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2007年12月22日引用接受文明的阳光海德堡之行 |
[游记]2007年12月22日引用接受文明的阳光海德堡之行 |
2008-02-02 yahoo.com |
(一)一路向南,途经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 这次的海德堡之旅可说酝酿已久,能这么快成行,确实有点出乎意料。凭着两张5人有效的周末票穿行德国,对我们来说算是最划算的出行方式了。由于我们所处的下萨克森州地处北德平原,靠近北海,所以我姑且将我们这次的旅行称为南行之旅。 周末票的好处是除了快车如ICE,CE不能坐,其他的公共交通工作都可自由选择。缺点是为了达到目的地我们不得不转上5趟以上的火车,多花费几个小时的时间。最长的一次等待转车是在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Frankfurt am Main),因为德国有两个法兰克福,为了避免混淆,德国人用河流区分开了这两个城市,另一个是靠近波兰边境的奥得河畔的法兰克福(Frankfurt an der Oder)。当然,大家所熟知的那个法兰克福就是我们途经的这个。 法兰克福是一座国际会展城市(Internationale Messestadt),每年在这里举行的图书博览会(Frankfurter Buchmesse,国际车展IAA(Internationale Automobil-Ausstellung)久负盛名。欧洲中央银行和德意志银行都将总部设在了这里,世界各大银行在这里都有其分支机构,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是全世界最大的股票交易所之一,这些都使得法兰克福当之无愧的成为了德国乃至欧洲的金融之都。 这里是欧洲少有的有摩天大楼的城市,摩天大楼这种标榜现代化进程的东西成了法兰克福与众不同的名片,不过在古城的红砖绿瓦下还是显得突兀和不协调。这种无形的压抑感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德语中有个词叫Anonymitt,英文大概是anonymity,说的就是大城市的这种尴尬,以及随之而来的高犯罪率。因此在法兰克福我第一次见到了穿着厚厚绿色制服的警察,手拿着防暴头盔,壮实,着实壮实。女警都比我大几号,看得我冷汗直冒。这种环境下能不提高点警觉吗?想到上个星期巴黎的匿名邮件爆炸事情,于是乎我对垃圾桶,邮箱等可能藏有匿名包裹的地方都退避三舍,以免成为什么恐怖袭击的受害者甚至殉难品。这年头反控政策搞到西方人也是人人草木皆兵。 不过庆幸的是欧洲的“现代化”并没有全面推进下去,也就法兰克福一处,昙花一现。经过二战的洗礼,德国的城市几乎成为一片废墟,人们从地下室找到了建筑设计图纸,完全重建了家园。他们也曾怀疑过,是否需要美国式的现代,不过保守的欧洲人最终一致性的选择了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罗克式等代表古代艺术高峰的建筑形式,放弃了“现代”的钢筋水泥森林。我们真该感谢欧洲人对文化的执著和虔诚,要不然失去的可不只是几座破败的房子,而是文明的基石。同样,标榜着文明古国地处大陆另一端的我们是否也需要放慢脚步,在这个岔路口停下来仔细想想,我们需要的又到底是什么? 火车缓慢驶出火车站,我们离海德堡越来越近…… (二)“我的心遗失在了海德堡。” ——约翰· 沃尔夫冈· 冯·歌德 从法兰克福出发,一路经过达姆施塔特(Darmstadt) ,曼海姆(Mainheim)。这两座城市都和大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在工程领域尤其是传统的机械制造方面享有盛名,因此有很多中国学生就读于此;而曼海姆大学则将重点放在了经济领域,并长期位于经济管理学科排名的首位,曼海姆的MBA也是德国少数受到认可的MBA。大概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此行的终点站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海德堡(Heidelberg)。 出了火车站,一座巨大的透明玻璃幕墙的现代建筑印入眼帘,前面是一个巨大的银色的马的雕像。通透的玻璃幕墙掩映着蓝天白云的色彩,浑然一体。