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原创欧洲之行,巴黎游记() |
[游记]原创欧洲之行,巴黎游记() |
2007-07-16 lotour.com |
[原创]欧洲之行,巴黎游记(6) 10月21日,经过三天密集的博物馆轰炸,我们决定从今天开始,放慢我们的脚步,体味巴黎风情。 我们的首选是左岸。塞纳河,la Seine,从东向西的流向将巴黎分为左岸右岸,左岸是河的南岸,也是整个拉丁区的代称,既是指文化,也是指格调。三条主要的大道:圣日耳曼大街,St. German,圣米歇尔大街,St Michel,蒙巴拉斯大街,Montparnasse,交错着横贯整个区域。 塞纳河畔的索邦大学,La Sorbonne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1258年,一位叫Sorbonne 的神父开始在这里教授神学,后来发展为神学研究中心,成为索邦大学前身。大学的大门正在修,被脚手架裹得严严实实。脚手架上的告示表明不对参观者开放。师生们进出必需给两个彪形大汉出示证件。不得门而入,有些遗憾。不过,坐在索邦广场,看着那些意气风发的学子们,也是一种享受。广场四周除了咖啡馆,就是书店。书店布置得像图书馆似的,搞得我还特地向坐在门口的工作人员询问了一番。不过,英文书比较少。说到英文,感觉法国人对英文真是抵触,几天的经历,我们笑称,法国人说得最好的一句英文是,no,no English。不过,我在巴黎地铁里看到一幅广告,上面的对话是:Do you speak English?—Yes, I speak English, I speak Wall Street English. 不知道这算不算法国打破保守的一个小case。 离索邦大学不远,我们来到了卢森堡公园,Jardin du Luxembourg,它建于1625年,曾经是皇宫园林。当年的卢森堡宫现在是国会议员住处。门口有卫兵把守。但整个公园免费对公众开放。公园的中央是一个有喷泉的池塘,沿着池塘摆满了免费的椅子,有些还是躺椅。阳光明媚的上午,池塘边坐满了人,尤以年轻的学生为多。甚至有个老师把课堂搬到了这里,他们围成一圈坐着,每个人的膝盖上都摊着笔记本,书,讨论热烈。 公园里有很多雕像,据说还有一个自由女神像,当然不能与当初法国送给美国的那个相比。由于贪恋这里的绿树,喷泉和飞鸟,我们没有去寻找,只是惬意地坐在那里,享受秋日和煦的阳光,也试图能感受乔伊斯的味道,据说他就是在巴黎开始写《尤利西斯》,当然还有梵高,他也是来到巴黎后,才开始了他的鼎盛时期。巴黎,真是一个流浪的好地方。 出了公园的北门,走过两三个街区就来到了圣日耳曼大街,然后左拐不远就是圣日耳曼教堂,Saint Germain-Des-Pres。它建于1163年,据说它的钟楼是全巴黎最古老的钟楼。它的洗礼池柱头也是巴黎最古老的柱头之一。里面几个小祭堂曾埋葬过一些先贤,比如17世纪的威廉道格拉斯,William Douglas。也许是因为里面有一位华裔神父的原因,这里还有中文的介绍,有以汉语为主的教徒活动。不过,比起我们看的其他教堂,圣日耳曼教堂的外观显得苍老得多。 教堂对角就是大名鼎鼎的德玛格餐厅,Auy Deux Magots,紧挨着的就是花神咖啡厅,Café de flore,这两处曾是萨特和他的情人共享浪漫的地方。不过,我对萨特没什么特别的感觉,那些存在主义的东西,敲不动我的不哲学的脑袋。我更希望能找到当年海明威,毕加索们聚会的丁香咖啡馆,Café de girofle。我一直记得海明威小说里那头狮子,它死在了乞力马扎罗雪山的山顶,它到底是怎么上去呢?只有上帝知道。我们找了很久,没有找到,也问了很多人,都说不知道。无奈,就在花神里坐下了。人爆满,我们不得不坐在一个小角落里。