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尔马特:小木屋 2004年中国农历除夕夜,十几个中国人在阿尔卑斯山脚下一间有着200多岁的小木屋里,围着滚烫滚烫窜着浓烈乳香酒气的“奶酪火锅”,就着一颗颗鹌鹑蛋大小新鲜的就如同刚从土里刨出来的小土豆,举着一杯杯地道的“瓦莱”白葡萄酒,一边大嚼一边高喊“Cheers Happy New Year”。
这就是一群北京人,猴年猴急地一个跟头一万八千里地从北京落在了世界上最风光的马特宏峰眼皮底下的瑞士小镇——采尔马特,在外墙上浮雕着100多年前第一位登上4478米、像锥子尖一样的马特宏峰的英国人爱德华?温巴头像的Hotel Monte Rosa里“过大年”。
雪后小木屋
一个眼神、一个手势,让你就像在自己的家里一样那么顺心如意……
Hotel Julen(猎人小屋)是间坐落在采尔马特小镇马特菲斯普河东岸山坡上,有着四层木结构的三星级家庭旅馆,它已经有着100多年的历史了。古罗马王冠型全铜的钥匙牌,沉甸甸的透着古朴。双人间里一张大床,开始很不习惯,但把身体埋入松软、温馨的床上,几分钟,会忘了一切进入梦乡。小书桌、沙发、洗澡如厕、挂衣间一应俱全,没有拖鞋、自备洗漱用品。这样的小旅馆,采尔马特有近150间。
21日清晨8时,拉开厚重的窗帘,闻名世界的马特宏峰就在你的眼前了,就像一幅画挂在窗上。太阳的红光深透了马特宏峰山顶的那一抹旗云,粉红的,十分妩媚。山峰下浮起一层又一层青色的青云,缕缕丛丛地簇拥着巨大的马特宏峰……近处是顶着足有半米厚积雪的木楼群,一栋栋,一间间,错落有致、起伏跌荡。还有那在重雪中挺拔直上数十几米的塔松、毛榉……
碧空如洗,薄云袅袅,大雪初晴,阳光普照。采尔马特是童话的世界。
从Hotel Julen 出来进到小巷左拐便到了马特菲斯普河边。采尔马特小镇不足4000人,海拔1640米,是闻名世界的高山疗养地。特别是冬季的滑雪季,潺潺水流的马特菲斯普河将马特宏峰山谷一分为二,左边为白峰,右边为红峰。采尔马特本地居民都住在白峰这边,生活区和行政区也在白峰。小镇全长1500米,宽400米,如果要慢跑20分钟便打个来回。但如果真要是仔细地品味小镇每一栋绝不相同的小木屋,恐怕就不是件短时间就看懂读透的事了。采尔马特不仅拥有马特宏峰,还有横亘瑞士阿尔卑斯山4000米以上的38座山峰中的29座!为此,她成为全世界登山滑雪和徒步旅行的“圣地”。
由此,不足4000人的采尔马特却有了近8000间“客房”,而这8000间客房几乎全部是家庭祖传百年的木屋老店,每一个房椽之下都会有一段听了让人唏嘘不已的古老传奇。采尔马特在容纳了世界之时,也将自己厚重、自然、倔强、坦诚的性格磨练得愈发醇美,甚至不再需要语言的繁琐。一个眼神、一个手势,让你就像在自己的家里一样那么顺心如意,就如同在Hotel Julen的第一个早上,刚刚入座,就有中国茶在你的手边一样温暖。
过桥便到了小镇教堂,歌特式的,很小。但钟声却格外响亮,每一下都响彻并回荡在马特宏峰山谷。教堂前,有40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在冲击马特宏峰山顶中失败的落难者,他们不愿走,并将自己的灵魂留给了马特宏峰。近150多年,每年都会有新的伙伴来这里与他们交流——活着的人为他们而自豪和祈祷。
过教堂之前的桥上是拍摄马特宏峰的最佳地点:小河流水、两岸木屋小楼、马特宏峰雄伟入画!
