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意大利游记(三)佛罗伦萨第二天

[游记]意大利游记(三)佛罗伦萨第二天

2007-07-16    live.com

November 08

意大利游记(三)佛罗伦萨第二天

摇摇晃晃的床和不停空袭的蚊子让我无法赖床,所以7点多我们就起床了。按照计划,早点既然是8点钟开始,当然不到8点就应该已经准备好了,我们等他只要一摆上就冲过去,迅速解决战斗然后立刻出发。可谁知道都8点10分了,厨房还是没动静,管理员的房间也没动静。我们忍不住敲开了管理员的房间。一个睡眼朦胧的管理员从房间里搬出一大筐带包装的牛角面包,从冰箱里拿出2升一盒的橙汁,又从橱柜里拿出一大罐饼干,这就是我们的早点了。虽然对意大利青旅的早点之差早有耳闻,也亲自经历过,但是差到如此地步,连牛奶咖啡都没有,实在是。。。

吃过早点,退了房,存了包,已经8点半了,我们直奔乌菲兹美术馆。一路上街道冷清,店铺都还没有开门,我们暗暗窃喜没有因为旅馆的招待不周而耽误时间,路过圣母百花大教堂时又顺便拍了几张照片。过了圣母百花大教堂我们继续前行,不断有匆匆忙忙的人流汇在一起,涌向我们前进的方向,我们急忙加快脚步,因为大家全是去乌菲兹的。

远远的看见一个有很多雕塑的建筑外廊和一个有海神喷泉的广场,显然是到了乌菲兹美术馆和旧宫前面的西纽亚广场(也叫僭主广场)了。看到很多拥来拥去的游客,我顿时心呼“不好”,果然来到入口处一看,那队伍已经排得看不见头了。从队头走至队尾,用了好几分钟。为了节约时间,我们轮流排队。过了十几分钟,轮休中的张松带回来一个坏消息:因为有会议,原本9点开门的美术馆要等到10点半才开门!很多排在后面的人并不知道,还以为队伍一直往前移动是因为不断在放人进去,其实是走到前面的人看到了通知都走开了!排还是不排?

乌菲兹美术馆建于1560年。这座建筑物最初是按美第奇家族的柯西摩一世旨意建造的,用来作为佛罗伦萨公国政务厅办公室。办公室在意大利语中发音为乌菲兹(Uffizi一英语的Office),于是这便成了这座美术馆后来的名称。实际上,这座由著名画家和建筑设计师G·瓦萨利督造的建筑本身就是一个文艺复兴建筑杰作。这座建筑位于维琪奥宫和阿尔诺河之间,瓦萨利将两栋平行延伸的狭长的3层楼建筑,设计成互相连接的“U”字形,一楼遵照柯西摩一世的愿望,建造成配有科林斯式石柱的连拱廊。这座建筑物夹着细长的广场对称地迂回,与维琪奥宫佛罗伦萨大教堂红色的圆顶、平缓起伏的绿色斜坡、经过辽阔平野流向远方的河流等景色交相辉映,成为近代都市规划的典范之作。但这座建筑的建造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由于种种原因,使得这座建筑在1574年柯西摩一世和瓦萨利逝世时仍没有建成。瓦萨利死后,布恩达伦提继续督造这项工程,并将样式主义风格融人到这座建筑中,直到柯西摩一世之子弗兰切斯卡一世时,这座建筑才告峻工。

在乌菲兹设立画廊的构想源自于弗兰切斯卡一世。1581年这里开始公开展出美第奇家族的众多艺术收藏。关心艺术是美第奇家族长期以来的人文主义使命,佛罗伦萨之所以能成为意人利文艺复兴的重地,是与美第奇家族对艺术及艺术家的关心密不可分的。美第奇家族的艺术收藏由柯西摩·伊尔·维奇欧首开选河,至于把收藏品作为教育手段而公开的人文主义构想则肇始于“豪华王”洛伦佐(Lorenzo II Magnifico)。他曾把美第奇家族收藏的古代及当代艺术品公开展示于著名的拉尔加离宫的庭园,并提供给年轻艺术家去学习、研究,众所周知,米开朗基罗年轻时代就曾在这里钻研过古代雕刻。托斯卡纳公爵及大公们深知这种收藏所赢得的威信是什么,收藏数量的不断激增对他们来说隐含着一种政治意义。

