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菩提树下大街 |
[游记]菩提树下大街 |
2007-12-05 ctrip.com |
菩提树下大街 从博物馆的图片可以看出,战前的柏林是富裕和繁华的,惨烈的战争几乎毁掉了柏林所有像样的建筑。战后的重建,基本上保持了战前的格局,但是那些巴洛克风格、哥特风格、罗马风格、浪漫主义盛行和帝国强盛时期的漂亮石头建筑却很难恢复。就是著名的勃兰登堡门东西两边的菩提树下大街、六月十七日大街两侧的古建筑,也只能按照原样新建,里面的内容则完全改变了。 勃兰登堡门。早上游客不算多,苏军和美军仍在广场前较量,游客付钱即可与之合影。游客中好像与苏军和苏联国旗合影的多,毕竟,这个可怕的红色帝国给柏林留下太多的痕迹,而且,她已经消亡了。 菩提树下大街。它连接了许多重要地段,路标所指的就是大学街。背景是德国国家图书馆。 柏林图书馆。全称是柏林中央暨州立图书馆。 洪堡大学校门口。太阳刚露出来,许多学生就在这里“晒”书,在一大堆旧纸箱里,我翻腾出一张披头士的黑胶密纹唱片,标价1欧元,可惜身上分文没带。洪堡大学是德国最古老的大学之一,由200多年的历史,从这里出来的历史人物多不可数,政治家、哲学家、科学家,其中我最熟悉的名字有黑格尔、卡尔·马克思、爱因斯坦。 历史博物馆墙边的吉普赛人。手风琴拉的娴熟,曲子竟然是中国人都很熟悉的《多瑙河之波》。同行的朋友说路边的乞讨者大多来自东欧国家。这条街上博物馆比较集中,实在没有时间进去细看了。 博物馆旁边是一座罗马古城堡式建筑,也是战后重建的。名称较长:法西斯军国主义受害者纪念堂,纪念堂前每半小时一次换岗仪式,没赶上。进去看看,整个建筑空空荡荡,一束灯光头在一尊雕像后方,一位母亲抱着奄奄一息的孩子。这是德国人用艺术形式表现出的对战争的追悔和歉意,引起心灵震撼的,不是因为艺术感染力,而是发自内心的真诚。 菩提树下大街横跨施普雷河大桥上的雕塑。 以勃兰登堡门为界,东面是菩提树下大街,属原东柏林。西面是六月十七日大街,属西柏林。东西德的统一,终于使柏林统一了。你可以从菩提树下大街穿过勃兰登堡门沿六月十七日大街向西,横穿整个柏林。就像从东长安街走到西长安街。这在东西德分裂时期是难以想象的。据说西德为统一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这个代价是值得的。 (勃兰登堡门) (洪堡大学) (吉普赛女人) (受害者纪念堂) (施普雷河桥头雕塑)
|
转自: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101980141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