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2001年伦敦游记Day2

[游记]2001年伦敦游记Day2

2007-07-16    live.com

2001年伦敦游记 Day 2

Day 2 第二天

第二天我们起了一个大早,计划从海德公园(Hyde Park)穿过,走到白金汉宫去看著名的换岗仪式(Change of the Guard)。海德公园也是我仰慕已久的地方,这一个遥远记忆中的名字,好象又是和马导师联系在一起的。尽管我努力回忆,不过实在是想不起来马克思究竟在海德公园都干了些什么了(政治课,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史都白上了)。早上走在海德公园里,突然发现太阳的光束透过云层,给人一种奇妙而庄严的感觉,原来在国内的时候都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情景,只是在电影里看到过。不过海德公园的演讲角(Speakers’ Corner)可是号称英国的“民主橱窗”,据介绍任何人都可以在这里发表自己的观点,不过不能骂英国女王和对别人进行人身攻击。为此我们专门绕道去参观这一著名地点。可是到了那里,我们只是发现一小块草地和一些铁栏杆,周围是几个卖冰淇淋的小亭子,冷冷清清一个人也没有。大失所望之下向路人询问,原来只有星期天才有人在这里演讲,英国人也不是每天闲得没事做,跑到这里演讲出风头.

从海德公园出来穿过Green Park ,走过一段林荫大道,就可以看到英国女王的老家白金汉宫了。白金汉宫的建筑看上去并不是很壮观,但是真正吸引我的目光的却是旁边那座金碧辉煌的大门。这座门被称为‘加拿大门’(Gate of Canada), 在白金汉宫的四周,我们又发现了‘澳大利亚门’(Gate of Australia)还有 ‘马来西亚门’(Gate of Malaysia)。 想来英国人至今还不忘记他们过去日不落帝国的辉煌,想方设法要展示给大家看。

换岗仪式(Changing of the Guard)是安排在十一点半钟,可是十点多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在门口等待了,随着时间的接近,人也越来越多了,连白金汉宫前的雕像上都站上了人。我们好不容易才抢到了正对着白金汉宫大门口的地方。旁边的一位美国来的老兄还在抱怨说人怎么多,最好是物有所值。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我们的左边突然传来一阵军乐,然后一队骑兵缓缓出现,绕着维多利亚女王的雕像走了半圈, 从小侧门进入了白金汉宫。 没过多久,一群步兵也迈着整齐的步伐跟在骑兵的后面进入了白金汉宫。接下来,就是两队换岗的士兵在白金汉宫门口表演队列,乐队吹拉弹唱一番. 随后被换下来的那帮弟兄居然打开白金汉宫的正门,大摇大摆地走了出去. 当时我还以为只有女王在的时候才能走正门了,真是大吃了一惊.

看完换岗仪式后,我们走进了面对着白金汉宫的圣詹姆斯公园(The St James Park)。它原本是圣詹姆斯宫的鹿苑,17世纪的时候查理二世聘请法国的景观设计师重新造景,19世纪在英国著名的建筑师John Nash (不是A Beautiful Mind 里头的那一个提出game theory 的 John Nash )的进一步美化之下,现在成为了伦敦市中心最美丽的公园。公园里面的小湖里有很多鸭子,还有其他的一些鸟类,不过好像天鹅都躲了起来。不少游人都忙着给鸭子喂吃的,伦敦的公园里的鸭子可是真的很幸福了,要不然怎么一个一个都是圆滚滚的,看上去比中国的鸭子不止胖了一倍。(想起了在出国前在北京吃的烤鸭)这个公园的松鼠也不怕人,还经常跑过来找人要吃的,不像曼大的松鼠那么胆小,还是大城市的松鼠见过市面。站在公园的小桥上,隔着湖水远眺白金汉宫,好像有一种身处童话故事中的感觉。

从St. James Park出来之后,我们终于看到了伦敦和英国的标志性建筑:位于泰晤士河畔的议会大厦( Houses of Parliament)还有举世闻名的大笨钟(Big Ben)。实在是太激动了,那心情大概和当年我老妈串联时进北京看到天安门一样吧。于是我毫不犹豫的抓起相机一阵猛拍。

从Westminster Bridge 来到泰晤士河的对岸,这座华丽壮观的建筑就完全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了,雄伟的歌特式建筑在泰晤士河的波光衬托之下,显得更加金碧辉煌。每个星期三下午都可以在BBC 2 上看到英国首相接受议员质询,场面十分‘火爆热烈’。不过英国人都比较文明,虽然有不满意见之时嘘声一片,可也没有像台湾同胞那样在议会里大打出手。可惜现在英国议会休会,要不然我们就可以进去亲自看一看英国的议员们唇枪舌战讨论的精彩画面。

在泰晤士河对岸‘谋杀’了无数的胶卷之后,我们沿着Lambeth Bridge回到北岸,前往曾经举行过戴安娜王妃葬礼的Westminster Abbey. \不巧的是圣诞假期的时候教堂开放时间缩短,我们只好在外面瞻仰这座英国皇室举行加冕大典和葬礼的教堂。带着一点点遗憾,我们继续向着特拉法加广场前进。在去广场的路上,突然发现一大堆人围着一个大铁门指指点点,交头接耳。我们凑上去一瞧,原来这里就是大名鼎鼎的唐宁街(Dowling Street),英国首相官邸所在地。只是现在因为安全的原因,在街口安了一个大铁门,人们不能随便到Dowling Street 10门口去了。这样的地方当然不能放过,我们噼里啪啦的狂照了一番。一边照一边想,这个Tony Blair 要是出来跟我们合个影该多好呀,可是人家有那么重要的工作,日理万机,也就不便打扰了。晚上回旅馆看新闻才知道,原来Tony Blair一家现在正在某个热带小岛上度假呢,这家伙还真会享受呀。

