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欧洲攻略之芬兰

[游记]欧洲攻略之芬兰

2007-11-13    250.18

芬兰“千湖之国”极地之约

■地理概况:

位于波罗的海北岸的芬兰,东与俄罗斯接壤,西边为瑞典,北边为挪威。面积33.8万平方公里,69%为森林,10%为湖泊河流,8%为耕地。根据官方统计有大小18.7万多个湖泊,其中9850个岛屿,故有“千岛”、“千湖”之国称誉。拥有三分之一国土的圣诞老人故乡拉普兰地区就位于北极圈内。总人口520万,首都赫尔辛基人口80多万。

■点击理由:

因圣诞老人的故乡而闻名于世的芬兰在历史上处于比较微妙的位置,是12世纪到18世纪600多年为瑞典统治,1807年被瑞典割让给俄国,成沙皇大公国的一部分。1917年宣布独立至今,芬兰的历史成为北欧历史变迁的一面镜子。芬兰的地理特征在欧洲也具有独特性,三分之一国土位于北极圈内,吸引世界游人的拉普兰圣诞老人村以及长达六个月的冬季旅游活动项目;18万个湖泊和幽密的森林使其诸多湖泊观光旅游资源享誉世界。

自然景观★★★★★

芬兰北倚北极圈,南面波罗的海,内陆分布18万个大小湖泊,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北极风光、海湾、湖泊资源是其自然景观的构成基础。位于北极圈内的拉普兰省除了圣诞老人村,长达6个月的冬季是人们进行冬季活动的场所,最诱人的是神秘的北极光和广袤的雪原。每年9月到3月,北极光出现的概率最高,在拉普兰最北部见到北极光的机会可达75%。其次,在凯米的破冰船之旅是芬兰独有旅游项目,该地拥有全球唯一的观光破冰船,每年12月到第二年4月,巨轮会运载游客北部冰封水域,乘客可以目睹船舶破冰过程,还可尝试冰海沉浮的滋味。

湖泊资源是芬兰引以为傲的旅游资源之一,到了夏天,芬兰人大部分时间伴着湖水度过。该国大部分湖区分布在东部,其中辽阔的塞马湖最为人熟悉,素有“湖泊迷宫”美誉的塞马湖和皮利敏湖也是著名休闲度假胜地,萨翁林纳湖泊风光,该地的洛士图森林博物馆和罗哈林纳庄园以湖泊森林为背景的建筑和展示十分出色,夏季芬兰的湖泊度假旅游已成闻名于世的好选择。

人文景观★★★★

历史上,芬兰南部曾一度为北欧国家前往圣彼得堡通道,沿海平原建造有诸多城堡宫殿和花园大宅,至今保持完好,以赫尔辛基为中心的芬兰湾畔依然璀璨繁华,为北欧最美丽的城市之一。南部以赫尔辛基为代表,拥有较丰富的人文景观,为该国面向世界的橱窗,因其具有北欧式优雅魅力使其获得“波罗的海女儿”美誉。该市著名景点有城市标志建筑大教堂、芬兰城堡、岩石教堂、西贝流士公园等。南部城市还有鲍渥、艾斯博、哈米林纳、拉合迪等,其中鲍渥依然保持中世纪面貌,有矮小木屋、别致庭院和古老的狭窄街道。东部城市萨翁林纳位于全欧洲最大湖心位置,500多年前瑞典皇朝于此建立城堡,古城与湖泊构成如诗画面,著名的萨翁林纳古堡为一年一度世界级歌剧节所在地。西部的土库为芬兰最古老城市,曾为芬兰首都,著名景点有土库城堡、大教堂等。北部罗凡尼米最著名的圣诞老人村和极地博物馆,每年吸引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当然,去芬兰的人最熟悉的莫过于桑拿,因为现今世界上的桑拿就是起源于芬兰,七千年前芬兰人的祖先就发明桑拿浴并享受之,目前桑拿在芬兰的密度居全球之冠,去芬兰体验正宗桑拿已成十分受欢迎的旅游项目。

■友情提醒

1、办理芬兰签证比较方便,广东居民可以在广州的芬兰领事馆申请签证,也可以参加旅行社的北欧旅游团。获得其他国家的申根签证也可以进入芬兰。

2、芬兰使用欧元,获得签证后可到银行用人民币兑换欧元。

3、不同的季节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致,如果倾向湖泊风光就要夏天前往,要看北极光得在冬天,要欣赏典雅的北欧秋色,就要在9月前往了。