乌菲兹是“画廊(Gallerie)”在意大利的最初范例(法文的Gallerie,是指用以展示美术品,或接待客人,由几个房间作狭长排列的回廊式建筑)。“画廊”与中世纪的“宝物馆”或北方君主的“宝物室”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虽然三者都是收藏珍贵的物品的场所,但只有在“画廊”之中,人类创造的艺术品的意义才能得以升华,对人们而言,这里的陈列品不仅是鉴赏的对象,也可以成为获取知识的对象。当时,人们如向大公提出简单的申请,画廊便可以开放。同时,乌菲兹美术馆也是近代意义上的美术馆的最初典范。反映宗教主题的中世纪艺术浓缩地展现在中世纪的教堂中,继而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廊”成为展现人类精神文明的场所。在这一前提下,近代美术馆才能得以发展,并不断完善和专门化。

目前容纳美第奇家族藏品的各个房间是由布恩达伦提设计的,专门辟作美术馆用的最初建筑物“讲坛”(Tribuna)以及邻接诸室,曾被构想成安置收藏品和唤起大自然诗意的场所。结构与装饰融为一体,使诸室中的美丽陈列品更为生色。在“讲坛”这个呈八角形的房间中,布恩达伦提把玉雕、古代宝石浮雕、香波洛纳的银制雕刻等物陈列于墙壁的红色大鹅绒之前,在旁边挂上一些绘画杰作,上方顶棚用珍珠贝来装饰,这个房间作为一个整体象征着宇宙诸元素“空气、土、水、火”。画廊早在1581年即已完成,从那时候起,波奇(1591年)、皮加菲达(1600年)等作家、学者、游记作者都热心地加以介绍。亚历山德罗·阿洛利及其助手们以极相称的湿壁画来装饰这个画廊,由此开始,这个画廊便逐渐成为样式主义文化的集大成者。画廊占有建筑物的东厢,其二楼有兴建于1585年的美第奇剧场(现在辟作版画室、素描收藏室)。另外在兰兹开廊的屋顶上,1583年设有屋顶花园。西厢又有大公经常雇用的金银工艺、瓷器、嵌瓷等优秀工匠的制作室。

在从17世纪到启蒙主义时代的整体发展之中,乌菲兹美术馆依然走在时代的前列。在17世纪中叶,大公腓迪南二世曾协助他的弟弟莱奥纳多·德·美第奇枢机主教,把这些制作室辟为新收藏的美术品陈列室,使画廊增加一倍。因此东边的画廊便通过走廊而与西边的画廊接成U字形。而西边画廊的各个房间又由一群当地的画家以赞美托斯卡纳荣耀为主题的绘画来装饰。另外,莱奥纳多枢机主教开始从事威尼斯绘画、素描、织画、画家自画像的专门收藏,在后来扩大的美术馆中,这些收藏成为按历史原样所设各门类的基础。

随着画廊的扩大,收藏也随之不断增加,几乎所有陈列于乌菲兹的作品均拥有自己独特的历史。虚弱有病的柯西摩二世以曼特瓦公爵赠送的科雷乔作品《圣婴的膜拜》而丰富其收藏,唐·安东尼奥·德·美第奇又遗留给他曼贴那的三联式祭坛画。1631年因乌尔宾诺的德拉·罗维列家族的绝嗣,嫁到美第奇家族的维多利亚王后作为罗维列家族的继承人,得到了皮耶罗·德拉·弗兰切斯卡的《凯旋双联画》、拉斐尔的《自画像》以及包括《乌尔宾诺的维纳斯》、两幅公爵夫妻像在内的一批非常珍贵的提香的作品。1635年,米开朗基罗的《圣家族》已挂在“讲坛”中。1639年与莫德纳公爵交换作品时,得到科雷乔的《逃往埃及途中的休息》。1670年腓迪南二世之后继位的柯西摩三世虽然在政治方面无所作为,然而对美术馆而言却是一位功臣,因为他购入了伦勃朗的杰作之一《拉比·莫代亚拉肖像》、并得到达·芬奇的《博士来拜》。他的儿子腓迪南为增加收藏,还从教堂与修道院征收美术品,他死后,这些藏品于1713年被纳入乌菲兹美术馆,其中包括安德烈亚·德尔·萨尔托的《哈比斯的圣母子》。