骑兵(Horse guard)

告别了唐宁街后,没走一会儿我们又发现一个奇怪的建筑,门口还有两名骑兵守卫。骑兵就不用说了,没有什么特别的,倒是那两匹马,高大英俊,神情傲慢,毛色光亮,迷倒一片夫人小姐。这不,一位长腿美女,就靠着那匹马,翘起腿摆了一个姿势. 那马一看有美女,马上露出帅哥本性,立刻把脸转向她,打了个响鼻以示亲近,倒是把那位美女吓了一跳。

后来我们才知道这个建筑相当重要,是女王骑兵队(Horse guard)驻扎的地方。每有重大活动,英国女王的车队都要从这里经过。给英国王太后送葬的队伍就是从这个建筑的门里穿过。

特拉法加广场 (Trafalgar Square)

Trafalgar Square 是为了纪念英国海军在纳尔逊将军率领下于1805年特拉法加战役取得的胜利而命名的。那场战役确立了英国海军一百多年海上霸主的地位。广场的中央就是高达51米的纳尔逊纪念柱。因为这边又有很多的鸽子,所以又被称为鸽子广场。原来以为有鸽子的广场一定很不错,不过等到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却发现这边的鸽子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到处都是鸽子粪,甚至包括可怜的纳尔逊将军的头上。不过据传说这些鸽子都吃过避孕药,所以没有人敢随便吃这边的鸽子肉

国家美术馆 (The national gallery )

来到了特纳法加广场当然不能错过国家美术馆了。国家美术馆从1824年时仅有38幅的画作,已经扩展成拥有2300幅馆藏的世界级的画廊。这里收录了伦勃朗,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梵高,莫奈这些大师的作品。最好的是不仅入场免费,而且只要学生证就可以免费使用讲解设备。可惜的是自己的美术知识有限,空对着这些名画,也讲不出个所以然来,只好凭着自己的感觉四处游走。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印象派的那些作品,它们多是色彩丰富,光影协调,给人一种浪漫温馨的感觉。记忆中最深的还是梵高的向日葵,还有莫奈的一幅睡莲的作品。

看画当然很开心,去还解说器的时候,还是出了一点小小的问题。管理员问我喜不喜欢这个美术馆,自然我把美术馆夸奖了一遍,而且说非常喜欢,可能下次还来等等。这个看上去很慈祥的老头听了居然露出不怀好意的笑容,我马上意识到好像不大对劲。果然不出我所料,老头马上接着说,既然你这么喜欢这个美术馆,那么你可不可以为它捐一点钱呢?我心中暗骂,这帮该死英国鬼子终于露出了帝国主义剥削阶级的嘴脸,大英博物馆抢了中国那么多文物都没有给中国一分钱,我还是一个穷学生,居然还要我捐钱,太不像话了。于是我毫不犹豫,正义凛然地回答说:Maybe next time. 心想, 就算有钱也不会捐给你们呀,中国还有那么多没钱上学的儿童呢。

伦敦眼 (The London Eye)

伦敦眼位于泰晤士河的南岸,高达135米,是伦敦第四高的建筑。它一共有32个吊舱,每个里面可以容纳25人,号称是世界第一大摩天轮。。不过也并不是英国人在吹牛,因为老远老远就看得见这个大轮子。这个摩天轮属于英国航空公司,他们的网站上都把乘坐一次叫做一次航班(flight),每一个flight时间大概是30分钟。

好不容易排了20分钟的队挨到“登机口”,却又要打开随身携带包的作安全检查。拉登大叔的影响力无处不在呀。我们进入伦敦眼吊舱的时候,天色已暗,伦敦全城逐渐亮起灯火。吊舱内部是柔和的淡蓝色荧光,而舱外却是绵延数十公里的不夜城。 当我们的吊舱到达顶点的时候,伦敦夜景已是一览无余了,圣保罗教堂,伦敦塔,塔桥,议会大厦。。。。。在灯光的衬托下都显得比白天更加壮丽。而伦敦全城熠熠生辉的景观,就像一片镶满钻石的海洋,给人的感觉是在一幅印象派的油画当中。

哈罗德百货 ( Harrods)

看完伦敦的夜景之后,时间还早,于是大家就提议去瞧一瞧这个全英国最高档的百货商店。当然它的小老板和戴安娜王妃的关系也是吸引我们的地方。英国贵族富豪来购物的地方就是和普通的商场不一样,刚一进门,我们就被告知要把身上背的包通通改用手提着。我们开始的时候还搞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后来才发现原来每一层楼的入口处都有一个半米高的探测器,可能是用来监测爆炸品之类的东西。等到我们开始看看商品的价格的时候,大家都开始目瞪口呆了。一根普通的蜡烛,就是标上了Harrods这几个金色字母,就标价11英镑。一个看不出有任何特别之处的小玻璃杯,售价高达300多镑。 我们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金字招牌”。当然这店里也是名牌汇集,让人眼花缭乱,我们也只能饱饱眼福,来一次window shopping而已。

转自:http://gengxuefei.spaces.live.com/Blog/cns!7BA842C897F861E1!140.entry34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