆之行(四) 进入喀纳斯 |
2008-05-22 sina.com.cn |
新疆之行(四)----进入喀纳斯 2008-01-27 00:21:31 大中小 标签:杂谈 从禾木出来,我们于中午到达“神仙居住的后山---喀纳斯”,20万年以来喀纳斯一直笼罩在与世隔绝的迷雾之中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批护林员来到了这里一个隐匿已久的秘密才公之于世。 此时喀纳斯的住宿已经变得非常紧张,所以在到达禾木当天我们就联系预定了宾馆,抢钱价530一晚,说好有热水、有暖气(当地晚上气温零下3度左右)。宾馆的联系人安排了金怀车来接我们到宾馆。跟着车,我们来到了半山腰上,宾馆还算干净,床也够大。就是水不够热,也不够大。晚上到了10点多,就开始变得很冷,问服务员为什么不开暖气,服务员说没有暖气就开始不再搭理我。又被骗了感情........... 07年9月25日,今天是中秋节,由于出发时忘记带上了月饼,此时还真想那月饼的味道。这样的日子人总是不容易满足于无所是事,没有月饼那就出去吃两串烤羊肉吧,走出宾馆才发现,此时(晚上9点)也基本没有人了,别说烤羊肉,碳灰都无迹可觅了.......唉,月是故乡圆啊! 当地土著居民“图瓦人”,有学者认为,图瓦人是成吉思汗西征时遗留的部分老、弱、病、残士兵,逐渐繁衍至今。这更象是传说。而喀纳斯村中年长者说,他们的祖先是500年前从西伯利亚迁移而来,与现在俄罗斯的图瓦共和国图瓦人属同一民族。喀纳斯图瓦人保存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和语言,图瓦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与哈萨克语组相近,因此喀纳斯图瓦人均会讲哈萨克语。现在的图瓦人学校基本是普及蒙古语。 初见喀纳斯湖,只是那传说中的湖怪今天会出现吗?寻它千百度...... 专业、专情.......... 上观鱼停的之之路 观鱼停半路,上观鱼停共有1400多个台阶吧 说是亿万年前它曾深在一片海洋深处,亿万年后的今天它却跑到海拔2000多米高的山上。真是世事多变迁啊! 喀纳斯湖最美的角度,看到了吗?远处的雪山,也许那湖怪就在雪山的那边跟情人嬉戏着,反正我没见到。喀纳斯湖最美的角度,看到了吗?远处的雪山,也许那湖怪就在雪山的那边跟情人嬉戏着,反正我没见到。喀纳斯湖状如弯月,南北长24千米,东西宽1.6~2.9千米,面积44.78平方千米,比著名的博格达天池整整大10倍,最大湖深188.5米,除中朝边境的白头山天池(最深312.7米)外,它是我国内陆最深的湖泊。关于喀纳斯“湖怪”的传说,从古至今,绵延不绝,亦曾一度炒得沸沸扬扬。居住在喀纳斯湖畔的蒙古族牧民,祖祖辈辈都流传着“湖怪”的故事。放牧在湖边的牛羊常莫名其妙地失踪,过湖的马鹿牛羊会突然消失在湖里,捕鱼的大网在湖中不翼而飞。近些年来,也不断有游人、学者在湖里发现长数米至十几米的大红鱼。后来由生物学家考察证实为哲罗鲑,系淡水冷水性肉食性鱼类,体侧银白,背面棕褐色,体延长侧扁,生殖期腹面和鳍呈橙红色,故称大红鱼。在喀纳斯这样一个与世隔绝、人迹罕至的水域生存完全有可能。 远眺“观鱼停” 看到了野松鼠 这是一段因喀纳斯河长期冲刷河岸形成的宽阔河湾,风光秀美,令人神往。河湾中心恰好有一座小岛,从高处看,酷似一条翼龙静卧水中,卧龙湾以此得名。岛上林茂草深,禽鸟成群,迎面朝西望去,便是傲然矗立的波勒巴岱山,山顶积雪终年不化,景色十分壮观。 早上去拍日出时区间车玻璃上面的霜雪........ 此时已经是早上近9点钟,但太阳还没有出来。由于没有吃早餐就赶着出来到“神仙湾”拍晨雾景,但凭着我灵敏的嗅角,还是发现不远处小亭子漂来茶叶蛋的味道。可是这蛋,让我在寒风中等了近一个多小时水都没煮开。还好,花了三块钱吃到了一条新疆特色热狗。为何要强调新疆特色呢?因为这条热狗还真小,比我们家的筷条大点吧........ 太阳终于露头了,人群中一阵欢呼,我看倒不是因为景色美,是太阳让大家看到了暖意........实在是太冷了 远看神仙湾,仙气弥漫........ 梦幻......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2ce5e101008g6g.html23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