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海德堡图宾根之行

[游记]海德堡图宾根之行

2007-07-18    live.com

海德堡 图宾根之行

去图宾根,这个想法已在心里留存了很久。至于到底有多久,一时也计算不清。依稀就是第一次看《许佩里翁》之后吧。我从未体验过一个人对孤独的感受和对世事的观感会有如此的相似。5,6年前,或许只是个模糊而未知的期盼,从未想过如今会踏实的呈现在眼前。圣诞节前的两周匆忙的订车票订旅店,计划行程,担心有所遗漏。两个小城相距不远,除了一天的火车,大致两天海德堡,一天图宾根。背包很轻没什么要带的,只是热情似乎总要在无比的沉静中溢出来。曾想过一个人去,还是怕母亲会担心,最后约了W和她女友G同行。W在我的极力推荐下终于也对那两个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小城有所期待。

火车要开7,8小时才能到海德堡,中间转4次车。沿途经杜塞尔多夫,科隆,法兰克福等地。车站基本都离市中心不远,几分钟的停留,让我的脑海中留下了不少城市的剪影。科隆大教堂,也于火车的穿行中,匆匆得见。晚上6点多,终于抵达海德堡卡尔门站。出站后没多少路,就到了建于18世纪的卡尔门。夜里只有微微的黄光,有些暗淡。就这样,我们拖着行李穿过了这道为纪念选帝侯卡尔而建的凯旋门。下榻的旅店在位于王座山山腰的古堡花园后侧。在山脚下问了问上山的路,就匆匆的上山了。从山脚到古堡花园有三百级石阶,再往上至旅店前后大约要四百级左右。G有些疲惫,开始抱怨W怎么挑了这么家在山上的旅店。我却在为W暗暗叫好。因为一到古堡花园,这区区三百级的山路马上就有了回报。晚上的古堡,打着暗暗的黄灯。残垣破壁,沉雄沧桑。像是一个无语的诉说者,用那一块块或大或小,或在此或在彼的石垒诉说着一个老城的过往。在古堡花园的护栏边凭栏而望,山下星星点点,内卡河对岸的圣人山依稀隐现。暗夜的风吹过衣襟,站上一小会儿,会觉得有无声的东西在流淌,整个老城沉静的像个诗人。

至旅店后,一位女士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她不会说英语,而我们不会说德语。不过这丝毫也不妨碍明白互相的意思。原来交流也是件很简单的事,只要你有足够的意愿。像这样民风淳朴的小城,不需要客气,也不需要开放,而是热情与真诚。她给我们看了一个曾经在此住了5年的中国留学生的照片。2楼的过道上还挂着不少中国的折扇,毛笔,中国结等小物件。就在我的单间旁,让人感觉很亲切。而且她似乎也不怎么在意她的生意,因为那三天,整个旅店似乎只有我们3位住客。而这里只住着她和她母亲两人,还有两条可爱的小狗。她毫不厌倦的给我们看她的收藏,并参观她自己的房间。有各种水晶的艺术品和不少精致的餐具。一间很空阔的正厅里不放任何家具,四周挂着一些名画的复制品。似乎都是宗教画,眩目的吊灯和金壁的装修,乍一看,倒有些像是在博物馆。

下山吃了顿自助餐填肚子,然后慢悠悠的爬上山。因为没有了来时行李的负担,挑了另一条小路,以体验不同的情趣。穿过古堡花园的时候,W突然指着一处头像问我:“这是谁啊?”我走近那头像,黑灯瞎火的看了半天,嘟哝了一句:“不认识。”等第二天下山经过的时候,才让我看见那头像下刻着的名字。这让我想起了荷尔德林在席勒家的遭遇。他没有注意到那个陌生人,冷淡的打了个招呼。却不知,那天造访席勒家的客人,正是那个“不认识”的—歌德!

