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在威尼斯看大水[游记 |
[游记]在威尼斯看大水[游记 |
2008-06-10 lyzn.com |
圣马可广场上,人们来往于临时搭起的过桥上。 执勤的警察在水中保证人们的安全。 每年11月上旬,由于季风原因,亚得里亚海的海水会大量涌入威尼斯泻湖,引起水位上涨,使城市大部分地区受淹。尽管因工作关系,这些年来记者不知去过多少次威尼斯,但均未赶上这种机会。日前,记者应邀去威尼斯采访,恰逢威尼斯连续多日遇到海水的侵袭,总算亲自体验了一次水城涨水的感觉。 6小时一个巡回 据说威尼斯涨水最严重时,海水要比平时高出1.35米。在前往威尼斯的路上,我们都在担心,到了那里可能得趟水行走了。傍晚时分我们抵达威尼斯岛上后,发现地面上并没有想像中的大水,只是有些湿漉漉的,像是刚下过雨似的。 晚饭时与当地意大利朋友在一起,大水自然是热门话题。从他们的谈话中可以听出,尽管大水高涨时会给生活带来不便,但威尼斯居民一直与水相伴,早已习以为常,不会因此感到惊慌。因为涨水与山洪不同,它是有规律的,每6个小时一个巡回,当潮水达到高峰时就开始回落。遇上大水时,一般会用战争时用的防空警报向居民报警,刺耳的警报声十几公里外都能听到。 广场成了大水池 第二天早上起来,天空阴云密布。我们从旅馆出来,看到街上的行人大部分都穿着高筒水靴,但是旅馆门前的广场上及菜市场里,人们正常出入,并未看到大水。可当我们刚走过一座小桥时,情况就不同了,原来旅馆所在处地势较高,没有被水淹,而这个地方水已经高过地面20多厘米。从桥上的台阶上,我们直接就上了已经搭起的过桥上。 我们沿着过桥一直来到威尼斯市中心的圣马可广场,放眼一看,整个广场成了一个大水池。原来圣马可广场是威尼斯地势最低的地方。更有趣的是,多少次经过圣马可广场,从未感到两边的回廊居然不一样高,这次有水才发现,靠里边的回廊地面低,水位已到了膝盖深,不穿高筒水靴根本无法行走,但是靠钟楼一端的回廊仍高出水面,人们可照常行走。 广场边上的圣马可教堂、大公府博物馆院子里都已经浸水,人们踏着过桥出入教堂和大公府。据陪同我们的当地官员介绍,市政府根据威尼斯的地形图,在所有地势低的地方都准备了人行过桥,平时这些桥架与桥板都堆放在一起,大水来时,便会有市政工程队的人员负责将它们架好。过桥最高不能超过50厘米,这是国家法律规定的,超过了就需安装护栏,这是为了保障行人的安全。但小巷子里就不可能摆放过桥了,要想进去只能穿高筒靴。 |
转自:http://www.lyzn.com/Europe/Class572/22358.html12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