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北欧游记-芬兰,美丽的赫尔辛基! |
[游记]北欧游记-芬兰,美丽的赫尔辛基! |
2007-07-16 |
当美丽的芬兰空姐把我从睡梦中唤醒的时候,我睁开疲倦的双眼从机窗向外往去,看着下面越来越清晰的城市,有点不敢相信,这么快我就实现了我的北欧之旅。 出关相当的容易,入境边检小姐只冲我礼貌的一笑就OK了。取了行李走出机场,看到朋友在等我们,看着空荡荡的停车场,我感到有些出乎意料,朋友看出了我的心思,冲我一笑说,“北欧不像西欧那样繁华,到处都是人来人往的,在这里,你会感受到北欧真正的风情,古朴,典雅,清净,平和。。。”。“芬兰是1917年由苏联独立出来的国家,在二十世纪初两国还在打仗,虽然现在两国关系十分友好,但由于苏联的瓦解,芬兰经济受了很大的创伤。芬兰的历史很短,在北京,一个门墩的历史恨不得都比它年代长。。。” 当我再次挣开眼的时候,已经是芬兰时间第二天上午10点,爬起床,望着窗外明媚的阳光,暗暗笑话自己芬兰之行的第一天是在床上度过的。时差带来的不适已经被好奇心吞没,拿好地图和资料,走出房门,和弟弟亲眼去看一看这传说中的“波罗的海明珠”。 第一站我们到了著名的赫尔辛基大教堂,位于市中心参议院广场上的赫尔辛基大教堂是一座新古典主义的建筑,乳白色的大教堂气势雄伟,,气宇非凡,甚称芬兰建筑艺术上的经典。大教堂机端正带淡绿色圆拱的钟楼,高出海平80多米,在大海上一眼便能看见,使之成为赫尔辛基的象征。大教堂前是参议院广场,东西两侧分别为内阁大楼和赫尔辛基大学,南面不远处是总统府、最高法院和市政厅所在地。在铺满古老石块的参议院广场中心,竖立着建于1894年的沙皇五历山大二世铜像,以纪念他给予芬兰广泛的自治。这时,我想起了芬兰是世界上最廉正的国家,议员们开会都是骑自行车来,芬兰总统塔里娅·哈洛宁 (Tarja Halonen)访华的时候还是坐民航飞机来的。。。 步行来到总统府门前,我和弟弟照了几张像,看着这淡黄色的三层建筑和门前繁忙的车流,真没有想到这就是芬兰最高统帅机构。总统府建于1814年,沙俄统治时期是沙皇的行宫。芬兰独立后成为总统府至今。总统府由卫队守卫,总统在府中时,门前总是有两名头带白色头盔、身穿灰色军装、肩背冲锋枪的士兵站岗。当总统离开时,哨位则是空的。往前走就到了著名南码头,它是停泊大型国际游轮的港口,开往瑞典、德国、俄罗斯和爱沙尼亚等国的超级豪华游轮和海上观光游轮川流不息。广场上有一个常年开设的露天自由市场,每天清晨,商贩们云集在这里,摆起小摊每天早上6点半起出售新鲜瓜果蔬菜、鱼肉及鲜花,还有芬兰刀、挂毯、陶瓷、泥塑和装饰等各种传统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弄的我差点挑花了眼。因为这里是外国游客观光游览的必到之处,所以成为赫尔辛基最引人注目的地方。芬兰生产的狐皮、貂皮、驯鹿皮以及各种皮毛制做的大衣、皮帽、围巾和用毛皮边角料制作的毛人工艺品很受游客们的青睐,看到摆有各种皮货的摊位围满了外国游客,我也挤进去看了看,可惜皮货我根本不懂。对于在海边生活的赫尔辛基人来说,鲜鱼是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在露天市场上,人们可以买到各种刚刚从海里打捞上来的鲜鱼和经过加工的熏鱼。当然,美味的三纹鱼和各种鱼籽是我最爱,看着商人们熟练的用刀把鱼切开,去皮,剃刺。。。不一会儿,鲜美的三纹鱼就呈现在我眼前,口水。。。 露天市场的花市旁有一座著名的少女青铜塑像,她叫阿曼达,被四头海豹环绕在喷泉之中。她一手托腮,静静地凝望着芬兰湾,被人们誉为“波罗的海的女儿”。这座铜像建于本世纪初,现在已成为赫尔辛基市的象征之一。每年4月30日,芬兰大学生都要在阿曼达塑像旁举行隆重的戴帽节狂欢活动。相机在不停的响着,这是我和弟弟在阿曼达铜像前一顿狂拍。。。 坐车来到南码头不远处的山上,就看到了俄罗斯风格的东正教大教堂。用红砖砌成的教堂显得格外凝重,旁边两棵大树与教堂交相辉映。东正教是与天主教、新教并立的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亦称正教。