4、芬兰与中国时差5小时,广州现已有直飞赫尔辛基航班,约8个多小时航行时间。

5、前往芬兰可以顺带游览瑞典、挪威等国,目前线路组合较多的是北欧四国游,安排时间适当宽松一些,芬兰一国至少要5天,南部、北部和东部均不要错过。

闻名欧洲的岩石教堂

岩石教堂

有人说,欧洲城市建筑中最漂亮的是教堂。这话一点不假。当游客乘船从海上来到赫尔辛基,远远眺望这座美丽的港口城市,十几座高耸的尖顶和带钟塔的建筑点缀在绿荫掩映的城市建筑之中,这些就是建于12世纪到19世纪的风格不同的教堂。然而,赫尔辛基最负盛名的建筑却是一座近代修建在岩石中的地下教堂。凡到赫尔辛基观光的外国游客,都不能不到这座将整块岩石炸穴而成的教堂中感受一下其特有的风韵。

这座闻名欧洲的“岩石教堂”叫坦佩利奥基奥教堂,位于市中心的坦佩利岩石广场。整个广场被一块起伏不平的巨大岩石覆盖,岩石比旁边的街道高出8至13米,顺其自然地保留下来,环绕四周的建筑是不同年代修建起的住宅楼。当游客乘车来到岩石广场时,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岩石,看不到一般教堂所具有的尖顶和钟楼,只有一个直径20多米的淡蓝色铜制圆形拱顶暴露在岩石最上面。在岩石的一侧,有一个地堡一样的用钢筋水泥砌成的大门,没有任何装饰。走进双层大门,便是教堂的正厅。这里的景观依然同外表一样保持着自然质朴的风格。正厅的内壁是未经任何修饰的岩石的本来面貌,凹凸不平,此起彼伏,此起彼伏,高处离地面约9米,最低处也有5米。仔细观看,岩壁上每隔半米就有一条垂直于地面的钢钎凿过的痕迹,这是开凿时的原始状态。接受顶部的墙体是用炸碎的岩石堆砌而成,这些看似松公散散、杂乱无章的石块相互间有很大的缝隙,好像随时都有可能掉下来。但实际上,每一块石头都是经过精心选料砌上去的,绝对不会脱落。岩壁和这些碎石块浑然一体构成教堂的内壁,其颜色深浅不一,左侧是褐红色,中间为赭石色,右侧是灰黑色,各种不同的原始色调给教堂增添了回归自然的感觉。水滴从岩缝中渗出,顺着岩壁流入地下排水槽。这种顺其自然的设计,增强了教堂内的音响效果。

抬头仰望穹隆,在离地面貌一新3米高处,是一个直径24米的紫铜拱顶,由2公分宽、22公里长的铜箍缠绕而成。180根呈放射状的钢筋混混土斜梁与岩壁相连,支撑着拱顶。斜梁之间是不对称的玻璃天窗,透过天窗可看到蔚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彩,阳不从这里洒进教堂。金碧辉煌的拱顶隐隐约约反射着下面的烛光,这是整个教堂最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地方。一架醒目的巨型管风琴安装在正厅左侧的岩壁上。它有4个健盘、43个音域和大大小小3001只音管。风度翩翩的管风琴师手脚并用,为游客演奏着教堂音乐。沉稳浑厚的低音伴随着明快纯净高音回荡在大厅里,音色丰富而又宏亮,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这座教堂属福音派路德教堂,可实际上却是一座对各种团体开放的社区性教堂。正厅可容纳750人做礼拜。夏季的上午,阳光恰好在人们做弥撒时照射到祭坛上。祭坛的供桌是用一整块花岗岩板制成的,上面长年供奉着耶酥十字架祭坛旁是唱诗班演出台,旁边是一个用三块石头支起的铜盘,里面盛着圣水。岩壁下还有一个烛台,100多盏烛光兴烁着微弱的小火苗,周围的岩壁已被熏成黑色。整个教堂的陈设极为简洁清雅,朴实无华。教堂每周还有英语和瑞典语礼拜,因此被称为“国际教堂”。这里每周还举办包括交响乐在内的各种音乐会,每年从世界各地慕名参观的游客达50万人。在旅游旺季,经常有音乐爱好者在这里表演,或用钢琴弹奏古典乐曲,或拿起吉它边弹边唱,悠扬委婉的乐声回荡在大厅里,把人们带到了仙境般的艺术世界。

萨米人:欧洲最后的土著民族

欧洲最后的土著民族及其土地

萨米(The Sámi)和因纽特一样,是欧洲最后的土著民族,大约有7万5千人生活在挪威、瑞典、芬兰北部以及克拉半岛。挪威有4万多人,瑞典有1万5千到2万5千人,俄罗斯有2千人,芬兰有7千人。从基因和生物学的角度看,学者们认为萨米人是和其他民族同化后的欧洲土著民族,他们的语言从语言学角度讲属Finn-乌戈尔语系。他们是怎样生活在这里的?关于这个问题有各种各样的说法,现在仍然是一个研究的课题。

