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滑雪欧洲(三)奥地利的阿尔卑斯山游记 |
[游记]滑雪欧洲(三)奥地利的阿尔卑斯山游记 |
2007-07-13 landaishu.com |
奥地利和瑞士同为高踞欧洲屋顶的两个小山国,也同为与世无争的中立国。假如说瑞士精准条理,象一只准确的表,奥地利人则多了些奔放飞扬。在奥地利滑雪,常听见有人在等缆车的时候唱歌,唱着唱着,单唱成了合唱。滑完雪后,人们就在山下的酒吧里喝酒派对,也有大唱卡拉OK的,深夜才归。也许心底向往亲切闲适之境,奥地利的雪场无处不在,雪场设施也很先进舒适。我们的车沿着磅薄的阿尔卑斯山一路行进,看到无数知名与不知名的大小雪场,感觉随便捡处住了,就能拿着雪具上山开滑。滑雪已经是奥地利人闲适生活的一部分,象是喝酒吃肉,已经司空见惯了。雪场旁边的山谷里总有成片的村落,屋顶上盖着宁静的雪被,炊烟袅袅,汇合谷中水平凝滞的白色雾气,仿佛童话世界。镜头随便一指,就是完美的画面。 美国的落矶山脉也是许多著名滑雪场的所在地,但比起奥地利的阿尔卑斯山,雪场的数量和规模都要差上一截。据说这跟美国的环保政策有关,开发新的雪道或雪场总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破坏,美国政府并不支持。欧洲雪场的人不是很多,绝对没有美国滑雪场摩肩接踵的场面,趴车场一般在离缆车很近的地方,拿了雪橇无需乘车,几分钟步行可至,也无长队需排。不过这也许跟我们去的季节有关,此时还是1月,而欧洲人的正常雪季二月份才开始。 拜访的头一个滑雪场是Kitzbuhel,为我们欧洲行程中最小的一个雪场,但其实也很大,没有两天是滑不完的。我们滑了一整天,也就履了两个山头。先前在飞机上读了香港人写的一篇文章,关于滑雪Kitzbuhel,他说欧洲的道很难,最容易的道在国人来说都是难的道。为此我们做好心理准备,打算下易道先。结果发现全不是他写的那么回事。 其实欧洲人讲究滑雪的闲适,relax,他们喜欢在groom压实的雪道上巡游,并不喜欢花哨的玩法,比如off-trail的深散雪(powder),或是拱包魔高(moguls)。美国的魔高都是机器弄出来的,而欧洲的小包包实际是人滑出来。我在美国看见雪况很糟的时候,都有勇士跳悬崖,在欧洲这样的现象却是绝无仅见。见得多的美丽鲜艳的服装,优美的滑姿,在宽敞的山谷中鸟一样的逡巡。因为不具实际意义的挑战与危险,大多数欧洲人是不戴头盔的,只是帽子和风镜,一个比一个花哨。在缆车之中我还听见一位男士操着欧式口音的英语质问另一人:“为什么买那么便宜的手套?”另一人说,“跟你买便宜风镜的理由一样。”我抬头看他们的手套风镜,全都豪华无比,根本不象便宜货色。美式对话大概是:“嗨,我今天跳包摔了一跤,手套都摔破了。”“那还好啦,我把裤子都摔破了,得找块胶布盖住屁股。”在欧洲雪场商店总能发现非常漂亮的雪装,在美国是找不着的,同行的几位女孩本都打算下笔血本买套漂亮的雪装,结果却因商店关门悻悻而归。 悠雅闲适大概是欧洲滑雪的主旋律,滑的速度不快,中午太阳很好的时候,大家悠悠闲闲地点菜,喝啤酒,晒太阳,并不是一阵风似的来去。几天下来,连滑雪超女枚枚也受影响,不象从前总要滑个完整完点,而是到了三点大叫“Miller time!” ,喝啤酒先。 欧洲雪场难易标识跟美国不一样,蓝色是最容易的,红色是较难的,黑色虚线相当于美国双菱黑道。Trail的标识不靠名字,而是标号,象是美国公路,从山顶到底,红蓝相接,一般不会迷路。Kitzbuhel雪场本身不具太多的特色,但也很大,滑雪路线图做得具有欺骗性,一座老高的山却画在很低的一角。我说欧洲人透视学得有问题,老虎说这么多的山前山后,画在一起很不容易,这样也就将就了。他是九人之中唯一滑滑板的,欧洲的宽大雪道总算遂了他的意,所以一点坏话不说。也难怪,奥地利的阿尔卑斯山满足了我对欧洲的所有想象,甚至还要更好,在这呆上一个雪季,绝对不冤。 |
转自:http://wenxinshe.landaishu.com/home/news_read.asp?NewsID=1321339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