随着美术考古在18世纪逐渐有系统地展开,乌菲兹收藏成了举世注目的人类文明遗产,这里成为美术史研究一大宝库,这使政治上已经失却意义的佛罗伦萨在世界文化史上的价值永垂不朽。在扬格斯特尼大公去世、美第奇家族的国公终绝之际,为了使家族引以为荣的收藏品不致失散,美第奇家族的最后一人——嫁给法尔兹选候的安娜·玛利亚·路易莎采取了英明的举措,她与佛罗伦萨的新统治者洛特林根家族的弗兰兹三世缔结《家族协约》,将美第奇家族的全部收藏赠送给佛罗伦萨公国。协约中以下的文字反映厂她对家族收藏的意义的高度认识:“那是国家的装饰,它应该提供给大众利用,并用以引起外国人的好奇心。”协约中还明确规定:“收藏中的任何一件伤口都不得搬动,都不得带出首都或大公国这外。”对于佛罗伦萨来说,乌菲兹藏品是绝对不可侵犯的宝物。

在洛特林根家族治理下,乌菲兹美术馆得到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弗兰兹三世及彼得·雷欧皮特统治下,知性启蒙为乌菲兹带来新的生命。彼得·雷欧波特从维也纳带来近代大都会的先进文化,维也纳的艺术收藏是按照美术史上的地志体及编年体分类标准来进行整理、陈列的,后来这种分类陈列法成一种范例。1789,雷欧波特委托路易西·兰兹对乌菲兹所有的展品根据艺术史的画派重新分类,兰兹是一位在中世纪及古代艺术研究方面颇有建树的美术史学家,他的《意大利绘画史》一书直至今天仍非常有价值,其中的画派划分成为乌菲兹美术馆按画派进行重新分类的根据。兰兹把注意力集中在绘画上,其他的作品一根搬往他处,这样便形成了乌菲兹以绘画作品收藏为主的特色。这个时期乌菲兹美术馆还与维也纳美术馆进行藏品交换,并得到提香的《花神弗洛拉》、乔瓦尼·贝利尼的《神圣的寓言》、丢勒的《博士来拜》等重要作品。

19世纪到20世纪,乌菲兹美术馆对数量众多的藏品进行了更为正确的学术性分类,促成馆中部门进一步护增。19世纪末,增设学院美术馆时,数量众多的藏品分流到那里。同时绘画以外的作品也分散到佛罗伦萨其他博物馆中,雕刻与工艺品构成巴杰罗美术馆的根基,伊特鲁利亚美术品的收藏又成为考古学博物馆的基石,其后宝石与贵重金属类构成碧提宫的银器美术馆,并由绘画作品中严格选出一部分来构成学院美术馆,安杰列科的作品则集中于圣马可修道院。这些分馆遍布全市,但佛罗伦萨的美术馆中心仍在乌菲兹。在20世纪初叶,乌菲兹又创设版画、素描收藏室以及其它各类专室。现在美术馆已洲有45个展览厅,收藏美术作品达10万件,成为世界上最为重要的美术馆之一。而且,时至今日许多新计划正在付诸实现,乌菲兹美术馆仍在不断完善之中。目前馆内的45间展示室为:2-6室是哥特式艺术展、7—14室是文艺复兴初期的作品、15—29室是文艺复兴鼎盛时期、30—45室是较近代的作品。其中,10—14室有波提且利「维纳斯的诞生」和「春神」,;而15室是达芬奇的作品,最着名的就是「天使报喜」;25室则有米开朗基罗的「圣家族」;26室则是拉斐尔的作品,这些是比较知名且受到观光客喜爱的几间展示室。

在世界所有美术馆中,乌菲兹以其丰富的意人利文艺复兴绘画作品收藏而独具特色。欧洲历史上的文艺复兴的时期粗略而论是在15、16世纪,这是一个发生伟大的变革的时代,它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核心,人文主义充分肯定人的价值,认为人类自身应该成为世间万物的中心和主宰。经历了中世纪神学的漫长桎梏之后,洋溢着人文主义精神的古希腊、罗马文化在这一时期又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在意大利和欧洲的文学艺术中得到复兴。

这是我们在佛洛伦萨的最后一天,一想到如果今天进不去,很可能就要抱憾终身,我们就很坚定地等了下去。做出决定以后,我们来分工,张松负责排队,我呢,就负则拎着相机四处转悠。转悠来转悠去,我找到了但丁故居。但丁的故居位于乌菲兹美术馆和圣母百花大教堂之间的一条幽深街巷里。这条偏僻的小巷就叫但丁街。沿着但丁街走到一个拐角处,眼前出现一座砖石结构的小楼,与周围建筑相比古朴而有些破旧,未加粉饰的墙面由于岁月久远显得凸凹不平,但一石一砖清晰可辨。要不是落满尘埃的但丁半身塑像提醒,很难相信这就是但丁故居。