按远古石头上的刻划图案所显示的考古证据,萨米人约在一万年前的冰河时期完结后就已迁徙到该处居住。早期他们聚集于大西洋、北极洋与波的尼亚湾一带,后来才逐渐移入内陆。本来萨米人占据大部份芬兰土地,后期移居来的芬兰人将他们推回北极圈之内。

萨米人以前为游牧民族,他们狩猎野鹿,在荒原间捕鱼和采集野果,在和暖季节则贩卖肉类、皮衣与自家特制工艺品。但芬兰境内的萨米人愈来愈多地开始农业生活,渐渐地他们比其它北欧国家的萨米人更安定地驻扎下来。萨米人的深蓝捆红彩花边的传统衣饰、精美毛皮制品和小刀、皮鼓等工艺 ,今日已被人们认定为最能代表北方极地的独特色彩。萨米人搭建的锥型蓬帐,饲养驯鹿的优良技术,原始的语言都成为旅行者争相一睹的。

萨米人的语言和聚居地

语言是民族的证明。萨米语和芬兰语同属 Finn-乌戈尔语系,但两种语言却完全不同。现代的萨米语大致可分为3类。主要的语言是北萨米语和山岳萨米语,其比率占他们全人口的70。在芬兰生活的萨米总人口的约三分之一是以萨米语为母语的。现在在芬兰全国,约有600个学生通过萨米语接受教育。初等教育能够接受萨米语授课始于20世纪后半。1992年在公共机关使用萨米语的权利得到认可。萨米议会将萨米人定义为“本人将自己看作萨米人,把萨米语当作母语学习的人”、或者“父母或祖父母中的一方是以萨米语为母语的人”(在瑞典也可是曾祖父母中的一方)。这样,萨米的语言并不只是作为日常交流的一种工具,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民族的证明。

芬兰的萨米人约有 7 千人,他们分散地居住在北极圈内拉普兰地区。集结成较大村落及社区的,主要在东拉普兰的萨利色尔卡 (Saariselka) 一带。萨城北面二十多公里的伊瓦洛(Ivalo)是芬兰其中一个重要社区,那儿的 Skolt 萨米人旧时本住在俄国境内,如今迁入芬兰,却拥有与该地传统迥异的方言以至民间服饰。

游客假若要寻访最精彩的萨米村,一定要经过伊瓦洛,再向西北多走 39 公里 到伊纳里 (Inari) 。这著名的萨米文化“代言人”,建有详尽展示萨米人历史和资料的 Siida 萨米博物馆 (Saamelaismuseo) ,并画满萨米人图画的萨米教堂。虽然该处崇拜萨米人改信的基督教,但礼仪间仍采用地道萨米语。伊纳里西面 14 公里 ,亦有正宗萨米人经营的驯鹿场,每逢夏季的中午,农场都举办公开的游览项目。

萨米的信仰

萨米人既信仰“誓多”,也信仰基督教,现在的萨米人大多属于基督教卢塔派,这是由于16世纪基督教广泛传播的结果。萨米人的巫术(宗教原始形态之一,信仰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有灵魂和精神存在)被认为是邪教而遭到了灭绝。巫术信仰寄宿于被称做“誓多”的神圣的场所(奇石、湖泊、山谷、绝壁等)的精灵的力量,他们向精灵献上供品(驯鹿骨、角、所有的动物、金、银、日用品),祈求维持安稳的生活。

民族服装

民族服装依地区的不同而不同,它标志着出生地和社会地位的不同(例如:男子皮带的扣、帽带的位置、女子靴子的装饰情况等)。现在只在正式的场合才穿民族服装,因此游客可以认为它和日本的“和服”处于同样的位置。

萨米歌曲

萨米的歌曲是在和精灵交流时才唱的。古代宗教的主流巫术(原始宗教之一,信奉祷告师根据神灵附体而做预言和宣告)认为,祷告师为了和神灵交流而处于忘我状态时,要击鼓歌唱。萨米歌曲都是即兴表现自己的心情和目睹的事物,旋律和节奏本身就是表现主题的核心,唱词的作用大多是用几个简单的单词来补充旋律要表达的意思。歌唱对萨米人来说并不是人人都会的,特别是将声音用得象乐器一样,那可以说只是具备那种才能的人的一种特技。现在为了传承已经开始消亡的萨米人的传统文化,一些教育场所在教授萨米歌曲。最近还出现了利用乐器伴奏演唱萨米歌曲,并且出现了世界著名的歌手。

萨米的传统工艺

萨米的传统工艺,都是在自然生活中发展起来的。传统的萨米手工艺品是用木头、骨、角、毛皮、革、真珠、铃、丝绣、花边织物、布制品等制作而成。过去的生活必需品全都要靠自己的手用纯自然的材料制作。(例如为缝制革的线就使用了驯鹿的阿肌里腱。)为了把材料加工成产品,需要很多道工序和很长的时间。熟皮的作业在冬季进行,到了太阳光照亮手的春季才开始缝制,一切按照自然界的安排进行。制作的产品或作日用品使用、或作土特产品卖掉。

