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07德国/普罗旺斯自驾游记]暴驾德南:上来就吃罚单一. |
[游记][07德国/普罗旺斯自驾游记]暴驾德南:上来就吃罚单一. |
2007-09-01 sina.com.cn |
大中小 暴走柏林之后,第三天,我们即将开始暴驾的行程。早上,先暴走到亚历山大广场的EUROPCAR营业厅,办理了租车手续。我们如愿租到了预定的甲克虫敞蓬,但不幸的事情也同时发生了:没有GPS。光顾车酷了,没想到它没有GPS系统。天哪,太受打击了!车是手动档,只能由老公来开。这意味着我--这个路盲,将在异国他乡,手捧地图来指路!我二外选修的是德文,但多年以后,除了“我爱你”、“再见”和一二三之外,我一个字都不懂。从来没有这样挑战过! 我硬着头皮只能接受,谁让自己能力差,只会开无极变速呢?几分钟后,我手捧EUROPCAR提供的三张地图,颤抖地走向车子。虽然它不是我梦想中的黄色,而是质朴的黑色,但也可以了。我们高兴地进了车子,向工作人员学习了如何使用敞蓬。这个外表可爱奇特的车子内饰都是硬塑料,不过里面空间还是很大的,非常适合两个人的旅行。所有的行李都可以放后排,后备箱也能从容放下一个旅行箱,再挤挤放两个也行。在忐忑不安中,我们就这样上路了。 刚开始一切都很顺利,回酒店结帐后,准备先去库达姆大街受朋友之托帮他买个东西。然而,开了整条街都没有看到那个著名品牌。我们决定掉个头再去帮他看一下。在掉头时,老公没有仔细看直行的车辆,我也有责任没有即时提醒他,结果被一辆疾驰的IVECO给撞了。 真是出师不利呀。天下着雨,我们垂头丧气地爬出来,看见了懊恼的IVECO司机。他们开的很快并没有错,责任完全在我们,估计他们也没有遇到过这样掉头的车辆,因为在德国人们极其严格地遵守交通规则。经六七十公里时速卡车的撞击,车屁股只是擦了点皮,大众车质量真不错呀。要是开了日本车,会不会又现场改款--三厢改两厢?我们也没有任何伤害,除了心灵上的。警察来了,非常友善,我还不太习惯。开了35欧元的罚单,并把车牌又用胶布贴了一下,怕掉下来。我们又给EUROPCAR打了电话,报告一下刚租了一个小时车的事故。教训深刻呀,在这里必须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然后我们又忐忑不安地上路了。今天的目的地是去魏玛,然后抵达维尔茨堡。这么一折腾,魏玛--德国启蒙运动的圣地是去不成了。只能经莱比锡直奔维尔茨堡。 在德国的路上开车,对车、路和人都感受非常深。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人的素质在路上和网上看得最清楚,因为路上和网上没有人真正认识你。德国的车都很不错,所谓的高级轿车高级跑车在这里再平常不过。旅行车非常多,开敞蓬的也很多,我们甚至看到过一辆超酷的贴地疾驰的跑车,根本不知道什么名字,只有普通轿车的2/3高。 德国的路更不用说,路面质量非常高,高速不收费,个别危险地段才限速,乡间公路每隔数米都有反光石。车都开得飞快,一辆一辆车都在我们左边呼啸而过。我们仅超过几辆车,一辆是宝马1系,开车的简直就是个孩子,真怀疑他有没有到准驾年龄。当然,还超过几辆老奔驰,里面都是坐的老得不能再老的夫妇。 德国人严谨守纪律的名声真不是假的,在路上看得太清楚。刚出柏林时遇上了堵车,所有的大货车都井然有序地排在最右车道,没有一辆跑到左边的车道,尽管左边的车道短很多很多。超车道就是超车道,超过车的车如果不继续超,都非常自觉地回到中间车道,即使飞驰的宝马7系也不例外,尽管7系和S奔驰在这里非常罕见,估计都卖给亚洲人了。在维尔茨堡,红绿灯坏了,长时间都没有变灯,所有的车都等在那里,没有一辆在旁边红灯时前进,直到警察来到。在菲森的时候,我们在环岛中间熄火了,周围的车都在耐心等待,没有一辆按喇叭。要是在国内,周围就是焦躁的喇叭声和咒骂,恨不得扒了你的皮,这也促使我坚定不移地不开手动档。车品等于人品,我一贯相信。德国人富足、安详、文明,没有必要在乎那几秒钟。不像我们的路上,总是透露出由于曾经非常匮乏才会有的焦躁、不安、张扬的时代心态。 德国人的高素质还表现在行人都很守规矩,没有人闯红灯。车辆左右转弯的时候都是避让行人。当然,在美国澳洲也都是如此。德国人的文明还在于乐于助人,只要我们问路,都能用英文流利回答,没问的时候如果拿着地图表现出困惑,就有人主动上来用英文问:我能帮你么?商店营业员、路人都能讲流利的英文,让我们甚感亲切。 在德国开车唯一的不足也许就是不好意思开太慢了,尤其是在乡间公路上。我们本来想很慢地开,欣赏风景,但都是单车道,实在不好意思。 经过一番周折终于成功地上了高速,开出勃兰登堡州后,一路都是平庸的高速公路景色。过了莱比锡,景色变得非常开阔,很多地方矗立着风车,两边是一望无际的农田,头顶蓝天白云,真是很爽。进入巴伐利亚境内,景色就更加迷人了,几乎没有裸露的土地,到处都是绿色的森林和农田,漂亮的红顶房子点缀其间。后来的事实证明,一路上都是这样的景色。 当晚我们成功抵达了维尔茨堡这座迷人的城市。 文章引用自: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9b9277001000bdl33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