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史建:欧洲之行体验建筑中的卢塞恩范本

[游记]史建:欧洲之行体验建筑中的卢塞恩范本

2007-07-23    i-a.cn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去年到欧洲做采访,同机满是参加一周游遍欧洲名胜旅游团的踌躇满志的游客,从他们兴奋的介绍来看,是被大巴载着从一处名胜到另一处名胜,平均两天逛三个城市,从阿姆斯特丹到罗马。我想,他们对欧洲城市和建筑的体验与在国内看电视风光片和逛深圳的主题公园一样没有本质的区别。若有区别,也许就只在于“我看到了真的”,但是所谓“真的”名胜在被罐装了(被限定了时间、路线、角度和内容)的旅游中是真的“看”(体验)到了吗?

数月前听到一个笑话,说一个地产商的考察团在即将结束欧洲之行时私下里交流观感,一位事业心、使命感极强的人感叹道:巴黎真是令人佩服的城市,我摸遍了城里所有的罗马柱,都是真的!

记得当时共发布了两三条笑话,但只这一条就让我笑得很恐怖了。这句话真是一个“复杂的文本”,它承载了太多的潜在的对于我们的历史与现实的调侃与悲哀,而最有意思的,是说者无心之,听者深味之。应该说通过巴黎城市漫游明白人家的罗马柱是真的,对一个地产商或者一个官员来说,已经是非常难得的收获了,更何况他曾用心去看。

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中国大概是世界上资讯最封闭的国家,那时浙江美院(中国美院的前身)有一位教授研究了一辈子法国的印象派,却从没有机会亲睹原作,他只能从印刷品上揣摩原作的技法和精髓。多年后终于有机会出国,又被拒签,有知情者为之不平:你们怎么也应该给这个老人签,他为了研究你们国家的艺术已经付出了一生。后来,在巴黎的塞纳河畔,就多了一个满头白发的画写生的中国老人。

原作真的需要以生命的代价去亲睹吗?在资讯异常发达的时代,美术馆和音乐厅尚且长盛不衰,作为空间艺术的建筑,更是难以用图像和文字去表达,就像意大利建筑理论家塞维在《建筑空间论》中说的:“空间是一种任何表现方法都不可能完满地表达的形式,它只能通过直接的体验才能有所领会和感受。”

建工出版社刚刚出版了一套“国外建筑与设计系列”丛书,都是勒柯布西耶、赖特、路易康这样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但是最吸引我的,还是设计过巴黎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的让努韦尔。

《让努韦尔:建筑的元素》开篇的第一个案例是卢塞恩文化会议中心。书中介绍说:“不管是在努韦尔的事务所的项目中还是在整个法国建筑界,它是从新秩序以来第一个公开展现的较大项目。所以卢塞恩项目从多重的意义上来理解,既是经典努韦尔的代表也是新努韦尔的代表。”

接着,又指出设计的整个过程的民主程序(曾被市民否决),以及它与环境和自然的关系等等,让努韦尔也一再提到这一点。但是建筑与城市和自然环境的关照是当代建筑设计的基本套路,幸亏我到过卢塞恩,并且体验过这个建筑怎样与环境达成了一种新的和谐,否则这几页介绍和图片也就随手翻过了。

卢塞恩位于多山的瑞士的中心,卢塞恩(琉森)湖的北端,距苏黎世仅一个小时的车程,对游客们来讲,它不过是游览近在咫尺的皮拉图斯山的中转站。皮拉图斯山的陡峻山岭、茂密的原始森林、高空缆车与带齿轮的爬山火车,才是让人们兴奋的,至于卢塞恩,虽然满城古旧建筑并被过于清澈的湖水拥围,但是一下子很难把它与苏黎世分开。

瑞士的许多城市都仿佛在历史中突然定格,像首都伯尔尼就好像停留在了中世纪的城市空间状态,整个城市里几乎看不到现代建筑的搅扰。但是漫游在瑞士的一个个古城里,却并没有逛巴黎或丽江古城时的兴奋,瑞士的古城都自然而然地保持了向当代的延续,在那些古意盎然的街区和建筑中可以轻易读出现代设计与观念的影响,令人羡慕与钦佩的是,两种观念的融合都是那么自然,与之相比,就是巴黎也显得做作了。

卢塞恩与苏黎世确实很像,甚至连地图都相近,所以当我从火车站出来猛然看到体量巨大而现代的文化会议中心,简直是惊愕了——一眼就可以看出是让努韦尔的作品,与多年前在法国图尔议会中心的设计是一个套路,简洁、刚劲、利落,是与卢塞恩的城市文脉完全相异的设计语言,尤其是巨大的铜质坡屋顶,向湖面方向挑出20米!巨大的挑檐就像一把利刃划向琉森湖。

挑檐巨大而平展的暗影,框围出湖对面的卢塞恩为山峦所烘托的丰富的天际线,也框围出了市民广场,也许正是由于这个怪异的挑檐的遮挡,在晴空丽日下,文化会议中心首层通透的玻璃墙面上才会清晰地倒映出湖对面市区的景色,使冰冷的、具有金属质感的建筑具有了海市蜃楼般的魔力。

“这是一个遵循配合周边景观设计原则的实例。它是一座处在特殊地段的建筑——在湖边面对城市。在大厅内可以看到整个城市。”1995年,让努韦尔在米兰做讲座时这么解释他的得意之作,书中也是这么渲染的,“从顶层的酒吧和餐厅,可以看到一幅被挑出的屋顶界定和润色的城市和湖面的全景画,屋顶背面的蓝灰色嵌板融进天空”。也就是都强调了从建筑向外看,而我却更分明地体验到了风景与幻影交融的奇观。

当然,书还是有书的用处,《让努韦尔:建筑的元素》中有多幅剖面、平面图,以及室内全景和细布图片,这是一般的旅游者难以涉足和亲睹的。把这些与在卢塞恩现场的山光水色相呼应,让努韦尔设计的奇妙特异才会突显和被体味出来。

卢塞恩的城市格局和建筑虽保留着几百年前的老样子,却整洁、充满着生机,也正是在那么古旧的氛围中,文化会议中心的插入才会显得突兀、值得玩味。其实这曾经是巴黎惯用的套路,从蓬皮杜文化与艺术中心到卢浮宫扩建工程,都是建筑与城市环境“对抗”的策略,但是卢塞恩文化会议中心在同样生硬的表情下,却尝试着与城市和自然的深层融合,刻意营造了建筑的体验氛围。中心是让努韦尔的杰作,也是卢塞恩开放、民主的城市文化性格的印证,这个建筑设计最终得以实施,前后经过了四次公民投票。

体验建筑,就是体验与环境合一的建筑,与资讯互证的建筑,与内心感应的建筑。

转自:http://www.i-a.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75722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