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海德堡日记-茅尔伯龙修道院11Oct2005 |
[游记]海德堡日记-茅尔伯龙修道院11Oct2005 |
2007-08-02 live.com |
October 14 海德堡日記-茅爾伯龍修道院 11 Oct 2005 Heidelberg 11 Oct 2005 今天是很累但又悠閒的一天。早上起了大早,去找房地產仲介人,然後他載我去簽約,賓士車,再次映證了這裡的仲介人都是吸血鬼。去見了房東,事實上也是一家公司,負責的人也很好,總之我們就從頭把合約看過一遍,問了一些問題,唉,這裡要養貓狗不容易呀,不過她原則上同意就是了。簽了約,仲介人開車送我回研究所,正好趕上我們所上舉辦的出遊活動。先去茅爾伯龍修道院Kloster Maulbronn,位在海德堡南方,建於1148年,在199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是在阿爾卑斯山以北保存最好的西妥教派修道院。古時候的修道院都是自給自足的,因此在修道院的主建築之外,尚有些許附屬建築,例如釀酒廠、水力磨坊、麵包坊、風爐鍛造場、倉庫等等,這些建築被城牆圍繞,自成體系,畢竟以前這裡附近都是荒郊野外,總還是要防備強梁,所以必須要有城牆高塔已為防禦。飲水與推動水磨的動力來源則是引自修道院北方的小湖,德文的意思是「深水湖」。。雖說自給自足,但是跟外界的貿易還是有的,正如所有其他有名的修道院一樣,這裡的酒品質也是有名的。修道院是巴洛克與歌德式混合的建築。最多的時候,這裡有一百位高階僧侶(Monks)與兩百位低階僧侶(Brothers)。這兩種階級非常分明,一切都是分開的,包含住的地方、餐廳、甚至使用的教堂。而這兩種階級的差異主要在於是否有受過完整的教育,當然在背後,事實上也就是貴族與農民的差別,而低階僧侶是沒有機會晉升成為高階僧侶的。在日常生活作息上,也有著不同,低階僧侶主要的工作,就是雜務,主要就是種田啦,以提供日常所需,他們很少時間上教堂,因為那些雜物就夠他們忙的了。工作與禱告,這是我們所熟知的修道院生活,當然其實這主要是指高階僧侶而言,高階僧侶每天要進行八次禱告以及一次侍奉,而其他的時間也是要進行農務等工作,只是因為禱告的時間太長,以致於單單靠著僧侶們禱告之餘的時間進行農事等雜務將不足以支持自給自足,因此才會引入低階僧侶的制度,這些低階僧侶多半都是附近的貧農出身。至於高階僧侶,在德意志地區的封建制度是長子繼承,也就是所有的土地地位權力都歸長子,土地也不會分封,故次子以降將毫無營生去處。修道院就是這些無繼承權的貴族子弟的一個去處,而往往這些貴族子弟進入修道院的時候,都會帶來禮物,也提供足夠的資金作為修道院擴建之用。 我們首先參觀了修道院裡面的禮拜堂,這個朝向東方,撒路撒冷的方向,的長型禮拜堂,是帶有歌德風格的禮拜堂,裡面有許多小拱型的樑在中間交會,分散支撐屋頂的重量,而外面則有飛壁延伸支撐。而中間則被牆壁隔開,區分高階與低階僧侶禮拜的地方。進入後方的禮拜堂,這是低階僧侶禮拜的地方,不過其實除了周日之外,這裡很少有人,因為低階僧侶的職責就是工作,很少有時間可以禮拜。但是這裡擺放的十字架上的耶穌像是整個修道院藝術價值最高的作品,完成於十五世紀末期,整個十字架與耶穌乃一石刻成,無論神情,衣帶皆栩栩如生,而儘管只是末端的幾筆刻痕再加上上色,但是十字架的部分卻很精準呈現出木頭的質感,十字架的後面有雕刻家的簽名與年代,但是詭異的是簽的是阿拉伯文。而穿過旁邊的迴廊,走到禮拜堂的前半,這裡是高階僧侶禮拜的地方。