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欧洲游记海德堡纪行 |
[游记]欧洲游记海德堡纪行 |
2008-01-13 yahoo.com |
《海德堡纪行》 来德国之前就在网上看到有人评价海德堡(Heidelberg)是个美丽和值得一去的地方,今天半天的海德堡之行让我觉得不虚此行。 海德堡在曼海姆(Mannheim)东南三十公里左右,两个城市是很近的邻居。海德堡位于奈卡河(Neckar)上,他最终在曼海姆汇入莱茵河(Rein),曼海姆市就位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 我是前一天晚上由纽伦堡经斯图加特来到曼海姆的。由于舟车劳顿,实际没有怎么在曼海姆游览,今天一早我早饭之后就到附近的景点信马由缰地看了看。 曼海姆是个小城市,人口估计就是三四十万左右。我住在火车站附近的一家小酒店,不大但非常干净和舒适。昨天刚到的时候,曾经想到靠近莱茵河的市去那边找个酒店,但被告知那里比较偏,还是到市区中心比较好找。我转了一圈,最后还是回到火车站附近,在相隔一条街上找到了这家叫瓦格纳(Hotel Wegener)的小酒店。我选了一间在街转角二楼的房间,那里有很好的视野,窗户下面是德国前总理俾斯麦的雕像,远处可以看到高耸的教堂塔尖。卧室房间很大,看来是原来由民居改建的,家具陈设野县居家的摆设,柔和的光线从纱窗投射进来,温馨又惬意。一个小阳台更拉近了我和这座城市的距离。 早上,我在晨钟里醒来,天光已经大亮。我先在市区中心广场信步浏览。早晨金色的阳光洒在碧绿如茵的草坪上,浇水的喷头挥洒着五彩的水雾来回荡漾,阶梯状的水流从广场的北面一直流到最南端。广场中心是这座城市的标志建筑(Wassertum, 德文,我也不知道怎么翻译),两侧是些商店和博物馆之类的建筑。在稍微朝西区几十米是一座高耸的教堂,和其他德国的教堂一样,有这项削尖了的铅笔一样的塔顶。教堂在树木的掩映下,肃穆、慈祥而不失严谨。人们或快或慢地走过,但基本都是安静的,似乎不愿打扰的城市宁静。 参观完城市广场,我决定去海德堡,因为只有今天有时间,晚上还要赶回曼海姆。 海德堡比想象中的还美丽,是个一看就让人爱上的地方。 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海德堡是个陌生的名字。最多是搞印刷的人知道高质量的印刷机叫海德堡四色印刷机,但是不是和海德堡这个地方有关我想好多人都未必知道。 从小巧的海德堡火车站走出来,斜对面就看到一幢当地的“超高层”建筑—八层楼高的海德堡印刷研究院(Heidelberg Printing Academy),这是我在海德堡看到的唯一高逾五层的建筑。玻璃的外墙和四周的景物有些不太协调,但点缀在绿色海洋中的这点闪光并不耀眼,这大概是海德堡人唯一不愿意再低调和谦虚的地方了吧--海德堡就是海德堡印刷机的发明和生产地所在,在这大楼的后面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印刷机器生产基地—德国海德堡印刷机器有限公司。 在火车站旁的旅游信息中心大致了解了城市的格局和景点的方位,又买了几张明信片后,我开始游历这山水间孕育的魅力城市。 据旅游资料上介绍,日耳曼人早在公元前就在此生活,公元五世纪的时候开始有了城市,这在欧洲是比较早的。德国皇帝路德维希一世给它取了现在的名字,并在此建造了宏伟的城堡。奈卡河从山谷里流淌出来,在此进入大平原,浇灌了下游富饶的土地。所以,和曼海姆不一样,在一样精致的德国传统建筑的背后,海德堡多了一条绿色的背景线—葱郁的群山的山脊,这城市立刻有了立体感。 沿着号称欧洲最长的步行街-海德堡中心大街信步走去,两边全是形形色色的德国传统建筑,错落有致,风韵不一。我这才想起在旅游中心的资料上谈到,二战时期,海德堡是保存最完好的德国城市,连美国人在大轰炸的时候也不舍得毁掉这座美丽的城市,使得它大多数的传统建筑幸免于战火。可以想象,那场战争抹掉了德国多少的精华,夺走了多少年积累的智慧,能够有这样的完整保留的中世纪的城市建筑实在太弥足珍贵了。