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欧日记(10) 因斯布鲁克的半夜警报 |
[游记]西欧日记(10) 因斯布鲁克的半夜警报 |
2007-07-30 ssreader.com |
因斯布鲁克·半夜警报 ( 6月26日 晴)昨晚住在因斯布鲁克的一座老式旅馆,五层楼,古色古香。但半夜突然响起可怕的警报声,而且响了三次,每次起码有二三分钟以上。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是在纪念盟军诺曼底登陆六十周年。因为在来欧州前,我国电视都在放欧州各国对此事的纪念活动,映象特别深。难道是反法西斯演习?但想想不对,奥地利似乎是站在希特勒一边的,不太可能参与纪念呀。于是,我猜可能是火警,便推开窗向外张望,却不见火光。那一定是离这很远的地方发生了火灾。是不是地震之类的灾害呢?我又想,这不太可能,一是房子没有摇动的感觉;二是欧州人职业素质都很高,如出现灾害,旅店的服务人员首先会来组织旅客疏散,不会光顾自己逃命,何况也没听见服务人员有任何动静。这就说明火险还没到需要我们这个旅店服务人员抢救的时候,也就说明不关我们的事,可以安心睡觉。想到此,便又倒头睡下了,而且睡得很香。不过,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在这么近距离的深更半夜听到凄厉的警报声,真的感觉特别恐怖。 第二天清晨早餐时,大家见面都在问昨晚是怎么回事?最后证明我的判断是对的:在很远的山上发生了森林火灾。不过,说起昨晚之事还是有一些小笑话:首先是于和华两位年轻女士,她们首先是想到地震了,于是爬起床就去开门,当跑到门外,发现走廊上静悄悄地无一个人走动时,不敢乱动,只好又返回房间,睡不着,便讨论:这要是地震我们该如何逃出去,是打赤脚逃还是穿鞋更好?结果讨论了很久,反而睡不着了。第二个是领队老林和李一凡二人。首先是老林非常担心,一个晚上没有睡好觉。他以为发生了恐怖袭击事件,这样将会影响到团队路程是否顺利,因为我们的返程票是预定了的,不能按时返程,他的公司损失就大了。李一凡为了安慰他,于是给他讲了一个晚上的关于警报的常识。 这里的早餐体现了奥地利人的富裕,有奶制品如鲜牛奶、酸奶、奶酪;面包类如各种形状的咸、淡、甜面包和饼干;肉类五六种,有薰火腿肠和火腿肠、薰肉片;饮料类如咖啡、五六种果汁和七八种不同类型的小包装茶叶、开水和矿泉水;谷类有麦片、玉米片等我叫不上名字的泡着吃的食物;有黄油、奶油;有煮鸡蛋或煎鸡蛋;有蜂蜜和七八种果酱;水果类有橙子、苹果、桃、梨、弥猴桃、西瓜等,约有四五十种早点。面对如此丰富的早餐,我则是任你弱水三千,我只取其一瓢。每天只喝一杯加了果汁的鲜牛奶或咖啡、两块淡面包片、一个煮鸡蛋、一个水果,有时会用蜂蜜涂在面包片上。 李一凡这天又在出洋相,故意将胡椒粉和盐倒入咖啡中,还加牛奶,不知他吃个什么劲。一个小女服务员以为是他搞错了品种,站在一旁一个劲地冲他摇手,嘴里叫着“NO,NO”,还热心地重又拿一个杯子过来让他换掉。他则冲着小女孩乱叫:“NO,NO”。弄得小女孩反而不好意思,我们在一旁笑着指责他,他不以为意地说:“人嘛,什么味都应该尝尝的”。从上飞机场的那一刻起,李一凡就宣称他是济公的后代,所以一路上如济公再世,确也给大家带来了欢乐。 旅店对面是一养牛农户,一边是二层阳台上养了很多鲜花的住人木屋;与住房相隔十米左右,是一栋很大的关了很多奶牛的单层木屋(并没看见牛,只听同行的人介绍的)但闻不到一点腥臊味。屋前是一个小小的菜园兼花园,围着木篱笆,红红的玫瑰和碧绿的大葱、卷心菜并肩生长,煞是可爱。周围住房布局大致如此。水泥小路上干干净净。不远处,是一座教堂,浑厚的钟声刚刚响起,一声声好似进入了我的肺腑,令我心生感动;初升的阳光正照在钟楼的尖顶上,闪着一种圣洁的光芒,小镇就沐浴在这祥和宁静的朝阳下。在早祷悠扬的钟声中,一个二十出头的黑发青年穿着蓝色的运动服推着摩托车正走出小路;一个穿着青色长裙、满头白发的老妇向菜园走去,这是小镇清晨我们唯一看见的两人。其他,只有偶尔穿行的小汽车不急不慢地驰过。这是郊外吧?这里是南巴伐利亚州首府,据导游介绍,南巴伐利亚州的人较之其他地区的德国人更乐天和浪漫。没过多久,便让我们见到了这种风情民俗。 |
转自:http://blog.ssreader.com/user1/yitaowang/archives/2006/6281.html21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