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罗马印象I |
[游记]罗马印象I |
2008-01-17 sina.com.cn |
欠了太久的游记,补写起来,唯独罗马这一章迟迟不想动手,要记录的东西实在太多,不知道从何说起。几千年的历史,短短三天的走马观花,半年后再凭回忆来讲述,这样的游记写起来实在太难! 这个由教堂、博物馆、废墟、喷泉、广场,以及无数记载帝国辉煌历史的壮观纪念物,还有灿烂的阳光组成的城市,就像个百变女郎,时而凝重、时而浪漫、时而苍凉。不太干净的城市,拥挤的人群,不时光顾的小偷,这些都不会影响人们对她的好感,因为辉煌历史的魅力足以占据你所有的感观。 从进罗马的路上说起,记录我的罗马印象。 从比萨出发,eurostar载着我们沿着意大利西海岸奔向罗马。一边是蔚蓝海岸,一边是意大利乡村田园风光,让我几次都有冲动想随便找个小站就下车,最终对帝国文明的渴望战胜了田园的吸引,晚上我们顺利抵达罗马的thentro火车站。 【一个小插曲,在火车上我们和一个女孩问路,她却用流利中文回答我们。第一个反映是我们一路上肆无忌惮说中文时没有说一些不该说的东西吧,没有给中国人民丢脸吧^_^。她中文名字叫做紫霞,在罗马大学学中文,年底将来中国留学。紫霞告诉我们,现在学中文在罗马是一种流行^_^。在紫霞的帮助下,我们迅速找到酒店入住。】 罗马游记之一——宗教艺术之旅 罗马的第一天,我们选择了梵蒂冈。 排队参观梵蒂冈博物馆的队伍蔚为壮观 梵蒂冈博物馆带给我们的震撼甚至强过卢浮宫,我想这种震撼已经不仅仅是来自博物馆展品本身,更多是对这个拥天主教最高权利的弹丸之地的感慨,是对宗教之于艺术强大影响力的感慨。 租了audio 最吸引人应该是拉斐尔的画室,和西斯廷小教堂,被誉为镇馆之宝。虽然是绘画的门外汉,但伟大的艺术品一定能触动人的心理。隔着时空、隔着文化和宗教的差异,一样被深深的打动。这就是大师的功力吧。 1508-1518年,应教皇的邀请,拉斐尔为签署厅画装饰湿壁画(湿壁画技术,是用水溶性颜料涂在刚抹好的湿灰泥上作画的手法,颜料渗入墙体称为墙面的一部分,色彩效果非常鲜明,且具有永久性)。四幅著名的主体壁画《雅典学院》、《帕那苏斯山》、《圣体的争论》、《波尔戈宫的火警》,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神学、哲学、法学、诗学等不同领域的精髓。 《雅典学院》这幅壁画中,拉斐尔将希腊、罗马、意大利的学者、哲学家汇聚一堂,表达对智慧、真理的追求。半躺在阶梯中的是伽利略。 《圣体辩论》讲述的是基督教的圣事,分为天上、人间两个层次论坛、辩论。上层中间最高的当然是圣父,圣父下面的光环中是耶稣,耶稣两边是圣母和施洗约翰,下面的圆圈中的鸽子代表圣灵,代表这基督教中三圣一体(圣父、圣子、圣灵),耶稣两边就是12圣徒。浮云下面人间则是代表各个领域的历史名人的辩论,包括但丁、撒幅拉罗纳等著名人物。 《帕那苏斯山》帕那苏斯山是希腊神话中文艺之神阿波罗和文艺女神缪斯的住处,是诗的家。画面中阿波罗在月桂树下弹奏,他周围围绕着9个分管9类艺术的缪斯和古今著名的诗人,包括女诗人萨福、荷马、但丁等 《波尔戈宫的火警》。这幅画根据教皇四世用十字架扑灭波尔戈宫的大火的传说而做,画面中表现的是人们用勇气、力量战胜火灾的情形,歌颂了人们见义勇为。也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进步的人文精神 西斯廷教堂建于1445年,是教皇的私家经堂,也是教皇选出仪式地方。而它的闻名遐迩,是因为米开朗基洛在此创作的《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西斯廷小教堂不给拍照,但是还是忍不住拍了两张,虽然没有用闪光灯,但是心理挺不安的:( 穹顶画《创世纪》300平方,343个人物,由9幅中心画组成,包括“分天地”、“划水陆”、“创日月”、“造亚当”、“造夏娃”、“原罪,逐出乐园”、“挪亚祭献”、“洪水汜溢”、“挪亚醉酒”9个主题,作品恢宏大气,又不失细腻精致,将宗教艺术推向巅峰。 《最后的审判》讲述的世界末日,上帝将人们召集起来,分辨善恶,善者升天,恶者下地狱。 从博物馆出来,我们转战去了参观圣彼德大教堂――世界上第一大教堂,天主教中心。据说之所以选择在此建造是源自耶稣的一句话,“on 一进入教堂立即被他的恢宏大气所镇住,这种大令人窒息。 教堂左侧米开朗基洛的《圣母怜子像》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adc29401007yad.html19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