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欧洲游散记之六--威尼斯(二)

[游记]欧洲游散记之六--威尼斯(二)

2007-07-16    

欧洲游散记之六--威尼斯(二)

欧洲游散记之六--威尼斯(二)

续一

我还得离开,还有太多的景致等着我去浏览。紧挨着教堂的是红色的圣马可钟楼,式样简约而庄严古朴。这座98.6米、整个威尼斯城最高的建筑物,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但在1902年的某一天突然倒塌了。后来人们在原址上按照原样又重建了它,游客是可以登上钟楼去眺望全城的。这次我到欧洲遇到过不少被损毁的古建筑物,后来都是完全根据原样,在原址上重建的。不由人想到:对古代建筑的敬重和传承,是对一种传统文化的敬重和传承,也是对后人一种负责任的交待。也许之所以我们今天在欧洲看到这么多经典,无不是这样一种文化精神的体现?

钟楼,威尼斯最高的建筑

钟楼的后面是总督宫,原来曾经是“威尼斯共和国”总督的府邸,也是政府、法院、国家监狱的所在地。它也是威尼斯城中最著名的建筑物之一。据说拿破仑非常喜欢这个宫殿,将其作为自己的行宫。宫殿的外墙是浅红色和白色的大理石镶嵌而成,装饰显得简洁大气。现在这里面已经改为艺术、考古、玻璃、蕾丝等博物馆和国家图书馆。我觉得,这个改变还真是威尼斯城从强权国家变成艺术和旅游城市的一个见证,也是这个过程的缩影。广场除了大教堂以外三面都是长长的拱廊,据说里面现在都是些商舖。我无暇进入,眼前的景致足以让我流连。在一些地方发现骑楼的墙黑乎乎的,我以为是这里曾经发生过火灾,熏黑了那些原本雪白的大理石。问了导游之后才知道,仅仅是由于岁月的更迭,亚得里亚海上的风和阳光,给那些精美的建筑镀上一层沧桑,令其更显现出年代的久远。据说:在世界大战期间,联合国的前身--盟军签订了协议,任何一方不许轰炸威尼斯这个全人类共同的宝藏.于是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这个城市仍得以保存下来,我们今天才有幸能够欣赏到这个美丽的威尼斯风情.我赞叹发起这个协议的伟人,也欣赏那些在战火中持各种不同政见而一致签订并恪守协议的人们!不论任何人都没有权利毁灭文明!相比之下,当今世界上一些更为久远的文明古迹却不断地被野蛮损毁,真是令人心痛!

总督宫

精美的建筑

发黑不是因为被火烧过,而是年代的久远

我在附近闲逛,在总督府的侧面拍下一座可爱的小桥,开始并没有人告诉我这是叹息桥,但我早就听说它的故事。它是架设在总督宫和监狱之间的小河上的一座漂亮的小拱桥,是古代由法院向监狱押送死囚的必经之路。小桥不长,装饰得很华丽,桥上有两个小窗。据说,这是因为死囚在被押赴刑场时,从这个窗口可以最后一次看到蓝天,于是百感交集,发出长长的叹息而得名。桥已经在这里400多年了,早就不再有叹息声,现在已经是旅游景点,甚至被加上浪漫的色彩:说是恋人们在经过桥下时接吻可以天长地久,于是吸引着不少情侣纷纷效法。人生就是这样一场闹剧,叹息魂不归也罢、期待天长地久也罢,命运其实无不是操纵在自己手中的,何须要到某个地方来演绎呢?

