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恢弘帝国的见证:冬宫一瞥——俄罗斯印象游记之一 |
[游记]恢弘帝国的见证:冬宫一瞥——俄罗斯印象游记之一 |
2007-07-16 baidu.com |
早晨,圣彼得堡阳光明媚。据说,这种好天气全年才60天,也许是由于天气长期比较阴郁,俄罗斯人心情都比较压抑,所以很多俄罗斯人都很爱喝酒,且酒量极大,几乎是人人可喝一瓶。 沐浴着阳光,我们乘车来到了冬宫广场。由于5.12日是圣彼得堡建成纪念日,所以有许多军乐队的军人在冬宫广场排练。虽然不能看到精彩的庆典,但能提前听到庆典上演奏的音乐,多多少少让人弥补了遗憾。 站在冬宫广场上,观看整个皇宫的外观,印入我脑海里的只有四个字:气势恢弘。广场前这些排练的军人在这恢弘的建筑的映衬下,仿佛变成了一团蝼蚁。皇宫呈长方形,西角有凸出部,附有华丽的内院。从外表看,绿色背景上,严整的两层白色圆柱,窗户雕花,爱神的头像,塑造面具,浮雕,屋顶雕像和花瓶,无一不显示出它那属于皇家的奢华。 在冬宫广场中央还可以看见一处名胜,那就是为了纪念战胜拿破仑,在广场中央树立起的一根亚历山大纪念柱。纪念柱高度为47.5米。这根由整块花岗岩制成的石柱,不用任何支撑,只靠自身重量屹立在基石上,建筑总重量近600吨,圆柱直径近4米。它充分显示了当时俄国工匠高超的技艺。 游览冬宫开始于喧哗而没有售票处的前厅,存衣处,信息服务处。走过宽敞的走廊,进入楼梯在阴影里的拱门部分,一些阶梯——在面前豁然开朗:望尘莫及的高空翱翔着奥林波斯众神;窗口泻下的阳光从镜子里反射出来,顺着白色的墙壁、壁柱、塑像照过去,让各种雕塑图案装饰都闪着金色的光芒,灿烂极了。感叹之余,却见两道白色大理石楼梯缓缓地向上面延伸出去。在二楼,十根花岗岩柱雄伟地屹立在楼面上,使人不得不举目相看,这些不禁让人感到巴洛克式设计的精美华丽的皇家气派。 从主楼梯的入口走进宫殿的大隆重穿廊。陆军元帅大厅就呈现在了眼前:点缀着它的是那些曾经功勋卓著的俄罗斯陆军元帅的画像。 穿过走廊,就来到了彼得大厅。彼得大厅是为了纪念彼得一世而修建的。火红的里昂丝绒覆盖着大厅墙面,上面挂有徽章和彼得一世姓名的组合字,与墙基和天花板上的画相互映衬着。半圆的壁坑里的柱子的花边上竟是由碧石做成的画,画的是彼得一世与智慧女神弥涅雨瓦。而在画的前面就是沙皇一世的宝座。 彼得大帝是俄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沙皇之一。他在幼年被索菲亚公主流放出宫,到了一个小村庄,住在一个小木屋里。现在也成了一处名胜,叫彼得小屋。彼得在这里显示出了惊人的军事天赋。他在这个小村庄里建立了自己的童子军,后来许多俄国元帅都来自这支“童子军”。正是他这段流放的经历,让他贴近了俄罗斯老百姓,为他日后改革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由于彼得建立了自己的“童子军”,引起了索菲亚公主的不满,所以索菲亚公主对彼得起了杀心。于是她对皇家近卫军(其实都是些商人、农民,他们为了得到优惠政策,而参加了皇家军队)说,彼得的母亲想杀死彼得同父异母的哥哥,让彼得登上王位。可是如果彼得登上王位,那你们现有的优惠政策全没了。近卫军听后很生气,于是就集结大军在冬宫处声讨彼得与他的母亲。彼得的母亲也十分聪明,一手牵着彼得,一手牵着他的哥哥,走到了冬宫门外。大军看到彼得哥哥安然无事后,觉得自己受了骗,便纷纷散去了。索菲亚公主见一计不成,又想第二次杀掉彼得,可是由于第一次过后,军中有一些人对她不满,于是这些人就把计划全部漏给了彼得。于是彼得趁机反攻,打败了索菲亚,入主冬宫并把索菲亚终身囚禁在一座教堂里。他当上了沙皇后,自觉俄国落后,到世界各地游历学习,但是,在游历途中,又传出俄国有叛军,是索菲亚公主情人的部队。