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伏尔加河之旅科斯特罗马、普拉亚斯 |
[游记]伏尔加河之旅科斯特罗马、普拉亚斯 |
2007-07-21 icyw.cn |
伏尔加河之旅(3)--科斯特罗马、普拉亚斯 <FONT size=3><br><P align=center><FONT size=3><STRONG><FONT face="宋体, MS Song">7</FONT></STRONG><STRONG>月</STRONG><STRONG><FONT face="宋体, MS Song">4</FONT></STRONG><STRONG>日午</STRONG><STRONG><FONT face="宋体, MS Song"> </FONT></STRONG><STRONG>科斯特罗马</STRONG><FONT face="宋体, MS Song"><STRONG> </STRONG><STRONG><BR></STRONG></FONT></FONT><P><P><FONT size=3> 和雅罗斯拉夫尔的幽静相比,我们中午到达的科斯特罗马完全是另一种风格。一座巨大的钢桥将横跨伏尔加河两岸的科斯特罗马连接起来,熙熙攘攘的人流、喧闹的城市,让我们的心也不由得噪动起来。 <P></FONT><P><P><FONT size=3> 科斯特罗马是俄罗斯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曾是莫斯科金环线上最为重要的文化与贸易中心。城市的奠基人是尤里·多尔戈鲁基。<FONT face="宋体, MS Song"> <P></FONT></FONT><P><P><FONT size=3> 伏尔加河边有一座著名的伊帕季耶夫修道院,被称为“科斯特罗马的一颗灿烂明珠”,因为它的木制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更因为它是罗曼诺夫王朝的摇篮。修道院里有俄罗斯历史、生物、植物展览,还有末代沙皇及家族的照片展览。展览的所在地就是罗曼诺夫家族第一位沙皇米哈伊尔一世即位前居住的地方,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位期间也曾回来纪念他的祖先。<FONT face="宋体, MS Song"> <P></FONT></FONT><P><P><FONT size=3> 在俄罗斯1000多年的历史上,除了240年的鞑靼统治以外,只有两个王朝。第一个王朝是留利克王朝,建于公元9世纪。1584年伊凡雷帝去世后,8岁的皇太子德米特里在乌格利奇市的教堂里遇害,外戚大贵族鲍里斯·戈杜诺夫专权,统治俄国700多年的留利克王朝从此覆灭。 <P></FONT><P><P><FONT size=3> 1605年,戈杜诺夫突然死亡,俄罗斯天下大乱,进入一个“混乱时代”。直到下诺夫哥罗德的米宁和波扎尔斯基率领民兵把波兰侵略军赶出莫斯科以后,这一动荡时期才终于结束。1613年贵族们在这里推举伊凡雷帝的亲戚、16岁的米哈伊尔·罗曼诺夫为新沙皇,建立了罗曼诺夫王朝。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经历了18个沙皇的统治,直到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1917年2月被资产阶级革命推翻。 <P></FONT><P><P><FONT size=3> 看着那些古老的照片,真有点觉得历史有时就像一个玩笑,十月革命后被布尔什维克镇压的末代沙皇一家的遗骨,已于<FONT face="宋体, MS Song">1998</FONT>年被重新隆重地安葬在圣彼得堡的彼得保罗教堂里。而一代革命导师列宁的雕像,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这样的大城市里已很难找到踪影,倒是在雅罗斯拉夫、科斯特罗马这样的中等城市和一些小城市里,还能见到列宁的塑像依然自信地挥着手臂。<FONT face="宋体, MS Song"> <P></FONT></FONT><P><P><FONT size=3> 科斯特罗马的市民对我们很友好。因为时间富余,我们坐公共汽车前往伊帕季耶夫修道院。公共汽车上人挺多,大家贴身而站,一位当地的小伙子再三向我们表示歉意,对他们这里拥挤的公共交通感到很不好意思,让我们既好笑又很感动。从修道院出来沿伏尔加河漫步的时候,正遇到一对结婚的新人和他们的亲友,他们热情地与我们打招呼,邀请我们合影留念。<P></FONT><P><P><STRONG><FONT face="Times New Roman"><P></FONT></STRONG><P><P><STRONG><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STRONG><IMG height=374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700) {this.height= 700/this.width*this.height; this.width=700;}" src="http://images3.ctrip.com/wri/images/200610/_YT10319211025132228734.jpg" width=500><BR>(伏尔加河上的货船正在准备穿过雷宾斯克大桥)<P><STRONG> 7月4日傍晚 普拉亚斯<B><BR ><BR ></B></STRONG> 晚上6点,我们到达了一个很小的城市——普拉亚斯,游船在这里只停留一个小时。<BR> 小城非常幽静,伏尔加河水缓缓地从城边流过,被落日的余辉染出金色的涟漪。岸边不远就是山坡,木制房屋稀稀落落地依山而建,蜿蜒曲折的小路直通到树木茂盛的山坡上。<BR> 即使如普拉亚斯这样的小城,也被伏尔加河赋予了浓郁的艺术气息,因为19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风景画家列维坦曾经在这里避暑和作画。虽然列维坦只在普拉亚斯居住了一年,但当地的人们依然引以为自豪和骄傲。契诃夫说:“普拉亚斯为列维坦的画绽开了笑容”。<BR> 列维坦的故居在小城东部,那是一座看起来很普通的白色木制房子,绿色的尖坡顶。门前的草坪里竖立着列维坦的半身雕像。他左手持调色板,右手拿着画笔,头微微右侧,似乎在远眺前方的伏尔加河。<BR> 列维坦1860年8月18日生于立陶宛一个犹太人家庭,受哥哥的影响,从小就十分喜欢画画,青年时曾受到别罗夫院士的亲自教导,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由于沙皇政府对犹太人的迫害,列维坦不得不离开俄罗斯,一度过着流浪的生活,但颠沛的生活并没有减弱他对绘画的热爱。在法国,他深深感动于印象主义光的理论,于是发展地在俄罗斯传统风景画的基础上完善了自己的风格。<BR> 很少有人能像列维坦那样,以自己的全部身心去爱大自然,并且深刻入微地发掘出蕴于其中的迷人诗意。在他仅仅40年的生命里,他始终都在用自己的画笔,从最平凡的景色中,揭示出俄罗斯自然风光的美。他曾在写给挚友契诃夫的一封信中说:“我还从来没有如此爱过自然,对于它如此敏感。我还从来没有如此强烈地感觉到这种绝妙的天,它流注于一切。但非人人能见,甚至无以名之,因为它不是理智与分析所能获得,它只能由爱来理解。没有这种感受就不能成为画家。” <BR> 游河之前,我在特列季亚科夫画廊里欣赏过列维坦的画。虽然我不懂画的技法,但我依然被他的画深深感染,沉醉在他描绘的俄罗斯美景中。印象最深的是《弗拉基米尔大道》,这条当年所有流放到西伯利亚的政治犯必走的囚徒之路,在他的画笔下空荡荡的,没有一个人,但远野接天的静谧景象,却让人心中悠然而起悲怆和凄凉的感觉。</P><P><IMG height=361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700) {this.height= 700/this.width*this.height; this.width=700;}" src="http://images3.ctrip.com/wri/images/200610/_YT10319211025132308734.jpg" width=500><BR>(《金色的秋天》(藏于莫斯科特列季亚科夫画廊))</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伏尔加河之旅(3)--科斯特罗马、普拉亚斯 |
转自:http://www.icyw.cn/bbs/archiver/?tid-87048.html21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