这也许是为什么德国在战后的反思比日本深刻,因为德国在战争中失去了很多,物质的和文化的,而日本在长期的历史上并没有很多的积累,那一场战争并没有让它伤得太重太深,所以它没有痛定思痛,没有深刻地反省。 走到步行街尽头,是一座秀丽的教堂,不大但精致高挑。走到这里正是中午十二点,全城的教堂钟声齐鸣,整个城市荡漾在庄严的回响中,你能不升华你能不感动吗? 向左一转,就看到了奈卡河。可能是这两天下雨的原因,河水并不清澈,有些浑浊,河面有近一百米宽,水量也很大,颇有些气势。河的对岸是满目青翠的山坡,点缀着红顶白墙(或黄色)的房子,是笑脸相迎德海德堡。河上有一座老桥,据说是十六世纪建造的,赭红色的桥身勇武而刚毅。桥上频频的闪光证明那是游人拍摄的绝佳地点。从桥上拍摄美景的古堡和青山,的确是极佳的景致。 河岸的这边是城市的主要建筑,蜿蜒的坡道两边是商店和民居,虽然天色阴暗,但色彩还是那么鲜明,红的那么红,绿的那么绿,白的那么白,浸润着雨水的石板也透出古朴的棕色。整齐洁净的窗户和变化起伏的街道形成了一幅和谐、韵味十足的画卷。走在阡陌的街巷里,真如同走进了历史的场景,你能感受到城市的历史和脉搏。 山头的古堡一眼可见,它傲视着整个城市,像放哨的卫兵,站在高高的山坡上,默默地注视着远方。沿着石头铺就的甬道,我拾级而上,不一会就气喘吁吁了,看似不高的山坡其实有些陡峭。喘息之间驻足回望,整个城市已经下降,红色的屋顶汇成了海洋,高耸的教堂像领航的灯塔,浮在缥缈的海上,你开始有一种进入童话的感觉了。 古堡位于老城南方的山坡上,用赭红色的石头建成,据说也有近四百年的历史了。走进古堡,感受的是深幽,在山峦的起伏之间,古堡顺势形成了院落、堡垒、花园和宫殿。院落里是如茵的草地,古堡外是满山苍翠欲滴的森林。鼻息之间仅是沁人心扉的清凉和静谧。 有一处景点是后来被敌人(是谁我不知道)炸毁的弹药库,把整个建筑切了个截面,从下往上看,清晰可见它一层层的建筑结构,厚实的墙体足有五六米,犬牙交错的石头显示出当时的坚固和建造的不易。从上往下看,是不见底的深壕,这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虽然有些地方已经可以说是残垣断壁,但它当年的风韵和气势,让几百年后的我们仍不得不赞叹它的用心的精妙和工程的浩大。 站在古堡的观景台上,整个城市尽收眼底。山在眼前打开了一个V字形的门,奈卡河缓缓地流向远方,远处的田野和更远处依稀可见的黛青色山脉就是舞台的背景,而近景是古堡掩映下的海德堡。 这时乌云低垂,眼前相即将启幕的舞台,风云涌动,一幅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图景。不一会儿雨就下来了,刷刷的声音是雨打树叶的交响曲,观光的人们赶紧往树下跑,站在树下半天没有感到雨水下来,可想这里的树木是多么的茂密。 雨是过路的云留下的情愫,它并不想掩住着童话中的城市,它更带来了变幻的光影。在雨雾中,远处的原野更加的明亮,城市里的屋顶反射着远处的光线,房子就像晶莹剔透的水晶造就的,童话世界就是这样变化多姿。 下山也是享受。沿着山脚的基本都是漂亮的独栋的别墅房子,得山水之利,自然风韵不凡。有的像迷你的教堂,在屋子的尽头建了一座小巧的塔尖,四周彩色的玻璃把整个房子打扮得像个玩具屋。有的似乎想显得神秘,故意让房子的主体陷在石头的后面;有的张扬出挑,高高地间在巨石上,拨开四周的树木,伸展着要眺望远方。更多的是花草掩映的深深庭院,用自己的方式享受着这一方宁静和安详。走在弯弯曲曲的路上,你听到的是鸟的鸣唱,闻到的是青草和树木的清香,你感到这是照相机和录像机是无奈的,他们不可能记录你的感觉,只有语言才可以传达那交织的感受。 下到山底,再次回到城市火车站,乌云已经消散,白云徜徉在蓝天上。回头看看古堡和群山,它像害羞得孩童,当你远离的时候又恢复了肆意的张扬。 海德堡,一座童话里的城市。 2007年6月22日 写于德国曼海姆
|
转自:http://i.cn.yahoo.com/jingjing_961961/blog/p_1/15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