那个伺应生很有意思,打完招呼后必来一声鸟叫,逗得儿子乐不可支。我不死心,又拿出写着丁香咖啡馆的法文字条问伺应生,我记得资料介绍说这两家的老板其实来自同一个地方。(也许是几百年前的老板。记得不清楚了)但他也说不知道。只好算了。到底是沾了名人的光,这里的东西忒贵,一杯咖啡4.4欧,一小块蛋糕7.5欧,一小杯玫瑰红酒9欧。伺应生送给儿子几块打着店家招牌的小巧克力,我去卫生间的时候看到大堂一角所卖的纪念品里有这种巧克力,也要几欧呢。凡带有店家商标的东西,盘子,碟子什么的,都可以卖,就是贵。于是我赶紧把儿子剥下来的巧克力包装纸理整齐了收起来了,哎呀,真是阿Q。 充分阿Q之后,我们决定来好好地看看巴黎的桥。顺着塞纳河,我们从新桥,Pont Neuf开始。新桥其实有400年的历史了,是巴黎最古老的石桥。它横跨西岱岛连接两岸,桥上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电影《新桥恋人》让它成为浪漫的代名词。可惜我没看过这部电影。两边桥头,沿着岸边都是一些旧书摊,陈旧的杂志,发黄的书,散发着往日气息的招贴画,月份牌,仿佛走在上海的城隍庙,苏州河边。儿子他爸发现有个小摊上有很多文革时候邮票出售,很感兴趣。不过转念一想,如果这些都是真的,那摊主岂不是发大财了?而且,来来往往这么多同胞,每个人随便买几张岂不就把旅费给挣回来了?这么一想就没了买的心思。不过。。。如果是真的呢?:)有时候世事难料着呢! 往东,下一座桥就是巴黎艺术桥,Pont des Arts。两头一边是卢浮宫,一边是法兰西学院。这是一座木头的人行桥。桥中间有一些木制的凳子供游客休息。因为从这里取景照相的话,可以照新桥的全貌,所以栏杆边是千姿百态的身影。站在桥上,不断有游船从桥身下经过,有好事者频频招手致意,恣意挥洒着自己的快乐。 继续往东,一边欣赏两岸风情,看那些艺人现场画水彩画,一边就来到了亚历山大三世桥,Pont Alexandre III。桥的北端就是大、小香宫。相比前面的两座桥,这真是一座富丽堂皇,充满皇家气派的桥。这座桥于1900年落成,被巴黎自豪地称为世界最美的桥。一个桥拱支撑了107米的桥身。桥身极低,保证了香宫和南面荣军院的开阔视野。这座桥由当年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奠基,并以此命名。两边桥头,每一侧各有一个巨大的石柱,顶部是镀铜的骑士雕像,很远就可以看到它金黄的颜色。这个时候正是华灯初上,桥上的金属路灯在薄暮中散发着豪华的气息。 10月22日,星期六,今天我们安排的日程是“血拼”。 经常在街上,看到一些巴黎土著的女人迎面走来,短裙,风衣,透着自信与骄傲,擦肩而过的时候在空气中留下幽幽的香水味,真是赞叹造物主对巴黎女人的恩宠。生活在世界时尚之都,耳濡目染,优雅的女人,帅气的男人随处可见,真是养眼,也让人心向往之。 因此,尽管知道这里的物价奇贵,尽管知道我多半只能挂挂眼科,可是,巴黎到底是巴黎,时尚也是它文化的一部分,所以,不逛街,就好像没来过巴黎似的。何况,这几天来,那些我曾经只在精美的杂志广告上见过的名字,什么香乃尔,什么巴布瑞,什么迪奥,还有那个路易威登,等等,还有很多我甚至连汉语名字都不知道的家伙,不断走进我的眼睛,无论如何,这眼科还是要挂的。啊呵,女人啊! 在网上查过一篇帖子,说在rue de la Pompe街上,有一家老牌的名牌处理店开的若干个分店。坐地铁9号线,在rue de la Prompe站下。这条街很容易找到,地铁站边,记忆中是个丁字路口,往里,不太大的一条路。那些门店都是红色的招牌,很显眼。按不同的产品来分店出售。但是,进去后我才发现,基本上都是二手货。尤其手袋很明显,有的看相很不好,皱纹,划痕等。有些衣服从标签上也看得出洗过多次,一付美人迟暮的样子。