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zt巴黎圣母院——师嫣旅欧日记之三 |
[游记]zt巴黎圣母院——师嫣旅欧日记之三 |
2007-10-30 xilu.com |
巴黎圣母院——师嫣旅欧日记之三 版权所有:师嫣 八月二日 晴 最高气温32度 巴黎 巴黎圣母院与塞纳河 昨晚回到房间,打开电视机,几乎所有频道都使用纯正的法语,除了体育节目,皆因不知所云而索然无味。好在奥运会正在高潮中,看来法国人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绪至少和我们中国人一样强烈。他们的体育节目制作十分精彩,不仅有实况转播“红、白、蓝”三色旗在争金夺银,且还有赛外法国运动员的花絮,电脑制作的体育广告创意,一只凝视的眼睛(射击),一块跳动的肌肉(田径)的动人大特写……,使我不禁想起雨果的名言“巴黎有它的公社,凡尔赛有它的管地,但在它们之上,还有一个法兰西。” 今天,在碧水蓝天下,我终于看到了青藤垂挂的河岸上,那座精美绝伦闻名于世的大教堂——巴黎圣母院。在中国走出高中大门的一代又一代人,有谁不知道巴黎圣母院呢?正是那位雨果,用一个非常丑陋的“敲钟人”和美得象火焰一般的“吉普赛舞女”,把中国年青人的视线都吸引到塞纳河心这个不大的小岛上。此时此刻,它正出现在我的视野中。阳光下,它的倩影竟是那样的熟悉。那直插云霄的挺拔尖塔嵌镶在金色屋顶转角处。两座巨大的方形钟楼象古堡一样,拱卫着身后精巧龙骨托起的教堂。彩色玻璃和白线条拼出一个象菊花瓣的巨大圆花窗。精美的雕刻出神入化地点缀在梁柱和墙面上,……雨果的话是对的,这既是人类的创造,又是神的创造,它是永恒的,又是多变的。 我走上横跨塞纳河的一座旧式铁桥,倚着栏杆久久地凝视着它。不知为什么我并不急于抓取镜头,是在等待那轰鸣的钟声?还是在把它的壮丽印在心田?我不知道。清清的塞纳河水在我的脚下静静地流淌,一艘白色的大游船也放慢了航速,似乎怕惊动了正在悄悄翻开记忆中的那本名著,那本由此奠定了雨果作为法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巨匠地位的同名小说《巴黎圣母院》。在这本书里,他是用了多大的章节来描述他对巴黎,对这座巴黎摇篮的圣母院,那奔放无拘的热情啊! “众所周知,巴黎出生在那个如今叫做旧城区的形状象摇篮的小岛上”,雨果写道:“小岛的堤岸就是它最初的城墙,塞纳河就是它最初的城壕。巴黎一连好几个世纪都保持着小岛的形状”。但是一天,巴黎“发觉自己给局限在那个狭隘的岛上转身不得,于是它跨过了塞纳河”。一个又一个王朝过去了,巴黎在长大,它“接连胀破了它的四道城墙,象一个小孩大起来撑破了去年的衣服一样”。一座座房屋开始逃出城外,“快活地、纷乱错杂地伸展到原野上”。对于十五世纪的巴黎,雨果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他着力去描述在巴黎圣母院高高的钟塔顶上所能见到的一切:那些尖塔、那些楼阁、那些广尝那些街道……“任何建筑物无不有它奇异之处,无不有它的来由,无不显示它的特性和美,没有一座建筑不是艺术品” ……尤其是那些此起彼落的各处教堂的钟声,在和应着巴黎的呼吸:有人群的絮语、有河水的呜咽、有微风的叹息、还有森林象管风琴那样遥远而低沉的重奏。他用诗一样的语言说:“世界上还有什么能比这种钟声和铃声的汇合,比这个音乐的大熔炉,比这支在三百尺高的云端里同时吹响的石笛,比这座象乐队似的大城市,比这象暴风雨在咆哮似的大合奏更为壮丽,更为辉煌,更为灿烂的呢?” 我走过小桥,走到巴黎圣母院的一侧的塞纳河河岸边的小道上,陡峭的河岸用石块从水底笔直地砌上来,一大片大片的青藤从岸边探下身去。