第二天一早,正式踏上了在海德堡的旅程。从旅店下几十级石阶,就是古堡花园。花园的东侧有两尊雕像。一尊白色的雕像,据说是“莱茵之父”。大抵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河神吧。隔开几十米远深处的角落,就是那晚我没能认出的陌生人了。穿过古堡花园,能看见古堡后侧被法国爆破兵炸毁的半截塔楼废墟。在入口显示图上标示了城堡原先的风貌,规模大致比如今大一倍有余。城堡里外和花园本是连成一体,周围还有不少附带建筑。据说这里最初曾是一位选帝侯的官邸。而后来的继承者弗里德里希五世为了表达对王后英格兰公主伊丽莎白的爱意,扩建了城堡花园和英格兰楼。曾化为废墟,也曾被恢复。所幸两次世界大战没有波及海德堡,才使这座古堡得以留存至今。政府对此只保留而不刻意修复,任由时光不断的冲刷他。如今的古堡和天鹅堡都已成了德国浪漫主义的象征。

走进城堡的内部,有些已经残破的只剩下一面墙。除了一些塔楼和天台外,只有一个大酒桶,和药房博物馆可以进去参观。这个酒桶之大,估计可以让一个酒鬼喝上几年。大约三层高,长宽各几十米的房间一个酒桶就塞满了。走在搭建在酒桶旁的狭小过道上,只有一股霉灰味。这里面要是真还有酒,怕也是不能喝的了,虽然那可能是陈的不能再陈的佳酿。外面的大厅里有卖酒的,三个人里只有W嗜酒,可惜戒了,也就不知道那啥味了。酒房的对面就是药房博物馆,对此兴趣不大,一溜而过。看着那个堆满了瓶罐锅勺的古实验室,感觉有点像是中世纪魔法师在调药。

出了药房博物馆,上了古堡的阳台。可以俯瞰整个海德堡老城和内卡河,视点极佳。游人不多,三三两两,情致盎然。长舒一口气,有时空交错之感。内心澎湃,却于全然的静穆中说不出一句话。这感觉一直贯穿始终。从古堡的后门下山,没有石阶,换了碎石小路一通而下。

中午用典型的垃圾快餐对付了一下。下山进了老城,走过集市广场,对面就是整个老城最显眼的圣灵教堂。教堂的外部倒不见得很恢弘。可走进内部,却能体会那种全然的肃穆。这和宗教信仰无关,完全是建筑的关系。穹顶很高,进门处有些排烛,灯光也很柔和。进到里面的讲台,穹顶上的灯光颇为耀眼,灿然透亮。原来人的艺术是可以直达神性的!左手边有一架管风琴,底下的几座和键盘并不起眼,慢慢往上看,才发现它的管子直达穹顶的边缘。这么一架管风琴要是弹奏起来,真不知会发出如何的音响。可惜不是周末,也就没有机会聆听唱诗班的合唱和这架管风琴的圣乐了。

出了圣灵教堂,再往前就是海德堡大学老楼和图书馆。节假日的图书馆关门,有些可惜。虽然是早料想到的,不过我也不可能抽出其他时间了。大学老楼很朴素,而临街的图书馆却华贵非常。据说这座只有百年的建筑也是一件艺术珍品。我是分不出什么巴洛克还是罗可可的,也不知那是什么风格,只觉得典雅华贵,气宇不凡。假日的大学老楼,寂静的很,曾几何时,那是黑格尔,伽达默尔,哈贝马斯出没的地方。从大学广场饶了一圈回来,穿过两条街就到了内卡河边。老桥,果然是够老的了。原图中的两个桥塔只留了如今南岸的一个。桥头有一只铜猴,手持一面铜镜。据闻摸一摸这面铜镜可以给人带来健康。我们自是毫不客气,每人都上前摸了一摸。新的一年也快要到了。年末,走过一段老桥,留下一抹回忆,多了一些希望。

