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浮光掠影说罗马

[游记]浮光掠影说罗马

2007-07-16    yculblog.com

浮光掠影说罗马

相册地址:http://photo.163.com/photos/caveofswimmers/42273416/

在罗马七天,总是觉得时间太短,真正去的地方远不如想去的地方多,每天行色匆匆,谁又知道是不是在不经意间,错过了挂着李皮或是卡拉瓦乔壁画的教堂;抑不知某个转角漫不经心瞥上一眼的废墟,是否曾经是某个重要的遗迹。

有人说罗马是欧洲最大的露天博物馆,这点毋庸置疑;在这里露天随意搁置的太多东西,放在欧洲大多数国家绝对是会被郑重其事请进博物馆的。但是在罗马,这种俯仰皆是的寻常景致平静得很,然后隐约的大气和自豪不经意地在每一处废墟上流露出来,也是,斗兽场,Palatino上无数的遗迹,还有万神庙卡拉卡拉大大小小的方尖碑纪功柱,数不清的珍贵文物,有哪个室内博物馆能放得下?更何况,这些本该就是留在光天化日下让无数人惊讶赞叹的。这个城市,罗马,几千年来一直有另一个名字让人传诵铭记向往,永恒之都。

我来罗马之前,不敢想,书上读过的关于这个城市的东西太多,自己心里已经先树起一个罗马,而要命的是,我一边想着自己的罗马,一边清楚地知道,那个罗马,决不会是我即将见到的。

事实果真如此。

我之所见,并不如同之所想,但这种种区别只是让我更加热爱罗马。去之间想到那些废墟遗迹,只怕是礼乐崩坏,宗庙倾颓,然而真的看见了,才知道事实并非如此,荒凉感虽然重,但看到那些留存下来的房屋石柱,反而觉得很喜欢,无比的庄严辉煌,无论它们被时光和人力摧毁得多么厉害。

这次到罗马一趟,竟然想开了,两千年的东西,就该有两千年的样子,过去的历史无论好坏,无论在文物上留下什么印记,那已经成为历史,可以追思反省借鉴,但是以平常心正视保护,才是最重要的。

加之罗马的城市氛围让我心动。热闹的城市热心的人,大家都有活力且愉快,积极地生活着,大声说话;摩托车从身边开过,技巧性地绕过行人;孩子们在狭窄的街道打闹来打闹去,和小猫小狗玩成一团,渴了就在随处可见的水泉前喝上一口水;同样在泉下喝水的鸽子已经习惯了和人和平共处,也不惊,慢悠悠地踱来踱去。

这样喧嚣浮华的景致,在西欧,真的很难看到。

然而不得不承认,我还是喜欢这种风情,总让我想到家。

现在给我一张罗马的地图,还是很为难,不知道该怎么走,这是罗马啊,永远也看不完看不够只合长住而非走马观花的城市。但倘若有人问我,若只能在罗马待上一天,该怎么走。就个人的经验来说,也许这样,不会错过太多——

假设我们现在特米尼火车站的正门口,正对着的那一片遗迹曾经是戴克里先皇帝的浴场,但现在一半成了罗马国家博物馆的一部分,另一半则在十六世纪被米开朗奇罗在原址上设计为教堂。两处我都去了,前者有着美丽的大庭院,四围都是罗马帝国时期的雕塑;后者内部纷繁华丽,据说与米开朗奇罗当年的设计构思想去甚远,但是宽敞的内厅,原来浴场留下的巨大的石柱,还是在片刻之间,慑服来访者。

教堂前面是共和广场,无水不成罗马,广场中央是仙女喷泉,歌剧院也在附近,有着贝尼尼雕的《特雷莎的狂喜》的胜利的圣母玛利亚教堂其实也不远,走下去还能看见典型巴洛克风格的圭利那累的圣安德烈教堂和四河喷泉的圣卡罗教堂……我知道我要打住,一进教堂博物馆,一天把重点景点踩完,就成了不可能的任务了。

所以到了共和广场只能不做他想,沿着Nazionale大道笔直西南行,这条路其实平淡无奇,但是两旁的小路是用意大利其他城市的地名来命名,也许在通往道路尽头的时候你不小心左顾,依稀在远方看见一个教堂一枝方尖碑,那是罗马四大教堂之一的大圣母玛利亚教堂,有着漂亮的马赛克贴画,米开朗奇罗设计的礼拜堂,贝尼尼的雕塑(他亦葬于此地),这个教堂我去过三次,但是现在再想,脑中空白居多——叹气,这就是看教堂太多的后遗症,各种风格热闹地在脑子里打架,都想记住,反而偏偏忘得更狠了。

