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不错的机会,经德国工商大会朋友介绍,得知在2004年春节前在德国埃森有一个欧洲建筑展。于是很快的拿到了该建筑展的邀请函。当然签证是必不可少的。递交公司的所有文件,与签证官面试。。。。。就这样匆匆地拿了签证和机票在年前“飞”了。 公司其他同仁都不愿在春节来临之际出国,而我则是个“自由人”。这么好的机会,何乐而不为呢?!这是我第二次访问欧洲。但对于德国我是第一次。 (一)汉莎航空 汉莎航空总是提供最好的服务。对中国人也不例外。从上海飞法兰克富的航班除了一些德国人其他都是国人了。国人中更多的则是温州和福建人。他们的穿着、行李、语言很快地能在众多的国人中分辨出他们来。飞机迟迟未能起飞,原因是还有一位乘客没有到。当然是中国人啊。大家只能耐心的等着她的到来。我很幸运,边上的位子是空的,再隔壁的是一位德国老先生,很是GENTLY。我坐在靠窗的位子,而他则是靠走廊。当他起身让位子给我走时,我才发现他是一位很“巨大”的老先生。胖+高。我想中间的空位子给了他足够的空间可以宽松身体。那位中国女乘客终于来了。是一个温州人。大家用不满的情绪看着她的到来。而我想她也许是第一次坐飞机,又是独身一人,也不能怪她了。商务舱的位子距离是很有限的。这位温州籍女乘客的位子亦是靠窗,而紧临她身边的是2个德国男人。当温州籍女乘客走到自己的位子边,那2个德国男人疑惑的看着她,也许他们想她是否搞错了自己的位子。但机票没错。无奈,德国男人只能扫兴的让路了。可是让我们吃惊的是那位温州籍女乘客,她屁股还没粘上座位,手机已经响了:“喂。。。“喂。。。我已经上飞机啦。。。。。好。。。恩。。。。。。。。” 天啊,飞机已经在启动了,她居然还打手机。德国人马上报告机长。唉。。。。。可怜的温州籍女乘客,还未等她话说完,乘务长就过去告知她马上把手机关了,要不然要将她赶下飞机了。总算一切都安顿好了,飞机起飞了。可晚点了20分钟,就是为了等那个迟到了还要哇啦哇啦地打手机的温州籍女乘客。看得出来,德国乘客都是满脸不满。而中国人则是习以为常了。急啥子啊?!飞机早晚要开的! 比较荷兰皇家航空公司的KLM来说,汉莎航空的确很不错。。。在此我指的不错不是指服务,而是飞机上提供的餐饮。足够的饮料和新鲜的食品的确给我享受,毕竟那张来回机票价格不扉啊,它们应该提供优秀的服务!我一共喝了2 杯白葡萄酒,不是小杯的啊,之后是海鲜午餐和甜品。在我大快朵赢的同时边上的德国老先生对我的酒量很是惊讶!要知道德国的白葡萄酒可是有点名气的呀,我可不会错过这样好的机会的。 每次乘坐欧洲航班实在对他们的服务不敢恭维。不是说服务不好,也不是洋空姐脸上没有笑容,每每踏上欧洲的航班,迎面是一张张洋空姐的笑脸,可转过身去总觉得不是滋味。在那一张张洋空姐的笑脸背后总觉得她们的骨子里带着点傲慢和霸气。虽然她们从事的是服务性工作,可并没有真正地在对待中国人的服务上是那么的真诚、和气。特别是对待一些不会说英语的中国乘客,他们更加有点RUDE和MISBEHAVIOR。对于这些我已经很仔细的观察过。当他们知道你是个会英语同时对欧洲的习俗很了解的乘客时,她们的态度则完全两样。脸上的表情转变之快真让人惊讶。可想而之他们对待头等舱的服务态度与经济舱将是180度的不同!也许在空姐的心目中钱是可以代表一切!或许我过于敏感,可事实将会说明一切。 (二)法兰克富机场 飞机平稳的降落在法兰克富机场,走出飞机通道,迎面的气味告诉我我已经踏上了欧洲大陆。时间是下午6。30。而此时中国时间是午夜,我的大脑还在时差中,晕晕的。我得赶快把我的大脑的时钟拨回到欧洲时间! 早就听说欧洲许多机场对中国乘客的护照在出机场前严查。在国内只是听说,不知道是怎么个检查法子,这次总算领教了。到了出口,是欧洲人,免检护照;是亚洲人,特别是中国人,先停下,将护照交于德国警察,然后他会先“恶狠狠”的看着你(可能是一种心理较量)然后用生硬的英语问你“为何来德国?去哪?”奇怪!这些问题早在我申请签证时就向签证官表达清楚了,要不然他们会给我签证吗?!据说以上的问题对于鉴定那些偷渡客很管用。因为偷渡客心虚,当警察一盘问他们,他们就露了马脚。当然那些问题问到我了,德国警察只说了一句OK, PASS。原因还是在于语言和你的举止。 在这里不得不说几句法兰克富机场的好话:“设计合理,考虑周全,飞机+火车+汽车给初来驾道的旅客提供了一应俱全的服务。”也许这是最能反映德国和德国人精密思维的了。 办妥一切应该办的出关手续,移民局的警察在我的护照上“砰”地敲了一个过关的图章。