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威尼斯游记(转载) |
[游记]威尼斯游记(转载) |
2008-06-10 163.com |
威尼斯(Venice)——小桥、流水、人家 第六天(8月19日)抵达安科纳后,由于船晚点1个多小时,加上前往威尼斯的高速公路上堵车(出海度假的车太多),原本当天参观行程不得不推迟,傍晚时分入住华人和当地人合开的Vienna Hotel。晚饭后在Mestre小镇上溜达了一下,发现在此定居的华人不少,还有印度人。 第七天(8月20日)一早坐船前往威尼斯小岛(本岛,Venezia Islam),参观了圣马可大教堂、圣马可广场、叹息桥(华人导游叫它“双规桥”——贴切而富有中国特色)、慕拉诺玻璃厂(威尼斯玻璃工艺品蛮有特色)。参观完后坐上贡多拉,绕水城主要干道划游了一圈。 对于威尼斯的印象: 小桥——威尼斯本岛是由120多座小岛组成的,连接各小岛的,除了船就是400多座桥了。在这众多的小桥之中,最著名的当属连接总督府和监狱的“叹息桥”了。试想当年,那些政治犯们也许昨日还在总督府里处于庙堂之上令人景仰,今日已身陷囹圄躺在冰冷的石头监狱了。所以一桥连接荣辱、自由和不自由,犹如中国的“奈何桥”,生死相隔两茫茫。 我想国内的官员来此桥,不知作何感慨,特别是尚未东窗事发者是否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国内反腐败是否可以借鉴如此,在政府大楼附近也修建一监狱,作为专门关押贪污犯的监牢,以警醒“今日之领导,他日阶下囚”呢。 在威尼斯有个说法,在叹息桥上不可以照单身照,情侣、哥们、姐们可以照合照,这样就可以把两人拴在一起,永不分离了。恋人们可以乘贡多拉在叹息桥下接吻,因为传说这样可以让爱情长存——当然传说总是美好的。 流水——威尼斯位于亚德里亚海深入内陆而形成的一个浅水泻湖上,由岛屿分割形成176条运河。所以城市、建筑已经和水溶为一体,水就是一般城市元素中的“路”了,船就成了交通工具——“车”。由于全球温室气体效应的不断加大,海平面的不断上升,50年后,水都威尼斯将永沉海底,变成水下之城了。 人家——威尼斯大部分建筑地基均位于几百万个木桩之下,有些建筑已经发生了倾斜。靠近河道的是一户户人家,室内地面离水面不过1米左右。由于长期接触水汽的缘故,很多建筑外墙的底层部分已经剥落,露出红色的砖墙。整个威尼斯(威尼托大区)大约35万人口,其中本岛大约6-7万人,纺织、手工艺、珠宝、玻璃制品比较发达,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旅游业了。 到威尼斯来,必到圣马可广场和圣马可教堂,所以得提到“圣马可”这位老人家。圣马可是圣经新约全书中《马可福音》的作者,也是威尼斯的保护神,在教堂内有圣马可的墓,是公元9世纪威尼斯人从亚历山大带回他的遗体后修建的。据说圣马可教堂前后修建了400多年,一个教堂修建时间如此之长,令人感觉很不寻常,不过通过这次欧洲之行,我算是感觉到欧洲人干事的磨磨蹭蹭了。 威尼斯的意大利文是VENEZIA,狭义的一般指威尼斯本岛(即旧城),广义上威尼斯属于威尼托大区(VENETO),我们所住的Vienna Hotel就不是在本岛上,而是在广义的威尼斯名叫Marghera的小镇上,要知道本岛的酒店房费有的高达3000多欧元,团队住宿都不会是在本岛上的。 当天傍晚在Marghera镇上的酒店安顿好,吃过晚饭,我们一行七人沿着酒店前的道路,好像叫Rizzardi,经地道向东穿过铁路线便来到Mestre镇的中心,这里有些商店,但由于已过七点,都已经打烊了。其间问路的时候,碰到一个华人妇女,挺着大肚子,看来是当地的居民。路边长凳上坐着几个印度人打扮的妇女,还有小孩,看来Mestre华洋共处,各个种族、民族融合得很好。 到威尼斯之时,正是威尼斯电影节开幕前夕,所以路边看到了一些标志。威尼斯电影节其实是在旧城的另一座叫做“丽都”的小岛上举行。所颁的奖全称叫“圣马可金狮奖”,标志是一头带着翅膀“手”拿《马可福音》雄狮(见图13),它的身后就是亚德里亚海正义女神。(未完待续)
|
转自:http://mjdfx073118lulu.blog.163.com/blog/static/57798139200711197402011622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