当然,也有品像好的,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来淘。价钱吗,当然比正品低很多,比如我看到一条迪奥的丝巾,看起来和新的差不多,50欧。不过,我这人对名牌没有特殊的爱好,而且,我也不喜欢用人家用过的东西。所以,大致看了看就出来了。 江湖上对老佛爷百货公司很有些微词,说贵,而且营业员态度倨傲。但是我终归是坳不过诱惑,还是去了。在看歌剧院的时候我们就经过了老佛爷,Lafayeae,看到门口挂着巨幅打折广告,当时还不知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老佛爷。进门后,发现里面比肩接踵,人头攒动,门外还一车车的游客往里送。主楼一楼的总服务台有各种语言的购物指南,当然也有中文啦。当时的确是在打折,大部分的东西都是30--50的折扣,包括那些顶级名牌,只是折扣幅度没这么大。而且,凡当天购物的人在付款的时候又可以享受15的折扣。如果再算上退税的话,价格相当不错。一楼是手袋,钟表,化妆品,以及丝巾一类的饰物。 几乎每一个顶级品牌柜台里都配有不止一个的华人营业员,普通话说的倍儿棒。尤其在路易威登的小包房里,几乎就是一片华语声,能让你以为这是在王府井呢!而且,真的很多人是大包小包地拎着。另外,我也没觉得营业员的态度不好,相反,好像回家了一样,挺随意的!记得在圣日耳曼教堂对面的一家路易威登专卖店里,从店员到顾客也同样以亚洲面孔居多,而且,满耳也都是华语。看来,发展就是硬道理,不得不服。 可惜,我们家的一大一小两个男人全然不给我面子,一个在休息区的沙发上假寐作疲劳状,一个呢,则直截了当地说,“我不喜欢这里,赶紧带我出去。”并严厉批评我就喜欢逛街,还规定只能给我2小时。弄得我一点好心情也没有。唉,我们家这一仆二主的格局,要想打破还真不容易。 巴黎的化妆品同样也是倍受推崇。除了各品牌的专卖店外,一般的化妆品店叫药妆店,兼卖一些药品,门口挂着一个“十”字,因此,到周日几乎全城的商店关门的时候,有些药妆店还是会开门的。圣日耳曼教堂附近有一家药妆店,地址是26 rue de four,很大,东西齐全,价格也比较公道。像蜂蜜鲜奶霜,身体霜,护手霜,化妆水,卸装水,保湿面膜,等等。至于香水,巴黎的香水连锁店随处可见,比较大一家,对不起,我忘了名字,但是它的招牌上有个大大花写的“M”,而且,香街上就有一家,因占尽天时地利,里面人来人往。在这里买化妆品,要记得在主要的收银台付款,主动索要小样,否则。。。。。。反正不要白不要。唉,物质的小女人啊! 其实在卢浮宫对面,有一条长街上满是纪念品商店,其中很大的一家叫Benlux,应该是免税店。地址是174 rue de rivoli,化妆品,香水,手袋,手表,还有些其他的纪念品。在二楼设有专门的华人专柜,可以打折,还当场抵扣税金。开始我担心我有欧洲身份证得不到抵税,问了问,发现根本就无需出示护照,立马就下了决心开始“败家”。不过,手上拎着购物袋回家的感觉真好啊! 10月23日,今天我们必须回家了。早上起来就有些怅然,不得不离开了。退房后在酒店存了行李,然后我们又来到了塞纳河边,没有目的,只想再一次亲近,希望将巴黎的味道装进行李。沿着河,阳光灿烂地照在河面上,风吹起我的头发,也吹皱河水。晨练的人慢慢跑过身边,晨练的狗欢欢地叫着跳着。 有个朋友说过,never never say goodbye to Paris。是的,当初只是想来玩几天,结束的时候我却希望能在这里住上几年,让巴黎的味道跟随一生。 Never say goodbye。 |
转自:http://bbs.lotour.com/dispbbs.asp?boardid=18&id=2674523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