彼得匆匆回国,灭了叛军,杀了公主的情人,并把情人的尸体挂在教堂门口。公主从此死心,在教堂度过了余生。 这之后彼得开始了领土扩张之旅,他战胜了瑞典人,俄国成了波罗地海的海上的霸主。他也向东方进行了扩张。他与中国清朝的康熙大帝同处一时代,扩张政策导致了中俄发生了战争,战争的结果是中俄签定了尼布楚条约。使西伯尼亚大片本属于中国的疆土并入了俄罗斯。而彼得也是也是青年毛泽东所崇拜的偶像——彼得大帝,他对毛泽东树立救国救民的大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而也间接影响了无数中国人的命运。 经过彼得大厅,徽章大厅,就来到了1812年卫国战争走廊。这里是用来纪念俄军战胜法军拿破仑的军队建立的。在走廊的墙上挂满了332位俄国将领的画像。诗人普希金这样描写走廊:“……所有的雨衣、长剑、脸庞,充满着军人的勇气”。在走廊的两边,我注意到有少量的空画框。这是为了永远纪念那些由于各种原因没能画出来画像的人。 在走廊的尽头,有一幅巨大的油画格外引人注目,那便是战胜拿破仑的库图佐夫将军。这位著名的将军,一直为俄罗斯人所景仰。虽然有传说是因为拿破仑在进入克里姆林宫时没拿下帽子(现在连国家元首不拿下帽子也会受到鞠躬50下的处罚),而受到报应。俄国冬季天上连降大雪,让法军遭遇了莫斯科之痛,继而有滑铁卢之败。也这也不能否认这位库图佐夫将军的伟大功过。连拿破仑也称他为“狡猾的老狐狸”,足以见得他的足智多谋。在法军战败回国后,拿破仑在法国建立了凯旋门,于是俄国人不服气了,也在俄国建了一个凯旋门。这就是近代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双赢”的战争。而现在,这两处凯旋门都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但反而是法国的更加有名气。 俄国是一个崇尚武力的国家。于是这位伟大的库图佐夫将军的画像便两次(或更多次)出现在冬宫。一次是在进门后的第一个大厅——陆军元帅大厅,另一次便是在卫国战争走廊。反观中国,几乎没有一位将领的画像出现在故宫和皇家宫殿,这值得我们深思的。 在领略了达芬奇等名家名画的风采后,我们穿过重重大厅,乘着巨大的冬宫电梯,(我们一个团的10个人加上3个导游全在里面),从二楼直达三楼。这里是十九至二十世纪的法国艺术厅。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莫奈与毕加索的作品。莫奈的作品我只看了一眼就认了出来。他的作品色彩丰富、亮丽,画面有一种细腻而柔和的感觉,与大厅其他画作对比十分强烈。说到我怎么认识莫奈的,还得从电影《泰坦尼克号》说起。电影里有一次JACK来到ROSE房给ROSE画画。由于是画人体素描,画着画着JACK的脸就红了。于是ROSE就逗他说:“别人莫奈画画从不脸红,你怎么脸红了。”于是JACK就说了:“人家莫奈画风景画,我画人体素描,这一样吗?”在大笑的同时,我也记住了莫奈。 而在莫奈展厅的隔壁,进门口右手边第一幅画就是毕加索的苦艾酒的女爱好者。这幅世界名画我居然能亲眼看到,真是开心不已。毕加索与马蒂斯同为印象派画家。但由于有一段时间他们的风格十分近。为了让人们能分别它们,于是毕加索从此使用了冷色调,而马蒂斯就从结使用了暖色调。 最后,我们来到了中国展厅,故乡的艺术品让我有一种亲切感觉。虽然俄国人说这艺术品是买来的,但我还是觉得有部分是八国联军抢来的。所幸中国展厅的艺术品都不是太好,数量也不多,也就罢了。 走出冬宫,宫外的乐队正在奏乐,音乐雄浑而悦耳。我们便在这音乐的送别中离开了冬宫。 |
转自:http://hi.baidu.com/youngmgr/blog/item/f04239f46a04f8d8f3d38546.html33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