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我的翡冷翠之行 |
[游记]我的翡冷翠之行 |
2007-08-05 douban.com |
Firenze的游记 在火车上睡的并不安稳,欧洲的小火车着实比不上中国,要不是后来朋友提到你一个人跑到意大利去了?我还真没意识到这是自己孤身一人,在异国他乡,甚至连知道的人都没有一个。是啊,呵呵,一冲动就跑过来了。从来不害怕一个人,也许我本性里带着孤独的吧。 翡冷翠,被诗人们赋与了这么一个令人几乎神往的名字,连名字的颜色都透着冷意,却点燃了我心中的渴望,《冷静与热情》,我喜欢的那个男演员,故事发生在Florence,我的战神,我崇拜喜爱的巴蒂斯图塔,效力于Florence。How can I stopping loving this city, including my love, my dream。 躺在火车上的时候,一点期待之外,更多的是不安与迷茫,此行并没有计划,没有刻意安排。之前在法国同学那里,一时失意,心血来潮,在欧洲地图上看到并不遥远的这里,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踏上了旅途。一路上脑子飞转住在哪里里呢?下车后要先买张地图。 佛罗伦萨有两个火车站,我下车的这个跟我见过的其它的欧洲车站没有很大的不同,只是趟在站里的铁轨都不愿意太过笔直,微弱的弧度还是很柔美。如果城市也有性别,那么佛罗伦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美女。 出了车站,买了张地图,费了一番功夫弄清自己的方位。这里没有很直的路,没有很正的方向,不知道是因为有河穿过城市,还是因为西方人没有东方人的方位风水、建筑朝向的讲究,道路象一只也许喝醉了的蜘蛛织出来的网。独自郁闷了半天,终于搞懂了大概,开始规划自己的行程,才发现自己对这个城市如此如此的陌生。我竟然想不起一丝一毫的我熟悉或者向往的地方与这里有什么联系,单薄的只剩下佛罗伦萨这个名字。想到比萨斜塔,当然,看到地图的第一眼我就知道曾经一厢情愿的认为它安身于佛罗伦萨是个美丽的误会。But, I will be there in this trip, I told myself. 也许我只是陷在自己的感情里,硬是要扯上这个城市,一天半的行程我走的很仔细,却依旧是走马观花。捧着地图,直觉告诉我这是个甚至比我生长的城市更小的城区,因为对它的了解归零,凭着新买的可以方便的放进口袋的小双语(意大利—英语,英语—意大利)字典以及就当英文单词来连蒙代猜,画出了几个必去之处,便自以为是的认定不虚此行了。 带着微微兴奋心情,我迈出了朝圣的第一步。中国哲学有句古语,以柔克刚。我不知道翡冷翠的历史和现在,只有一个浪漫的影子,看不到它是否内刚,但是它的外柔足可以融化每一个游客的心,你不得不折服,每一条道路如丝般秀发,纵然有笔直的一段,也要在某些地方弯过去。艺术家是绝对不肯承认这世界上存在直线的,就象后来我看到的正在整修的大卫象,五官,肌肉,没有一处有棱角,却不乏阳刚之气。外面扎好的修葺的架子直接被人忽视,直线在这个城市无地自容。这是不是柔表现出来的刚呢?城市象是一个艺术品,用它的柔和震撼着游客,象少女的微笑,温暖着羁泊的行人。 城市很紧凑,不知道是不是害怕寂寞和孤独,每一栋楼房都比肩而立,几乎要靠在一起,也许是为给走路的人遮蔽风雨,也许真的很亲密。道路很窄,似乎要做不到并行不孛,大多的巷子,只容两辆车并排通过,剩余的一部分也许是单行道。宽阔的四车道好象另类,看到了你会很奇怪,为什么这条路要这么宽? 圣母百花教堂 这是我在三维地图上标出的第一站,从火车站出发。沿着这些秀丽的街道,此时并不是游玩的时节,街道很亲切的冷清着,虽然陌生,却也象故乡的某个陌生城市,我忘记了她是个旅游胜地,看不到特征明显的游人,我惬意悠哉的在这个城市逛着。树和属于我的土地上的一样绿,甚至街上偶尔飘过的垃圾也能让人感觉到生活的气息。终于看到一个跟住宅不一样的建筑,欣喜的我赶紧拍照。出于对自己方向感的自信,我揣着地图,沿着小路执着地向目的地挺进。这个城市真的不大,双脚的移动给了我无尽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路过一些杂货铺,学校,住宅。