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到巴黎 出机场非常快。除了填写一张处境卡之外,和在国内旅游没有什么区别。看来私人护照国际旅行是越来越方便了。 飞机准点起飞,中国时间10点之后,吃晚饭,喝了一杯葡萄酒,吃了两份饭,把手表调到法国巴黎时间,戴上机上分发的免费眼罩就睡了。醒来的时候是看看手表,是凌晨2点,脑子里懵懵的,一时算不清楚,倒去时差,我到底睡了多长时间。 飞机到达巴黎的时候,我的手表上显示的是4点55分。和上海票务处给我传真来的到达时间整整差了一个小时,问边上的人后知道,现在巴黎是实行夏时制,少一个小时,也就是说,我提前一个小时到了。而Q要7点才来接我。我必须一个人在机场等两个小时。由此可见,中国那些飞机票代理商,他们的工作质量了,竟然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机上填好了入境表,反复地看,竟然入境表上没有要求填写护照号码的地方。巴黎的进关手续比中国的出关手续还要简单。那个人瞄了一眼我的护照,我都怀疑他是否找到法国签证那一页,他就挥了挥手,让我通过了。想起在上海办法国签证的时候,我跑了6趟,才把签证办下来,现在入关就这么简单,觉得法国人真的很可笑,认真的时候,看起来很认真,粗疏的时候,也粗疏得可以,效率低的时候,慢得让你发疯,效率突然高起来,也让你发疯。相比较起来,英国人似乎办事更严谨,去英国使馆签证,1趟就办完了全部手续。 巴黎比我想象的要冷,我只能在短袖体恤的外面再套上衬衫。一边等Q一边看书,脑子里竟然还冒出戴高乐机场出事的镜头。上个月戴高乐机场倒塌掉的航站大楼,和我现在所在的terminal 2是一个类型的,据说倒塌事故专门砸中国人。拿出照相机,拍了一张terminal 2 的内景,又往外看,看见窗外巴黎的晨曦,太阳正好从远远的高架路上生气,橘红的天空很灿烂很灿烂,不禁心里欢快起来。老实说,生活在城市里,早晨起得晚,我和朝霞已经很久没有见面了,儿时日日可见的晨曦,现在竟然要到了异国他乡的巴黎才能来复见。 7点,Q准时到了。坐上机场大巴,一路往巴黎市内开,充分体验了一次巴黎公路的效率。这里的堵车也很严重巴,我们从机场所处的8环到2环Q的家,用了整整三个小时。 一路看巴黎人开的那些车,大多是小型车,一半的车型是类似中国奥拓那种,除了的士,巴黎人很少用我开的桑塔纳那样的大型车;巴黎人恐怕也比较懒,他们的车子几乎没有很光鲜的,都是灰头土脸、素面朝天,恐怕几个月没有洗了;许多车子的前后保险杠上还有凹痕、擦痕。 车过Q的家门口,Q和司机交涉,要求停车,司机拒绝了,Q说恐怕我们得跟着他先去车站,然后再换乘回来。一会儿,另一个女孩提着行礼去交涉,好像也是想提前下车,结果也被拒绝了。Q告诉我,那个司机说的话是:这是在巴黎!可能那个女孩不服气,质问司机为什么不能停车,那个司机再骄傲地宣称巴黎的司机都这样吧。 不过车停的地方正好是大剧院,美轮美奂的大剧院让我忘记了巴黎司机的傲慢,反而感激他起来,他无意间,把我们带到了一幢伟大建筑的门口。下了车,我和Q一路走,一路换着角度,交替给大剧院拍照 巴黎的交通: 前面说,从机场进入巴黎的时候,一路看巴黎人开的那些车,大多是小型车,一半的车型是类似中国奥拓那种,除了的士,巴黎人很少用我开的桑塔纳那样的大型车;巴黎人恐怕也比较懒,他们的车子几乎没有很光鲜的,都是灰头土脸、素面朝天,恐怕几个月没有洗了;许多车子的前后保险杠上还有凹痕、擦痕。 后来在巴黎的大街上走了几趟,渐渐地就看明白了,巴黎的私家车实在是太多了,放眼所见,到处停着车,街道的两边都变成了停车场,车子们就一辆接着一辆首尾相接,停在路边停车场上,许多车上灰尘已经很重了,可能已经停在那里个把月了吧。Q说那是车主出去度假了。 巴黎对于人来说不算拥挤,街上看不到上海那种摩肩接踵的人流,有时走过几条街才能看见几个行人,但是,巴黎对于车来说却是拥挤极了,所过之处没有不停着车的。那些车停在露天,在街道的两旁或者旮旯里,像是弃儿,他们拥挤得不成样子了,许多街边停的车子,它们头首相连,中间几乎没有空隙。一次,我仔细地看那些车的停法,怎么也想不明白,要是车主想把他们的车从这种停车阵里开出来,前后的空隙怎么够得上打方向盘?用我的经验,只能是先把前面的车子顶开一点,后面的车子也顶开一点,拼了自己的车和别人的车的保险杠(不是擦伤就是碰瘪),杀出一条血路了。由此,在巴黎用车,当然是用不得好车的,时刻都得和别人玩碰碰车游戏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