小木屋的“年夜饭”
那些原生的美味在嘴里一同升华,直感到暖流一下子漏到了胃底……
转过教堂是市政府大楼,楼前是多夫广场(Dupond),向北走便是Monte Rosa,采尔马特第一家木楼宾馆,有近200年的历史。宾馆一楼是餐厅,2、3、4层是客房,每年雪季和夏季,这里订房是要排队的。而且房价自然地比其它小木屋宾馆要贵上2-3成。
这是一家“神气”的宾馆,一楼餐厅经营着采尔马特菲声四海的“奶酪火锅”“涮牛肉”,我们在除夕夜里享用的就是这道世界级的名菜!那是一个直径有50cm左右的全瓷锅,架在装有固体酒精的托架上,锅内至少有两种优质的奶酪+三年以上瓦莱白葡萄酒+大蒜熬炼。酒精的热力十分强盛,不足十分钟便开锅了,用8英寸长前端有小叉的铁钎子扎上大盘子里的面包方块(烤酥的)放在奶酪锅内以顺时针(旁边一位来自英国的绅士教我们却在锅内划8字)搅动,然后出锅在空中迅速地将奶酪绕在面包上,放在嘴里嚼之,再佐以鹌鹑蛋大小绝对新鲜涩舌尖的土豆;最后小啜一口纯正的3年以上瓦莱白葡萄酒。
嘴里先是奶酪的乳香、白葡萄酒的清醇,而后又品出大蒜的微辣、小土豆的甜涩,最后是葡萄酒的甘且酸,这些原生的美味在嘴里一同升华,直感到暖流一下子漏到了胃底……吃这火锅绝不可以喝可乐和茶,因为可乐和茶都是有可能与奶酪、酒、土豆相克,会弄伤你的胃。而且,中国人的胃可能还真受不了这个!
这一餐要50瑞士法朗/人,合人民币近400块,比北京的涮羊肉贵了许多,但这“奶酪火锅”决非涮羊肉,全世界只有在采尔马特的小木屋才可以品出真正的瑞士文化。这道名菜据说是从中国的涮羊肉改良而来的,仅有8片牛脊肉,很厚实,佐料是花生酱及各种沙拉调料,用铁插串上2片肉,放在同样是酒精托架的铁锅中去“煮”(锅中的水据说是有油的),几分钟后,那两片厚牛脊便可以出锅,就着那些不是甜就是咸反正绝不是北京涮羊肉小料那么香的“料”送进嘴里,全是牛肉味,整个一个“水煮牛肉”……但是,就这厨艺,美的所有到采尔马特小木屋的世界人士合不拢嘴,放不下手。小木屋的生意好的是夜夜通明,晚晚爆场,要排队的。顺便说一句“涮肉”每人要30瑞士法朗,酒水另算。“涮肉”佐酒最好是瓦莱闻名世界的白葡萄酒(Dangfu),不好听但受用!一瓶近40瑞士法朗以上,年份越久越贵越醇美。
1000年的木屋粮仓
一间间的小木屋紧紧地绑在一块,一千年不散不离分……
沿巴耶尔体育用品店(滑雪器具租、买均可)向东便到了有1000年历史的采尔马特粮仓巷。巷两边都是一幢幢紧紧相连的小木屋, 4米高,3米见方,盛粮食2吨左右。其中有1.5米是悬空的,地基全是当地的石头,基上由6—8个木桩支撑,上架托着直径1米左右的石板,圆圆的和中国的小磨盘一样。石板厚度为10 厘米,石板上边便是由原木一劈两半,层层垒合,全部都用榫眼、榫头卯在一起,房顶是一片片1厘米厚的马特宏峰山谷开采的石片,片片相叠。悬空的目的是防潮,且下边还可以饲养牛羊,中间石板是防老鼠,榫头结装是为坚固。这样一间间的小木屋紧紧地绑在一块,一千年不散不离分,直到今天,那已然成为油黑色的它们依然是那么结实耐看。
“世人都赞叹采尔马特先人的智慧和勤劳”,当地缆车公司的副总裁Bigr自豪地说,“我的爷爷奶奶就是在这小木屋里生下了我父亲和他的19个兄弟姐妹,现在老人们90多岁了,还经常来这小木屋看看。”这就是采尔马特,世界上最干净醇厚的山水使之成为闻名于世的高寿福祉。
木屋粮仓巷东入口处不远的地方住着以90岁高龄而登顶4478米马特宏峰而著名的ULRICH INDERBI MEM,他生于1900年。在1990年,他与儿子共同登顶马特宏峰,成为世上佳话,并且创造了无氧登顶的奇迹。为此,采尔马特人为他在祖宗的发祥地小木屋粮仓巷矗立了有他浮雕头像的石碑,并引来了泉水,以供世人不忘。至今老人以百岁之龄依然快乐地在采尔马特的小木屋里安享着幸福的金色夕阳。
纵横采尔马特1500米*400米方圆的街巷,流恋在鳞次栉比、错落相依的各种木屋旅馆之间,那一扇扇绿色的、红色的、褚色的、本色的小窗口,都被采尔马特人用极精致的丝线网织出了梅花、小鹿、小熊、小狗图案的窗帘,逢窗必有,家家户户不相同。更有红底白字以及瓦莱洲白底红星的旗子,在雪后晴朗的碧空中,于街巷的远近深浅处,在小木屋的屋檐下尽情地报展着……
温馨小木屋
