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欧洲日记——伦敦印象(3) |
[游记]欧洲日记——伦敦印象(3) |
2007-07-23 |
法国是欧洲乃至世界的一个重要国家,对于中国人来说一点都不陌生。中学时代学世界历史,波旁王朝、法国大革命以及拿破仑,还有文艺复兴等,就让我们早早知道了法兰西。世界级的电影盛事和体育赛事法国每年都有,如戛纳国际电影节、法国网球公开赛等;而法国电影则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这个古老而浪漫的国度:早期的如《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虎口脱险》和《佐罗》,近期的《这个杀手不太冷》等。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阿兰. 德龙,衬配上译厂童自荣同样洒脱充满磁性的嗓音—— 有谁比他更酷?! 法国最著名的莫过于巴黎时装和化妆品,那是世界潮流,品牌和身份的象征。来巴黎观光购物,“LAFAYETTE”(已故英国王妃戴安娜男友父亲拉法耶开的超大百货商场)和“巴黎春天”是个不错的选择,中国女性熟悉的著名法国香水CHANEL NO. 5(雪奈尔5号)、NO. 19、COCO,还有POISON(“毒药”) etc.,价格不菲。这么远都来了,什么也不买,也得捎上一两瓶给太太或女友么。 完成了业务活动,忙里偷闲地又与巴黎这个梦之都零距离接触了一把,该离开了。 * * * * * * 大凡外国人赴英国去伦敦,十年前(?)还只有两种方式:乘飞机和搭海轮。《围城》里的方鸿渐就是坐海轮漂了几十天去的。 自从英法海底隧道建成通车后,又多了第三种选择,坐火车。于是,不用考虑地我们一致选择了前人去大不列颠未有体验过的旅行方式——轻轻松松坐火车,过海去! 约摸3个小时,我们乘坐TGV子弹列车EUROSTAR,经英法两国之间的海底隧道由巴黎到了伦敦。火车时速300 公里,过海底隧道的这段路程大概有110公里长,我们做了22分钟的“大西洋海底的来客”。 英国首都伦敦是古老而神秘的,对于我来说,属于无缘相见、神交已久的那种。她的历史沉积太重了,沉重的她永远是过去的多于现代。 什么是高贵,什么是绅士,什么是矜持,什么是文化,孤傲的伦敦本身告诉了你。伦敦与巴黎虽然同属古都,都拥有古老的文化和古老的建筑,但两者给人的印象截然不同,巴黎美丽浪漫,伦敦温文持重,后者给我的印象更为深刻。身处这个城市无处不在的庄严典雅、气度不凡的哥特式建筑包围中,心底里时时有一种莫名的激动,太多太多的历史和现代名人浮现脑海:牛顿、瓦特、达尔文,莎士比亚、狄更斯、萧伯纳,已故王妃戴安娜、当今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现任的英国首相布莱尔,还有足球帅哥贝克汉姆等等,不就曾经或仍生活居住在这个城市里,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么。 伦敦的雾曾经著名,现在已经成为历史,这是当地政府注重环保的成果。伦敦的雨可是特别,THE WEATHER HERE CHANGES,说来就来;伦敦的TAXI全是老爷车打扮,公交巴士亦是清一色的红色老套,象是回应伦敦古老的传统、古老的建筑和古老的文化,别有一番情调。 绅士的伦敦人特别亲和热情,你一举起照相机,主动配合摆POSE的一定是他们,我通常受宠若惊。作为回报,每次拍完后我总是把“模特儿”们叫到跟前,数码机里进行回放,面对现代高科技产品成果,他/她们的反应无一例外地是:GREAT! 伦敦的大笨钟,不倦地记述着历史,依然金辉堂皇;伦敦的泰晤士河,日夜流淌,带来送去多少故事文章。我竟然不知渴不觉饿,挎着相机,几乎一个整天地在河畔城里走着照着,记录着我的伦敦之旅。中午时分,我来到了白金汉宫门前广场,一列车队碰巧出来,我的镜头竟然幸运地拍到了坐在枣红色劳思莱斯加长车里的英国女王! 唐人街不可不去,里面建筑装饰的味道比中国还中国,我们在那里消费了一顿晚饭。前几天都是西餐,这顿中饭算是休息胃口,舒服、亲切。 来了伦敦,还有一个地方想着要去,那就是剑桥,诗人徐志摩讴歌的地方。 ------------ |
原始链接:http://free.21cn.com/forum/bbsMessageList.act?bbsThreadId=97914 |
转自:22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