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洛桑劲吹“中国风” 奥林匹克博物馆游记

[游记]洛桑劲吹“中国风” 奥林匹克博物馆游记

2008-06-25    sina.com.cn

【中国,每天了解一点】

沿路曲折而上。两侧一边是宣传板上的中国历史文化介绍,一边是草坪、树木和花坛,还有好多座雕塑洒落在花丛中,它们的材料和造型各异,创造它们的艺术家也不同,但都为着“奥运使命”聚集到了一起。

和三三两两的人群一起,弯弯曲曲地转到了坡上,延绵而来的宣传板的内容变了,现在是“中国政治篇”。瞧见前面有一老外很认真地看着,一会儿他抬起头来,我才敢去搭讪:“您好!您对中国的政治感兴趣?”

这个戴着墨镜、长着络腮胡子的老外自我介绍名叫“Tim”,他很憨厚的笑着说:“我在看中国现在的领导人是谁。”细谈之下才知,Tim并非远方游客,而是住在附近的洛桑人,喜欢每天来奥林匹克公园散步。恰巧有关中国奥运的宣传就在路旁,很方便阅读,他便花上几分钟看看。这样几乎天天来“好好学习”,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已经读完
“中国历史篇”和“中国艺术篇”了。

“我已经是‘中国奥运专家’了,至少在我家里。”Tim很自豪地表示,若孩子们问他有关中国奥运的问题,他现在基本可以应付自如。

瑞士人对奥林匹克博物馆的喜爱,从Tim身上可见一斑,也许他们没有机会到中国观看比赛,但有了博物馆的介绍,就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况且,博物馆对中国的宣传也是不遗余力的,相信了解中国的西方朋友会越来越多了。

【东南西北中】

博物馆门口引人侧目的是两排白色大理石圆柱,它们来自于奥林匹克的故乡——希腊的Thassos岛,取形雅典神庙的柱头,冠以奥委五环标志,镌刻历次在世界各地举行奥运的城市名称,马上“Beijing”就要被铭刻在上,留下永久的印记了。

左边后面有座西班牙雕塑家Berrocal设计的“更高、更快、更强”:以运动员强壮的胸腹部位造型的巨大雕塑,整体分为6块,可以随着音乐慢慢分裂,合则构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健美强劲;分则化静为动,构化成不可思议的排列。

在大厅的咨询中心,一个工作人员看到我便用生涩的汉语说:“你好!欢迎光临!”,还配合着表示欢迎的手势,让人忍俊不住。可惜他只能说这么几个中文。我们改用法语沟通,我问:“来参观的人多么?”小伙子回答:“现在欧洲杯期间,人少,今天是周末,参观者会多些。不过,中国人明显比往年多了。”
估计他的中文就是跟参观的中国人学的。他还递给我一份介绍博物馆的中文资料。

博物馆大厅往里走,迎面是一个巨型红球顶着由(天花板)天井下泻的太阳光,悬挂的巨型红球上书写着五个中文大字“东西南北中”,向游客指示着不同的展厅和展览内容。

“南”,指朝南面湖的“奥林匹克公园”;

“北”,是主题为“体育与社会”的展厅,介绍了中国的体育发展,以及丰富多采的各项体育运动,如古代的蹴鞠、马球,以及射箭、武术和气功等,中国多位奥运会冠军的巨幅照片在展厅中引人注目。

“西”,则是以“建筑·城市·环境”为主题的展厅,展示了中国的建筑文化和城市环境,还有北京城和部分奥运场馆的模型。

“东”,象征着东方文化,主题是:“书法与设计”,这里除了介绍中国千年的古老书法艺术外,更介绍了中国现代设计的理念和创意,展示了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奖牌、火炬、吉祥物、体育图标和指示图标的系列设计等。

总之,博物馆里的陈列和展示都是围绕着“北京奥运”这个中心主题来设计的,“中国红”的色彩可谓运用到了极至,连博物馆餐厅内的纸盘都染上了“中国红”,当然餐厅更少不了提供中国的美味佳肴了,而且价格不菲。品尝了餐厅的中国菜,说实话真不敢恭维,据说是留学到中国的瑞士名厨做的,但邻桌的老外们却吃得津津有味的,一边还赞不绝口。

走出充溢着中国风格的奥林匹克博物馆,看着大街上满眼的欧洲景象,我从“梦幻中国”回到了“现实瑞士”。再回望那一抹的红色,心里盘算着:该回趟杭州了……

【展品一瞥】

“弓”

展出射箭用具:“弓”。有古代完全实木的、近代加上铁皮的、和现代“高科技”材料制成的。展现了人类的重要狩猎工具——“弓”的“进化史”。

最醒目的是1998年杰伊·巴赫参加汉城奥运会的弓。嫩黄色的弓身,上面配备有目测仪器,用特殊材料制造,很轻很牢固。

新材料的发现和运用,对于运动器材的设计至关重要,它可以改进器材的性能和质量,提高运动水平的发挥。博物馆展示了自开展奥林匹克运动会以来,性能变化和改进明显的一些体育器材,其中射箭项目的“弓”便是其中之一。

19世纪末和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所使用的“弓”并没有明显的区别,但1988汉城奥运会上亮相的用“高科技”所制的“弓”,却使名不见经传的美国射箭运动员杰伊·巴赫戏剧性地获得了世界冠军。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d98a5201009tbj.html42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