萨米的纪念日

2月6日 萨米节

为纪念1917年第一次南北联合的萨米全体会议。

3月下旬 玛利亚节

庆祝萨米传统的春的来临。

6月中旬 仲夏节

8月15日 萨米的旗帜纪念日

1986年举行萨米会议时,确定了萨米的旗帜。

赛鹿节

每年3月,拉普兰人都要在北部最大的湖泊伊纳里湖上举办一年一度传统民间节日——赛鹿节。“驯鹿王之赛”是最精彩的赛事,选手需驾驶未经训练驯鹿行驶 2 公里,只有经验非常丰富的选手才可以跑完全程。驯鹿养殖场大多是由萨米人经营的,在参观驯鹿的同时可以请他的主人讲解一下萨米人的生活和文化。

另外,萨米人还可以为游客举行一场地道的进入北极圈的欢迎仪式——为游客解除烦恼;净化心灵;获得重生。

童话芬兰:一路向北奔赴与极光约会

费用预算:人均18000到20000元左右。

推荐线路:芬兰8天快乐圣诞之旅

记者点评:不用10个小时即可直达芬兰首都赫尔辛基,除了能亲身体验“踏”入北极圈的奇妙之旅,更可获得跨越北极的证书。但需提前跟旅行社约定。

备选方案:北欧四国,一次过畅游芬兰、挪威、瑞典和丹麦,广之旅的四国八天之旅,14500元;此外广之旅的北海道滑雪温泉美食7日游也仅为9980元,任何技术的滑雪者都可以在寿都滑雪场玩个痛快。两套方案各有特色,都是不错的选择。

许我一个前往的理由:北极圈附近,有童话世界般的国家,那便是圣诞老人的故乡———芬兰。它静静地依傍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美丽的芬兰湾优雅地汇入波罗的海,束束上帝所赐的“极光”闪烁着神秘的光芒……圣诞近了,许个小小的愿望:带我去芬兰吧!

卖点:驯鹿雪橇上的冰雪圣诞

拉普兰在芬兰北部,每年10月便进入冬季,一直要到来年的5月才开春。在长达8个月的冬季里,飘飘洒洒的大雪把大地变成一个冰清玉洁童话般的世界,圣诞老人就住在这里。来到这里不妨到圣诞老人家去坐坐,与他交谈或合影,再去北极邮局寄一张敲有极地邮章的明信片,过一个特别的圣诞节。

当然,来到拉普兰不参加雪地运动,那可是最大的损失。这里有世界一流的滑雪场,最适合高手撒欢;技术一般的,不妨坐雪橇让驯鹿拉着一路欢跑,感受新鲜又刺激。如果嫌驯鹿“跑”得太慢,还可以选择猎狗雪橇、雪地电摩托,或者干脆换上雪鞋在雪地暴走;胆子大点的,可以尝试雪地骑马。下午三点多的拉普兰已像沉沉夜晚,马儿带着你穿林而过,飘落的雪花冻在枝头结成绒花,风加上马蹄声及树枝偶尔的抖动声,这就是大自然发出的声音了。

VIP享受:和极光有个约会

在寒冷的极区,举目瞭望夜空,常常见到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极光。世界上找不出两个一模一样的极光形体来,即使你在拉普兰省天天都可以看到极光。在这里,你可以呆在积雪重压下的木屋餐厅烤最新鲜的鹿肉,喝最淳的葡萄酒,然后透过圆形玻璃顶细细观看极光。

在芬兰人眼中,极光是神秘的,如同火狐一般,她的出现与大气、环境及净空条件相吻,缺一不可。据说能够见到变化多端的极光的人,一定是最幸运的人。人们都把去芬兰能够看极光当成了人生的一种祈福,就像与圣诞老人合影一样的幸福。

探索冰雪芬兰:到圣诞老人家乡作客

每年的11月至来年4月是芬兰的冬季。“圣诞老人的故乡”ROVANIEMI就坐落在这个银装素裹的北极圈内。

圣诞老人之所以选择在芬兰定居,是因为那里有无边无尽郁郁葱葱的森林,大大小小清澈纯净的湖水,还有随处可见的青砖碧瓦、红顶白墙的童话房屋……通过高高的牌坊入口,可以见到一条粗黄线赫然横贯空中,连接的木桩上标明“北纬66度33分”。这正是北极圈的分界线,过了线以北的地方便属于北极范围。到这的游人都喜欢在线下跳来跳去———在北极进进出出,十分有趣。