這裡就顯得狹窄許多,因為這裡有四排的格位,也就是僧侶們禱告的地方,這些僧侶們就雙手靠著,站在這些格子中進行每天八次最早從晚上兩點開始的禱告。而這些以橡樹製成的立位,也是重要的文化資產,而天花板上則繪著四福音的象徵,路加公牛,馬太天使,馬可獅子與約翰雄鷹。而面對西方的地方,除了聖母聖嬰像之話,是整面的馬賽克玻璃。不過整個修道院雖然大量使用馬賽克玻璃,但是皆是單純的幾何圖案,而沒有人物等複雜圖案。在十五世紀,這個修道院就被這裡的統治者接收,而這裡的修士們都遷到阿爾卑斯山南方的修道院去了。現在這個禮拜堂也供附近的民眾使用,但是只限夏天,因為沒有暖氣的這裡,冰封的冬天實在太冷了,而這座禮拜堂也有管風琴,也有舉辦音樂會,但是也是只限夏季。接著我們參觀了修道院的唸經堂,也就是修士們讀經的地方,修士有三大規範,共享,貞潔與服從。除了鞋子與袍子,修士沒有個人財物,其他一切都是修士們共同;修士不能結婚生子,也不能有性行為;而對於另外還有修士們討論的地方,靜默也是修士的功課,大部分的地方與時間,修士們是不能說話的,只有在這個討論室,修士們討論日常工作的分配與組織時才可以說話,儘管禱告佔了大部分的時間,修士們還是得要參與農事的,只是時間少了點,或許這也是他們與低階修士們會遇到的時後吧。接著我們穿過中間的中庭,除了可以看到扶壁翼之外,還可以看到二樓的僧侶住所。十五世紀之後,修道院改建成中學校,直到現在還有學生在這裡就讀。這裡曾經教出了三個有名的學生,但是我只聽過兩個,一個是發現克卜勒三大定律的天文學家克卜勒,另外一個是則是德國最偉大的作家之一,赫曼赫塞。然後我們去看了一座噴泉,這個噴泉幾乎成了這個修道院的象徵,屢屢出現在照片或是明信片上,但是諷刺地是,所有在這裡修行的僧侶們沒有一個人見過這個模樣的噴泉。原本的噴泉只有最底下的那層,構成一個小池子,供僧侶們用餐洗手之用,現在的噴泉是十九世紀才把上面兩層加上去,構成三層的池子,然後刻上獅子。而噴泉相對之處,便是僧侶的餐廳,巨大的餐廳,由中間的柱列分成兩半,可以想像擺著長桌與長凳,修士們就在這裡用餐的情形。僧侶們是不能吃牲畜與鳥禽的,他們唯一能吃的肉食是魚,配上麵包、漿果與蔬菜等等,構成了他們的餐點。而用餐也是需要靜默的,但是輪流由一位僧侶朗誦經文。而在中間的柱子上,有一個宛如曾經嵌入酒瓶的凹槽,底下還有凹痕一直延伸到柱子基座上溝槽。有一個傳說是這樣說的,以前都會放把酒瓶鑲嵌在這凹痕中,然後讓酒沿著凹痕流到溝中,而僧侶們就用十隻手指在這個溝中沾酒喝。因為這裡的酒太好,這樣沾酒實在意猶未盡,以致於有位僧侶有一次便嘆道,如果我有十一根指頭就好,因此這裡所產最高級的酒就稱為「十一指酒」。當然這是穿鑿附會,而這柱上的刻痕似乎也是後人依著傳說所為。接著我們去參觀了火之間,這裡生著火終年不滅,而屋頂上有洞,聯通到其他的房間,讓熱氣可以傳到其他的地方,保持修道院裡,特別是居住的地方的溫暖。最後我們參觀低階僧侶的餐廳,當然格局差了很多,窗戶很小,透光不佳,而且也沒有挑高。 走出了修道院,接著我一個人獨在在附近亂逛,有一條在兩棟屋子中間夾窄的階梯可以上到城牆上。有個小門,可以走出城牆外,有個便橋跨到對面的步道,可以通到後面的湖邊。而這個步道就是昔日引水的渠道。德國人常說,黃金十月。因為這是德國最美的季節。所以慕尼黑啤酒節,其實是十月節(雖然是從九月中到十月初)。十月,是秋天的季節,樹上的葉子變成金黃或是豔紅,配上常青樹的綠色,構成了五彩繽紛的原野風光,而十月也是海德堡天氣最宜人的時節,到了十一月,儘管還沒下雪,但是惱人的雨下個不停,過了秋分後,天黑很早,三四點就已經天黑,路上行人稀少,會讓人感到沮喪。