一排修剪成长方形的树冠,密不透风搭成一个天然的凉棚,供游人在此休息或深思。河的两岸有不少人支起画架,从不同的角度勾画着一个侧影、一个局部。我其实早就不经意地走进了画中。一个建筑若是凝集了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理想,那么它就不能不是永恒的。若是再经历了历史的岁月沧桑,那么这种永恒就不能不在变化着。一千多年过去了,在远方的中国,无数精美绝伦、壮丽宏大的建筑和它们的主人一起,早已被一堆黄土掩尽了风流。而巴黎圣母院无论经过多少个层面(如雨果所说的“罗曼层、哥特层和文艺复兴层”)的改造和变化,却依然耸立在塞纳河边,不能不说这是法兰西和巴黎的骄傲。它为全人类保留了一个历史的见证,一个美到极致的杰作,一个寄托灵魂的处所,一个流传久远的动人的爱情故事——它在那个故事中包容了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的冲突和对比,告诉人们你该向往什么,该做什么,该记住什么! 走到巴黎圣母院的正面广场,广场上游人如织,熙熙攘攘。我走到广场中央去看了那块著名的“零公里处”的铜牌,却不想再登塔眺望。只是远远地在门口,望着那高高的拱顶下飘在祭坛前那一片黑色、金色、白色、棕色的头发,我似乎已经听到他们在圣母像前心中的祈祷声。在这个更加匆忙、更加燥动、更加富裕和更加冷漠的世界里,有谁不渴望着有一片蓝天去放飞他们的理想,有一湾碧水去停泊他们的情怀呢?然而,谁能成为圣母最疼爱的孩子呢?我吗?我倒是愿意把祝福赐给我爱的人们,正如昨日在圣心大教堂表达的那样。 在广场的道路旁,有一尊卓别林的逼真“雕塑”立在一只木箱上,他身着黑色礼服,头戴卓式小帽,手挎上那从不离身的细长手杖,瞪着大眼睛望着人群。突然,他居然动起来,先是微笑,再转身,摘下礼帽致意,再挑起手杖顶上帽子,然后还原到一动不动。木箱前有一个纸盒,放下几枚硬币,哦,这就是所谓“行为艺术”,只是,他的命运大不如法国名片《好人难做》的那位男主角,影片中那家伙被女友捆在长椅背上从饭店楼梯口滑到大街上,无论他怎样挣扎和呼救,围观的路人只是一个劲地鼓掌,并以为这是高超的表演而雨点般掷去硬币。影片中那个时代的确是过去了。在八月的骄阳下,眼前的这位“卓别林”那打满白粉的脸上已经有了颗颗汗珠。路人们不停步地走过而无人驻足,我默默地看着,走过去放下一枚硬币后走开,走到桥头回身望去,那木箱上的家伙却意外地掷过来一个飞吻,我灵机一动,用手接过去,轻轻地放到塞纳河中去了。 塞纳河的河水是一种让人舒畅的蓝色。河上的游船很多,在一些河段还停泊着一些驳船,但河水是干净清澈的,没有见到肮脏的飘浮物和可疑的黄绿色,是我见到的城市市区河流中最美的一条河。说它是挂在巴黎美妇胸前的一条项链是绝不过份的。完全没有必要沿着河水去追寻雨果时代巴黎珍宝。如今,这条在市区摆成一个“弓”字形的项链上,就串接着巴黎圣母院、罗浮宫、波旁宫、爱舍里宫、夏乐宫、艾菲尔铁塔、布洛涅树林、拉德方斯新区、圣日尔曼森林……那一颗颗璀灿夺目的翡翠、碧玉、钻石和珍珠。尤其是到入夜,一串串灯光勾画着河岸和桥梁,投射在宫廷楼阁和雕塑上。乘上游船,品着咖啡,听着音乐,船头挤开满河的星光月色。一任微风吹乱你的思绪,再告诉你,这船已驶进天堂。我想,人们都会以为这是真的。(几天以后,我随一伙来自中国胜利油田的青年就这样尝试过一次,那记忆并没有随河水流去,已永存心间。)
|
转自:http://bbs2.xilu.com/cgi-bin/bbs/view?forum=faguo&message=28242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