走过老桥已是4点多,天色略有些暗。对岸的圣人山只能留待明天去了。晚饭前G要和W去主街购物。我自也乐得一个人逛逛。约好6点半在亚洲饭店前会合后,就各自上路了。信步走过老城的几条小巷,安安静静,古色古香。大学楼前有家小书店,装修很新,只是牌子很老,居然是1593年。走进去晃悠了一下,倒也没感觉出多少1593的味道。书也不是很多。街边有些小工艺品商店,价格不菲。尤其是餐具,真不知道是什么做的。一把小小的调羹居然也标价几十欧。要是如影片《纯真年代》里那一整套精工细做的餐具,还真不知道要多少钱。来海德堡自然也少不了去唱片店转转。在一家唱片店里淘了半天,终于选了一张富特文格勒1954年的马太受难。记得在他的谈话录中曾表示巴赫的马太受难是不可指挥的作品,可他还是在一生的最后时刻留给了我们这样一部作品。当人问大师在他的葬礼上想演奏什么音乐的时候,他同样回答--马太受难!

不知不觉中又走回了老桥,时间绰绰有余,我也闲情逸致的很。夜已深,桥上依稀也已没有什么人。我就这么踏过去,踏过来,踏过来,踏过去。圣人,王座;王座,圣人。这似乎都是早已安排好的。无怪乎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无论是王座山腰帝王的古堡,还是圣人山腰哲人的小路,惟有内卡河的水永远静静的在那流淌。站在桥中央,远远的望着河的源头,感受那山那水。似乎那一切在那个时刻完全属于我,又完全不属于我。风很冷,吹的领口瑟瑟作响。我一点也不顾这些。久久的站着,不为什么,又似乎是为了什么。是什么?不知道。知道,也说不出。只是很单纯的就想站在那桥上。两岸青山对立,足底静河流淌。。。

第三天上午依然是分头行动,我去凭吊富特文格勒墓,他们则坐山车上王座山顶。我为了赶车起了个早。依着网上的地址坐车摸索过去。那地方也在山上。到站问了一位女士,她并不清楚富特文格勒的墓在哪。不过她说那地方只有一个农场,离农场不远倒有一个纪念二战阵亡士兵的墓地。我不死心,翻过了一个小山坡,那果然只有几头牛和一个小酒馆。又走了一段山路才看见了那段宽阔的碎石路。但到那一看,就感觉不是。两排整齐的墓,占地很小。和照片上的完全不同。正打算离开的时候,遇到了一位中年人。他说虽然不怎么清楚,但大多海德堡人都安葬在王座山脚下的山陵墓园,我可以进去问问。他看我是坐公车后爬上山的,很好心的开车送我下山,我连声道谢。到了山陵墓园,已前后折腾了一个多小时,小腿有些发酸,还真是好事多磨。

从山陵墓园的边门进去,整个墓园沉静隽美,林木很密。墓碑一排排的上下斜错于一条条的山路上。无论是科学家,政治家,还是艺术家都和平民一样,都是这么方方的一块。如果没有工作人员的领路,我想是很难在这么大的墓园里找到富特文格勒墓的。他带我走了几分钟,终于来到了富特文格勒墓前。墓碑很素朴,黑黑的石碑上刻着威尔海姆.富特文格勒的名字。站了一小会,身旁走来了一位德国人。互相打了声招呼。他淡淡的朝我说了一句:“一位伟大的音乐家”。是啊,大师,我们从不认为您只是个伟大的指挥,酒神派的象征。您是位真正的音乐家!因为您的音乐不只是再现,而是诠释与再创造。不是每个人都能在音乐中幻化出温暖和神性的。做到这一点的人无论是作曲,歌唱,指挥还是演奏,都无一不步入了神圣的殿堂。我很想为您献上一支花,可惜节假日的花店将我拒之门外。可敬意和理解或许比花更为重要。站在这里的,来过这里的和将要来这里的,都已听过您的音乐,都已被您的音乐所感动。因为他们知道,他们了解,他们崇敬!不想知道的不需要知道,想知道的总会知道。我在您的墓前,聆听了一段欢乐颂。我来过,所以我走了。我走了,因为我已来过。