又因为它由流行于罗马帝国东部希腊语地区的教会发展而来,故亦称希腊正教。1453年拜占廷帝国灭亡后,俄罗斯等一些斯拉夫语系国家相继脱离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的直接管辖,建立自主教会,逐渐形成用斯拉夫语的俄罗斯正教。进到教堂,与外面的古朴相比,教堂里面确是金碧辉煌,红色的地毯,镀金的窗柃,从房顶垂下来的巨型烛灯在静静的注视着我们。由于对东正教不是很了解,我虔诚的闭眼祝福了一下,然后拿起来相机。。。 第三天,我们很早就来到了闻名欧洲的“岩石教堂”,也叫坦佩利奥基奥教堂,位于市中心的坦佩利岩石广场。整个广场被一块起伏不平的巨大岩石覆盖,岩石比旁边的街道高出8至13米,顺其自然地保留下来,环绕四周的建筑是不同年代修建起的住宅楼。当我们来到教堂门口,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岩石,看不到一般教堂所具有的尖顶和钟楼,只有一个直径20多米的淡蓝色铜制圆形拱顶暴露在岩石最上面。在岩石的一侧,有一个地堡一样的用钢筋水泥砌成的大门,没有任何装饰。走进双层大门,便是教堂的正厅。我看到这里的景观依然同外表一样保持着自然质朴的风格。正厅的内壁是未经任何修饰的岩石的本来面貌,凹凸不平,此起彼伏,高处离地面约9米,最低处也有5米。仔细观看,岩壁上每隔半米就有一条垂直于地面的钢钎凿过的痕迹,这是开凿时的原始状态。接受顶部的墙体是用炸碎的岩石堆砌而成,这些看似松松散散、杂乱无章的石块相互间有很大的缝隙,好像随时都有可能掉下来。但实际上,每一块石头都是经过精心选料砌上去的,绝对不会脱落。岩壁和这些碎石块浑然一体构成教堂的内壁,其颜色深浅不一,左侧是褐红色,中间为赭石色,右侧是灰黑色,各种不同的原始色调给教堂增添了回归自然的感觉。水滴从岩缝中渗出,顺着岩壁流入地下排水槽。这种顺其自然的设计,增强了教堂内的音响效果。 我抬头仰望穹隆,有一个直径24米的紫铜拱顶,由2公分宽、22公里长的铜箍缠绕而成。180根呈放射状的钢筋混混土斜梁与岩壁相连,支撑着拱顶。斜梁之间是不对称的玻璃天窗,透过天窗可看到蔚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彩,阳不从这里洒进教堂,拱顶隐隐约约反射着下面的烛光,这是整个教堂最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地方。一架醒目的巨型管风琴安装在正厅左侧的岩壁上。它有4个健盘、43个音域和大大小小3001只音管。风度翩翩的管风琴师手脚并用,为游客演奏着教堂音乐。沉稳浑厚的低音伴随着明快纯净高音回荡在大厅里,音色丰富而又宏亮,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据说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风琴。 岩石教堂属福音派路德教堂,可实际上却是一座对各种团体开放的社区性教堂。正厅可容纳750人做礼拜。上午,阳光恰好在人们做弥撒时照射到祭坛上。祭坛的供桌是用一整块花岗岩板制成的,上面长年供奉着耶酥十字架。祭坛旁是唱诗班演出台,旁边是一个用三块石头支起的铜盘,里面盛着圣水。岩壁下还有一个烛台,100多盏烛光兴烁着微弱的小火苗,周围的岩壁已被熏成黑色。整个教堂的陈设极为简洁清雅,朴实无华。这座教堂每周还有英语和瑞典语礼拜,因此被称为“国际教堂”。这里每周还举办包括交响乐在内的各种音乐会,每年从世界各地慕名参观的游客达50万人。在旅游旺季,经常有音乐爱好者在这里表演,或用钢琴弹奏古典乐曲,或拿起吉它边弹边唱,悠扬委婉的乐声回荡在大厅里,把人们带到了仙境般的艺术世界。。。 下午,我们来到了号称北欧最大的购物中心--Stockmann,这是一座七层的咖啡色建筑,屹立在赫尔辛基市中心,与火车站相邻。购物中心里面人虽然不少,却非常安静,显示出了北欧人文静的面貌和较高的生活素质。我和弟弟一层一层的逛着,漫无目的。。。