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游记(二十四)——德国行:风侵雨蚀海德堡赵永琦精英博客 |
[游记]游记(二十四)——德国行:风侵雨蚀海德堡赵永琦精英博客 |
2007-09-06 voc.com.cn |
风侵雨蚀海德堡 内卡河是莱茵河的支流,海德堡是内卡河畔的德意志小城。大约800年前,该城首见记载;600多年前,仿照巴黎大学建立了海德堡大学,据说城里四分之一的居民是学生,海德堡又有大学城之称;约400年前,在内卡河畔200米的一座小山上,用红褐色的岩石修建了一座壮丽的城堡,如今,它成了海德堡的标志。 冬季的欧洲阴霾沉沉,海德堡也不例外。我们来的时候,这里刚刚下过雪,内卡河两岸的山上,疏林漠漠,残雪皑皑,一派萧疏景象。惟有山上挺立着的赭红色古堡和谷地里粉墙红顶、古色古香的老宅,给这冬季的古城带来一片温暖的色彩。像欧洲许多美丽的小城,海德堡参差错落的红的,间或青灰色的大屋顶,还有高耸的教堂钟楼,勾勒出城市美丽的天际线,登高远眺,真是难得的视觉享受。在北京,登上景山,俯瞰故宫,一片金黄色琉璃瓦的大屋顶,灿烂夺目,天际线一样的美丽;可惜现在移目四顾,除了故宫,天空已被分隔得支离破碎了。我看过一张老北京的全景照片,一片片整齐的四合院的大屋顶,簇拥着壮丽的皇宫,四城八门,夏荷春槐,构成了古都独特韵味和魅力。而欧洲小城的韵味是由小山上的古堡、尖尖的教堂、宁静的老宅和一尘不染的石板路编织成的。海德堡就是这样一个韵味实足的欧洲小城。海德堡这座小城还和许多伟大的名字连在了一起:歌德先后8次来到海德堡,并盛赞它的美景;黑格尔曾在这里执教;马克斯﹒韦伯曾在这里当学生;海德堡大学还出过6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我想,德国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写他的名言:“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时,心里想着的一定是海德堡。 海德堡古堡是该城著名的古迹,始建于十二世纪,主要建筑完成于1556____1620年间,十七世纪,遭到法国占领军的破坏,1764又遭雷击,逐渐颓败。以后又两度修葺,形成现在的面貌。现在,这座著名的巴洛克式古建筑的几个漂亮的穹顶已经荡然无存了,高大坚实的楼宇四面围成一个院落,像故宫有角楼一样,楼宇的拐角处由巨大的圆柱形的碉堡相连,那几个穹顶本来是扣在它们头上的。其中的一个角楼从上到下齐刷刷地一分为二,三分之一巨大的残骸滑落在碉堡的脚下,不知是什么力量造成这么大的破坏。那碉堡的墙足足有两米厚。城堡的入口是一个方形的四层钟楼,钟楼完好如初,白色的表盘、描金的表针精致绝伦,和红墙青瓦古朴的钟楼形成鲜明的对照。石头铺成的院落略有起伏,四面的楼宇,临河依山的两座完整无缺,左右两边的,其一,屋顶已荡然无存;其二,仅一面内墙兀然而立。然而,无论完好如初,还是断墙残垣,装饰楼宇的雕像和廊柱都美伦美幻。 欧洲人在建筑上特别有耐心,历时几百年修建一座建筑屡见不鲜,科隆大教堂600年才告完成,仅仅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穹顶就用了14年,海德堡城堡前后用了数百年时间,主要建筑也用了60多年的才建成。城堡的规模比故宫小多了,故宫仅用了十余年就建成了,可见城堡用力之勤。游罢古堡,感慨万千。数百年经营毁于一旦,一可叹也;毁而不坏,颓而不败,数百年风雕雨蚀,浑然天成为天地间头等精美的艺术品,再可叹也;海德堡人整旧如旧,使这座选帝侯的宫殿保持着残缺的美、废墟的苍凉,三可叹也。本来我们也应该拥有这样一座废墟,可它一劫过后,再遭二劫、三劫,至今,应该说已经荡然无存了。圆明园被八国联军焚后,又遭军阀、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的劫掠,大水法的几块巴洛克风格的巨石,形状太奇怪了,派不上用场,才残留至今,此二劫也;近二十年来,圆明园又遭建设性破坏,修了些不新不旧的房子,建了些不伦不类设施,圆明园残存的丘墟之美,不过一百年,就踪迹全无了。
|
转自:http://blog.voc.com.cn/sp1/zhaoyongqi/141128350088.shtml17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