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寒冬北极游记第6天:行戴博斯特公路穿越北极圈

[游记]寒冬北极游记第6天:行戴博斯特公路穿越北极圈

2008-06-27    sina.com.cn

上图:北纬66度33分北极圈标志跨过此标志意味着你进入北极地区

3月10日星期六晴间多云全天行程750公里(更多图片请看我的相册北极游记)

昨天晚上我们已经商定,尽管老鹰平原到伊努维克的道路关闭,既然来了,我们就要能走多远走多远,大家一致同意到老鹰平原等待,一直等到给预定返程留下5天的时间就好。更有人提出,一直等下去。所以,我们一大早就出发了,目的地,老鹰平原。

从道森出来,返回三岔口,转向著名的戴珀斯特公路(Dempster
Highway)。

该条路于1958年开始修建,加拿大政府当时作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决定:跨过北极圈的荒野,修建一条自育空道森市到西北地区伊努维克的道路,与加拿大南部公路相连。民主社会有时候作出一个决议所需要的路程是漫长的,但是,当初在修这条道路的问题上,用加拿大人的话说,几乎是在仅仅喘口气的时间内作出的。这是因为在老鹰平原,勘探发现了储量丰富石油天然气。瞬间,老鹰平原机器轰鸣,爆破声不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冻土地带修建公路昂贵的成本,石油天然气在没有大规模开采时,潜在的税收也是远水不解近渴,育空政府和联邦政府的争执不断,不得不在1961年停建,当时公路仅修了115公里。直到1968年,美国人在阿拉拉斯加的PLADHOE
BAY(普拉德霍湾)发现了大量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加国担忧美国不顾忌兄弟邻居的利益而大规模的开采,挖走育空北部北冰洋区域BEAUFORT
SEA(波弗特海)海底隶属于本国的资源,所以这条公路又快马加鞭的开始建设。1979年8月18日,这条跨越北极圈的全天候公路,在FLAT
CREEK(平坦溪)举行了隆重的开通典礼。这条671公里的双线公路全部用砂砾(碎石)铺就,有的路段,为了防止冻土的沉陷和裂缝,砂砾的厚度高大1米2到2米4,可见工程之浩大,成本之昂贵。我查了相关资料,以前有人说沙石路,就我的理解沙石和砂砾是不能混为一谈的,说碎石路或者砂石路比较一致。早听说夏季穿越,爆胎和击碎车窗玻璃是常有的事。不过冬季冰雪覆盖后,犹如柏油马路,反而更好开。

之所以称之为DEMPETER(戴博斯特)高速路,是为了纪念当年淘金潮时,一位年轻的下士皇家警察,他的名字就叫戴伯斯特。这位传奇式的铁人英雄人物,在这条路的前身,狗拉雪橇的小道(当时唯一的交通要道),冒着零下40多度低温常年在道森与麦肯锡之间巡视,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其中的一个四年里,他10次穿越了全程。当他1937年在温哥华退休时,他为育空皇家警察服务了37年。

进入戴伯斯特路,同样是让人窒息的美景,尤其是当了解了历史,颇有一股悲壮的壮丽感。驾车爬过茫茫群山,通过大陆盘块的交界地带,经过一大片寸草不生平原,我们经常会停车,尽情欣赏和用相机记录那让人窒息的美景,尽管低温和寒风,但沿途壮丽的景色给每个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在翻越OGILVIE
MOUNTAINS时,虽然阳光灿烂,但我们感受到了气温的骤降,在翻越山坡的一段时间内,我们的照相机和录像机都在车内记录下了,那几乎是一分钟下降一度的速度,尤其是从-32度降到-36度,只用了短短的3分钟,很快就到了零下39度,这是我们此行第一次看到这个数字。

大约开出370公里,我们到达了看似无尽的EAGLE
PLAIN(老鹰平原),这是戴珀斯特高速公路上唯一的休息站,凡进入北极圈的人都要在此休息,进餐,加油。

非常的幸运,其实我们是准备在老鹰平原安营扎寨的,但是当我们到达老鹰平原,得到了大快人心的好消息,半个小时前,道路解除封闭,许多已经等待一个多星期的卡车,大批的刚刚离开,早知道,我们提前半个小时出发,也好记录那壮观的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原来以为是大雪封山,其实施因为前些天风太大,后面我们也算领教了已经不具危险但是仍然肆虐的山口的狂风。于是乎,我们赶紧加油,加餐,手持刚刚颁发的空白跨越北极圈证书(因为时间还不能确定),启程。兴奋之中,倒车时没有注意,车尾和坚固的钢铁垃圾桶相撞,好在只是轻微磕碰,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在大好消息的鼓舞下,继续前进。

(上图:我们的汽车,也和我们一起的见证了这难忘的时刻,它跨越了北极圈)

离开老鹰山平原后,我们继续向北进发,大约开出37公里,我们到达向往已久的北极圈,北纬66度33分,经度是西经136度11分,海拔为651米。我们纪录了这一刻的时间,2007年3月10日下午3点55分。这里只有一个木牌作为标志,上面写着“北极圈,北纬66度33分”。四周都是白茫茫的荒原,风非常大。北极,我们来了。我们从遥远的中国,从遥远的洛杉矶,从遥远的多伦多,从遥远的温哥华,我们来看望您老人家来了。大家怀着一股兴奋得激情,下车,在狂风中欣赏理查德山脉(Richardson
Mountains)的壮观景象,体验跨入北极圈时激动地心情,彼此拍照留念。尽管寒冷,当时还是感到浑身发热,虽然我不止一次跨越过北极圈,但是自驾车,在寒冷的冬季,跨越北极圈,感受真的是不一样的。

进入北极圈后,在RICHARDSON
MTN群山山脉,我们继续在群山中行驶。经过这条路上著名的黑风口(上图),据说在风大的时候可以把几十吨重的卡车吹走。车窗外面狂风呼啸,公路上其实看不到积雪,道路两旁的积雪都被狂风卷起横扫公路,能见度仅有十几米,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没有下雪的暴风雪,温度的下降和风雪的怒吼,前后不见车影人影,真的感到了一点点恐怖。

继续一路北上我们到达西北地区(Northwest
Territories)和育空地区的边界,同样是下车,拍照,留影,合影,尽管寒气袭人,但是此时此刻,每个人都还是感到内心热乎乎的。穿过边界,进入广阔的麦肯希河(Mackenzie
Rivers)流域。穿越冰河小镇麦克福森堡(Fort
McPherson)和Tsiigehtchic,这两个小镇毗邻的河流PEEL RIVER和ARTIC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4b5b51010008tv.html37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