特菲斯普河两岸的雪道上,雪杖飞舞与马车并架而驱,电瓶车闪展腾挪……
在班霍夫大街(Bahnhogster)看到了中国餐厅的招牌,一打听,居然是北京人开的,不巧,这位老乡不在家,去法国了……
采尔马特只有警车、清洁车、救护车、救火车各一辆,其它全部是电力车,无论大小。而更有趣的是马车和电瓶车。在火车站,高头大马拉着旅客走街串巷可以直达滑雪场的索道站;电瓶车则形同北京过去的面的,其实就是中国一些大工厂里送货的内部电瓶车,只不过是在颜色包装上让采尔马特人弄出“花”来了。这样一来,采尔马特便有了罐装空气的美誉,更有了在特菲斯普河两岸的雪道上,雪杖飞舞与马车并架而驱,电瓶车闪展腾挪的热闹非凡与独特景致。
傍晚时分,采尔马特小城浸泡在了温馨的情绪中,酒吧火爆爆,各种风味的餐馆满满的,街头巷尾一栋栋小木屋、小木楼的窗户洒泄着橘色的灯光和欢声笑语。从小马特宏峰3800米的高级滑雪道上飞下来的滑雪者挤在各个街头巷口酒吧的小木屋阳台上,互相切磋着滑雪的功夫;各色的旅游者纷纷走进小木屋去享受采尔马特的热火澡,奶酪、风干牛肉、葡萄酒,筹划着明天的出游计划;小小的电瓶车开始如梭般飞驰在马特菲斯河两岸及红峰、白峰山坡上的各个小木屋旅馆之间……直到夜深人静,小木屋的灯光一盏一盏的熄灭……
攻略
采尔马特交通及生活指南
气候
1月份白天0℃-5℃,夜里-5℃到-10℃。需穿毛衣、绒衣,外出必须穿羽绒服、手套。
电话
用139、138、137、136、135的全球通手机电话均可以在采尔马特正常通话,而且质量就如同在国内,甚至比国内某些地方还要清楚,但费用高昂,每分钟20元人民币以上,固定电话每分钟3元—7元(深夜打更便宜点)。
采尔马特区号:027。
语言
瓦莱洲为德语区,也有少量法语。
交通
国际交通
出发前,找来航班时刻表,把全欧洲的与中国通航的反复比较,最后选定2004年1月20日(大年廿九)中午11:25荷兰皇家航空公司KL898航班,机型是波音747—400,减去时差7个小时,瑞士日内瓦时间20日下午2:10到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机场转机,接上16点40分的KL1933航班从阿姆斯特丹飞瑞士日内瓦,20日晚6:15入境瑞士日内瓦国际机场。乘汽车沿日内瓦互和莱蒙湖环湖公路过洛桑,经蒙特勒进入Martigny阿尔卑斯山盘山公路,过瓦莱地区经首府Sion到montana抵Bing山口直抵马特宏峰大山谷。在Bing,看到会爬山的红色底镶白条的火车,在那里一切有动力燃料汽车全部禁行,如没有特殊许可,只能乘爬山火车(电力),进入峡谷到采尔马特,全长44公里,1小时。这时海拔差为1000米。车票为:1等车厢往返价格:106瑞士法朗,2等车厢往返价格为:63瑞士法朗;瑞士火车优惠券有效,欧洲火车优惠券无效。
博客建议:在北京就打好瑞士火车优惠券,即SWITZERLAND PSS,全国铁路、观光(除特殊的上山,缆车外)公路、城市巴士一律通用,方便有效。费用120瑞士法朗。如果是旅游者,这绝对合算。总计时:飞行11小时30分;汽车2小时;火车1小时20分;转机转车时间3小时,共18小时20分。也就是,从北京中午出发当天深夜就到了瑞士小镇采尔马特。除去时差7小时,正好是11个小时。这条路线是比较省时省力。如果从德国法兰克富或奥地利、意大利转机不是没有航班,就是转机时间都在4个小时以上。
区内交通
采尔马特小电车(面的)价格:上车就是10瑞朗,全城一圈20瑞朗,随叫随到,有的小木屋旅馆还自备,消费必给为全车价的5\-10\。电动公共汽车,每天早上7:15—晚上6:10,每30—40分钟一班。滑雪季为下午4:55,每十分钟一班,价格淡季为2.5-3.2瑞朗,儿童为1.2-2.1瑞朗,冬天免费乘座滑雪专用电车。
采尔马特马车价格:15分钟25瑞朗,25分钟40瑞士郎,60分钟75瑞朗,夜间上浮15\-20\,一件行李加5\,小费为总价的5\-10\。
住宿
三星级酒店共150家(见本书瑞士之攻略部分)。
标准间价格(含早餐):滑雪季:120—210瑞朗
平季:80—120瑞朗
餐饮
住宿宾馆均有早餐、中餐、晚餐(晚餐要预定),特色餐有奶酪火锅、涮牛肉等。
地址:火车站大街比比皆是,最有名的是Hoter Monte。