我BYE BYE 了法兰克富机场。时间已是晚上10。30了。化了70欧元坐上了欧洲最好的城际快车。 (三)城际快车。 我扛着行李“爬”上了火车。为什么是“爬”上的呢?那是因为欧洲的列车是为欧洲人设计的。他们人高马大的,火车也就设计的宽宽畅畅。对于我这么个小小的亚洲人来说,那火车的阶梯也是要“爬”上去了。安排好行李,我在过道里喘了口气。我看着我的火车票的号码才明白我的位子要在这2节车厢的另一端。天那,那就意味着我还得扛着行李过2 个车厢才能到我的位子。不!就近坐了。就在我站在过道里来回想和观望时,那2节车厢的人也好奇的看着我—— 一个亚洲女子。就象在国内我们看“鬼子”一样的眼光。我赶快找了个位子坐了下来,定了定神。真累啊!很想有一支烟。四周一看没抽烟的。哦,原来这是无烟车厢。走过“一等车厢”来到了“烟君子”车厢。虽不是烟雾缭绕,可大家都在“呼呼”的冒烟。来一口吧,我终于到了德国,让我放松一下。我这样想着,抽着。边上的德国男人的眼光悄悄的瞥着我,有点暧昧!一支烟的工夫埃森车站快到了,我赶紧回到了我先前的座位。当我路过“一等车厢”时,我扫了一眼“一等车厢的乘客”,我很想知道那“一等车厢”向那些“一等乘客”提供了怎样的服务。4人共用一个桌子,可以上网,禁烟。除此之外我看不出任何与普通车厢有多大区别的了。或许就是“一等乘客”本身所具有的“身份”了,他们要与众不同。其实在“一等车厢”与“普通车厢”的价格上已经将彼此之间乘客的“身份”划定很明确了。 (四)德国的出租车 和上海相比德国的出租车永远面临着“等待”和“排队”状态。便利的交通和国家提供给职工的交通补贴使得德国的出租车成了一种“奢侈”的摆设。一般只有外国旅游者才会租用出租。起步价通常是5欧元,许多出租车都是“奔驰”。在德国我一共乘坐过3次出租,却有3次不同的经历。 第一次是刚到埃森的那天深夜。出于安全考虑我叫了出租。走出火车站,见一排溜的出租车正在候车。那些司机见我单身女子,就围了上来用很蹩脚的英语问我去哪。在那些司机中很多都是中东男人。本来我就对中东人感觉不好(不是种族歧视),而是他们很狡猾和刁蛮。所以我挑了一个看似德国本地人的男子,希望乘坐他的出租车。可他告诉我他们有个“行规”就是排队候车,那对大家都很公平。无奈我只能上了第一辆出租。司机是个不会说英文的阿拉伯人,且有些邋遢。唉,倒霉,就算我运气差吧。我把我要去的旅馆的地址交给了他,他依据上面的德文出发了。由于在上海经常坐出租车,使得我积累了很多经验。凭我的知觉这个阿拉伯司机是个新手。埃森是个不大的城市,而我的旅馆又在市中心。可这个阿拉伯司机就是找不到我要去的旅馆,还开着他的“奔驰”满城的转悠。似乎他是在尽力的帮我找,可那价格表啊就见着数字在跳。唉,真急死我了。我声嘶力竭的对阿拉伯司机说“假如你找不到我要去的旅馆,我不会付钱的;反之你还要把我送回火车站!”他或许听懂我说的,一口“NO PROBLEM “,可他的车还在那里七转八转的。夜越来越深了,车外下起了毛毛细雨,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爬上了我的心坎。。。从火车站到我住的旅馆其实只是个起步费可这个阿拉伯司机却对我耍了个小小花招,饶圈。。。可对于这种行为很难投诉,你没确实的证据,更何况我人生地不熟的,想想真有点后怕。当然最后他还是送我到了我要去的旅馆,并且将我的行李拿到了旅馆里。看看,在德国居然被阿拉伯司机“蒙”了一回。 第二次时间还是晚上。这回是遇到了一个德国女司机。不懂英文。我想这回我要投诉的内容是她不认识路,并且在用电话向她的同事问路时,没有把计价器暂停。我当时就告知她的这种行为我是可以拒付的。(呵呵,我似乎是用上海出租行业的行规在要求那个德国女司机)不过她也似乎意识到她的这种做法的不妥,连忙用做简单的英文说“SORRY”。虽然她将我送到了目的地,可我一分小费都没给。我想她的服务并没有让我感到丝毫的热情和满意。 当然最后一次我遇到的那个司机较前面2次的好多了。会英语,热情,一点点幽默。服务主动,上下车都是他帮我提的行李。最后道别的时候至少还能说句:“HAVE NICE DAY !”我想作为出租车这样的服务业,司机至少应该会一点点英文,那将会给一个外国人多少带去点在异国他乡还能感受热情和友谊的气氛。不过在我的眼里,德国人的确有点高高在上的感觉,无论他是一个出租司机或者是一个路人。在他们眼里亚洲人就是亚洲人,即使在他们的热情中也带着高傲的因素。(未完需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