13世纪未,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前夜,佛罗伦萨诞生了位伟大的诗人,这就是被恩格斯誉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阿利盖利·但丁(1265—1321)。 但丁生于佛罗伦萨一个城市贵族之家,其父因家道中落,长期经商。当时该城有代表封建贵族利益、支持罗马教皇的基白林党和支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盖尔菲党。但丁的父亲自然拥戴盖尔菲党,而但丁本人后来则成为该党的领袖之一。

但丁早年曾师从著名学者布鲁内托·拉蒂尼,系统学习拉丁文、修辞学、诗学和古典文学,对罗马大诗人维吉尔推崇备至。在绘画、音乐领域,但丁也造诣不凡。此外,但丁精心研究神学和哲学,古代教父圣·奥古斯丁的思想对他影响尤深。

但丁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爱情,在其文学创作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那是在他的少年时代,他随父参加友人聚会,遇上一位名叫贝阿特丽齐的少女。少女的端庄、贞淑与优雅的气质令但丁对她一见钟情,再不能忘。遗憾的是贝阿特丽齐后来遵从父命嫁予他人,婚后数年竟因病夭亡。 哀伤不已的但丁将自己几年来陆续写给贝阿特丽齐的三十一首抒情诗以散文相连缀, 取名《新生》(1292—1293)结集出版。诗中抒发了诗人对少女深挚的感情,纯真的爱恋和绵绵无尽的思念,风格清新自然,细腻委婉。

这部诗集是当时意大利文坛上“温柔的新体”诗派的重要作品之一,也是西欧文学史上第一部剖露心迹,公开隐秘情感的自传性诗作。

早在青年时期,但丁就以激昂的政治热情加入了盖尔非党,投身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并参加了粉碎基白林党的战斗。盖尔非党在佛罗伦萨掌权后,但丁被选为该城行政官。该党后又分裂为黑白两党,但丁属于白党,反对罗马教皇对佛罗伦萨的干涉。教皇伙同法国军队支持黑党于1302年击败白党,掌握了政权,开始清洗白党成员。但丁被没收全部家产,判处终身流放,自此再未回到故乡,直至客死于拉文那。

曾有学者将但丁与我国的屈原相比,谓屈原被逐乃赋《离骚》,但丁流放才有《神曲》。如果从两位诗人在颠沛流离过程中的精神境界不断升发,忧国忧民痴心不改的角度看,这种比附是有道理的。二十年的流放使但丁对意大利社会的现实有了更深切的了解,逐渐将自己的命运融合于对民族前途的深沉思考之中。

流放初年,但丁曾写了《飨宴》(1304—1307)和《论俗语》两书,前者希望以道德和知识消除各城邦之间与城邦内部各派之间的倾轧、攻伐;后者则批驳只重拉丁语、轻视意大利语的倾向。这不仅表明但丁超越了狭隘的党派偏见,以理性意识思考民族现实与未来的胸襟,而且显示出他对民族语言文化的重视,这结意大利文学的发展意义深远。

但丁故居要等到10点才开门,于是我又回到了僭主广场,打算参观一下旧宫。在入口处接受安检之后,我进入了旧宫的后院或者说是一个天井。天井四周是回廊,有十根风格近似花纹却各异的柱子。从柱廊走进了一层的大厅,那是完全对称的布局,楼梯,喷泉,无不显示出贵族的气势。穿过大厅我来到了售票处,6欧,犹豫了一下,看了看平面图,我觉得在乌菲兹美术馆开门之前转不完,索性就不进去了。

旧宫(Palazzo Vecchio),是一座十三世纪城堡式建筑。最初是佛罗伦萨共和国的国政厅,后又经梅迪奇家族多次修缮,将原本城堡式的楼宇改变成豪华的住宅。韦奇奥宫的塔高达94米,它是一座极具特色的哥特式建筑,它既不规则又不对称,正门不设在正中,一边有两个窗户,另一边却有三个。入口处装饰着带有城市徽章的佛罗伦萨狮子像。1861年,意大利王国成立后,曾作为王国的外交部和会议大厦。1871年迁都罗马后,韦奇奥宫便是地方政府所在地,至今仍是市政府办公大楼。