Nazionale大道的尽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图拉真纪功柱,这是根无论如何仰头也不清最上方的大理石柱,我也曾徒劳地转圈,想看清楚上面到底画了什么,然而细致的浮雕最多只能看到中部偏上,剩余的部分,便全部融在白花花的阳光里。

威尼斯广场很像白色的蛋糕,上面建筑物的风格和奥地利国会的如出一辙,只是主建筑外那一排巨大的克斯林柱实在气派,从广场上俯视,可以看见包括图拉真市集、帝国广场、罗马广场乃至斗兽场这一整片罗马老城区最重要的遗迹;而走到广场的另一头,远方巨大的圆顶,当然是圣彼得教堂,稍近一些的挤在熙熙攘攘的旧房子里的,却是万神庙。

据说一天游完罗马,斗兽场这一片的废墟是不进去的,或是顶多沿着罗马广场的圣路走一个来回,到斗兽场 和 君士坦丁大帝的凯旋门留个影,就赶去另一个景点。我初到罗马第一天,因为要等几天后才能汇合的朋友,一没去斗兽场,二不上Palatino丘,就在罗马广场里转,满目的碎石瓦砾里,不经意一块留有细致花纹的残石撞入眼帘,间有保存得很好的大理石柱和台阶,新绿冒出来,又在石材的缝隙开出不知名的野花,那一刻,纵然人流不息人声鼎沸,依然被深深折服了。

Palatino上面的遗迹保存得更加完好些,神庙剧场宫殿的形状都能并不费力地指点出来。山丘上植着松树,经过人工修剪,树冠有点像蘑菇,或者说像青花菜^^天气只要一好,绿树蓝天衬托下,那些遗迹的废墟感并不重,倒是很适合坐在太阳下,发完思古幽情,就趁着大好天光,暖洋洋地睡在几千年的古迹旁边。

另一提,Palatino上,有罗马人最初的定居点,远在那些至今不朽大理石的建筑遍布欧洲各个角落前,罗马人,就是在这个地方,盖起自己的第一间茅草棚。

这个时候对形容所见真是觉得无力,除了伟大,再没有别的词合适。于是请允许我偷懒,只上拍得很拙劣的照片吧。

罗马广场一带一共三座凯旋门,从塞维里凯旋门出去,沿阶而上,不到一分钟就到了Capitolini丘。和Palatino一样身为罗马七丘中最重要的两丘的另一丘,不仅是罗马的主丘,现在上面不仅有罗马城的城标的仿制品,更有米开朗奇罗设计的Campidoglio广场,广场上放射状的线条,舒展美丽,彷佛一朵鲜花。当然,上面更有此次罗马行的怨念之一,想去而始终不得成行的,罗马最好的博物馆之一,Musei Capitolini。

从这座山丘下去,左转直走,没多久就能看见一座红砖塔楼的教堂。虽然大多数人来此的目的是为了看一眼真理之口并验证一下自己的手能不能安然如初,但是这个教堂里还有一个很特殊的地方,它留着圣瓦伦迪诺的头骨,可惜我去的时候教堂在修,进不去啊进不去。(话说小展问我,说你去看了真理之口了吧。我说是啊,然后不死心地问她进了教堂没有,顺便告知圣瓦伦迪诺的头骨在这个教堂里面。小展同学默之,问,谁是瓦伦迪诺。我也默,曰,情人节。小展同学追问之,这和情人节有什么关系。某人:@#($#^……不过好在她最后还是反应过来了。)

然后到了这里,台伯河,就真的很近了。

台伯河比我想象中更宽,水流也要急些。然后恰如一切流过城市中央的河流,水质并不十分清澈,但好歹河里没有恺撒博尔及亚扔下的尸体,晚春下午的阳光下,一切温暖而明媚,是个适合散步游荡的好地方。

台伯河堤两岸种的是法国梧桐,都是不止一抱的宽度,特别有趣的在于枝条,才抽芽的枝条纤纤垂下,直指缓缓流过的河水,简直有了杨柳的风姿。

我曾一个人沿着河堤乱逛,见桥就过,然后沿着对岸的道路再走,遇到下一座桥又走回来。台伯河两岸的建筑风格并不一致,虽然说不出究竟,但细细分辨查看,也别有乐趣。那天我从东岸过Palatino桥,在所谓台伯河彼岸的一个地区瞎走,这一带有很多特色店铺和餐馆,我就曾无意中走过一家挂着大张的老马和罗兰奶奶海报的餐厅,装修得还颇有点意思,可惜午休时刻,大门紧闭,也只能隔着铁栅栏拍下张照片,不晓得这算不算得上所谓My Own Italian Film Voyage的第一步。

台伯河彼岸的圣母玛利亚教堂,有着罗马最古老的马赛克装饰画,我进去的时候却被正厅两派的大理石立柱镇住,光线从高处的窗子打下来,在静谧的教堂里,行程光束,投在某几根石柱上,光彩四溢。后来才知道,这些美丽的石柱,全部是从卡拉卡拉大浴场挪过来的。