毕竟是陌生的国度,我迷失在一些门楼和门楼的名字前,不知道里面究竟是什么,不知道这究竟是私人之地还是公共场所,不敢轻易造次,只好与某些也许著名也许浪漫的地点擦肩而过。 终于我看到了教堂立在我面前,忽然发现自己如此的渺小,城市如此的拥挤,找不到地方远观,我只得仰望,几乎看不到它的至高处。然而几乎空白的国外文化,让我想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只得很不情愿的做个门外汉,看看热闹而已。买了门票,跟着人群迷芒的走近教堂。下面是一个展览,根据直觉,我知道是有关教堂历史的展览,初到此地的我怀着对什么都感新奇的心开始看展览,认真的去看每一块砖,每一张图纸,每一个单词。然而,大脑始终保持空白状态,不认识,不认识,不认识,我懊恼的责怪自己。结束了这场皇帝新衣般的游行。我跟着人群开始往上爬,不知是塔楼还是钟楼的梯子,一如其他一样的狭窄拥挤着,我不知道你们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看到一个高地,心里就一定升起征服的欲望,似乎顶端风光一定无限,似乎只有攀登才能体会到生命的畅快淋漓。我在昏暗的楼梯上螺旋式上升着,旁边厚实的石墙和铁扶手,让我触摸到没有生命的元素,冷冰冰没有温暖,偶尔一束光通过窗户射近来,我似乎可以看见自己额角的汗水在闪闪发光。前面是一对日本情侣,讲着我听不懂的甜言蜜语,和后来碰到的人群,让我觉得似乎看到了中国和日本的区别,我看过一些日本人对世界名画的追逐,一些日本艺术家立志来这里进修的决心……我始终不明白这种对艺术的执着是什么样的感觉,然而中国并没有类似的故事让人可以偶尔莫名的感动一下。 渐渐接近顶端了,我不懂为什么每个教堂都这么暗,让人看不清楚墙上的画,微弱的烛火努力照亮游人的眼,昏黄的灯光无力的驱逐那些黑色。我睁开肉眼,只能看见鲜艳的颜色,勾出朦胧的轮廓。停下脚步,休息,仰望,原来这圆弧行的穹顶画着圣经里的故事,那个绝对的主角永远发着圣光。对于宗教,迷信科学的我始终抱着一种敬意,带着些许的畏惧,但是,静下心来,也有神圣的感觉在心里盘旋。我似乎看清楚了耶酥的长相,看清了天堂的模样。 也许是自觉的融入了,我喜欢这种溶合的感觉。爬楼的人并不是很多,大概虔诚的教徒是不用以这种方式来接近他们的神的,我相信他们锐利的目光,哪怕站在底端,只要抬头,就能看清圣父的模样。 终于登上塔尖,重见光明。冬日的清晨刺眼的映入眼帘,我的视觉在黑暗中暂时钝化,突然间,清新的空气也让我喜悦,每一个细胞经受过运动,畅快地呼吸着,我享受着寒冷的快乐,似乎只穿一件T恤也可。这是城市最高的地方,我俯瞰这个红色的城市,一个个屋顶都毫不张扬的热情的张开双臂,拥抱每一束扫过它们的目光。我只是站着,用相机帮我记忆,这忽然感动的时刻。那片砖的形状叫做美丽,那屋檐的装饰叫做悠久,那掠过的白鸽叫做灵魂,那心底流动的血液叫做生命。 时间不允许我过多的徘徊,努力把这份感情收进内心深处。下楼,回望,我离开这暂时的宁静,没有不舍得,因为前方,风光一样动人。 僭主广场 离开教堂,我继续穿行在这个城市。阳光渐渐褪去了黎明的颜色,狭窄的街道两边是各种各样的店铺,我没有闲逛的欲望,寻着交叉口竖立的路牌向下一站走去。这里得赞叹一下,每一条路,每一栋楼都标示的清清楚楚,比中国混乱的房屋编号和某些看不见路牌的道路“先进”许多。 转过一个路口,目的地就在眼前了。忽然想起电视里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一栋象是广场主建筑的房子,外沿是走廊,用柱子支着,间隔着摆着几门小炮,我文盲地想起了鸦片战争,那时候,我们也是用这样的炮来抵御入侵者。历史已经成为历史,物是人非,只有这陈旧沧桑的大炮还祭奠着那些血和泪的岁月。而我们随着时间,已经走了很远,浑然不知的享受着繁华和喧闹。 广场无法引起我太大的兴趣,在中国生长的人,广场情结里最深的莫过于广和大,然而这里的广场太迷你,放眼望去,目光被无情的建筑挡回,只有中央孤零零的雕塑诉说着这里的曾经。 我只是经过,带着些许失望,匆匆赶往未知的前方。 市政广场的大卫像 穿街过巷来到市政广场,两边琳琅满目的店家和商品并没有吸住囊中虽不羞涩却吝啬的我,其实,我是不爱买东西的,因为知道将来会成为累赘。一个人在外的日子,我总是尽量精简自己的装备,如果到离开的时候不能带走,又要徒徒浪费许多感情,伤神伤身。除非是我无法不爱的,那样我会带着它走到彼此的终点。 