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英伦游记-伦敦-西敏寺

[游记]英伦游记-伦敦-西敏寺

2007-08-02    sina.com.cn

西敏寺

登上威斯敏斯特桥边的码头自然就进入了威斯敏斯特区(Westminster),作为国家政治中心与王室所在地,这里有着与商业性的伦敦城区截然不同的气氛。没有高墙堡垒,没有篱笆围栏,大片的绿地公园使附近空气也清新许多。在这里你绝对不会搞错时间,因为头顶上议会大厦的大本钟每15分钟就敲一次,它已经成为伦敦的又一标志。

议会大厦本名威斯敏斯特宫,是一座维多利亚时代的哥特式河滨宫殿,1834年的一场大火让它毁于一旦,现在的宫殿是1847年重建的。可惜作为议会大厦,不再对外开放。而调皮的我还是不死心,站在保安虎视眈眈的大门口拍了两张相,心想他们要是过来干涉我就装听不懂英文。估计真正让他们闹心的不是慕名而来的各地游客,而是马路对面那些每天在标语下静坐的反政府组织。欣赏威斯敏斯特宫最好是在夜幕降临的河对岸,那时华灯初上,整个宫殿犹如神话一般,在泰晤士河的倒映下更显金碧辉煌,可惜我这次没有机会了。

威斯敏斯特区的哥特式建筑足以让你目不暇接,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西敏寺,它就坐落于议会大厦正西面,不远处就是经常被记者围攻的唐宁街十号(No.
10 Downing
St.)。在进入一幢雄伟的建筑之前是值得驻足观看的,对于西敏寺来讲尤为如此。

站在门前的草坪上仰望,我需要努力地去想象这座占地面积极广又是英国最高的哥特式教堂在中世纪时对伦敦乃至整个英国所产生的影响。双塔嵯峨高耸,整座建筑既金碧辉煌,又静谧肃穆。不需入寺,仅是它那直逼苍穹的哥特式风格,寺院外的参天大树,斑驳的高墙,泛白而雕琢精致的门窗,已足使人感受到它的古老与辉煌了。等到走进去触摸,那恢宏凝重的柱廊,镂刻优美的拱门,是它的刚劲,抬眼装潢精致的屏饰,色彩绚丽的玻璃,为它的柔美。

美丽的建筑都有它动人的故事,西敏寺更不例外。它最初建于1065年,由于宗教原因一度被关闭,直到1579年伊丽莎白一世重开西敏寺,但规定由王室直接管理,并将其改建为一所学校。直到19世纪,西敏寺是英国继牛津和剑桥之后的第三所大学。在我看来,西敏寺是教堂,但更是一千年来英国王室的象征,因为自1308年爱德华王以来,包括现在女王伊利莎白在内的英国历朝历代君王,除了爱德华五世和爱德华八世两位外,无不是在西敏寺加冕登基,坐上王位。就是百年之后,也都长眠寺内。西敏斯最近的王室活动就是1997年戴安娜王妃的葬礼,记得那时少年的我也是第一次认识西敏寺。

跨进西敏寺的小侧门,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的人世,须臾间遁迹得无影无踪,幽暗肃穆得有些诡异的拱门回廊、连绵不断的石椁铜棺和无处不在的先人灵碑石像,无一不通向死亡,无一不通向茫暗的过去。几步之间,仿佛穿越数百年时空,迈跨“阴”“阳”两界。几百年来,英国的帝王后宫百年后无不安葬于此,胄室宗亲、豪门权贵、高僧大侣、文臣武将、圣哲贤达、巨匠名流乃至布衣百姓者,都以别世之后能归宿此地为荣。不能葬此的,能立碑铭传,以志不忘,也是幸事。就是当时未能入寺者,多年之后或移骸寺内,或以衣冠碑像占一穴之地,也算是对其成就地位的追认。他们按照门第生平,各就各域。如今寺内的墓陵棺碑已多到了摩肩接踵、见缝插针的地步,后来者有的不得不屈就,竖棺而葬。游人往往后脚还未迈出地上的一块灵碑,前脚又已踏上了另一块。几番不经意后,对逝者不敬的歉疚感也就淡然了,同时也难免感慨西敏寺的近乎“鬼”满为患。

