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0/4,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美丽的巴伐利亚,从慕尼黑披星戴月乘早班火车赶往海德堡。 对海德堡我并不陌生,它创立于1386年,是德国最著名的几所大学城之一,读大学时听系主任说过它是所传统深厚,学风谨严的名校,冠盖满门,桃李天下,其份量与牛津剑桥相比较亦不遑多让。虽然此刻睡眠严重不足,但一想到能让恩师如此推崇的名校,我顿时精神抖擞。 曾听杨教授说过,德国所谓的大学城,都是先有的大学,然后才环绕着学校聚集人群而建设出城池,城市即是大学,大学即是城市,两者同呼吸共融合,没有隔离和边界,城市的功能是围绕对大学的服务展开的,而城市的兴旺又伴随着大学的繁荣。而海德堡则是大学城中最美丽的一座城市,城市的主调是红褐色,因采用当地特产的红褐色砂岩为主要建材而确立了热烈色调的老城区。 从Martin的pension出来就是老街,传统工艺品和现代时装都能在街上找到,据说它是欧洲最长的步行街,但在我看来,它远没有罗腾堡的橱窗那么迷人。我们决定晚上再做windowshopping,于是直奔抬头可见的城堡。上山的路很陡,由于头天晚上没睡好现在体力有些不支,我边喘气边和LG说咱们在南德看了那么多漂亮城堡,干嘛专门跑来看这个破破烂烂的啊? 正在唠叨,不经意间长长的山路到了头,古堡就这样悄无声息地闯进我的眼帘。我又一次犯了主观判断的错误——这是一座极具魅力的城堡,几百年的风雨历程和二战中无情的炮火,已使得建筑外观已经相当残旧,甚至堡里的大部分房间都因为战火的洗涤而不复存在了。确实它不象新天鹅堡如童话般完美,但那是一种久经风霜洗礼的沧桑美,我站在堡下深深为之震撼。那一刻我理解了为什么八个世纪的长河里,有如此多的诗人、作家、画家对她一见钟情,以至于歌德竟将心遗忘在海德堡。 很感慨于当地政府的明智,没有企图去修复这样的城堡古迹。不禁想起了国内最近关于圆明园是否需要重建的争论,其实残缺本身就是一种美,极具沧桑的美。 夕阳的余晖照在古堡上,秋日的黄昏竟有着新榨橙汁的颜色与气息,古堡静静地矗立着,几百年前是这样,几百年后依然是。来看它的人们一代换一代,我们离开,老去,但古堡却不变的守候在这里。请原谅我言语的可怜,我无法描述出这样的美景,相机的镜头同样无力承载。 和LG依偎在山顶的石凳上,谁都没有说话的欲望,我们静静感受着身边的美景,想把一切都看到眼里,记在心中,默默祈祷在我们转身之后,这一切都能长存记忆之中。 Tips: 海德堡pension信息: 由于是大城市,这里的住宿比南德贵。我们挑了一家就在城堡下的pension:Pension Jeske tel:0049-06221-23733 E-mail:Info@pension-jeske-heidelberg.de Addr:Mittelbadgasse 2。 20欧/人不含早餐。交通:在火车站外坐33路公交车 (direction Ziegelhausen) 或11路 (direction Karlstor),在 Rathaus/Bergbahn站下。我们坐的是33路,大概有7个站左右。 pension的主人叫Martin,几乎没有网友见过他本人,我们也不例外。这家的规矩比较多,首先是有checkin时间,11-1 p.m. or 5-6 p.m.,而且还要提前一周再次确认,这些要求他都会和你在邮件中说明。 Martin在邮件中会要求你提供信用卡号码,你只需告诉他你是学生,没有信用卡就行了。如果是1-2人去,他的开价会是25欧左右,你可以发邮件和他讨价还价,告诉他我的朋友刚去过是20欧,他是个比较好说话的人,除了checkin时间不变外,其他都可以和他讲数。 如果没按他的第一个checkin时间到达,那么可以把行李放在pension旁边的小杂货店里,杂货店老板和Martin是好朋友。不用担心行李的安全问题,一路走来,德国人的好客和善良让我们在路上对人性充满了信任和感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