这个广场也意料之中的迷你,但较之前者,也算略胜一筹。广场也一改惯例平坦的地面,一块块砖铺成,深色的,沧桑的质感。也正是这样的感觉不盛气凌人,不冰冷,亲切温暖的承载着来往的游客,奔跑的少男少女,蹒跚学步的孩子,以及闲庭信步的、那象征和平的鸟,我善意的嘲笑它们的体态丰盈。中央的石马略抬前蹄,神气非凡,马上是我不知名的他们的英雄,让我想到我们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 转过身来,不由得发出一声惊呼,“原来你也在这里。”世界上有些事总是不凑巧,也不知道是谁在给人找别扭,鼎鼎大名的大卫象正在装修,一丝隐藏不住失望从心上爬到脸上。还好我善于自我安慰,倒也是别一番风景,这样更显亲切,象正在建设中的城市,如果没有起重机,没有半落成的高楼大厦,也许就缺了一分生机。这个城市太秀气,以至于我一度错觉是身形缩小,走进了画中。铁架为了证明雕塑的衰老,稳稳的框在他的周围,而他气定神闲的立在包围之中,柔和的曲线掩不住眼神透出的坚定和刚强。人们为什么要膜拜你呢?我心里不禁暗问。我的盲区无法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总会问些自己无法解答的问题,然后任它无来由的存在着。然而不懂艺术的我也看出了他的美俊,想起我喜欢的那几个意大利球员,意大利的男人生就该如此迷人么?我又问了。笑。你有你存在的意义和象征,我看到的是城市的风采,你诉说着也许是一种渴望,裸露的体魄健壮有力,米开朗基罗的鬼斧神工让你变成一个鲜活的生命,那是有温度和韧性的肌服,象征你们对健和美的定义,这是人心所向的榜样。你立在这里,迎接来往的人,跟他们诉说你们;你也立在这里,注视日出日落,保卫着你的城市。 仿佛若有所悟,我心满意足的走向下一站,这一行,不虚矣。 乌菲兹美术馆 / Uffizi Gallery 看到来往的人流,直觉告诉我这个是个世界知名的美术馆,原谅我的无知吧。类似天井的走廊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艺术家在给人提供画象服务,请允许我称他们为艺术家,因为在这么一个艺术气息浓郁的氛围里,你不得不用仅有的艺术细胞去呼吸,哪怕它在你体内是那么的稀少,此刻却也珍贵。有一股冲动,想为在皮夹中的照片的女孩子求一幅画,告诉她曾经我们约定一起来的城市我来过了,而此后,不知是冥冥注定还是别有因缘,在她有机会的时候,也没有来过这个城市。单是想到这个念头就让我的血液沸腾起来,按捺不住的紧张和激动,仿佛是要像初恋的情人表白一般,心怀小兔,扑扑直跳。然而终究我是过于羞涩,鼓了几次勇气也没敢向哪一位大师走去。压抑着这尚未平静的心潮,我走进美术馆。 照旧是走马观花,里面大大小小的名画因为陌生而显得严肃起来,每一个展厅都有一种庄严,我不禁同情我这个贫穷的人,大概这里也只有我,观赏的如此不知所措。 我们无法否认人类本能对美的感觉,那是第一次,我象许仙初见白娘子,在一幅画面前呆若木鸡,没有震撼,只有被吸引被包围的每一寸毛发,乃至呼吸都要失去。竟然,不是一个楚楚动人的真实的妙龄女子,而是一幅画,第一次让我进入一见钟情的痴迷。《维纳斯的诞生》,我认识她,我当然认识她,爱和美之神,爱和美的象征,我从未见过她如此之美,所有过去的印象瞬间崩溃,只有这一纯净的画面,那是真正的她。皎洁的珍珠白的肤色,不容半分亵渎的体态,踩在贝壳之上,从海里款款而至,串透人的视觉,直抵心灵的娇美。风神和春天的神吹送和迎接着她,她脸上挂着淡淡的哀愁,胸中似乎含有不可言传的、精神的、近乎理想的爱,也分明带着稚气的面庞让人感到青春的律动和力量。我不明白她的哀愁从何而来,不容谁去加倍疼惜呵护,只容你沦陷在她带来的悲伤中,也许,这就是爱给我们的感觉,真真正正的让人在心潮澎湃的触电。我驻足良久,不忍离去,而我不能放任自己,我怕,多停一秒,就会着魔,化为石像。我惆怅而去,仿佛生命被吸去一半,长久不能回魂,此后眼前本就生分的画面再入不得眼入不得心,我尽义务似的,行尸走肉般穿堂过厅。 从出口出来,看到街面上人来人往,看到摆摊的艺术家,想起方才的念想,我的心从一种激动跳到另外一种激动。 此评论对1人有用。 |
转自:http://www.douban.com/review/1072059/17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