圣诞老人的居所是一组木建筑群,包括正门的光顶主楼、餐厅、花圃、圣诞老人办公室、居所、邮局、购物商场、鹿园等。每逢12月,用白雪砌成的圣诞老人小屋———那圆圆的小城堡里便堆满各式各样的礼物,雪墙上挖出的小窗台上点着红红的蜡烛。每年都有世界各地的游人前来拜访。圣诞期间,圣诞老人要接待数十万的来访者,光是等着和圣诞老人合影的队伍就排到了北极线外。临近圣诞节的时候,这里特别热闹,戏剧、木偶剧、音乐会和各种活动让游人应接不暇。

赫尔辛基概况

西贝柳斯公园

西贝柳斯公园

西贝柳斯公园

芬兰的首都赫尔辛基位于芬兰湾北部的维隆奈米半岛上,它地处北纬60°,是世界最北边的首都,但由于受到波罗的海影响,气候温和。面积有1145平方公理,人口约117万。

赫尔辛基三面环海,一面背山,港湾分外多,岛屿似星罗。城市被森林所包围,森林又被海所拥抱。从空中俯瞰,赫尔辛基似乎被森林所包围,森林又被海所拥抱。众空中俯瞰,赫尔辛基似乎被森要挤得只剩下一点儿空地。飞机场也是建在森林的空隙之中,好象是一个林中的木材运输站。森要中有一片片的松树、杉树、桦树、榕树、栎树。林中栖息多种鸟类与野生动物。

赫尔辛基市内街道宽阔,美丽清洁,到处是苍翠的树木和如茵的草坪。市中心大街的街心花园里繁花似锦。市内建筑物风格独特,多用浅色花岗岩建成,故赫尔辛基有“北方洁白城市”之称。

市中心的议会大厦台基高大,石柱耸立,雄伟壮观。大教堂的柱廊和大小圆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赫尔辛基火车站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钟楼和大厅两旁有巨大的人像浮雕。市政府、总统府、国务院都在古城中心的广场附近。城里有许多小公园,在阳光下的公园里到处是人,因为北欧的阳光极为珍贵,人们舍不得让阳光白白浪费。街边的咖啡茶座有不少人在慢慢品饮。有些广场的利用率极高,晨间开办有“早市”,许多农妇前来出售水果、蔬菜、鱼类等各种食品。人群离去后,便有清洁车前来冲洗,洗刷得干干净净。下午3时后卖日用品的商贩们又占领了广场。7点后广场又冲选一遍。晚间这广场又成了青年男女散步的好地方了。

芬兰美食:传统与自然风味的结合

同其他国家一样,芬兰家庭的食谱和饭店的菜单都是随季节而变化的,一年四季总是有最时鲜的食品出现在餐桌上。在芬兰上馆子吃饭,阁下会遇到令人眼花缭乱的选择,从物美价廉的大众化快餐馆到温馨精致的小吃店,还有那豪华顶级的美食餐厅、气派十足的宴会中心等等。芬兰的餐单菜肴灵性剔透,会鲜明地反映出季节特色,比如夏天刚刚收获的小马铃薯、鲜甜蔬菜、三文鱼、低盐分腌制的白鱼以及波罗的海鲱鱼等等。

小龙虾每年大约在7月20日前后隆重推出,一直供应到九月;菌类和野味则只能是在秋后上市。不同的浆果常常被人们奉为甜点的主角。寒冬腊月的瑞雪时节,则最适合品尝驯鹿肉的美味,食后会令人备感浑身温暖。有一些从冰河湖海里捕获而来的鱼类十分特别,他们的肉质鲜嫩爽滑,所以常常被人们制成色香各异的风味小菜。

1月是品尝鳕鱼卵的季节,鱼卵里要加些奶油或洋葱丝.并且要和薄饼一起吃。用冬季捕捞的鳕鱼做成的鱼汤格外鲜美,是所有用鱼做的菜肴中味道最好的。芬兰人做鱼汤时常常要加入牛奶或奶油。

在寒冷的2月,人们喜欢吃烧烤和炖煮的热食。比如热乎乎的炖肉和香喷喷的烤鱼,外加卷心菜。香肠或是豌豆汤。2月份的每个星期四是全国性的“豌豆汤日”,这一天在家庭、军营和饭店里都喝豌豆汤。

3月春天来了,新鲜的黄瓜、西红柿、萝卜开始上市,价格虽贵但鲜嫩可口。

4月的复活节是春天的亮点。典型的复活节食品是用稞麦和麦芽制作的点心,名为“Mammi”,这是一种用烤炉烤制的散发着麦芽香味的甜点心。人们在复活节还习惯吃鸡和羊肉做的各种菜肴。孩子们则渴望吃到复活节特别的彩蛋(Mignon Egg)——真正的鸡蛋壳里塞满巧克力、奶油及果仁。

5月1日是庆贺春天到来的日子,从4月30日下午(Walpurgis Night)大学生就开始庆祝他们的戴帽节,彻夜狂欢到第二天,劳动者的节日。传统的五一节食品是 Tippaleipa,油炸的鸟巢状曲奇,精巧别致,还有 Sima 蜂蜜酒;早餐则一定要有青鱼和烈酒。