西敏寺的前部是供祷告布道的大殿,四周镶嵌王室人物和圣灵的彩色玻璃图案;中央陈列着君王加冕登基时的御座,当今女王加冕御座底下曾有苏格兰宝石,传说此宝石在加冕大典举行前被苏格兰人盗走,伦敦竭尽全力,使宝石在大典举行之际完璧归赵,重新置于御座之下,其寓意不言自明。后部是王陵所在,世胄的旌旗和徽牌悬列两壁。在这里我终于走近了伊丽莎白一世的陵墓,这位嫁给了英格兰的童贞女王英明盖世,素来令人敬畏,如今靠近其亡灵,也不免毛骨悚然,希望她来生拥有幸福的家庭,阿门。

西敏寺最让我心动、更使四方来者神往的,不是这些帝王将相,而是其闻名于世的“诗人之隅”(Poets
Corner)。那是英国文学的殿堂,是一部大理石刻的英国文学史。诗人之隅,虽以诗人冠名,其实这里不仅仅有诗人,还有作家甚至作曲家。自乔叟开始,乃至巅峰人物莎士比亚,英国600年文学史上的巨匠名家,大都在这里可寻。他们于此或长眠,或塑有雕像,或有石碑,以示后人。长眠者如乔叟、斯宾塞等。立雕像的有莎士比亚、米尔顿等,其像或俯首沉吟,或平坐凝空,或儒雅倜傥。碑分两种,一种是嵌在地上的地碑,另一种是镶于墙上的壁碑。地碑一一排列,铭刻的名字有拜伦,狄更斯和哈代等人。壁碑以莎士比亚的雕像为中心,上有雪莱和济慈,左右是作家简·奥斯丁和勃朗特三姐妹,我最喜欢的英国作家就是简·爱的作者夏洛蒂,亲眼见到她的墓碑时不禁肃然起敬,深深地鞠了一躬。

参观完阴森的囚室,迂回的展览馆,我们在出口处找到了牛顿的墓碑和石像,与众不同的是他的石像前有多排长椅,我小憩片刻,想起在剑桥看到的那棵从牛顿家乡移栽过来的苹果树,这是怎样的伟大啊,1655年一位年轻的物理学家,时至今日仍让整个世界敬仰。忽然发现身后的Hippo在丘吉尔(Churchill)的地碑旁驻足良久,他正是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的,1960年由丘吉尔首相出资成立,他一个人自言自语道,我们的学院……他还真念念不忘!

两个小时之后,我们终于赶在晚祷关门之前参观完了西敏寺,步出大门立即被英格兰夏日耀眼的阳光刺得头晕目眩,也许是里面太阴暗了,总觉得它庄严肃穆得让人感到压抑,还是在外面欣赏其建筑风格有趣得多。

除了西敏寺,威斯敏斯特区最著名的就是白金汉宫了,这个通体白色的正方形建筑物地处市中心,被伦敦最大的圣詹姆斯公园(St.
James Park) ,格林公园 (Green Park)
和王室花园团团围住。它由白金汉公爵建于1705年,如今是是伊丽莎白二世的宫邸。我们从东面的特拉法尔加广场(Trafalgar
Square) 沿林荫大道 (The Mall)
步行而来,路上还碰到正在巡逻的女骑警。可惜白金汉宫自1992年温莎堡大火以来每年7到9月才对公众开放,因此我们没能进去参观那富丽堂皇的会议室,转而顺其北侧走出这片王室禁地,途中可以看到高高的围墙上铁丝网林立,戒备森严。不禁唏嘘慨叹,天下帝王!

另外由于无知,曾误以为南面的威斯敏斯特教堂(Westminster
Cathedral)就是著名的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于是之前一天也去游览过。赭红色的外墙别具一格,很安静和谐的一个大教堂,也没有乱七八糟的陵墓,在唱诗班优美的歌声中,我挑了一个精美的木制小十字架作为纪念品。

好了,离开威斯敏斯特区,下一站,大英博物馆!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549f0d55010009mh31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