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罗马风情画1.1

[游记]罗马风情画1.1

2008-06-27    sina.com.cn

ROMA/罗马风情画

[1972]

这不是一部普通的纪录片,而是透过意大利电影大师

费德里克·费里尼独特的艺术家眼光为罗马古都写出来的一篇个人回忆录。

全片打破传统叙事手法,以现实与超现实场面交叉穿梭进行,

渗入了大量的幻觉和回忆,充分表现出费德里克·费里尼个人对罗马的爱恋,

也让观众看到了这个城市隐蔽着的另一面。

这几天想乘热把游记写了,但一次肯定写不完罗马,只好分开来写。

总标题及各小节的标题都取自电影名,不一定是意大利电影,也不一定是有相关内容的电影,很可能只是因为觉得名字适合就拿来用了。每个标题下都附有这部电影的海报及简介,这些资料来自各相关网站,懒得一一标明出处了。所有绿色字体表示来自其他媒介。

开始......

1.City of God /
上帝之城

(又译《无主之地》)

[2002]

60年代,大量怀抱幻想的贫民来到里约热内卢,在政府设置的贫民区落户。

由于种族和阶级偏见,这里是“被上帝遗忘的角落”,政府完全采取不问不管的态度。

这时的年轻人虽然游荡于社会的边缘,但还肯听命于严厉的家规。

70、80年代,局面终于发生了逆转。

这些底层少年开始聚集成团伙帮派,进行有组织的大规模犯罪和毒品军火交易,

俨然形成了与社会对抗的体系,并控制了整个社区,

成为了真正的“国中国”。

1.1梵蒂冈博物馆

罗马风情画,起点其实并非罗马,而是国中之国梵蒂冈。

梵蒂冈的第一站就是它的博物馆,一座高墙围起的建筑,现在的入口处位置在一个不起眼的转角处,相信绝大多数找到这个博物馆的游客都不是因为发现这扇门,而是远远便看到从这里开始顺着城墙蜿蜒数千米的游人长队。据说,排队等候参观的游客队伍最夸张时可以绕城几圈。并且这队伍不是单列,而是三至五人并肩站着。

梵蒂冈博物馆自文艺复兴时期起便是历届罗马教皇的宫殿,由现在的入口进去,很快可看到一个巨大的螺旋形楼梯从顶楼至抵地面,主教茱留斯二世修建它,是为了在紧急情况下迅速逃走,似乎就连势力庞大的教皇也对能否完全主宰这座城池有所保留。

(旋转楼梯)

参观博物馆,尤其像梵蒂冈这座举世闻名的博物馆,有时候更像是约会,之前看过对方的照片或者背景资料,现在终于有机会一睹真身。对我这种艺术的门外汉,可以说得更浅薄一点,就像去参加规模宏大的网友见面会,只不过自己要见的这些网友不论过去、现在或者将来,都既高贵又冷漠,从不在乎站在他们面前的是谁、将逗留多久、会留下多少爱慕与赞叹。

最先见到的是博物馆右侧画廊里的“网友们”。原以为拉斐尔最后的画作《耶稣变容》会藏在拉斐尔室中,买票时得知拉斐尔室至少今天是不可能对外开放的,让我惊喜的是在画廊侧厅里忽然看到这幅油画,室内光线不强,耶稣身后那圈薄薄的光晕更显神秘和神圣。它的对面好像是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复制品,我想反正要回米兰看真迹的就没多留意。之后陆续见到达芬奇未完成作品《圣杰罗姆》和贝里尼的《圣母怜子图》,对这两幅画我知之甚少,因为心里最向往的是西斯廷礼拜堂,所以没在画廊流连太久,转身来到博物馆中庭。

(拉斐尔最后的画作《基督变容》,取材于马太福音,耶稣引领三位门徒来到山上,忽然在他们面前变了形像,面容衣裳都明亮圣洁,犹如笼罩着一圈神光。上图转自“今日艺术网”。)

(达芬奇未完成作品《圣杰罗姆》(St
Jerome)。圣杰罗姆,《圣经》拉丁文本的译者,被西方翻译界尊为守护神。普遍的说法,这幅画反映了达芬奇晚期对解剖学的熟练掌握。)

中庭有一片开阔绿地,我绕绿地兜了一圈,从不同方位打量着观景楼及其前面的松果雕塑,它们安座于天和地之间,在蔚蓝天空和碧绿草地的映衬下,即使没有富藏其内的艺术、宗教珍品,也完全可以胜任人类与天地相互叩应的桥梁。我甚至把空地上的人群幻想成天主教里的绵羊,它们由于不同的目的、受到共同的指引来到这里,或虔诚、或无知、或笃定、或迷惘、或屏气凝神或漫不经心。也许,梵蒂冈既不属于教皇也不属于羊群们,它真正的构建者和主宰者就隐藏在这一画面之后,既无处不在,又无迹可寻。

重新走入室内,沿着大部分人参观的路线逐一走过一个个展厅,路过中学课本里就曾见到的雕塑(1) ,路过已风干千年的埃及木乃伊(2) ,路过与罗马起源息息相关的母狼浮雕(3) ,路过色彩繁复的马赛克地板(4) ,路过众神守护的殿堂,路过墙上挂着的古罗马地图,路过地上立着的圣母子画像(5) ,路过不知名目不晓来历数量和质量都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品……

(1-奥拉孔,中学历史书上见过的。奥拉孔透露了特洛伊木马的秘密,希腊的神为了报复放出两条巨蟒进行谋杀。奥拉孔和他的两个儿子在江水中与巨蟒搏斗,最终不敌而亡)

(2-古埃及木乃伊,如果凑得很近,好像还可以看到一点头发。)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cdc36e010006x0.html260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