回到了等待的队伍中,张松正和旁边的一个英国人席地而坐,聊得不亦乐乎,而我坐在一边只有干听着的份儿(英语不好,呵呵)。时间在他们俩对德国人过于谨慎的生活态度和意大利人极度懒散的工作作风的批判中一分一秒的流逝,我们终于等到了美术馆开门。一阵欢呼夹杂着热烈的掌声从等了几小时的队伍中穿过,对艺术报以极大耐心的人们如同放飞的小鸟一样兴高采烈地涌进了美术馆。在此我不得不批评意大利一下,一路上所有的门票几乎全都是只对欧盟国公民的学生,教师,老人和儿童才有优惠,即使是像我们这样属于欧盟的学生但不是欧盟的公民都不能享受。这一点实在是太不open,太不大方了。可是站在意大利人的角度想一想,没有优惠,你们还在门口排长队呢,而艺术这东西本来就是无价的。

进入美术馆后我才发觉,其实我根本没有准备好享用这样一道艺术的大餐。随着不断向前涌的人群,眼花缭乱地浏览着铺天盖地的绘画作品,我心中暗想:凭我这贫乏的艺术知识和迟钝的艺术细胞,两个多小时就结束了这样一个艺术盛殿的参观,真是暴殄天物。光是看,每幅作品就都值得看上几十分钟甚至几小时,而这一切就在我眼皮底下甚至有的都没来得及进入我的视线,就转瞬即逝了。

回忆两个多小时的行程,能想起来的只是一开始有一些天主教的神龛,然后就在麻木中期待传说中波提且利的作品《维纳斯的诞生》和《春》。看过这两幅作品之后,除了维纳斯妩媚的长发和春神淡淡的眼神就完全不记得其他的东东了。在接近尾声的时候,我们急于想要找到出口,因为预先安排好的时间表已经被打乱,而我们也饥肠辘辘疲惫不堪了。而就在我们顺着出口的箭头东拐西拐的时候,美术馆又迫使我们顺便参观了达芬奇在机械制造和解剖学方面的一些成就的展览。达芬奇可真是意大利人的骄傲阿,与此内容相同的展览我们分别在威尼斯,罗马等地无数次的遇到过。

在僭主广场附近的小卖部买了点快餐,我们边吃边沿阿诺河走向著名的老桥。

阿诺河可以算是佛罗伦萨的母亲河,她与佛罗伦萨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由于这条河流的恩典,佛罗伦萨人从未感到水源短缺。今天,在这里依然可以看见当地人一如继往地驾着小船在河上运送货物。阿诺河既造福于佛罗伦萨人,又以洪水泛滥严重损害着这座美丽的古城。在历史上,阿诺河最大的洪水有两次,一次发生在1333年,老桥被大水冲塌,桥边店铺被洗劫一空;另一次发生在1966年,这是有史以来最惨重的一次,河水涌进全城,甚至淹没了遍布历史文物的市中心,文化古迹损失严重,有的建筑物水位高达15-20英尺,老桥上林立的大小店铺大部分被凶猛的洪水冲毁,但所幸的是,这座桥梁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保存完好。

老桥是阿诺河上唯一的廊桥,也是佛罗伦萨最古老和最吸引人的桥梁,现今的桥是1333年大水后,于1345年由内里·迪菲奥拉旺特设计建造。老桥之所以闻名,一是因为桥上布满了金银首饰,被称为“黄金大桥”;二是它阅历丰富,这座桥经历了文艺复兴运动、王国、共和国等各个时期,它是佛罗伦萨历史的见证。据说这条时髦的散步桥两侧,16世纪前是屠宰场和肉店,臭气薰熏天。柯西摩一世讨厌宫殿附近有这么臭的市场,与1593年命令拆去了市场,建起了与宫殿相称的珠宝店和金店。此桥也是1944年夏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佛罗伦萨唯一未被德军破坏的桥,因为希特勒很喜欢它。