后来才知道这就是鼎鼎有名的叹息桥

去威尼斯最令人期待的就是水城游览了。都知道这是游客必访的项目,却安排成自费,不过25欧元在这次旅行中根本不算什么,大家都踊跃参加。游客在威尼斯的水巷游览的交通工具是一种叫“贡多拉”的小船。这种两头高高翘起,狭长的小船很有特色。据说制作也非常讲究,是用栎木板为材料,涂上多遍黑色的油漆。有11米长,每条船可以做6个人。我们在去威尼斯的途中导游曾经向我们介绍过意大利的黑手党。这个起源于西西里岛的、由民间组织“兄弟会”演变成的组织,现在在意大利占具非常重要的地位。据说:没有黑手党,意大利是个没有规矩的社会,威尼斯的“贡多拉”就是由黑手党控制的行业。在我印象中黑手党是个很恐怖、很神秘的组织,但导游的叙述却让人觉得这是一个很公正、很有序的社团。我们一大伙人涌在游船上船处等着分别登上一艘艘贡多拉,我本来并不特别着急登船。东张西望间,看到一艘刚驶过来的贡多拉仿古的船饰很有特色,那个水手一身黑衣,戴着墨镜、穿着高领带水手条纹的黑色的夹克,很有一点想像中海盗的模样,我说了一声:“这个水手好酷”。那个漂亮的当地导游立即说:“你就上这条船”。她还让我上船后一定要对水手说一句意大利语,现在我已经忘了怎么说,但是意思大概是“你很帅”一类的话。不过我登上那摇摇晃晃的贡多拉、对水手说了这句话时,不知道是我发音不标准、他根本没听明白,还是他听得多了这类恭维话,反正我没觉得他有什么特别的表情,这让我有点“失落”。因为船特别狭小,我坐下后就没有动,团友为我在船上拍的所有照片都有这个水手的身影,也算作是一个纪念。可惜的是一路上没有听到任何一个“贡多拉”水手唱歌,这和我原先想像的随处可以听到那波利小调的场景有点距离,似乎少了许多浪漫的色彩。

特别登上这个酷水手的贡多拉

船饰很配合水手的打扮,愈发显得像个海盗船

还是贡多拉水手,可以看到后面旁边的建筑

贡多拉开始在水巷中穿行。河道两边的房子都高大而有气势,尤其是你想到它们都是几百年前建在木桩之上的,不能不赞叹这是个奇迹。和我国江南水乡不同的是,这些房子很高大,门前没有什么相连的步道,好像每个人家就直接走近水里。除了个别建筑外,也没有可供停泊船只的地方,越发显得水巷特别逼仄。我想这恐怕也是欧洲文化的一种体现,一是邻里之间互不往来,二是公共交通事业比较发达,人们不需要到邻居家串门,也不需要自家备置船只。不过还是有行人的通道,那就是桥。水巷中各式小桥非常之多,抬头就是一座,行进间时不时在某一个角度可以同时看到三、四座桥。回来从资料上看,威尼斯共有大小446座桥,果然不愧水上之城。盈盈水间,风情就自在其中了。

逼仄的水巷

从这个角度一个方向就可以看到三座桥

水巷两边的建筑已经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不可避免地显得古老和破旧。我特别注意到,墙上很多地方都已经被岁月剥蚀得参差斑驳,并明显地有涨落潮的水线。在背阳的地方,水线以下甚至长满了青苔。船在期间行走,宁静的、写满沧桑的巷道,让人难免不生出思古幽情,这样的感觉又是江南小巷的味道了。贡多拉在水巷中拐来拐去,不经意间,你会看到一处处华丽的房子,不知道原来的主人是谁,不知道有多少故事藏在其中。船上没有人可以讲解,和水手又不能沟通,我无法体会更多的东西。有一座华美的建筑我拍了照,可我这人不认路的,后来才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大概是兜了一圈回头时,没有注意到我又拍了一张,至今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依稀记得导游说过一个旧议会大楼?回来后在网上搜索时还看到有介绍盛极一时的威尼斯歌剧院?有几分相似。但这于我已经不再重要了,和游人们一样,谁还知道在这里发生过什么?一切已成过眼云烟,只有古老的建筑依旧久久地矗立在那里,向过往的人们诉说当年的鼎盛繁华。

水巷,我注意到墙上的水线,以及岁月剥蚀的痕迹

华美的建筑物,不知它是什么?