说到利用古迹……中世纪至近代的罗马人真是让人很无语,看旅游指南,说到某某教堂,动不动就是,这个教堂建在公元前X世纪或公元X世纪(X取值通常在-1到3之间,包含域)的OO神庙的原址上(最典型的是万神庙,被改成教堂不说,里面的建材还被拿去装饰圣彼得),要不就是该教堂用的是哪里哪里弄来的建筑材料。虽然说这种废除异教崇拜竖立天主教权威的举动从教廷的立场来说无可厚非,但是当看到无数罗马时期的大柱子为天主增添荣光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苦笑,就地取材物尽其用八个字,还真是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自Sisto桥向东,很快可以转到鲜花广场。虽然现在的鲜花广场恰如其名,成为新鲜花卉蔬菜水果的交易市场,但是广场中央的青铜雕塑,总在无言地暗示着什么。意大利很多广场上都有着火刑架的记忆,鲜花广场也因为曾有一个人在此被架上火刑架而被世人铭记。

经过鲜花广场二次,都是在下午一两点左右,恰是意大利人吃饭午休的黄金时段,整个广场呈现出一派热闹浮华,于是披着兜头长袍的布鲁诺的铜像显得尤其平静寂寞。铜像下那句著名的“火刑架就在这里”,被铜像四周台阶上坐满的人遮了个八九成,太阳那么好,他们拿着三明治或是冰淇淋懒散地享受着罗马的下午,也许知道这个广场上大部分的旅馆酒店曾经只属于过一个女人,又也许不知道,卡拉瓦乔400年前在这个广场上因为杀人而被迫离开罗马。

我是从圣天使桥插到Navona广场的,桥头的圣天使堡,其实是哈德良皇帝的陵墓。据说六世纪罗马爆发黑死病,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在一场弥撒后率领着教众游行祈祷,走到天使堡时,教皇看见大天使米迦勒持剑出现在陵墓上方,随后黑死病烟消云散,陵墓上也就竖起青铜的持剑天使雕塑,正对着罗马旧城。

圣天使桥一直被称作全罗马最美丽的长桥,因桥两边的八座天使雕塑而得名。最初的雕塑全部是由贝尼尼做的,但是天长日久,原作只剩下一个,也被转移到其他教堂里。但这些贝尼尼构思出来的天使雕塑,神态表情各异,手上捧着与基督受难有关的器物,诸如荆棘冠与大铁钉之类,蓝天白云之下,即使是复制品也美得不可思议。

从圣天使桥上回望,圣彼得教堂的穹顶,已经能看得非常清楚了。基本上在这里有两个选择,要么是去圣彼得,惊叹赞美这个世界上最壮观的教堂——这也意味着随随便便一两个小时就能花在这里。所以,在时间不够的情况下,请忍痛在外面和大教堂合个影,掠几眼米开朗奇罗的穹顶和贝尼尼的大柱子,就认命地过桥,回到南岸,找到Navona广场,继续罗马城标的踏点活动。

Navona广场实在是个可爱的地方,如果天气好时间又合适,可以看到好几场露天秀同时开场,直把人笑得直不起腰来。广场上精致的小餐馆一家连着一家,据说价格也很合适——我与朋友满心想来这里吃上一顿,谁知道在罗马的最后一顿,却阴错阳差来到了Veneto大道口上某家餐厅。

这是后话,且不提了。Navona广场上最有名的建筑,也许要归给贝尼尼的四河喷泉(请不要问我为什么处处提起他,实在是罗马处处是他,他看得人心花怒放,满心的赞叹不知如何得体表达,就一次次不厌其烦提起)。拱卫某座方尖碑而起的喷泉,由四个男性形象构成,分别象征着当时已知的四大洲的四条,且是当时所认为的最大的四条河流:多瑙河,恒河,尼罗河,以及拉卜拉坦河。那些雕塑有着流畅的线条和令人目眩的力感,虽然不如Borghese里面那些较小件的雕塑给我的震撼大,但放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得不说,无论是震慑感还是美感,都丝毫不缺。

波罗米尼设计的教堂也在这个广场上,典型的巴洛克式的教堂,遗憾的是我去的时候天顶在修,只能看个模糊的大概,无法进一步地仔细欣赏。

教堂啊教堂,罗马的教堂,真是让人又爱又恨的地方。

直到进了万神庙,我才知道,原来大名鼎鼎的万神庙,居然现在的正式功用,也是教堂。现在已经很难想象初建成时的内部装潢,但是那个穹顶,纵然做好了所有的心理准备,当我踏进去,抬头,看见头顶上那一束光斜斜打在穹顶上,还是除了叹服再没了别的言语。