4月到5月是鱼类产子的季节,大批鱼群回游到近海产卵。这是垂钓和捕鱼的太好时光,也是人们吃新鲜鲈鱼、鳊鱼和狗鱼的时候。

6月,明媚的夏季即将到来,人们纷纷离开城市,跑到乡村的湖边别墅度假或度周末。许多人喜欢在室外沐浴阳光,从花园里采摘浆果,在草地上烧烤食物,到湖边洗桑拿(Sauna)。桑拿之后最好的食物是烤香肠和冰镇啤酒。这种大红烤香肠特别能代表芬兰人的生活方式,而用高质量大麦和清纯的水酿出的芬兰传统啤酒则清爽可口倍受青睐。

不夜的仲夏节是6月里的传统节日,Hame 省的人们喜欢烤薄饼;Ostrobothnia 的传统食品是一种煮到锅中乳酪都变红的汤。6月末,人们可以吃到刚上市的新鲜草莓和土豆,最上等的土豆只有拇指尖那么大,价格极为昂贵,每公斤 100 多马克,比吃肉贵得多。煮这种土豆时要放莳萝,熟土豆同黄油和腌青鱼一起食用。

7月集市上开始大量供应新鲜豌豆和野浆果,以及经过长时间日照生长成熟的当地最好的黄瓜和番茄。每年7月下旬便到了小龙虾收获的季节,从7月21日起,规定允许捕获超过10厘米长的小龙虾,人们就开始举行“小龙虾聚会”,小龙虾加盐和香料煮熟,是上等的佳肴。就连侨居在国外的芬兰人这时也纷纷回到自己的故乡。同亲朋好友一起参加这种传统的聚会。小龙虾的季节一直持续到9月中旬。

在野莓成熟前有大黄(Rhubarb),可以放进馅饼、布丁、果汁以及冰淇淋与其他甜品中;直到草莓成熟后,香草冰淇淋加新鲜草莓又成为芬兰人的最爱。市集的草莓味美多汁味道很是纯正,刚上市时很贵,后来森林中的野草莓和蓝莓进入市场,黄莓(Cloudberry)、Raspberry、越橘(Lingonberry)和酸果蔓(Cranberry)也陆续上市了。摘一大丛野花捧在臂弯,在农场的大厨房旁漫步,烤蓝莓派的甜香萦绕身边,那才是悠闲的夏日。晚上则来上一杯叫做Viili的自制酸奶,人们至少要一天一杯的;也可以和糖、姜或肉桂拌在一起吃。Talkkuna是燕麦、大麦和豌豆制的粉,与Viili混合后好吃又有营养,只是看上去灰灰的有些怪。

9月是森林里的收获季节,人们挎着小篮子走入森林采摘蘑菇和浆果。芬兰国家规定,不论森林归谁所有,人人都有权力到森林中采摘。整个秋天在各地的森林里都可以采到蘑菇。蘑菇的做法很多,除炖肉、拌沙拉等普通的家常菜外,最有特色的是奶油蘑菇汤。将鲜蘑洗净切碎后加葱末用黄油炒出香味,再加上牛奶、肉汤和炒面搅拌煮熟,味道鲜香之极。

秋季也是狩猎的季节,拿到狩猎许可证的猎人可以打野鸭和麋鹿。此外,斑鸠、水鸟、野鸡、白松鸡、野兔、白尾鹿也是您的猎物。此时,在饭店里可以品尝到烤制的麇鹿肉,偶尔也能吃到熊肉。推荐您在餐馆、饭店买野味吃,有种野味沙司是绿色沙拉与特别的果酱或果冻制成。花楸浆果、酸果蔓和黑色流质果冻都非常美味。

10月,沿海城市举办的每年一度的青鱼市场使码头集市活跃起来,渔民们开船从各地赶来,出售腌制的青鱼和传统的海岛面包。这时,白鱼和青鱼的鱼卵成了美食家的佳肴,芬兰出产的一种红鱼子酱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进入11月,由于昼短夜长又无大雪,被人们称作“黑暗的季节”,家家户户都盼望着圣诞节的到来。12月一开始,圣诞节的气氛便逐渐浓厚起来。饭店专门供应节日食品;青鱼,马哈鱼、火腿、香肠、馅饼和圣诞糖果,朋友和同事之间相互邀请参加圣诞节前的午餐。这时,亲朋好友们也开始举行各种聚会,聚会中少不了要品尝家庭自制的传统圣诞甜酒—— Glogi 酒。人们在圣诞前几天就开始制作姜饼蛋糕、配咖啡的面包、葡萄干蛋糕和许许多多的圣诞馅饼。典型的家庭圣诞餐桌上有火腿或火鸡、腌青鱼、马哈鱼、鳕鱼和各种根茎蔬菜制作的菜泥:土豆泥、胡萝卜泥和甘蓝泥。最后还有一道加奶的米粥,女主人在米粥锅里放一颗杏仁,谁能吃到杏仁谁就是最幸运的人。