不过,这座古桥之所以出名并不全在于它古老而传奇的历史,更重要的原因是这里曾经演绎过另一个版本的“廊桥遗梦”,而它的主人公正是被世人所仰慕的伟大诗人但丁。
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阳光洒在阿尔诺河上,波光闪闪。一位高贵而美丽的少女在侍女的陪伴下在河畔漫步,就在她经过老桥时,但丁正从廊桥的另一头走来,两人在桥头不期而遇。但丁凝视着少女,既惊喜又怅然;而少女却手持鲜花,双目直视前方,径直从但丁身边走过,仿佛没有看见但丁。但她的眼里却放射出异样的光芒,脸上的潮红透露出少女情动的信息。这是著名画家亨利·豪里达在他的油画《但丁与贝特丽丝邂逅》中所描绘的情景。其实,这幅油画所描绘的仅仅只是但丁初恋的开始。贝特丽丝最终并没有嫁给但丁,在但丁第二次见到她时,她已被迫嫁给了一位伯爵,但不久就夭亡了。贝特丽丝带走了但丁的梦想,但把美丽和哀伤留给了但丁。但丁是个对爱情矢志不渝的人,他一直爱恋着她,永志一生。这样的哀伤和思念,成就了他早年诗作《新生》,同时也造就了一处浪漫的旅游景点和爱情圣地。
“想不想邂逅梦中情人?”到佛罗伦萨旅行,当地导游总会带着一脸的神秘,这样问你。然后,告诉你关于老桥与但丁的故事,并煽动你一定要在老桥上的金店里买上一枚戒指,为即将邂逅的梦中情人准备好爱情信物。虽然这只是导游惯用的旅途“调情”手法,但到过佛罗伦萨的人都深信,老桥确有爱情的气场。

桥上还有一座著名金匠、雕刻家切利尼的半身铜像。切利尼出生在佛罗伦萨,少年时为金店学徒,练就了不凡的精细雕工,后来曾被法国国王请去铸造金银器皿。

当年的但丁走啊走的就在老桥遇上了他的梦中情人,我也想在老桥上多溜达溜达,倒不是为了邂逅什么人(某人就在身边杵着呢),主要是满街金灿灿的首饰对我实在是由无法抵挡的诱惑力。可是了解我的某人却连哄带骗连推带搡地把我弄下了桥,我连价位都没看清楚。

老桥连接着乌菲兹美术馆和碧提宫,所以走过老桥自然就到了碧提宫(Palazzo Pitti)。

回来后,我看了很多类似于景点介绍之类的书,它们大都认为碧提宫的原始设计者是设计圣母百花大教堂的布鲁内莱斯基,可是我在查阅了一本建筑史方面的专著《文艺复兴建筑》之后才得知,实际上在该建筑开始动工的时候布鲁内莱斯基已经去世,而且书上还如此强调:那种笨重的乡土气与非罗马式的处理是使人们很难相信会是他的作品。我觉得在作者这句评论背后的潜台词是:OK,大家都知道布鲁内莱斯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建筑师,可是也不能什么没主的建筑都往他头上安呀。实际上,看过圣母百花大教堂和碧提宫可以很容易发现,这两个建筑根本不是同一风格,碧提宫远没有大教堂优雅,虽然也算得上有气势,但要粗糙很多。

碧提宫最先是为银行家路加·碧提建造的,在1549年,美第奇家族的科西莫一世从破产的碧提后人手中买过来,并从此成为美第奇家族的主要居住地,后来佛罗伦萨的所有统治者都居于此处。1550年,科西莫开始扩建工程,其中主要的扩建部分是由阿曼那蒂设计的。他是引导16世纪潮流的三位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风格受米开朗基罗影响。他同时也是一名雕塑家,僭主广场上的海神雕塑就是他的作品。碧提宫内的帕拉汀娜画廊(Galleria Palatina)是美术馆,收藏着历任美第奇家族收集来的艺术珍品,包括拉斐尔、波提且利、堤香等艺术家的作品,放置在十一间沙龙内,其中有五间沙龙的天花板上还有湿壁画,内容则是为麦迪奇家族歌功颂德。拉斐尔在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的作品「椅子上的圣母」和「带面纱的女士」都收藏在这里。

乌菲兹那道大餐还没消化,我们决定不进碧提宫了。想到以后一定还要再一次两次甚至多次拜访佛罗伦萨,心里也就没有太大的遗憾了。这样一个城市对我而言,是应该以少吃多餐的方式享受,好在从斯图加特长年有打折机票。同样我们又在门外瞻仰了有真品大卫的学院美术馆。而其他的美术馆和教堂我们连在门外瞻仰的时间都没有。

尽管我们如此匆忙,还是因为坐错车Bus耽误了去罗马的火车,预先订好的车票作废,又重新买票登上了下一班火车。那场面,简直跟国内春运期间的一样。说到这,我想起一句话:大多数旅行最好的部分是期待和回味,实际旅行时往往会发生遗失行李之类的事件。

转自:http://ambenben.spaces.live.com/Blog/cns!933F98ED76B04093!830.entry593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