旅游机构
警察局:马特菲斯河边的市政府内,采尔马特夜不拾遗路不闭户已经100多年,没有发生过刑事案件。
旅游咨询处:地址:Bahnhofplatz
电话:9670181
传真:9670185
电子邮件:zermatt@walis.ch 网址:www.zermatt.ch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2:00
13:30—18:30
周六:8:30—19:00
周日至节假日:9:30—12:00 16:00—19:00
不提供宾馆预定服务,提供宾馆清单。
采尔马特购物及娱乐指南
酒吧
咖啡馆临街的深巷都可以放心地进出。状况上佳消费毕,千万别忘了给全价的5\-10\的小费。
购物场所
采尔马特主要购物区域就在Bzhnhofstr大街,以火车站为起点向南,左右侧全部是礼品店、滑雪用品店、珠宝商店、宝嘉尔连锁表店、餐厅、Hotel、超市、欧米茄表店、雷达表店、大象酒吧、邮局、麦当劳、中国餐厅、教堂、溜冰场、网球场、体育用品店、古代粮仓巷、土拔鼠喷泉。可以选择的商品包括:
礼品:圣伯纳玩具狗:5-18-25瑞朗
小木屋的自鸣钟:20-40-60-80瑞朗
牛铃:5-10-20-40瑞朗
各种装饰(动物)的小包、钱夹:2-5-10瑞朗
瑞士军刀:5-10-40-80-125瑞朗
巧克力:5-10-20-30瑞朗
各类绣品:10-20-50瑞朗
手表:宝嘉尔专卖店上百款名表
价格:300-50000瑞朗
货币
最好用瑞士法朗,由于瑞士没有加入欧盟,故此,欧元和美元在瑞士很吃亏,购物必须看清价码,购买200瑞朗以上的物品必须要问清是否有优惠,砍价在瑞士几乎行不通,但是如果在一个店消费400瑞朗以上,就尽量找有直接可以退7.6\税的大店去消费,避免了机场再退税的麻烦。必须切记店家给您退税单,您必须在机场海关处给海关,否则,店家将损失7.6\的金额税款,同时,也会影响您自身的声誉。
付款方式
购物最好用美国万事达国际卡,这样可以国外消费瑞朗,国内还款人民币,这也是目前最安全的货币支付手段,只要不提取现金,刷卡是最佳的选择。因为提现金是有限定的,而且还要交付3\的手续费,很不划算。在采尔马特100\的餐厅、表店、旅馆及一切消费都接受美国万事达国际卡。
博客重点推荐:采尔马特山岳博物馆
如果时间充裕或马特宏峰看不见的情况下,位于Bahnhofstr(班霍夫大街)最北边的一处胡同口就有采尔马特,马特宏峰山岳博物馆的中文提示。往胡同里走不到50米就是一处三层小木楼。外边是正在筹款的马特宏峰山岳博物馆的“憧憬设计模型”,这里把几百年的采尔马特浓缩成了几个经典的段子:一楼进屋便是摆在眼前挺挤地三只采尔马特岩羊的标本。皮毛还在,只是没有了光泽,少了些保养,其它便是马特宏峰山谷的各种植被,甚至蝴蝶的标本都很全,保存的很好。其中一室就是英国人温巴于1856年登上4478米的马特宏峰时的肖像照片,以及已经成为历史悬案的有关这次冲顶过程中,有四个人是自然坠落的还是有人把保护绳弄断……?知道就行了,这不是咱们关心的,但一件事挺有趣。英国人温巴登顶成名后,赢得了一个20岁大姑娘的芳心,60多岁的温巴便娶她,还有了儿子。此外,英国著名的首相丘吉尔也来到马特宏峰,但没有爬山,是来散心的,但他抽雪茄的照片决非是在马特宏峰脚下拍摄的。博物馆二楼是古代采尔马特人作奶酪和生活的小木屋里的复原实物,除电灯以外,几乎全是古董。还值得一看的是专供妇女登山用的马鞍子是侧面的,很别致。老馆长十分认真,他讲时,请听懂没听懂的一定作崇敬状。这是几百年的故事,凭这一点,就必须尊重他。也就是尊敬了采尔马特及马特宏峰山岳博物馆。
开放:12月16日—5月31日 周日至周五:16:30—18:30
6月—10月 每天:10:00—12:00
休息: 周六:11月1日—12月15日
门票:4瑞士法朗
博客提醒
博物馆所有物品均为实物,包括登山者的水壶、鞋、帽、冰镐等等,请自重,切勿手摸。
进博物馆可以照相,但必须向馆长报告。
有德文的底子,必须去博物馆的小图书馆看看有关采尔马特、马特宏峰的原版书,以防以讹传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