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巴黎圣母院(下)、巴黎圣母院游记攻略 |
[游记]巴黎圣母院(下)、巴黎圣母院游记攻略 |
2008-01-19 uutuu.com |
从钟楼下来,到圣母院内部参观,教堂是很宽容的地方,门口有禁用闪光灯的标志,也就是说可以拍照。站在大门口向里望去,内部灯光幽暗,但大量彩色玻璃花窗由此格外醒目,穿过彩色玻璃射入室内的阳光也因此斑斓起来。 圣母院教堂纵深130米,在尽头的中间是主祭坛,正中大门的两边共有34根“科林斯”石柱延伸排列到祭坛前,支撑起整个穹顶,穹顶的曲线极为平滑柔和,令观者的心灵也不觉随着柔软了许多。右手边廊长长的一排烛火架上,一朵朵小小的火焰此起彼伏地跳跃着,与国内的寺庙有些类似,参观者可以花钱请来小蜡烛放在烛火架上用来许愿,明码标价两欧元一枚,新的蜡烛就放在一边用者自取,硬币投入一个钱盒里,也没有人看着。与小王一道点燃了一枚蜡烛,许个啥愿呢,有朝重返巴黎?家人平安?自己喜爱的事业有成?抑或什么,谁知道呢。 因为是历时700多年的教堂,内部的雕塑时代各不相同,既有14世纪的石雕,也有18世纪的雕塑,据说在圣物室里还保存着圣母玛丽亚的一绺头发,以及钉死耶稣的十字架残片和一枚铁钉,而众多彩色花窗基本都是13世纪的原作,其中以南北墙上号称欧洲最大的两扇圆形蔷薇窗最著名。为什么教堂内会有这么多讲述圣经故事的彩色玻璃和石雕呢,因为中世纪欧洲的很多宗教信徒都是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文盲众多,通过形象的图像可以更有效地教化其心灵,据说美国的教堂大多装饰简朴,其中就有美国建国后的人口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因素。不过,即便是图案,俺们也看不懂,所以在很多方面俺们并不如中世纪的劳动人民高明。 巴黎圣母院的宗教仪式安排得很满,听说每天有四场弥撒及一场晚祷,但俺们都没有赶上,也就没有听到6000根音管组成的欧洲最大管风琴的奏鸣。此时的教堂里的座席基本都空着,气氛安详,有零星信众在跪在两侧的十字架和圣母圣婴雕像前默默祷告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和我们这些游客互不相扰。站在祭坛处回望,黑暗走廊尽头的大门外,是绿树蓝天的花花世界,走出去,是我们与那些信徒们都要面对同一个喧嚣世界,不过他们还有这样一座避风港。 中央的祭坛上矗立着巨大的金色十字架,十字架前是法国雕塑家古斯都的作品《圣母哀子》,因为距离遥远,祭坛的位置又高于地面,所以雕像看得不十分真切,只看到圣母垂头哀伤地看着膝头已经死去的耶稣,虽为圣母,但此刻表露的更是一位普通人母的感情。“圣母哀子”应该是天主教艺术一个重要的题材,后来在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中终于较近距离地看到了出自米开朗基罗之手的同名雕塑,而在威尼斯运河边也曾看到一座比较另类的“圣母哀子”石膏像。 圣母院的后花园和地下室还有很多可看的东西,不过此时已经将近下午四点,还有另一个艰巨的任务要完成,那便是去卢浮宫赶场。所幸2006年9月20日是周三,这天卢浮宫21:45才闭馆,而其他六天都是18:00闭馆,而这也是我们对行程精心筹划的一个成果。
|
转自:http://www.uutuu.com/guide/article/detail/27144329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