我在台灣的德文老師跟我們說,德國的冬天有很多人得憂鬱症,正是因為這寒冷長夜。 參觀完了修道院,我們所上安排了非常健康的行程,整個下午我們要健行,走十二公里的林道到西北方的一個小城市Knittlingen,在那裡吃晚餐。因為我們實驗室的diploma要去遊覽車上拿包包,所以我們落隊,沒有跟上大家一起出發。結果我們迷路了,在附近的住宅區東晃西繞了一陣子,才真正進入我們要去的路,進入森林裡,有趣的是儘管事前有寄活動行程給大家,但是呢,這一段山路卻沒有地圖,只有指引,就是走多久會看到什麼,然後左轉之類的描述,儘管後來我們又遇到幾個落單的,合起來約十個人,就在森林裡面找路,而且我們走的並不是專門給觀光客走的登山步道,而是一般的林道,因此岔路很多,每到一個岔路都要好好端詳研究,到底哪一條路才是正確的。不過七拐八彎之後,當我們穿出一個林子,走到旁邊馬路上時,赫然發現我們竟然超前了整個隊伍。於是我們就變成了前鋒部隊,我們的技術員找路真的很厲害。甚至連GPS都沒有她正確。我們經過一個牧場,一隻黑色小山羊想要鑽出來,結果頭被卡在鐵絲網的洞裡,咩咩咩一直叫,於是我的同學克利斯帝就幫牠把頭從鐵絲網裡解脫出來,贏得大家的掌聲。接著我們繼續走,景觀豁然改變,我們穿出林子,來到了大片的田園,整片整片的大色塊,綠的、棕的還有麥子的金黃,靜靜躺著,點綴著紅頂的白色房子。雖說是健行,但是我想遇到美景或是轉折點,例如我們經過了一個小湖,總該會停下來欣賞一下吧,但是卻沒有,完全沒有停留或是休息,就這樣走了兩個多小時。到不是說覺得累,雖然因為我看不懂德文,我是完全不知道行程,完全是觀光客的打扮,連水也沒帶,可是因為天氣涼爽,倒也真的不累。只是覺得這樣走沒有什麼意思,既然有好風光,駐足欣賞一下不是挺好? 到了Knittlingen,這是一個小城市,也沒有什麼景點,唯一值得稱道的地方,就是這裡是浮士德博士的故鄉。這位德國筆頭文豪世界聞名的角色浮士德並非全然虛構的人物,乃是真有其人,而這位醫生與天文學家浮士德正是住在Knittligen,而這裡的市政府甚至把這裡舊市政廳改建成浮士德博物館,不過因為我們到的時候已經晚了,也沒有機會參觀。接著我們就去我們的餐廳,二話不說,先叫了一杯五百毫升的冰啤酒,果然很舒服呀。接著就一邊聊天,一邊等著晚餐,我叫了炸豬排,配著sptzle,這是一種南德特有的麵食,有點像是寬麵,中間比較厚,兩邊較薄,就白煮,然後拌著醬汁吃,只有醬汁,連一根蘿蔔絲都沒有。值得一提的是,有一個基因也是叫sptzle,這是我的老師的老師Nusslein-Volhard所取的,因為這個基因突變會造成果蠅的幼蟲沒有體節,有點像麵條,所以就叫這個名字。Nusslein-Volhard就是南德人。之後我還有叫了一杯新酒,雖然是水果製程的酒,但是嘗起來有點像是小米酒,很甜很濁,也就是發酵後沒有經過過濾或是蒸餾的酒。我們桌的對面坐著一群中年婦女,就看著我們所上的負責實驗安全的不良中年就過去搭訕,後來我們所長也過去了。真的挺有趣的。由於這個城市實在太乏人問津,我的同學說,做完這一票,大概可以讓這家店休息到聖誕節。而我們所上聖誕節會有很大的晚會,而且是免費的,不像今天是要大家各自出錢的。但是這個十月的活動也是行之有年,去年的時候是騎自行車。真棒。有了房子,接下來就該要弄台腳踏車了。接著就坐遊覽車回家,結束這一天。 |
转自:http://hungweisung.spaces.live.com/blog/cns!AF8B045CDC4A4306!211.entry22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