到芬兰极地,尝尽独特的地域美味

芬兰特色美食:驯鹿肉

独特吃法:北极虾蘸鱼子酱

在木屋里体验浪漫

芬兰美食的独到之处是其菜肴的选料与取材。芬兰食物的很多主料都来自于芬兰丰富的山林原野资源。在这片满布森林和湖泊的大地上,充满了令人垂涎欲滴的浆果鲜菇和野味活鱼。这些原料新鲜而无污染,特别符合现代强调清纯健康的饮食潮流观点。中国游客的饮食习惯特别注重鲜甜,芬兰的地道菜式也多有接近这一偏好;还有就是北部的拉普兰地区,那里寒冷天气的时间较长,所以其烹饪的特色就多半是味道浓郁、肥沃厚重,就像我们的京式菜系或者北方食品,在客观上都十分迎合中国游客的口味。总体来说,芬兰的食品结构以肉类、鱼类和兔肉为主,而其中肉类又以牛肉和猪肉为主。西红柿、黄瓜、胡萝卜和卷心菜等是最常见的蔬菜,而牛奶和奶酪则是主要的副食。

芬兰最出名的野味是驯鹿。这种体格魁梧,迁徙出没于严寒山野的北方动物,在中国游客的眼里,是一种极具营养的滋补之品。从医疗保健的角度衡量,脂肪含量极少的驯鹿肉确实是是大有裨益的选择。炖驯鹿肉 (Poronk?istys) 是一种较好的烹调方式,先把切碎的肉块煮到肉酥汁浓,再佐以土豆泥和甜甜的红梅酱,大饱口福之后还会使人感到舒筋活血而浑身温热。大家还可以改试“扒鹿肉”,文火嫩煎,野外风味口感十足。每逢到夏末秋风的狩猎季节,众多的山禽野味便充满于各大饭店的餐桌之上,尤其以野鸭和松鸡倍受欢迎。如果游客的运气较好,大家还可以在传统的餐厅里尝到愈来愈加普遍的熊肉菜式。

芬兰号称“千湖之国”,并且国家的海岸线长且迂回,于是鱼类的供应就十分丰饶。其中的三文鱼、波罗的海青鱼、鲑鱼、淡水鳕鱼样样鲜美,不愧为爱吃鱼者的天堂。炮制方法有烟熏、明火烤、蒸、焗等等五花八门。芬兰的环境十分干净、绝少污染,市场的鲜鱼或超市的鱼档都可以买来制作生吃的鱼片,如果您喜欢日本式生鱼片不妨自己去市场买来一试。有芬兰“鱼寿司”之称的 Graavi,是那里的著名小吃。用腌制过的生鱼片包裹上小马铃薯和奶油香菜同吃,比起用米饭的日本寿司,自然是另有一番别致的风味。来自水域的小龙虾,是芬兰人夏天不可缺少的节令美味,来一杯当地土产的伏特加佐餐,再配上鱼子酱的三明治,简直就成了嗜好海产者们的人间琼肴。

中国人喜爱喝汤,这与芬兰人的习惯大致相同。清甜鲜美的三文鱼汤当是游客们的餐前首选,在冬季,人们用最肥的淡水鳕鱼煮的浓汤,也是鱼汤中的皇牌美味。鱼汤通常与马铃薯一同沸煮,连汤带料的一并吃下,那就是一顿颇能裹腹的汤宴。碗豆汤 (Hemekeitto) 是冬季运动后特别令人暖胃的食品,夏天气温稍高,民间则煮普通的 Kes?keitto 菜汤。一旦进入八月,芬兰的树林里便会开始结出许许多多的野生浆果。有蓝浆果 (Mustikka) 、红浆果 (Karpalo) 、黑加仑子、燕莓甚至野草莓十多种。按照当地所制定的法律,每个人包括游客,均可以自由采摘这些天然资源。芬兰人在这个时节就忙着把它们制成糕点甜饼或者果酱﹔有时候还要举行各种商贸大会,或者举办采摘大赛,让人们在林野中一边尽情娱乐、一边大吃大嚼那鲜美的各种浆果。北欧的天气气候不适宜种植葡萄,所以芬兰的农民便用不同的浆果酿酒,如今全国大约有二十多间浆果酒园,特别欢迎游客们光临品尝,并希望客人们对那里的商品各取所好。特别在当地人之间津津乐道的是一种混合佳酿,用多种的浆果混合酿制而成。大约是百分之十二的酒精浓度。同样享负盛名还有用黄莓和北极莓酿造的利口酒 (Liqueur) ,那些莓子生长在北极圈之内,香味浓洌。芬兰的名酒还有伏特加,其制作工艺得自俄国真传﹔接近圣诞节的时候,当地人则喜欢用一种名为 Gli 的热香酒来贺节。人们在这种酒里掺入了杏仁和葡萄干。啤酒是芬兰的大牌货,全国拥有全北欧最古老的啤酒大厂,不同品牌的啤酒还得到过不少的国际大奖。五个特别受欢迎牌子是﹕ Koff、Lapin Kulta、Karhu、Olvi及Karjala合称为 "Big Five" ,都是游客们必尝的经典名品。