北欧的物价比西欧要贵很多,即使你去“卖当劳”里的洗手间也要花一美元。服装的样式很老,但价格不菲,一件中国产的最普通T恤也要卖200多元,就更别提手工艺品了。走出商场,看着手中一大堆芬兰产的巧克力,心想,“也不妄此行了”。 第四天,我们来到了赫尔辛基最有名的西贝柳斯公园。在赫尔辛基的每条街上随处可见数不清的城市雕塑作品。然而,最使芬兰人引以为自豪的则属芬兰著名作曲家西贝柳斯纪念碑。这座纪念碑就位于海边的西贝柳斯公园里,在青松翠柏环抱之中,由600余根银白色不锈钢管组成,酷似一架巨型管风琴,成为伟大的民族音乐家不朽作品的象征。每当海风吹过,气流穿过钢管发出时而高亢,时而低沉的风鸣声,仿佛是大自然在无休止地为纪念这位音乐家而演奏着永恒的乐章。一个巨大的西贝柳斯金属头像嵌在一旁的赤色岩石上,生动地再现了这位伟大的作曲家英姿勃勃的形象。他那颦眉凝神,栩栩如生的表情,逼真地反映出音乐家当年进行创作时的神态。这座充满浪漫色彩的纪念碑是芬兰著名女雕塑家希尔图宁花费了6年的心血,于1967年西贝柳斯逝世十周年之际完成的杰作。它的小型复制吕被作为国礼送到联合国大厦永久展出。 芬兰著名作曲家西贝柳斯(1865-1957)一生都在为芬兰民族音乐的崛起而奋斗。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凝聚着灼热的爱国主义感情和浓厚的民族精神。《芬兰颂》曾鼓舞着全国人民前赴后继,为争取独立而斗争。独立后,这首乐曲又激励芬兰人民为建设自己的家园而奋斗不息。他以横溢的才华和杰出的成就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交响乐和交响诗作曲家之一。西贝柳斯故居坐落在离赫尔辛基38公里的耶尔文帕镇附近的乡间。它是一座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建于1904年,西贝柳斯全家于当年9月迁此居住。他的夫人艾诺1969年去世后,这座房屋于1974年改为纪念馆。这里松树参天,桦树挺拔。正屋右边有一个桑拿浴室和一口水井,正屋后有一个小花园,环境十分幽静。正层底层有书房、客厅、餐厅、厨房和他本人的单身卧室。客厅里放着一架黑色大钢琴,墙上挂着友人赠送的几幅小油画。书房里的桌椅和他本人的专用座椅仍按他生前的习惯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单人卧室里有一张办公桌和一张单人床,这位伟大的芬兰音乐家1957年9月20日就是在这张床上长眠不起的。离居室20余米,便是他的墓地。他的夫人同他合葬,铜质四方形墓碑上面刻着他们夫妇的姓名和生卒日期,墓旁栽有苹果树。在公园中树立着一座不锈钢管的纪念碑及西贝柳斯的铜制头像。每年6月,赫尔辛基都要举办“西贝柳斯节”,以这座公园为中心,举办7--10天的各种音乐会,吸引了许多古典乐迷前往。 我们漫步在西贝柳斯公园,看着郁郁葱葱的草地,听着鸟儿的欢唱。初秋的公园里,树叶有红色的,金黄色的,绿色的,湖边的天鹅和成群的野鸭,还有不慌不忙从我身边走过的鸽子,清清的湖水,还有一条灰色的小路,组成了一道五彩的秋天! 在以后的几天里,我们参观了奥林匹克公园,芬兰国家博物馆,国家歌剧院,卡斯泰霍姆城堡,博马松城堡。。。在芬兰第二大城市图尔库,我们参观了古城堡,大教堂,黄金海岸,还去了离赫尔辛基50公里,景色如画的波尔沃古城。。。 当我从南码头踏上豪华的Virgin号游轮前往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时候,我又回头望了望这个美丽的都市,望了望这个美丽的千湖之国。这么几天,我拍了几百张照片,有和善的人们,可爱的儿童,漂亮的姑娘,雄伟的建筑,迷人的景色。。。什么时候,我再回来?。。。汽笛长鸣,要走了,有些伤感,再见,这永远的“日不落”之城! |
原始链接: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777969 |
转自:20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