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哥德堡号”游记 |
[游记]“哥德堡号”游记 |
2007-07-25 live.com |
“哥德堡号”游记 从昨天开始瑞典的“哥德堡号”可以登船了。“哥德堡号”200多年以前曾经来过中国,那个时期据说是康熙朝。它的这次中国之旅被师兄称为是一次盛大的国家营销活动,并且支持了他所津津乐道的“小国大传播”的观念。加上我这种但凡只有一次的事情无论如何都不会错过的生活态度,所以今早师兄打电话问我是否愿意去哥德堡号时真是高兴得差点跳起来! 刚进去的时候没看到“哥德堡号”,看到的都是一些小展览馆,我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倒是在诺贝尔奖的展览馆中转了比较久,诺贝尔奖看来的确是瑞典人深以为豪的奖项了。我惊奇地发现温斯顿·丘吉尔竟然得到了诺贝尔文学奖,唯一一位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政治家,其他的政治家如西奥多·罗斯福基本上得到的是诺贝尔和平奖。另一位印象深刻的得主年仅25岁,与其父亲一起获得奖项的,太让人惊愕不已了,原来这世界上竟有年少有为到如此程度的人啊! 诺贝尔奖展览旁边是关于非洲的一些展览,里边有一些非洲人用的碗、花瓶,一看风味就是非常原始朴素但有具有一种难以言传的美感的那种,我最喜欢的是一个小木雕,刻着人像。出来之后再往里边走,可以看到一艘船,是仿造郑和下西洋所造的船,从外面看里边的空间似乎很大,但进去之后,除了在一些有限的空间里看到一些图片资料之外,船上的许多地方都不能去。船的对面有阿拉伯人开的馆子,还有一堆有趣的沙,说这沙有趣,是因为这沙由各种各样的雕刻的鱼的图案组成的。 再往里走,才能终于看到“哥德堡号”。普通游客需要排很长时间买票,然后还有警察查看身份证,因为一上“哥德堡号”就算出境,不归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了。师兄跟我说到这个的时候,我觉得非常有趣,原来我因为登上一艘船就算出了一回国境呀!船上有许多穿着带有“crew”(船员)符号的T-Shirt的老外,依长相来看,是典型的北欧人,男的都长得特别高,有几个留着长发和络腮胡,酷极了!我脑海中顿时浮现出北欧海盗的形象,哈哈。 我对船没有概念,所以初看到“哥德堡号”的时候也不知道它算不算大船,或许两百多年前这样一艘船应该算是相当大的吧。不过这艘船的确与传说中的海盗船非常相似(师兄听我这么说定要扁死我,嘿嘿。。),确实是古代的帆船,一些坚固的缆绳和桅杆支撑着大帆。顺着梯子登上船之后,需要爬一架很陡的梯子到达最上面的甲板,甲板其实并不能容纳很多人,所以游客们都在上面就显得有些拥挤了,我在上面看了看船身后就顺着另一架很陡的梯子到了第二层甲板,其实第一层甲板连着的是船头,第二层连着的是船尾,船尾有一个很可爱的狮子,这是我后来下船之后才看到的。在这层甲板上,许多人拉着老外照相。我看到有两个瑞典船员爬上船尾直伸向江中的桅杆,想着在大风大浪中,水手们如果这样做,那绝对上一种非常惊心动魄的画面吧。 然后我就下到了船舱中,那里一个狂用手机拍照的人提醒了我,虽然自己没有数码相机,还是可以用我的破手机为“哥德堡号”拍几张来留念一下的。船舱中装了几台两百年前的大炮,我晃了一圈就出来了,开始用手机拍一些照片,但我这手机拍照的象素太差,也只能说是聊胜于无吧。 算是登了一下“哥德堡号”了。呵呵。虽然只是一艘船,但去参观的时候一定要想象这艘船在200年前是如何从欧洲驶向亚洲的,中间经历了多少风浪,船上的水手又经历过什么样的故事,那是一段人与自然搏斗的故事。当想起这些的时候,那些勇敢的海盗们就会从故事中走出来。光看一艘船的确是不能给我多少震撼的,因为:船,只有在航行中才算有生命,它的生命永远在那蔚蓝色的海洋之中,而水手们的故事也只有在他们战斗着的地方才会成为传说! |
转自:http://selinalizhe.spaces.live.com/blog/cns!D9D3292CB9B800B8!297.entry16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