从山陵墓园赶回来,我已晚了半小时。W他们已在匹萨店叫了东西。我三两下就把剩下的半块匹萨解决了。坐在那动也不想动。他们居然早上没上山,睡到10点多才起来。忽然觉得还是自己精力旺盛。W朝我鬼笑,问我下午还上不上圣人山。明天就要去图宾根了,走前怎能不上圣人山走一走哲人小路?不过上山前还是找个咖啡馆坐坐休息休息为好。G说想去星吧克。整个海德堡有的是幽静怡然,饶有情趣的小咖啡馆。怎么偏想去这种连锁店呢?不过这种问题我比较随便,反正是去歇脚,也就欣欣然了。三个人各要了一杯咖啡,天南海北了一阵,脚上也渐渐有了些劲。

去圣人山,先要过老桥。我这两天来来回回也不知走了多少遍了,却还是兴致很高。似乎边际效应对我没什么影响。过了老桥后,马路对面就一个小标示,指着哲人小路的方向。哲人小路在圣人山山腰上,这条上山的小路估计也要七弯八绕好一会儿吧。山路很窄,宽处可以三人并排,最窄处两人就很勉强了。这条小路倒也曲径通幽,不时转出个半圆的小石台,可供游人登览一翻。爬了十来分钟终于到了横于山腰的哲人小路。据说是因不少哲学家和文豪在此散步思考而得名。在山侧散步,思辨的火花还没激发多少,倒是先被眼前壮阔的景致所吸引。在圣人山看王座山的古堡,和在山下看时完全不同。山下所见的古堡巍巍在上,沉雄而静穆。而从圣人山上看则只是整个老城沧桑的一角。虽然是整个画卷的王冠,却已融会其中,不分彼此了。沿着哲人小路向西走,路边有一只银白色的小手,手掌上写着:“今天你哲学了吗?”而手的中指上爬着一只小小的蜗牛。。。

来回走了一遍,W和他女友就按原路下山,到对岸坐山车去了。我则独自一人继续向东而行,前面不远处有一块荷尔德林石碑。石碑上刻了几行字,一位德国学生说,大意是以一首赞歌献给他所到过的最美的小城—海德堡。这条山路,倒也不知走过了多少诗人和哲人。他们馈赠了海德堡。海德堡更馈赠了他们。

走完哲人小路,回到老城,下起了淅沥的小雨。前两天一直阳光明媚,今天才有了雨中的海德堡,像是笼了一层淡淡的纱。在集市广场的小店旁站了一小会,雨就停了。然后天边就挂起一道彩虹,极美。就快离开海德堡了,我是否也和歌德一样,把心丢在了海德堡呢?想了想,发觉没有丢了什么,反倒是多了一段不灭的记忆。或许我还会来,或许,有谁知道呢?

一大早赶7点的火车,这已是南德之行的最后一天了。本想把图宾根这天安排的更宽裕些,为了半价票最终还是把他排到了周五。火车一路向南过了斯图加特,车窗外,四野已铺上了一层薄薄的雪。虽然天气晴朗,依约还是有种莫名的期待。G已靠着椅背沉沉的睡去。图宾根和海德堡又会有怎样的不同呢?想到老桥,想到了内卡河。忽然闪过一个念头,从海德堡划船南行该是能划到图宾根的吧。“别犯傻了。”W大概是听了我旁若无人的自言自语。“是啊,划上一天也是划不到的。”我自嘲的笑了笑。脑子里却还是泛舟于河上,挥之不去。。。

地面上渐渐的由白而绿,雪景渐渐的离我远去,图宾根也就在眼前了。下车步行一会就到了内卡河边。同一条河,相比于海德堡的气象阔大, 在图宾根则显的更为娟秀。在同样的沉静中,若说海德堡是静穆,那图宾根自是静美了。过了桥,就直奔Bursagasse 6号,那黄黄的塔楼而去。如果说到一个地方就会想到一个人,说到一个人就会想到一个地方。那图宾根就是那样一个地方,荷尔德林就是那样一个人。海德堡名人太多,就成了一个象征。图宾根有了荷尔德林,以致都让我错过了黑塞。因为这对我来说,就已足够。