这是海德堡印刷媒体学院大楼,每年海德堡出口众多的印刷机械于世界各地。难怪欧洲最大的出版集团施普林格(Springer)将总部设于此地。 很难说清楚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海德堡,人们总能随口说上几个,却又不完全。歌德将心遗失在了这里,雨果沉迷于此,无数哲人徜徉于内卡河畔,涉取创作的灵感,将这里变成了浪漫主义的精神圣殿。不过海德堡确实有太多让人喜欢的地方。海德堡是座因大学而建的城市,这里没有城市与大学的界限,大学融入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同时也将自由,平等的精神散播到这里的每个角落。海德堡大学也是德国最古老的大学。 我们将驻足的第一站选在了具有621年历史的海德堡大学的图书馆(Unibibilothek)。推开厚重的木门,时间仿佛凝固了。大厅和楼道的灯光不算亮。空间里弥漫着书的味道,我们随手可及之物说不定都有着几百年的历史。橱柜里陈列着重要的历史文件,有的甚至是拉丁文撰写的,大多跟法律宗教有关,毕竟创始之初的海德堡大学只有神学,哲学,法学,医学四大学系,十九世纪末才设立了自然学科系。周六图书馆里依然有很多的学生,与外面热闹的圣诞集市和步行街的繁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感慨,在海德堡静下心来学习还真的需要毅力,才不至于流连于精美的橱窗忘了上课这等正事。 图书馆外不远便是主街,由于是周末和圣诞节前夕,圣诞集市挤满了人,第一次感受到了中国才有的人潮涌动,那感觉颇为亲切。浪漫的骑士之家饭店和能同时作为天主教基督教教堂的圣灵教堂,以及古老的市政厅都让人感受到历史流过的痕迹,两旁情趣盎然的咖啡馆,蛋糕店让人止不住停留,温暖,舒适,饱含老式的浪漫与优雅。在Frau Dong家吃了晚饭,卤牛肉和鸡翅,很中国的味道,于是敞开吃到饱。Frau Dong见面便说我瘦了,、满足感顿时充满心田。饭饱后,我们继续逛圣诞集市,在寒冷的夜晚没什么比来上一杯暖暖的Glühwein更惬意的了,一种德国传统的圣诞节必喝的用红葡萄酒,橙子,肉桂等熬出的酒精热饮。酒足饭饱,人生就完整了。 集市很大,卖的大多是手工制作的各种传统的工艺品,香料和圣诞节的装饰品,当然因为手工制作的的缘故,价格自然不便宜。此外,少不了各地美食,这点和在中国逛庙会很相似。 天色不早了,我们结束老城的游览,搭车前往位于新城区青年旅馆(Jugendherberg)过夜。海德堡大学的医学部基本上全部位于新城区,又是另一番景致,虽然只是从公车上远远望去,但是仍能感受到一种完全不同于老城的,现代化的气息。据说在德国读临床医学得花10年的时间才算毕业,而且花费极大,因此只有极少数的大学设有医学部。医生与药剂师在德国都是收入很高的人群,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 第一天的行程,一半在转车中度过,一半在海德堡,累,洗个澡,进入梦乡,期待着城堡之行…… (三)阿尔卑斯山以北最美的文艺复兴式城堡 本来想细细描写下位于山腰的古堡,后来想算了,我的文字功夫还没到精准达意的地步,过多的修辞反倒会让它的美黯然失色。或许真的需要亲自来这走一趟,才能亲身体验他带来的震撼。 古堡经历了历次战争的洗礼和战后的修缮和重建,如今部分已经已经在风雨摇曳中残破凋落,但是保存完好的部分仍能让人联想到当然的辉煌与荣耀。仿佛除了时间,没什么是永恒的。 站在古堡的高处俯瞰整个城市的全景,老城的红砖绿顶,教堂高耸的塔尖与潺潺流过的内卡河悄无声息的述说着海德堡悠久的历史。二战末期,盟军飞机轰炸德国全境,德国名城几乎无一幸免遭受重创,只有海德堡和威斯巴登得以幸免。后者是盟军日后驻德总部,这一点在军事行动决定以前已被确定,免于被创在情理之中。 余秋雨先生在游历了海德堡后发出这样的感慨:这是人类文化历史上最动人的场景之一。一座城市以其本身的人文气质倾倒了敌对国的占领军;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征服者在这种巨大的文化魅力下成了被征服者。 坐在回程的火车上,海德堡渐渐远去…… 此刻我知道,要再来到这种城市不知是何年和月的事情了,于是凝视了许久,直到看不见为止。
|
转自:http://i.cn.yahoo.com/venilla_ljd/blog/p_79/29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