此外,芬兰的鱼子酱 ( 吃的时候需添加酸奶和洋葱末 ) 、秋季的野蘑菇、嫩滑奶酪等,都是极富魅力的美食。由于东、西部分别受到邻国俄罗斯和瑞典的影响,所以他们的菜系也各有特色。至于圣诞节和复活节的传统食谱菜单,也都是民间特别精彩的时令节目。于是,那洋洋大观的不同菜肴佳酿,就共同组成了诱人的“天罗地网”,把每一个美食家都拥抱入怀。

欧洲的很多国家都出产葡萄酒,但用浆果酿酒则较少见。芬兰在这方面便独树一帜,这就可以满足中国人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态,且作为特色的礼物当是上佳的绝妙选择。

芬兰城堡:赫尔辛基市外海上璀璨的明珠

芬兰堡建在赫尔辛基外海上的一串小岛上,是芬兰最为重要及著名的景点,也是赫尔辛基市外海上璀璨的明珠。芬兰城堡建于250多年前,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海上要塞。在1991年,芬兰堡就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并受到了保护。250年前瑞典人在岛上建设的炮台,城堡,军营到现在都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岛

冬天一场温泉的盛宴 张艺谋印象主题之旅 冬季出游现在进行时 一路向北 雪景独好 上有数十间博物馆以及餐馆咖啡馆。

文字介绍

位于赫尔辛基对面海港上的芬兰城堡,是现存世界最大的海防军事要塞之一。1747年,当芬兰仍然是瑞典国土一部份的时候,斯德哥尔摩国会决定要在赫尔辛基外的小岛上建造一座军事城堡,且命名作「瑞典堡」( Sveaborg ) 。于是在1748年,在一名叫奥科斯丁?艾伦怀特( Augustin Ehrensvard ) 的策划下,这横跨八个海岛的工程就展开了。艾伦怀特开始是计划建造一座链式连接的防御城堡,可惜他于1772年逝世,当时只完成了第一期基本工程。那座城堡的所有工程,要到十八世纪末才告正式完成。

宏伟的芬兰城堡现在占地面积八十公顷,其中保存有八千米的城墙、105支大炮、290座机房和一系列相当知名的博物馆:它们包括介绍寨城历史及建筑工事的芬兰城堡博物馆( Suomenlinna Museum ) ,展览瑞典统治时期文物的艾伦怀特博物馆( Ehrensvard Museum ) 、搜罗从十九世纪以来旧玩具的玩具博物馆( Toy Museum )、展览以前军备设施的马内基军事博物馆( Manege Military Museum ) 、维斯高潜艇博物馆( Vesikko Submarine ) 、陈列城堡不同时代重炮的海岸大炮博物馆( Coast Artillery Museum ) 和详述旧日海关工作与历史的海关博物馆( Customs Museum ) 。除此之外,芬兰城堡还有教堂、军营、城门等名胜古迹。

主要景点:

●帝皇门 The King`s Gate

帝皇门是芬兰堡的象征。1753—1754年间为阅兵而建造。海堡创始人是瑞典王Adolf Fredrik,据说他在1752年来视察工程情况时,乘船停锚的地方,正是帝皇门的位置所在。

●防波堤军营 The Jetty Barracks

这是芬兰堡在沙皇统治时期的著名建筑。是1868—1870年间建造的城堡大门,控制着岛屿北岸。军营东翼有录音工作室、岛内的邮局和药房;西翼有酿酒厂、餐厅和赫尔辛基艺术社团开办的画廊,展览内容经常更新。

●码头 The docks

芬兰堡海军码头1750年开始修建。18世纪60年代,著名的群岛舰队在干码头(dry dock)初建,由设计者Fredrik Henrik af Chapman督建。从前的干码头如今仍在为修补木制船只而服务。

●教堂

芬兰堡教堂在1854年作为希腊东正教驻防教堂建成。芬兰在1917年独立之后,教堂成为新教会的路德教教堂(Evangelical-Lutheran church)。20世纪20年代,教堂的外观也从洋葱状的五个塔顶改建成了现在的尖塔。教堂内可容纳400人,也是举行婚礼的好地方。

自然风格的芬兰美食再来一篇

转自:http://66.199.250.18/bbs/read.php?tid=80186159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