那是在佛罗伦斯的鲜花圣母玛利亚大教堂那橙红的穹顶完成之前,世界上最高最大的穹顶;米开朗奇罗也是在它的启迪之下,为圣彼得设计出那个巨大的穹顶。而在这之间的1000多年里,它一直如同奇迹一般伫立。

那真是让人不知道如何形容的天顶,以至于看完万神庙之后,纵然再去看圣彼得的穹顶,为米开朗奇罗的天才而感慨,那一刻的震撼,再不会有。

一直很想亲眼看看特莱维喷泉在人少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却因为住处等种种原因,这一次不能如愿。当然热闹的地方也有热闹的好处,传说中神奇的罗马一日游可以不进斗兽场不上Palatino大大小小博物馆统统绕过,特莱维却是一定要到的,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挤出一条路,从左肩扔下硬币,许下的心愿里定会有重回罗马一项,然后,无论这是否是满意的“罗马假期”,总算是了了一门心事。

特莱维的确是个巨大的喷泉,又因为所在的广场四周相对封闭而格外显得壮观,雕刻者据说是古罗马城的主水道就在这个喷泉后面,这便是千百年来罗马人饮水之源。

对赫本的粉丝来说,特莱维喷泉当然是朝圣之地,但是对另一群意大利电影粉丝(或者伪粉丝如我),这个喷泉,还有特殊的意义。

那一夜希尔维亚走入特莱维,浑身湿透,却笑得一派烂漫,彷佛亮了罗马的黑夜,也迷了马切罗的眼。她在水池里,如异教传说中的女神,美,夺目,也许有侵略性,但无甚真实感。于是那一夜的漫游拥吻、种种神奇荒谬与亲昵再不仅仅是费里尼那个讽刺故事中的几幕,更留在了无数人的记忆深处。

当年老马去世,罗马人纪念他,不在教堂,不在Veneto大道,而是来到特莱维,放上花束,拉起横幅。只是不知道那几夜喷泉前是否点起蜡烛,如果是,那些星星亮起的火光,又是否能让人回想起那个给全世界带来甜蜜生活的意大利男人,对着上个时代欧洲那些最美的女人戏里戏外示爱时,那勾人心魄的目光。

特莱维附近到处都是冰淇淋店,看完喷泉,手里拿着冰淇淋筒,就该心满意足地,往西班牙广场的方向走了。

念及此,必须很诚恳地承认,在罗马的下午,顶着大太阳吃冰淇淋,的确是一种享受。三种口味,柠檬蓝莓核桃,多么让人满足。

去西班牙广场的路径很多,但一般大家都会从Corso大道北上,然后东插Condontti路,迎面而来的广场,就是因为《罗马假日》而闻名的西班牙广场。

其实广场真的没什么看头……除了人,还是人,就看着各种肤色的哥们姐们架着个墨镜在台阶上晒咸鱼。我倒是更喜欢正对着破船喷泉,是贝尼尼父子的作品,雕塑的起源是某年罗马发大水,洪水退去后,老贝尼尼在广场上看见孤零零一只破船,就以此为灵感,做出这个喷泉,以纪念罗马人民在自然灾害面前互相扶持的决心和毅力。

都说是西班牙广场,在罗马的土地上,法国人设计,却是英国人最喜欢的地方。那,这不是,坐在西班牙广场的台阶上,左手边的房子是济慈雪莱博物馆,他们来罗马旅行,都住在这个广场上;右手边的建筑一楼,朴素的店面装潢,店名也朴素,Tea Room,生怕人家不知道开店的是英国人一般。

不过倘若目光向正前方望去,正对的Condontti路,路口你会看到一些就算买不起也听得很熟悉的牌子……路口一边是DOIR一边是YSL,笑,居然是法国人抢着最好的地段,Prada Gucci之类的本地牌子,都退居稍后了。

除了Condontti路,西班牙广场附近的Babuino路和Margutta路也很有趣,前者有很多古董店画廊和奢侈品店,后者则是青年艺术家集中的地方,沿着这两条路的任一条,都能走到罗马一日踩点活动的最后一站,波波洛广场。

去的时候广场在修,整个方尖碑全部遮了起来。而那又是最后的最后,筋疲力尽,瘫在广场上,四个方向照了几张像,又到贝尼尼参与设计的两座外观相似的教堂转了一圈,也就走了。谁知道,波波洛的圣母玛利亚教堂,又一次在我的疏忽中,错过了——想起在佛罗伦斯遇见的人的一句话,在意大利,你总是会错过什么。

不过这种种错过,足以让人憧憬下一次的罗马之行了。

Fin

阅读全文(69次) / 评论/ 丢小纸条/ 文件夹:

转自:http://caveofswimmers.yculblog.com/post.1266110.html19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