荷尔德林塔,说是塔,其实不过是一小楼。中间小小的尖顶,依稀有些塔的意味。因为一个人,什么都可以变的诗意起来。这就是他晚年生活的地方。现已成了故居和纪念馆,也成了人们来图宾根的理由。故居现由一位法国女士打理,里面陈列了一些诗人的手迹和资料。屋里已完全没有了原先的风貌。空空的一架钢琴,和楼上的两把椅子,似也道不出什么更多的故事。三楼已是游人止步了。二楼房间的墙上挂着四首诗。春,夏,秋,冬。茫茫然只认出了这四个字。荷尔德林塔一如他主人般的自我专注,除了德语,还是德语。没有宣扬,没有解释,没有任何的其他东西。“不在显赫处强求,而在隐微处锲而不舍,这就是神圣。”永远是知者自来,来者自知的样子。我还没怎么了解,也已经来了。行囊里还安躺着一本《荷尔德林文集》。就是因为这本书,我认识了你。也就是因为这本书,我来到了图宾根。厚厚的一本留言簿上,留下了各种不同的语言和文字,有敬语,也有诗句。年末,他也已翻到了最后一张。我写不出,也不想写什么诗句,只留了两句想说的话。我想每个人都会遇到写进他心里,扎到他肉里的一些话。这话是诗也好,是文也好,就是些碎语也好,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扎的有多深,有多久。罗曼罗兰曾让我觉得温暖,只是他有些飘渺,我总也不能摸到。稼轩也让我心有戚戚,却似乎是久已远去,而不够真切。其实你离我很远,照理经由咀嚼的文字已失去其原有的光泽。可只读了一本翻译文集的我,却确实被扎到了,被你的许佩里翁扎到了。他不是什么名著,也没有很风行。他只是一本小册子,一经出版,就静静的,静静的去他该去的地方了。离开时,我买了一本《许佩里翁》和一本诗集。虽然不懂德语,但既然买了,我想,也总会有懂的一天。

沿着石路往前,过了哲学院,就是图宾根神学院了。在当时或许是修道院吧。荷尔德林与黑格尔,谢林共植的自由之树早已不见其踪。神圣同盟的口号,也已成了历史。如果没有了历史,我想建筑也是不会说话的。行于其中,也不过是于历史外,找寻一些实在。而这些实在也都早已不是实在了。随后上坡游览了图宾根的古堡,俯瞰城景,存照留念。这么匆匆一晃,一上午也就过去了。

下午信步穿过中央花园,独自去凭吊荷尔德林墓。与海德堡的山陵墓园相比,这个墓地很小。入口的指示牌也很清晰。笔直前行一会,就能看见左手边的标示。荷尔德林的墓位于最里靠街的地方。墓碑的上方有一枝黄色的玫瑰,应该是前两天的造访者。真到了那,心情平静了许多。想表达的东西一多,也就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似乎很多人都要捱上个几百年才会为人们认识。人总是不断的抱憾这个时代的没落,或许时代的记号们只不过还在角落。一个时代总有他的样子,而他的样子也总要被人书写。无论是你喜欢的不喜欢的。经冲刷沉淀后沧桑的印记才会被显现出来,也吸引更多的人去挖掘他。谁叫我站在今天,所以我只能缅怀昨天。。。

出了墓园,离发车的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慢慢的回到内卡河,在桥的中央下了桥。河流的中间有个狭长的小岛,是给人散步的地方。对岸就是黄黄的荷尔德林塔。窄窄的河流就如同任何一条乡间的小河一样。安静恬淡,可以亲近。水很清绿,依稀见底。河面不时游着野鸭,鸳鸯和天鹅。内卡河在海德堡深深的思索,在图宾根细细的吟咏。两天的气象万千和一日的意味深长,让回忆也随之深沉隽永起来。我不介意在相同的地方踏入不同的河流。既然实在是永远抓不住的,那就让回忆去见证吧。

转自:http://cccp1675.spaces.live.com/blog/cns!DC29EBF120FE5026!1191.entry30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