其实,我很想寻找一个地方,那是威尼斯最有名的人物――马可.波罗的故居。曾经在网上看到他的故居就在水巷之中。只是,在众多巷道的密密紧挨的房子中,我无从知道究竟哪一座才是他的故居。之前,从导游那里又复习了一次很熟悉的马可波罗的故事:1271年,十六岁的马可.波罗就跟随父亲和叔父到中国做生意,他们踏上了前往东方的航船,在阿拉伯他们遭遇抢劫,后来只好改走陆路。一路上历尽艰辛,整整花了三年半时间,才从蒙古由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受到了元世祖忽必烈的厚待,接下来他游览和访问了中国的几十个城市。在中国住了16年后,马可.波罗带着巨大的财富回到威尼斯。1298年,马可·波罗44岁时,威尼斯和热那亚两个城市间发动了争夺海上贸易权的战争,马可被俘,关进了牢狱。在狱中,他遇见了作家鲁思梯谦,于是他口述东方见闻,由鲁斯梯谦笔录,后《马可波罗游记――东方见闻录》出版。这本书在欧洲引起极大的轰动,欧洲人终于知道了原来大洋的那头还有这样一个文明古国,激起了对中国文明与财富的倾慕,最终引发了新航路和新大陆的发现,可以说,马可波罗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第一位使者。时光悠悠,几百年过去了,今天,我终于有机会来到这位我自小就很佩服的西方旅行家的故乡,虽然没有找到他的故居,却也在心底默默地献上一份来自古老中国的敬意。

威尼斯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任何机动车辆的城市,大街小巷全是水道。交通工具当然也是各种大小船只了,包括水上“公共汽车”和“的士”。我们从窄窄的水巷穿出来就到了威尼斯最宽敞的“马路”――大运河。这条运河长3.8公里,宽30-70米,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干道,呈S形穿过整个城市,两边也是威尼斯的主要建筑,宫殿、教堂毗邻,还可以看到各种船只停靠在两岸。当然,我们也只是走了一小段运河。主要是让我们欣赏威尼斯最负盛名的、也是最优美的里亚尔托桥。它是连接运河两岸的重要通道。桥上还有很多商店,桥的建筑也很精致,风格和威尼斯很协调。我这么说是因为里亚尔托桥已经是第六次重建了,也是第一次被建成石桥,也许日后它将和威尼斯共生了吧?其实里亚尔托桥最为世人所熟悉却是因为大文豪莎士比亚,在他的剧作《威尼斯商人》中很多场景都发生在这里。威尼斯果真是处处都有故事的地方,一座普通的桥也都因此而赫赫有名。

威尼斯大运河,最大最美的桥

著名的里亚尔托桥

我特别要提到的是,和每日行程的最后一部分一样,天色将晚的时候,导游就带我们去参观室内的部分景观,这是我们这位导游精心安排的,把白天有限的时间留给了景点,这让我对这位导游非常满意和感激。我们去的是玻璃制品工厂,原来威尼斯的玻璃工艺在整个欧洲都享有盛名。我们先去看现场制作玻璃制品:在烧红的炉子前,制作工匠拿出一小块烧化了的玻璃团,用一个大镊子,灵巧地拉、拧、转、压,仅仅一两分钟时间,我甚至都还没有准备好相机,一只活灵活现的奔马就做好了,大家情不自禁报以热烈的掌声。但是,接下来我们看到的却不是这类普通的玻璃制品。我们在展室看到、包括向我们推销的是一种绝对称得上精美、华丽、雅致的水晶玻璃制品。原来那种水晶玻璃是威尼斯独有的产品,在玻璃中加上不同成分的金属,烧制出来的水晶玻璃就呈现出不同的色彩,红、蓝、绿、黄等各种颜色,而且质地坚硬,晶莹剔透,敲击时发出非常好听的声音。那些玻璃制品精细卓绝的雕刻工艺、优雅的古典风格,透着富贵和高雅,确实堪称精品。当然,价格也很昂贵,尽管我超喜欢水晶玻璃制品,但那也不是我可以问津的。不过,我还是觉得绝对物有所值。

出来后在小店买了一串水晶玻璃珠子项链,很便宜的,却也很有特色,当下就戴起来,自我安慰:也算是穷游威尼斯的纪念吧。

原始链接:http://www.sjbbs.cn/bbs/read.php?tid=11664&fpage=3
转自:19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