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距离伯明翰也就3个小时不到的车程,到了英国之后,偏偏舍近求远,北边的苏格兰都去了,伦敦直到昨天才有幸一睹其容。 在伦敦,第一个去的地方便是杜莎夫人蜡像馆,蜡像馆所收藏的蜡像名人,都在各自的领域有着相当大的贡献和成就,里面不仅有英国的王室成员、历史人物和世界各地政治家的蜡像,还有各国的著名歌星、影视明星以及体育明星的蜡像。 蜡像馆坐落在“贝克街”,喜欢柯南和福尔摩斯的朋友一定会感觉亲切,对了,这条街的221号,就是福尔摩斯和华生医生的寓所。有个案子就叫做“贝克街的亡灵”,讲的就是这条街上的事情。果然,刚从地铁站出来,我们就看到一尊福尔摩斯的铜像立于面前。先不提福尔摩斯,杜莎夫人蜡像馆就在出地铁站不远处的一个绿色天象仪旁边。 蜡像馆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个当然是声名远播的蜡像展厅,接着是真人恐怖屋,惊吓指数五颗星,再有应该是“伦敦精神”,它是通过蜡像来展示工业革命,文艺复兴等历史发展的过程,最后是环顶立体电影。 进入蜡像展厅,第一个看到的有名人物是小贝夫妇,布莱德皮特和性感女神安吉丽娜朱莉站在一起,玛莉莲.梦露以她最经典的姿势站在一个展览台上,后面吹来的风掀起她的白色裙摆,她仰面而笑,手压长裙,妩媚动人。还看到了加勒比海盗、蜘蛛侠、绿巨人、超人、施瓦辛格、猫王、印度大美女 Ashiwaya Rai,幽默大师卓别林等等,虽然都是蜡人,但杜莎蜡像馆的蜡像经常令人真假难分,蜡像馆会在游客出入的地方放置蜡像,常常制造出令人吃惊的有趣效果。但遗憾的是我没有见到我所喜欢的奥黛丽.赫本。 进入另一个展览厅,这里聚集着各国领袖、知名人物以及英国皇室成员的蜡像。有拉着小提琴的莫扎特,有穿着礼服和便服的英国女王,有年轻时候的披头士组合,有男高音帕瓦罗地。爱因斯坦、毕加索、梵高三人站在一起,最亲切的是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一个个头不高的小老头,身穿开司米毛衣,悠闲地站在那里,和邻居家的爷爷一样亲切;在联合国国家主席中,我看到了江泽民主席,也是我在蜡像馆中看到的唯一一个中国人。此外,还看到了手持宗卷、神情严肃的英国伟大诗人莎士比亚;“圣雄”甘地,就一个小老头,干瘪瘦小到不行,但这位印度独立运动领导人却是印度人心目中永远的英雄,就在我参观的时候,还看到一家印度人,携儿带女的,站在甘地旁边,非常庄重的照了张相。英国队教练埃里克森坐在那里,戴着眼睛,凝望着远方,仿佛是在关注本队队员在球场上的表现,还有球员欧文也抱着球站在教练不远处。已故的戴安娜王妃独自站在一隅,穿着一身红色,虽然也是众人注目的焦点,却仍掩盖不了一脸的落寞。蜡像太多,还有一些各领域的名人,对他们不怎么熟悉,也叫不上名来。 能和古今中外如此之多的名人共处一室,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感觉真是太奇妙了。加之蜡像馆所使用的工艺太高超,每个人的头发、皱纹、指甲甚至是胡须茬都力求真实,惟妙惟肖。各个蜡像人物随意摆放在大厅中,与游人混在一起,真假难辨,大大满足了游人的好奇心,也许这就是蜡像馆经久不衰的原因吧。 下一站应该是恐怖屋(Chamber of Horrors),在阴森灰暗的地牢中展示各种犯罪行为,包括伦敦知名的开膛手杰克。但鉴于自己胆量有限,所以选择放弃,不想让恐怖破坏了刚才的好心情。 杜莎蜡像馆的「伦敦精神」(The Spirit of London),乘坐的是电动车,两侧以画像或雕塑介绍伦敦的历史。伦敦只有四百年历史,这四百年中,它经历了诸如疾病、大火、战争等天灾人祸,每一次都使它几近受到灭顶之灾,但它不仅顽强地挺过来了,还给整个世界的发展贡献了工业革命、贡献了诸多如铁路、邮政、议会等对世界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先进系统和制度,不仅如此,严谨的英国人竟然还创造出让人焕发激情的足球、橄榄球、网球运动。伦敦的历史如此短暂,但是却又是如此地丰富和复杂,对每一个想了解它的人都充满了诱惑。 在最后一站观看了环顶立体电影之后就算游完了整个蜡像馆了。从蜡像馆出来,还有很多时间,于是就决定先去大英博物馆参观一下,然后再去伦敦塔桥,塔桥在傍晚十分,灯都亮了的时候,会更加漂亮。 拿着地图,乘坐了好几班地铁之后,终于找到了目的地。 一进门,正对的就是国王图书馆--中央圆形大阅览室,据称马克思的《资本论》就诞生于此。图书馆里还收藏了大量的书籍,手稿和抄本,例如莎士比亚作品的出版本,莫扎特,海顿等人的乐谱原稿等等。图书馆门口就是博物馆的地图,博物馆包括埃及文物馆,希腊罗马文物馆,西亚文物馆,欧洲中世纪文物馆和东方艺术文物馆。整个博物馆共有100多个陈列室,内有400多万件展品。不愧是个世界历史的见证馆。但是碍于时间有限,也就不能一一细看了。 最吸引我的当然是东方艺术文物馆-中国陈列室。大英博物馆收藏了品种繁多的中国稀世珍宝,不过亲眼所见还真是大吃一惊。从远古时期的石器,6000多年前半坡村的江陶碗及尖足罐,新石器时代的玉刀,玉斧,商周时期的青铜尊,青铜鼎,一直到秦汉时期的铜镜,陶器,漆器,铁剑,六朝时代的《女史箴图》,金铜佛,隋代的白色大理石佛像,再到唐代的三彩瓷器和宋元明清各代的瓷器和各种金玉制品。还有中国历代的铜币,丝绸,绘画,书法和珐琅雕塑等,真是应有尽有,宛如一部由实物组成的中国历史。说不上自己的心情是怎样的,虽然看到了祖国灿烂的文明和历史,但是又很无奈只能在彼邦来领略自己祖国的瑰宝。有些历史还是不能够忘却,大英博物馆里所陈列的中国文物不恰恰正是当时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最好证明吗?据说连博物馆后门的两只大石狮都是从中国运去的。 最后去的是伦敦塔桥,时间算的刚刚好,到达塔桥,正是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之时。塔桥的灯光照着泰晤士河,虽然已经来英国很长时间,但是当看到了这座曾经只有在书本、电视上看到的塔桥时,内心的激动还是溢于言表,仿佛此时此刻才真正的身处英国,伦敦塔桥不愧是象征英国的标志性建筑。从桥上或河畔,还可以望见停在不远处河上的英国军舰“贝尔法斯特”号,这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英国保留得最完整的军舰。傍晚从河面上吹来的风还是有些凉意,但河畔上还是聚集着散步、照相的人们。由于当晚还要回伯明翰,所以不能在河畔逗留太长时间,看看时间不早了,终究还是恋恋不舍的离开了。 “当你厌倦了伦敦,那就证明你已经厌倦生活了。”这话是谁说的我忘了,但这看似狂妄的话语却无不包含了一定的道理。我一定会重游伦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