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补游记一篇(斯特拉斯堡) |
[游记]补游记一篇(斯特拉斯堡) |
2008-02-25 sohu.com |
一个亦法亦德的城市,法语叫Strasbourg,德语是Straßburg 这个城市名称的由来其实是日尔曼语言的法语化 好,别打我,我解释 德语中“Straße”是街道的意思,“Burg”是城堡的意思 说它亦德亦法,是因为在5世纪,该市接连被阿拉人、匈奴人和法兰克人占领, 923年,洛林公爵将斯特拉斯堡交给德国国王亨利一世,神圣罗马帝国控制了这个重要的商业中心。直到1681年,斯特拉斯堡被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夺取.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后,根据《法兰克福条约》的规定(没有进行公民投票),该市并入新成立的德意志帝国,成为阿尔萨斯-洛林的一部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被击败,该市又被法国索回(同样没有进行公民投票)。 由于曾归属德国47年,斯特拉斯堡有浓重的德语口音。纳粹党据此极力促使德国夺回这座城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年法国沦陷以后,该市再次被并入德国。1945年,法国军队再次开进斯特拉斯堡,这座城市又重新成为法国领土。 两千年来,位于德法边境的斯特拉斯堡在德法之间数度易手,成为欧洲两大民族恩恩怨怨的见证。却也正因为此,在斯特拉斯堡,本来彼此相邻却又泾渭分明的德意志和法兰西两个民族的文化难得的融合在一起。走在斯特拉斯堡街头,单凭你对欧洲语言,建筑风格的认识,是分不清自己身处何方的,连大街小巷都是用德法两种语言命名。 更为有趣的是,1790年在这个德法混血的城市,后来成为法国国歌并让骄傲的法国人热血沸腾的马赛曲第一次被唱响。而当年的马赛曲原名为“莱茵军团战歌”,要不是后来进军巴黎的马赛军团把这首歌带进巴黎,并顺手牵羊地以自己的城市给它冠名,或许莱茵河对岸的德国倒更有理由把它作为自己的国歌呢。 说到建筑和风景,第一个要介绍的,就是这座高耸入云的哥特式天主教堂 哥特式的风格起源于法国,所以又叫"法国式", 尖尖的塔高142米,建于1176年,经过263年才完工.整体风格高耸削瘦,整个教堂表面大大小小的圣母,圣子,圣徒的的雕塑不计其数,以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权的神秘、崇高的感觉. 教堂边的这个小房子也相当有感觉 这个半木结构的房子叫, La Maison Kammerzell,曾经是最富有的货商公馆.现在成了一个餐厅. 其次受游客推崇的,就是小法国了(La Petite France) 相传在15世纪,这里有所医院收治查理七世那些染上"法国瘟疫"(梅毒)的士兵.时过境迁,现在那所医院的踪影已经是无处寻觅了,但这里却成为了斯特拉斯堡最有情调的地方.伊尔河两旁的德式建筑里,藏着一家又一家别具风情的小餐馆.我当然不会做过大块朵颐的机会.尝了当地的一些特产,一直吃到走不动路. 离这里不远,有一座叫"故沃"的桥(Pont Couvert). 桥上的瞭望塔建于1200-1250年,是古时城防工事的一部分. 其实这座城市真的值得细玩,拍了很多照片不一一贴出来了.大家有兴趣的,去我的相册自己欣赏吧. 最后送一张,静静的伊尔河.愿这个小镇宁静,平和的气质流淌到每个人的心里. 评论 (3) | |
转自:http://qinlu0711.blog.sohu.com/77272821.html25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